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饲料蛋白质组分对泌乳奶牛乳脂率和乳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采用粗蛋白质相同而蛋白质组分水平不同的四种日粮(日粮粗蛋白质中瘤胃未降解蛋白质(RUP)比例由35.9%逐步提高到40.9%,其他营养成分基本保持一致),选择32头处于中产水平的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胎次和泌乳日龄按配对法随机分为四组,研究了不同蛋白质组分水平的日粮对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蛋白质产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粗蛋白质相同而蛋白质组分水平不同的日粮对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蛋白产量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乳脂率有下降的趋势,乳蛋白产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奶牛日粮中影响产奶量和乳脂率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茂荣  韩春来 《饲料广角》2000,(21):13-15,23
营养水平和日粮成分控制产奶量和乳脂率,摄入高精料提高产奶量,而摄入量在适宜水平时提高乳脂率。高蛋白质日粮提高干物质进食量和产奶量。然而,超过14%时益处很少。饲喂棉籽或大豆饼可提高产奶量、而补充棉籽可增加乳脂率。日粮的脂肪可增加能量进食量、产奶量和乳脂率。消耗的饲料数量和质量影响瘤胃发酵模式。瘤胃代谢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丙酸盐所占比例与产奶量相一致,日粮的碳水化合物通过糖、淀粉、粗料和纤维源影响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因此,选择合理的日粮,可使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3.
乳脂是鲜奶的主要成分,乳脂含量的高低是评价鲜奶质量的主要指标,乳的含量与牛的品种、个体、年龄、产奶阶段、饲养管理、挤奶操作、气候等因素有关,笔者根据有关报道和生产中的经验,总结提高乳脂率的措施如下:1培育高乳脂率母牛群体经研究表明,乳脂率遗传力在0.26~0.84之间,而总乳脂量与总产奶量之间的遗传相关为0.569~0.900,可见,选用高乳脂指数公牛及高乳脂率母牛为亲本,培育高产高乳脂率母牛群体是可以实现的,培育高乳脂率牛群是提高鲜奶乳脂率的重要措施。2奶牛日粮中保持一定的粗纤维水平粗纤维经瘤胃微生物分解后产生挥发性脂肪酸,…  相似文献   

4.
王茂荣 《饲料广角》2000,(22):24-25,19
五、日粮脂肪含量 对奶成分影响最大的是由日粮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引起,在正常范围内日粮的蛋白质不起作用。等能日粮增加脂肪可提高乳脂率。日粮的脂肪酸向乳脂的转化依赖于脂肪酸在日粮的含量,泌乳阶段和糖元营养的摄入影响乳脂率和脂肪组织的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5.
乳脂是最易受日粮影响的一种乳成分,而乳脂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乳制品的等级及其加工工艺。近年,有大量的研究证明乳脂率下降的原因是由于日粮因素改变了瘤胃pH值等发酵参数,使得合成乳脂的前体物供应不足或产生了抑制乳脂合成的中间产物所造成的。本文即是对奶牛乳脂率降低的的两种主要生物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脂率降低的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脂是最易受日粮影响的一种乳成分,而乳脂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乳制品的等级及其加工工艺。近年,有大量的研究证明乳脂率下降的原因是由于日粮因素改变了瘤胃pH值等发酵参数,使得合成乳脂的前体物供应不足或产生了抑制乳脂合成的中间产物所造成的。本文即是对奶牛乳脂率降低的的两种主要生物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影响奶牛乳成分的因素很多,其中饲粮条件是影响乳成分的决定性因素。保护性脂肪属于过瘤胃脂肪,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保护性脂肪能够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本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脂肪能够极显著地提高乳脂率(p<0.01),并使乳密度显著降低(p<0.05),对产奶量、乳蛋白质和非脂乳固形物的含量影响不大(p>0.05)。  相似文献   

8.
乳牛日粮中添加大蒜素对乳品质和产奶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乳牛日粮中添加大蒜素对乳品质和产奶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乳牛日粮中添加80 mg/kg大蒜素对产奶量和乳脂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平均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2.145 kg/(d·头),乳脂率提高0.151%.添加量为80 mg/kg时乳牛产奶量和乳脂率提高幅度最大,由此确定大蒜素最佳使用量为80 mg/kg.  相似文献   

9.
乳脂率是衡量奶牛生产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多数地区实行以乳脂率计奶价的原则,故乳脂率对奶牛饲养经济效益高低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国内饲养的奶牛乳脂率已呈下降趋势,尤其放牧期更明显。实践表明,给奶牛饲喂醋酸钠可有效地提高奶牛乳脂率。 引起奶牛乳脂率降低的原因,一是日粮中蛋白质、能量和矿物质微量元素不平衡,必需氨基酸缺乏;二是饲料物理状态和日粮结构不合理,如精、粗料比例失调等;三是乙酸、丁酸、丙酸  相似文献   

10.
乳脂肪不仅是牛乳的主要成分之一,同时乳脂肪含量也是评价牛乳质量的重要指标.乳脂肪的合成涉及到日粮营养物质通过奶牛机体转化为乳营养成分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受日粮配方、遗传背景、生理状态、瘤胃微生物等多方面的影响.瘤胃微生物可以通过自身合成的酶类对日粮进行降解,进而对乳脂肪合成前体物质的生成和利用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乳脂肪前...  相似文献   

11.
《饲料工业》2017,(15):33-35
为了研究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羊养分瘤胃降解率的影响,为优化羊日粮蛋白质水平提供依据,试验采集小尾寒羊瘤胃液,借助体外模拟培养技术,对4种粗蛋白质水平(12%、14%、16%、18%)日粮的养分瘤胃降解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DM降解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CP、NDF和ADF降解率影响显著。结果提示,提高羊日粮的粗蛋白质水平有利于营养物质在瘤胃中降解,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6%时对提高羊的养分瘤胃降解率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由乳脂率检测结果分析引起乳脂变化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脂率是反映牛乳品质的重要指标,尤其在目前,是以脂肪的含量来决定牛乳单价的,故准确测定乳脂率以及全面准确地分析其数据变化的原因,针对各种情况,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对奶牛的饲养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根据我场1995、1996两年内检测的乳脂率作以下分析。1引起乳脂变化的因素1.1日粮结构随季节改变引起乳脂率变化主要由日粮中粗料的改变引起。冬季主要以优质干草为主,大量的粗纤维,有利于乳胎的生成,所以冬季乳脂含量最高,如1995年1、2月乳胀率分别达到3.13%、3.16%。春季随着干草的减少,能量饲料大…  相似文献   

13.
乳脂是乳品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也是乳品收购质量检验的主要指标.乳脂率低被降价甚至被拒收。常常困扰奶农。乳脂与乳蛋白的比率即脂蛋比介于1.12~1.36之间。脂蛋比低于1.12%时.可能是瘤胃功能不佳.代谢紊乱,饲料组成等有问题的指示性表征。影响乳脂率主要因素有日粮结构、饲料营养、饲料物理形态、饲喂方法、遗传品质、瘤胃健康状况、乳房的健康状况等。笔者仅在饲料营养和饲喂技术方面讨论提高奶牛乳脂率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用产后约112d的奶牛30头,采用单因子配对试验,以泌乳天数、胎次和产奶量基本一致为配对原则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奶牛的日粮中用1kg乳倍利代替部分的蛋白饲料和过瘤胃脂肪(钙皂),其他成分同对照组。探索乳倍利对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乳干物质率和体细胞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乳倍利可以使奶牛的产奶量提高1.15kg/d.头;与对照组相比乳脂率提高4.92%,差异不显著(P>0.05);乳蛋白率提高了3.24%,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改善日粮的结构组成、物理特性,供给品质优良的饲料以及科学合理地使用添加剂等技术.积极对奶牛进行营养调控,可以提高乳脂率,从而达到改善乳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过瘤胃脂肪和过瘤胃蛋氨酸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科学筛选过瘤胃添加物组分,本试验随机抽选20头成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不同组分日粮。通过对产奶量和乳成分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同时添加了过瘤胃脂肪粉和过瘤胃蛋氨酸的A料组有增加四川地区荷斯坦牛产奶量的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A料组的乳脂率与另外3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对照料组,乳脂率提高了18.05%。本试验表明,同时添加了过瘤胃脂肪粉和过瘤胃蛋氨酸的A料日粮是最优日粮配方。  相似文献   

17.
反刍动物共轭亚油酸的合成及其对乳脂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种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脂肪和乳脂中的天然活性成分.亚油酸和亚麻酸能通过瘤胃微生物的一系列异构和脱氢作用合成CLA,反式油酸在反刍动物肝脏微粒体、乳腺细胞和脂肪组织中被△9-脱氢酶脱氢也能生成c9,t11-CLA,并被确认为反刍动物CLA的主要来源.反刍动物体内CLA的合成受动物品种、环境、日粮等多种因素影响,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在日粮中添加不饱和脂肪酸提高CLA含量的同时,对乳脂率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CLA合成及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其乳脂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牛乳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它是由水、乳蛋白质、乳脂肪、乳糖、矿物质、磷脂、维生素、酶类免疫体、色素及一些其它微量成分构成的复杂的胶体系。牛乳的乳成分受多种因素影响,概括起来主要包括遗传因素、饲料因素、产犊季节、挤奶次数、疾病与药物等。虽然其遗传特性较为稳定。但是日粮因素的某些变化也会对乳成分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饲料对牛乳中乳脂率影响的研究,以探讨饲料营养对乳脂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选用10头经产荷斯坦种乳牛分为对照和试验两组,以二乘反转法,研究了增加日粮中非降解蛋白质(RUP)的含量对高产奶牛瘤胃发醇、产乳量和乳成分的影响。两组日粮基本相同,试验组日粮是用加热大豆粕替代了对照组日粮中的生大豆粕,使RUP比例提高3.9%。结果表明,RUP比例的提高对瘤胃液氨氮浓度、纤毛虫种类及其数量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其组成无显著影响(P>0.1)。试验组牛血浆葡萄糖浓度有下降趋势(P<0.1),尿素氮、总游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浓度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1)。虽然两组乳牛干物质采食量无明显差异,但是试验组产乳量、4%脂肪校正乳量、乳糖和无脂固形物生产量显著增加(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1%(2.3kg/d)、6.1%(1.9kg/d)、5.8%(80g/d)和6.8%(180g/d);乳蛋白质和乳脂肪生产量稍有提高,但无明显差异(P>0.1)。试验组比对照组乳蛋白质率低0.09%单位(P<0.1),乳脂率、乳糖率和无脂固形物率低0.06%~0.08%单位(P>0.1),乳脂中脂肪酸比例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显示:提高高产奶牛日粮中RUP比例可增加产奶量,但是同时要想改善乳蛋白质含量为主的乳成分,需要平衡地改善能量、蛋白质乃至葡萄糖营养的供给状况。  相似文献   

20.
RPLM对泌乳后期奶牛血液代谢物、产乳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 8头经产荷斯坦种乳牛 ,分为对照和瘤胃保护赖氨酸 蛋氨酸 (RPLM )组 ,以二乘反转法 ,研究了RPLM对泌乳后期奶牛瘤胃发酵、血液指标、产乳量和乳成分的影响。对照日粮中添加 10 0 g/d保护材料 ,RPLM组日粮中添加 10 0g/d含Lys 11 6g、Met 4 7g的保护制品。RPLM组与对照组比较 ,血浆游离Lys、Met浓度略有增加 (P >0 1) ,血浆葡萄糖浓度有增加趋势 (P <0 1) ,干物质采食量无明显变化 ,乳量和 4%的标准乳量分别增加 0 5kg/d(2 2 %)和 0 8kg/d(3 5 %) ,乳蛋白率、乳脂率和乳糖率均略高于对照组 (0 0 1%0 0 6%) ,乳蛋白质和乳脂肪生产量分别增加 2 0g/d和 40 g/d ,饲料蛋白质转化为乳蛋白质的效率提高5 9%,但均无明显差异 (P >0 1)。以上结果表明 :泌乳后期奶牛日粮中添加瘤胃保护赖氨酸和蛋氨酸 ,没有明显地提高产乳量和改善乳成分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