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7种不同树种凋落叶对模拟酸雨缓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提法,研究杉木、火力楠、木荷、楠木、马尾松、格氏栲和闽粤栲7种树种凋落叶对模拟酸雨的缓冲性能。结果表明:各树种凋落叶对模拟酸雨的缓冲能力中,火力楠凋落叶最强;楠木、木荷、杉木和马尾松凋落叶的缓冲能力相仿,处于中间的位置;格氏栲和闽粤栲凋落叶的缓冲能力最弱。在pH 2.7和pH3.5的模拟酸雨中,7种树种凋落叶均提高模拟酸雨溶液的pH值;在pH 5.0的模拟酸雨中,除火力楠外,其余6种树种凋落叶均未能提高模拟酸雨溶液的pH值。7种树种凋落叶在模拟酸雨作用下溶液pH值的上升幅度随着模拟酸雨酸度的增加而增加。除了pH 2.7模拟酸雨中格氏栲凋落叶盐基离子浸提总量大于木荷外,3个酸度梯度模拟酸雨盐基离子浸提总量的关系均是火力楠闽粤栲木荷格氏栲楠木杉木马尾松。7种树种除火力楠和木荷凋落叶外,各树种凋落叶盐基离子浸提总量均随着模拟酸雨酸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盐基离子的浸提量则随模拟酸雨酸度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通过综合分析得知,7种不同树种凋落叶对模拟酸雨的缓冲能力与凋落叶的pH值密切相关;盐基离子的淋溶虽然对缓冲模拟酸雨产生了重要作用,但是凋落叶对酸雨的缓冲性能是凋落叶与酸雨通过多种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3种阔叶树气体交换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测定刺楸、黄连木、栾树旱季和雨季气体交换参数及其周围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分析水分生理生态特性,探讨各生理生态因子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与温度均呈单峰型,空气相对湿度呈“U”型。蒸腾速率日变化3个树种在旱季和雨季均呈单峰型。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刺楸在旱季为双峰型,在雨季为单峰型,而黄连木、栾树在旱季和雨季均为单峰型。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在雨季3个树种呈单峰型,在旱季黄连木呈单峰型,而刺楸和栾树呈双峰型。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3个树种水分利用效率的因子主要有胞间CO2浓度(极显著负相关)、大气CO2浓度(极显著正相关)、空气相对湿度(正相关)和叶温(负相关)等。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影响刺楸、栾树水分利用效率的因子归纳为3类,即温度、气孔导度和CO2浓度;黄连木可归纳为两类,即温度和气孔导度。  相似文献   

3.
珠江流域中游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持水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珠江流域中游苍梧县的5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累积量和持水量、持水率、吸水速率等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总储量为湿地松(Pinus elliottii)+荷木(Schima superba)混交林(40.18t/hm~2)桉树(Eucalyptus)林(11.77t/hm~2)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10.97t/hm~2)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林(8.75t/hm~2)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林(7.71t/hm~2),且半分解层累积量所占比例均大于未分解层,马尾松林则相反;5种森林类型不同分解程度的凋落物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均呈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13.12~77.09t/hm~2,湿地松+荷木混交林最大,红锥林最小;最大持水率为150.8~187.9%,大叶栎林最大,红锥林最小;有效拦蓄量为8.26~49.31t/hm~2,大小顺序为湿地松+荷木混交林大叶栎林红锥林桉树林马尾松林。综合考虑,研究区5种森林类型中湿地松+荷木针阔混交林持水能力最强,且优势明显,因此,水源涵养林宜优先选择针阔混交林模式。  相似文献   

4.
曹珍  刘姝媛  曾曙才 《土壤》2011,43(4):669-673
采用室内淋洗方法研究了尾叶桉、藜蒴和湿地松3种林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淋滤液性质及其对赤红壤B、Zn吸附-解吸的影响。每2个月淋洗一次凋落叶,共6次。结果表明,尾叶桉、藜蒴和湿地松凋落叶失重率分别为29.37%、13.37%和4.68%;3种凋落叶淋滤液均呈酸性,pH值介于5.08~6.37,其中藜蒴最高,尾叶桉最低;淋滤液电导率,B、Zn浓度均以藜蒴最大,湿地松最小,树种间差异显著(p<0.05);各指标在分解过程中呈先降后回升的趋势。用淋滤液浸提赤红壤时,前3次淋滤液中的B被土壤吸附,平均吸附量尾叶桉(0.821 mg/kg)>藜蒴(0.428 mg/kg)>湿地松(0.394 mg/kg);后3次淋滤液使土壤B解吸,平均解吸量尾叶桉(0.419 mg/kg)>湿地松(0.392 mg/kg)>藜蒴(0.238 mg/kg)。与B不同,土壤从3种凋落叶的各次淋滤液中均吸附Zn,平均吸附量藜蒴(0.522 mg/kg)>尾叶桉(0.391 mg/kg)>湿地松(0.100 mg/kg)。表明3个树种的凋落叶淋滤液性质相似,对B、Zn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但影响程度有显著差异。3种凋落叶分解均能增加赤红壤Zn含量,但无助于提高土壤原有Zn的有效性;对B的影响则因分解期而异。  相似文献   

5.
火力楠和红苞木幼林的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选定的火力楠幼林和红苞木幼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养分特点、微生物和酶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火力楠林的土壤容重显著小于对照,土壤毛管孔隙和总孔隙的比例及土壤毛管持水量显著大于后者.红苞木林的土壤容重是火力楠林的115%,土壤毛管孔隙、总孔隙的比例及毛管持水量分别为后者85%,87%和76%,而二者的非毛管孔隙相近.2种林分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K和水解N含量均显著大于对照,而全P、速效P和速效K含量显著小于后者.二者的土壤pH值相近,均呈强酸性.火力楠林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水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为红苞木林的1.29,1.26,1.17,1.02,1.20,1.33和1.51倍.火力楠林的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及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为红苞木林的1.63,1.18,1.72,1.19,1.06和1.24倍;2种林分的3种微生物数量和3种酶活性显著大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湘北红壤坡地土壤水分特征及其水分运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谢小立  王凯荣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5):104-107,111
湘北红壤坡地土壤持水力强,有效水含量低(10%左右),含水量呈季节性变化(年变化可分为饱和、亏缺和补充3个时期);土壤结构性差,养分贫乏,原始生产力低,易产生降雨土壤侵蚀。湘北红壤坡地雨水自然资源化程度为降雨量的(46±2)%,农业利用中必须强化雨水资源化过程。坡地典型农业利用系统(旱季)地表/大气界面的水分传输表现为:植被构成是影响传输通量的第一要素;气温和界面水势是影响土/气界面水分传输的主导环境气象因子;辐射和空气饱和水气压差是影响叶/气界面水分传输的主导环境气象因子;在一定的土壤含水量范围内,土/气界面水分传输通量受表层土壤含水量控制。土壤水分变化影响能量平衡,土壤蒸发量与土壤表层水分含量之间有线性正相关;土壤水分除通过影响能量分配来影响植物蒸腾外,土壤水分还能通过影响叶片气孔导度来影响植物蒸腾速率。  相似文献   

7.
7种不同树种凋落叶持水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室内浸提法对木荷、火力楠、闽粤栲、马尾松、楠木、杉木、格氏栲7种不同树种凋落叶的吸水特性和失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种树种凋落叶的最大持水率表现为火力楠(368.65%)闽粤栲(238.45%)楠木(207.68%)杉木(199.60%)木荷(189.06%)格氏栲(177.44%)马尾松(153.95%);最大失水率的大小为火力楠(170.34%)杉木(156.11%)闽粤栲(134.33%)楠木(131.10%)木荷(127.26%)马尾松(116.99%)格氏栲(115.91%)。在整个吸水过程中,7种树种凋落叶的持水率在浸入水中0~2h有一个急速上升的过程,2h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凋落叶持水率增加变缓,并逐渐趋于平稳;在0~16h内,各树种失水率以一个比较平稳的速度增加,16h之后其增加的速度变缓并逐渐趋于平稳。不同树种凋落叶吸水速率和失水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均不同。经过回归分析拟合可知,不同树种凋落叶的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失水率与失水时间之间的关系均为Q=aln t+b;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失水速率与失水时间的关系均为V=ktn。综合比较7种树种凋落叶的持水性能,火力楠、闽粤栲凋落叶的持水能力良好,能够很好地涵养水源。  相似文献   

8.
干热河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面土壤水分时空变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究干热河谷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面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元谋干热河谷老城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范区内的银合欢人工林地、扭黄茅草丛地和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克里格插值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3种土地类型坡面土壤水分的时间和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元谋干热河谷区土壤含水量较低(林地旱季7.56%,雨季12.80%;草地旱季8.05%,雨季12.66%;坡耕地旱季19.37%,雨季22.95%),雨季显著大于旱季。旱、雨季均表现为坡耕地草地林地,呈中等至强度变异(0.14~0.72之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各层土壤水分的自相关系数均由正向负转化的相同趋势,但拐点有所不同,且雨季大于旱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旱、雨季土壤水分的最佳拟合模型林地与草地相同(林地与草地旱雨季均为球状模型,坡耕地旱雨季为指数模型),均呈中等或强等空间相关性(0.05~0.39之间),且旱季大于雨季;同一土地类型下旱、雨季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相似,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相同土层分布格局则不同。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四翅滨藜叶水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5-9月.采用PSYPRO露点水势仪和稳态气孔计Li-1600,在库布齐沙漠测定了从美国引种的四翅滨藜的叶水势和蒸腾速率的日、月动态变化,并与同期测定的杨柴、白刺的叶水势进行了比较,旨在为这一优良灌木树种的推广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四翅滨藜叶水势在月和9月的较高,生长最旺盛的6-8月较低;一天中,叶水势与气温和太阳辐射强度呈负相关,与大气相对湿度成显著正相关.气温与大气相对湿度的综合作用对叶水势影响显著:在低温高湿时,叶水势最高;在低温低湿和高温高湿时,叶水势均较低;在高温低湿时,叶水势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在相同条件下,四翅滨藜的叶水势较杨柴和白刺的要低,表明它从干旱土壤中吸收水分的能力比另外两者更强.  相似文献   

10.
2009年6月于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采用PSYPRO露点水势仪连续4个月测定分析了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叶水势与其他因素(肥料、树种、喷施浓度、土壤含水量等)之间的影响作用。本试验以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中主要采用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山杏(Prunus sibirica)、杨树(Populus)、核桃(Juglans regia)为研究对象,以自制的抗蒸腾叶面肥、市场上已推广施用的叶面肥以及清水对照为主要依据,运用正交试验探讨自制肥料在提高植物叶水势值方面的效果,比较各树种在不同土壤含水量和喷施浓度处理下叶水势的日变化进程趋势和波幅。研究结果表明:清水处理条件下山杏和杨树叶水势全天波幅能维持在较低的范围内(分别为1.12Mpa和1.19Mpa),有高水势延迟脱水的抗旱机理表现,而核桃在清水处理条件下的叶水势日波动幅度最大,全天波幅高达1.59Mpa,显示出低水势忍耐脱水的耐旱机理,即其叶组织抗脱水能力较强。最终研究结果证明山杏或核桃、自制叶面肥A、稀释800~1 200倍、土壤含水量为12%~22%时对提高植物叶水势值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2006年5~9月,采用PSYPRO水势仪,测定了库布齐沙地白刺的叶水势,对叶水势日变化、月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并分析了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白刺叶水势的日进程在5月、6月、8月份表现双峰曲线变化,7月和9月份则表现单峰曲线规律,12:00左右通常是一天中叶水势的最低值;以6月份叶水势日变化为研究对象,表明水势与气温、光量子通量密度成显著负相关,与大气相对湿度、大气水势、土壤含水量成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观测,利用统计分析对毛乌素沙地南缘的赖草蒸腾速率与叶水势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赖草蒸腾速率呈现双峰变化;6月份的水势值要明显大于7月份,说明赖草7月份受到的干旱胁迫要大于6月份;通过相关性分析,建立了赖草蒸腾速率与叶水势间的一元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3.
低效林改造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调查分析广西苍梧县低效马尾松、湿地松纯林经采取异龄混交荷木、大叶栎等阔叶树种的改造措施后土壤理化性状及水源涵养功能,表明:1)低效林改造后,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得到提高,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改善;2)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和渗透性能得到显著提高;3)与低效马尾松纯林(2166 t/hm2)和湿地松纯林(2 075 t/hm2)相比,马尾松+荷木、湿地松+荷木和湿地松+大叶栎林地土壤蓄水量显著提高,分别达到2 543、2506和2 483 t/hm2;4)0~2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幅度大于20~40 cm土层。低效林混交荷木、大叶栎后,改造效果明显,是低效林改造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亚热带不同森林类型的碳汇功能,为森林经营和针叶林改造中的树种选择提供指导。[方法]基于月动态监测,研究了罗卜岩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米槠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闽桦-闽楠林)和针叶林(马尾松林)3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产量及碳氮归还动态变化。[结果](1) 3种林分中马尾松林的年总凋落量最高[9 815 kg/(hm2·a)],其次为闽桦-闽楠林[9 207 kg/(hm2·a)],米槠林最低[8 083 kg/(hm2·a)],叶是闽桦-闽楠林和马尾松林凋落物的主要组分,而米槠林凋落物以碎屑等其他组分为主;3种森林的总凋落量、叶、花果和其他组分凋落量月动态均呈双峰型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1—12月和次年的4—5月。(2) 3种林分总凋落物碳归还量为马尾松林[4 970 kg/(hm2·a)]>闽桦-闽楠林[4 458 kg/(hm2·a)]>米槠林[3 804 kg/(hm2·a)],总凋落物氮归还量为闽桦-闽楠林[160 ...  相似文献   

15.
喷灌条件下不同灌水处理冬小麦的叶水势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鹭  胡春胜  陈素英 《土壤》2005,37(4):410-414
在喷灌区一季冬小麦的试验表明,冬小麦叶水势值在各生育期每天的1400左右发生明显变化;从生育期看,返青期叶水势低谷值出现较晚,持续时间短且恢复较快;孕穗和开花期低谷出现有提前和持续时间延长趋势;叶水势不完全随生育进程与土壤水分同步变化,原因为同一时期内土壤水分是造成叶水势差异的主导因素,但同时外界条件的变化也对叶水势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前期叶水势在黎明前和中午都与浅层土壤水分关系密切;到开花和灌浆期叶水势则变为只在中午与浅层土壤水分关系密切,黎明前更多依赖深层土壤水分状况,表现为与深层土壤水分关系密切。喷灌条件下,当返青后灌水量超过150mm时,灌水量对叶水势的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16.
叶面积既是重要的花卉作物外观品质指标,又是作物生长和蒸腾模型中所必需的作物参数。为建立水分对叶面积影响的预测模型,该研究以切花百合品种’索邦’(Lilium’Sorbonne’)为试验材料,于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在南京市农科所温室内进行了不同定植期和不同水分处理的栽培试验。首先根据试验数据,确定了切花百合正常生长的临界基质水势。然后定量分析了不同定植期和不同水分处理切花百合叶面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基质水势对百合最大叶长、最大叶长伸长速率和到达最大叶长累积的光温指数动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基质水势对切花百合叶面积指数影响的动态预测模型,并采用与建模数据相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百合展叶数、单叶叶长和叶面积指数预测效果较好,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基于1∶1线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0.82、0.97,相对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RMSE)分别为6.32%、8.78%、7.12%。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水分对切花百合叶面积的动态影响,可为进一步优化切花百合生产的水分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土壤水势与氮素营养对杂交水稻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势和氮素营养对其生理特性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1)同一土壤水势下,植株地上部分干重与总干重随氮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而根冠比则降低。2)在同一氮肥水平下,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及其总含量、SPAD值及叶片水势随着土壤水势的降低而降低,而叶绿素a/b、丙二醛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随之而增加;同一土壤水势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及其总含量、SPAD值均随氮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而叶片水势、叶绿素a/b和丙二醛的含量随之降低。3)在同一氮肥水平下,水稻产量随土壤水势的降低而降低;土壤轻度干旱时,水稻产量高低顺序为高氮中氮低氮;而当土壤水分充足或土壤重度干旱时,则表现为中氮高氮低氮。随着土壤水势的降低,中、高氮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降低。试验结果还表明,225 kg/hm2施氮水平在0 kPa土壤水势下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过度增施氮肥并不利于水稻增产与氮肥利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土壤干湿交替对玉米生长速度及其耗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干湿交替对玉米生长速率、叶片水势、渗透势、气孔导度、相对生长速率和耗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在3~7叶期经历土壤水分缓慢亏缺,再进行复水的干湿交替后玉米叶片渗透调节能力明显增加,叶片生长表现出补偿效应,每次干湿交替后生长速率迅速下降的叶水势趋于下降,气孔导度对土壤水分变化非常敏感,并在干旱—复水过程中具有后效作用,蒸腾耗水量随干—湿交替而具有下降趋势,初步证明可在节水灌溉条件下人为控制不同生育时期的供水时间形成干湿交替,促进渗透调节能力增强和补偿生长来实现作物高产、高效、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