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获得抗牛支原体NM001株单克隆抗体,并评价其特性,以牛支原体分离株NM001作为抗原免疫6周龄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和间接ELISA方法筛选到2株能稳定分泌抗牛支原体的单克隆抗体细胞,命名为2C5和7G3。其细胞上清的间接ELISA抗体效价分别为6.4×103和1.2×104。经亚型测定,单抗2C5和7G3均属于IgG1类,轻链均是λ型。制备腹水并对单抗进行纯化和特性鉴定,两株单抗的间接ELISA抗体效价分别为1.02×105和4.09×105,且两株单抗与无乳支原体、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绵羊肺炎支原体、牛巴氏杆菌均无交叉反应。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株单抗均能特异性识别牛支原体全菌蛋白中的相应蛋白。试验表明,单抗2C5和7G3能够与牛支原体发生特异性反应,从而为牛支原体血清学检测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牛恶性卡他热在国内流行情况报导不多,××地区每年均有散发性流行,本病治疗据文献报导尚无特效药物,据××有关兽医部门介绍由于无特效药物治疗,以往门诊所治疗的牛恶性卡他热,病畜多转归于死亡。笔者于1962年10月间在某市兽医院门诊参加治疗牛恶性卡他热病畜二头,预后良好,则报导于下:病例简述[病例一]某市唐口公社路口大队的公牛一头,年龄四岁,营养上等,1962年10月24日发病,10月27日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3.
1981年冬我们在二场作的“牦牛及其杂种牛的肥育屠宰试验”表明:在我场条件下于10—12月初把18月龄左右的荷×牦、海×牦、海×犏杂种牛圈养肥育至20月龄时屠宰,胴体重可达160公斤左右,为同等条件下同龄牦牛的两倍多,略高于群牧条件下4.5岁骟牦牛的胴体重(155.5公斤),肉质良好,每增重1公斤仅耗料3.6公斤,计饲料费0.58元;在短期内用含菜籽饼40%的料喂肥育牛在兽医临床上无异常反应。为了证实上述结  相似文献   

4.
2005年11月22日,我公司奶牛场02124号奶牛突发风湿病,经采用联合疗法治疗而痊愈,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牛发病前无异常。11月22日早饲喂时发现该牛卧地不起,强使驱赶,则呈痛苦挣扎欲起状,但双前肢僵硬强直,难以屈曲,且肌肉剧烈颤抖,哞叫。起后全身紧张,双前肢难以负重,勉强运步,则呈高跷样步态,踉跄欲倒,走几步后倒卧,驱赶不起。触诊前肢极为敏感、紧张,无外伤。诊断为急性风湿病。2治疗水杨酸钠10ml(1g)×25支,复方氨基比林10ml×5支,40%乌洛托品20ml×4支,安钠咖10ml×2支,10%葡萄糖500ml×1支。静注,1次/天。用药两天后可自行上槽采食,…  相似文献   

5.
选择8~10月龄的关岭牛、西×关杂交牛(西门塔尔牛♂×关岭牛♀)、安×关杂交牛(红安格斯牛♂×关岭牛♀)、利×关杂交牛(利木赞牛♂×关岭牛♀)各8头,进行育肥生产雪花牛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西×关杂的宰前活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值、眼肌面积、高档肉块重最高,依次为利×关杂、安×关杂、关岭牛;西×关杂组、利×关杂组、安×关杂组的宰前活重、眼肌面积和高档肉块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关岭牛组(P〈0.01);关岭牛组和安X关杂组的肌内雪花状脂肪含量均为3级,优于西×关杂组和利×关杂组;综合评价关岭牛组和安×关杂组的胴体等级均为3A级,西×关杂和利×关杂的胴体等级均为2A级。结果显示,关岭牛虽然产肉性能不高,但机体内并不缺少优秀的遗传基因,具备选育成优质高产肉牛品种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的快速诊断方法,本试验依据LSDV GCPR基因的保守序列区域设计了荧光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并建立了快速诊断LSD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LSDV荧光定量PCR方法在3.67×101 ~3.67×107 copies/μL拷贝标准品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达0.9905;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其检测病毒系列含量下限为3.67×10 copies/μL;该方法特异性良好,与山羊痘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等病毒不存在交叉反应;该方法重复性较好,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介于0.133%~1.81%。该方法,临床样品的检测符合率达90%。本试验所建立的LSDV荧光定量PCR方法为临床诊断牛结节性皮肤病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为LSDV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生牛血清(newborn calf serum NBCS)γ-射线辐照后对BHK21细胞培养的影响。方法:用20kGyγ-射线辐照NBCS后培养BHK21细胞,通过连续传代培养和低密度生长曲线比较辐照前后的细胞生长效果。结果:NBCS辐照后连续传代培养10代,每代细胞生长良好,48 h内形成致密单层,与辐照前没有明显区别。NBCS辐照前后低密度培养BHK21细胞第5代平均最大增殖密度为51.35×104/ml、51.20×104/ml、倍增时间21.89 h、22.59 h;第10代为52.25×104/ml、52.73×104/ml和21.95 h、21.62 h,生长曲线基本一致。结论:NBCS 20kGyγ-射线辐照后不影响BHK21细胞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鼠肺炎病毒NS2基因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PVM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标准品浓度在1.0×10~1~1.0×10~7copy/μL之间时,其浓度的对数值与荧光定量RT-PCR实验中的Ct值之间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R~2=0.9988),且该标准品检出限为1.0×10~2copy/μL。该方法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口蹄疫病毒、古典猪瘟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禽流感病毒均无扩增反应,引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同时,该方法实验间的变异系数为0.51%~1.56%,均小于2%,表明该方法扩增稳定性高、重复性强。结果表明:该研究新建的PVM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有着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强的优点,可用于PVM的监测以及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探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s)最佳的冻存液以改善乳腺上皮细胞的冻存质量。BMECs传至第5代后分别加入以下10种不同配方的冻存液。A组:85%DMEM+10%胎牛血清+5%DMSO;B组:80%DMEM+10%胎牛血清+10%DMSO;C组:75%DMEM+10%胎牛血清+15%DMSO;D组:70%DMEM+10%胎牛血清+20%DMSO;E组:85%DMEM+5%胎牛血清+10%DMSO;F组:75%DMEM+15%胎牛血清+10%DMSO;G组:70%DMEM+20%胎牛血清+10%DMSO;H组:80%DMEM+10%胎牛血清+10%甘油;I组:70%DMEM+10%胎牛血清+20%甘油;J组:60%DMEM+10%胎牛血清+30%甘油,冻存前统一调整细胞密度到1×106个/mL冻存。分别对复苏后的细胞进行台盼蓝染色计算存活率和PI/Hoechst33258双染计算凋亡率。结果表明,BMECs经不同冻存剂冻存复苏后,细胞活力、形态学及凋亡率表现有所不同,其中B组和G组的活力和24h贴壁率较其他组高,二者的凋亡率较低,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传代后B组细胞的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西门塔尔牛母牛(西门塔尔牛×蒙古牛杂二代)与蒙古牛母牛生产性能的差异,选用体重相近的西门塔尔牛母牛(西门塔尔牛×蒙古牛杂二代)与蒙古牛母牛进行屠宰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西门塔尔牛母牛的屠宰率、净肉率分别较蒙古牛成年母牛提高了1.59个百分点和1.34个百分点。结论:西门塔尔牛母牛的产肉性能和饲料转化率均比蒙古牛母牛高。  相似文献   

11.
<正>1发病情况本地某肉牛养殖场在2015年9月从甘肃省张掖市引进西门塔尔牛200头饲养,2015年12月,2头牛发病,表现为体温38.5℃~39℃。发病期间,驻场兽医分别用盐酸洛美沙星注射液10ml×2~3支、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10ml×2~3支多次治疗。病程3周后转归死亡。2015年12月31日,全群精神不振,食欲下降,鼻镜无汗、干燥,体温39℃。现场查看饲养状况:全舍肉牛为拴养,无活动场所;饲料前两个月以酒糟为主,与盐贮玉米秸秆、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对农户饲养的务川黑牛及其与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的杂交F1牛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及24月龄的体尺、体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务川黑牛经杂交改良后,其后代西×务F1、安×务F1、利×务F1牛各年龄段主要体尺都有极显著提高(P0.01),杂交F1牛的初生重和各月龄体重也均有极显著提高(P0.01);2杂交F1牛初生至24月龄平均日增重,西×务F1、安×务F1、利×务F1公(母)牛分别为369.0 g(359 g)、405 g(377 g)、382 g(362 g),比务川黑牛公(母)牛的216 g(202 g)分别提高了70.83%(77.25%)、87.50%(86.63%)、76.85%(79.21%);杂交F1公(母)牛的初生至24月龄平均生长系数分别比务川黑牛公(母)提高了12.10%和7.15%;33种杂交组合F1公(母)牛体尺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增长速度以安×务F1牛提高幅度最大(P0.01)。表明用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杂交改良务川黑牛可以取得良好的改良效果,其中以用安格斯牛杂交改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探索鲁西黄牛与不同优良肉牛品种的杂交效果,提高鲁西黄牛的生产性能。选取111头健康公牛分为4组:A组为29头利木赞牛×鲁西牛杂交牛(利鲁牛);B组为26头西门塔尔牛×鲁西牛杂交牛(西鲁牛);C组为27头和牛×鲁西牛杂交牛(和鲁牛);D组为29头纯种鲁西牛。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进行育肥及屠宰试验,并对育肥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和牛对鲁西牛均有较好的杂交改良效果;平均日增重以西鲁牛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牛(P0.01);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均以西鲁牛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牛(P0.05);和鲁牛大理石花纹沉积能力最强;日平均采食量和日平均饲料成本在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从产肉量来讲,西鲁牛最佳;从大理石花纹沉积能力来讲,和鲁牛最佳。  相似文献   

14.
1986年4月在寸滩芳漆村干堰塘队养牛专业户李××家诊治一例处女膜较厚,不全闭锁类似宫颈外口的青年母牛,结果满意。该牛1984年4月2日生,1985年10日至86年3月曾连续请输精员适时冷配8个情期,均未受胎,据输精员介绍:“阴道较短(10多厘米)开腔器升张困难,均采用“直把”输精法输精,每个情期冷配二次,每次输1—2粒冻精”。由于久配不孕,要求诊治。外观及一般检查均未见异常,体表清洁,在阴唇附近有少量透明粘液。  相似文献   

15.
根据牛布氏杆菌BM28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一种快速鉴定牛布氏杆菌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以梯度稀释的含有目的扩增片段的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进行定量PCR反应。结果显示:5.0×105~5.0×101拷贝范围内定量PCR均有"S"型扩增曲线,检测灵敏度为50拷贝每微升。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重复性好、方便经济的特性,在牛布氏杆菌的检测与鉴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1987年本人收治了2例第三眼睑癌的患牛,经药物治疗疗效满意,介绍如下。例一:1987年2月,本分场职工蔡××的1头9岁耕牛,半个月前发现左眼角第三眼睑中部有一黄豆大赘生物,很快变成鸡蛋大小的肿物,其基部与眼睑无明显的界线。肿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探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s)最佳的冻存液以改善乳腺上皮细胞的冻存质量.BMECs传至第5代后分别加入以下10种不同配方的冻存液.A组:85% DMEM+10%胎牛血清+5% DMSO;B组:80% DMEM+ 10%胎牛血清+10% DMSO;C组:75% DMEM+10%胎牛血清+15% DMSO;D组:70% DMEM+10%胎牛血清+20% DMSO;E组:85% DMEM+5%胎牛血清+10% DMSO;F组:75% DMEM+15%胎牛血清+10% DMSO;G组:70%DMEM+20%胎牛血清+10%DMSO;H组:80%DMEM+10%胎牛血清+10%甘油;I组:70% DMEM+10%胎牛血清+20%甘油;J组:60% DMEM+10%胎牛血清+30%甘油,冻存前统一调整细胞密度到1×106个/mL冻存.分别对复苏后的细胞进行台盼蓝染色计算存活率和PI/Hoechst 33258双染计算凋亡率.结果表明,BMECs经不同冻存剂冻存复苏后,细胞活力、形态学及凋亡率表现有所不同,其中B组和G组的活力和24h贴壁率较其他组高,二者的凋亡率较低,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传代后B组细胞的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18.
<正>1发病情况2011年2月28日,青海省家畜改良中心的一西门塔尔牛前臂前方处有一处大小约为15×10cm的肿包。询问饲养管理人员,得知肿包产生是因该牛与其它牛互相顶过或采食过程中互相拥挤与铁栏杆冲撞所致。检查:肿包轮廓清晰,患部无热、无痛,柔软而有波动,推压时有拍水音,使用套管针进行穿刺,导出红黄色液  相似文献   

19.
1985年10月10日牛某带自养2岁公猫来诊。主诉:该猫三天来饮食渐减,至今废绝;频频呕吐;有时卧地滚转;有排便动作但无粪排出;该猫病前曾在草地戏耍。检查:精神不振,眼球下陷,体温38℃,腹围略大,触诊骨盆前缘有长约10cm 的纵向结粪,拒按,压之不变形。诊断为肠梗阻。在畜主不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5,(1):37-39
测定了弗莱维赫牛改良荷斯坦牛后代的外周血血常规、血生化和热休克蛋白指标。结果:与荷斯坦牛相比,弗荷牛的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含量显著低于荷斯坦牛(8.3 vs 9.39 mg/mL,142.77×106vs 320.33×106/mL);夏季弗荷牛尿素含量显著低于春季弗荷牛和春夏季荷斯坦牛(5.04 vs 6.34、6.31、5.60 mmol/L)、总胆固醇含量极显著低于春季弗荷牛和春夏季荷斯坦牛(4.10 vs 5.64、5.90、4.86 mmol/L);弗荷牛春季与夏季热休克蛋白(HSP70)含量均显著高于春季荷斯坦牛(43 264、39 847 vs 30 243 pg/mL),弗荷牛夏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著高于荷斯坦牛(10 507 vs 8 031 pg/mL)。结果表明弗荷牛比荷斯坦牛有更好的抗热应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