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实施全球农业战略的政策与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中国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全局出发,进一步提高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战略认识,以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大局。实施全球农业战略,构建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农产品进口供应网络,是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支撑。一、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从现在起到今后的10年~20年,要从中国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全局出发,进一步提高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战略认识,以服务保障国  相似文献   

2.
<正>从中国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全局出发,进一步提高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战略认识,以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大局。实施全球农业战略,构建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农产品进口供应网络,是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支撑。一、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从现在起到今后的10年~20年,要从中国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全局出发,进一步提高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战略认识,以服务保障国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估并降低主要农产品进口风险,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市场贸易、流通运输、政治经济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评价了2001年以来中国主要农产品的进口风险水平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进口风险总体趋于增加,进口来源高度集中、进口规模巨大;五大主要品种中,谷物、肉类的进口风险趋于下降,奶类进口风险波动较小,油料、糖料进口风险处于高位;进口风险种类包括高对外依存度风险、价差驱动风险、进口来源集中风险、政治经济风险与运输风险;进口风险受金融危机全球贸易网络传导、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与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建议从立足大食物观优化农产品进口布局与政策设计、注重全球农产品供应链治理、积极推进自贸区及全球农业经贸合作、强化对全球农产品贸易市场运行风险的监测与调控等方面综合施策,切实降低农产品进口风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2012年中国农产品贸易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为服务国内供求平衡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总体看,进出口产品结构和主要进出口市场相对稳定,沿海省市贸易规模持续增长.另一方面,粮食进口激增,粮、棉、油、糖、奶等农产品进口均创新高,首次同时出现净进口,农产品贸易逆差持续拉大.这表明中国必须要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国内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5.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对于确保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及社会大局稳定意义重大。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以及粮食主产区,未来仍将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以及重要农产品的核心产区和供给基地。重点分析了2011—2018年黑龙江省玉米、水稻、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形势,指出了黑龙江省重要农产品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之上,从加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品种和区域布局、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大产业融合支持力度、精准制定补贴政策、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加大对主产县市的利益补偿等方面提出了黑龙江省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的推进路径。最后,围绕黑龙江省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保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粮食安全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深,粮食进口快速增长、自给率下降,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社会担忧。分析发现,中国粮食进口增长在不同阶段由不同因素主导:长期以来供需缺口始终是驱动中国进口的主导力量,2009年后国内外价差成为拉动进口的阶段性动力,饲料粮品种之间的替代性引起的结构性缺口是驱动进口的长期性因素。从进口区域流向看,受需求缺口、地理位置和加工产能影响,粮食进口区域格局差异明显。虽然中国粮食进口增加且短期内个别品种出现进口激增,但目前粮食进口符合缺口原则和价差原则,是国家政策调控下的有序进口,未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未来应推动从“主要控制进口”向“有效利用国际市场”转变,同时持续关注进口突增可能带来的“大国效应”,平衡并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农产品进口激增,部分农产品结构性紧缺日益突出,使得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此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其中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说,保障农产品供给关系到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全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农产品供给保障,首要是粮食的供给保障。2012年粮食总产6年超过1万亿斤,标志着粮食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但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仍然存在着不可低估的风险和隐患。建立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稳定高效的保障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8.
以国际国内粮食市场环境为背景,运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重点研究了影响我国粮食进口的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风险因素.研究发现,国际粮食价格波动与国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进口具有显著影响,国际粮食供应量对我国粮食进口影响不是很显著,国内粮食供应量是影响我国粮食进口的主要显著因素,但是人民币汇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与粮食进口关系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粮食进口风险规避措施,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适度进口的底线,是我国的粮食进口量,尤其是不影响低收入国家的粮食安全。同时还要扩大农业国际合作,开展境外农业投资,提高全球粮食产量,增加粮食供给,为全球粮食生产作出贡献。5月16日,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农业资源基金共同举办的中国粮食安全与供给保障高层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说,关于粮食安全的讨论,时间不下20年。"适度进口"问题在会上被一  相似文献   

10.
<正>如何保障粮食安全——积极利用国际市场【文件】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更加积极地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源,有效调剂和补充国内粮食供给。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说,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20字方针,这次中央"一号文件"则提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体现了把粮食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