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颖花伤流量与群体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大田条件下,对水稻茎基伤流量、穗颈伤流量与产量库及群体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颖花穗颈伤流量与粒叶比、抽穗至成熟期积累的干物量关系密切,颖花茎基伤流量与实粒数/cm^2(叶)、粒重/cm^2(叶)关系密切。颖花伤流量可作为水稻经济产量形成期源库关系的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章建新  王芳 《世界农业》1994,(11):26-28
日本水稻新品种1.舞姬登记号:农林319,系统名:福系159,组合:青系89/福系130抽穗期和成熟期均较青系89早1—2天,在育成地属中熟偏早类型。在东北中南部属早熟品种。与青系89相比,株高稍矮,穗稻长,每株穗数稍少,属矮秆稳重型品种。叶色较青系...  相似文献   

3.
水稻早穗是指水稻在秧田期间主茎就开始幼穗分化,移栽到大田后过早抽穗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植株变矮、高矮不齐、剑叶特长,株叶形态改变,形成野鸡尾。在同一丛内有的抽穗、有的孕穗、有的则正在长蘖,致使抽穗参差不齐,穗长、穗粒数相差很大,成熟期不一致,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形成水稻早穗的原因与品种特性、移栽秧龄、气候因素和环境条件、秧田播种量  相似文献   

4.
多年观察发现,稻蝗若虫各龄发育进度年度间差异较大,一龄若虫盛末发了插秧后7 ̄10d为最佳防治时段,防治最迟时限为6月15 ̄20日,防治应集中在田埂及稻田边行3范围内,防治指标为78 ̄90头/m^2,常用杀虫剂对稻蝗显著防效,但残效短,晚发年或高密度地区需7d后再防第2次。  相似文献   

5.
豫北地区水稻二化暝一年发生2代,为“一代多发型”。越冬代蛾盛期在5月末至6月上旬,一代蛾盛期在8月中旬。一代幼虫防治适期在秧田期的6月9 ̄15日,二代幼虫防治适期在水稻抽穗前后的8月20 ̄25日。  相似文献   

6.
3个不同熟期的中粳稻品种直播比较:镇稻99为早熟中粳,抽穗成熟早,全生育期短,穗数多,穗型小,粒重及出米率高,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偏低,售价高,每667m2产值及抗倒力中等;连粳7号为中熟中粳,抽穗期居中,成熟期迟,全生育期长,穗数中等,穗型大,产量高,粒重、出米率、售价及每667m2产值低,茎秆抗倒力强,稳产性好;淮稻5号抽穗成熟期迟,全生育期长,穗数多,穗型中等,粒重、出米率、产量及每667m2产值较高,茎秆抗倒力弱,稳产性差。  相似文献   

7.
研究极爽混合橙精油助剂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极爽混合橙精油助剂对水稻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水稻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与对照差异不明显。施用极爽混合橙精油助剂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平方米穗数增加6.2穗,穗粒数增加0.5粒,千粒重提高0.1g,结实率提高0.5个百分点,增产2.7%。  相似文献   

8.
水稻秧田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调查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在水稻秧田区重发的原因为水稻秧田期正处于小麦抽穗扬花至成熟期,秧田长期保持有水状态,增大了毗邻区小麦田间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在小麦抽穗扬花期为小麦赤霉病的侵染为害提供了有利的湿度条件,这是水稻秧田区小麦赤霉病重于其他区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机摆秧苗与抛秧、常规秧相比,由于播种量高,秧苗素质稍差,返青活棵较慢。机摆秧本田期分蘖节位多,分蘖高峰期达5~10d,高峰苗数介于两者之间。栽培技术上,要酌情增施分蘖肥,适当提早搁田,在足穗的基础上,培育壮秆大穗。机摆秧拔节期单蘖叶面积1365cm2,与抛秧稻相似,但由于抽穗灌浆期通风透光好,叶片枯黄较慢,单茎绿叶数、叶面积均超过抛秧。  相似文献   

10.
肥料密度对直播水稻"武运粳8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水稻品种"武运粳8号"为材料,设置施氮量处理、磷钾肥配比处理及密肥互作试验,分析它们对直播方式下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①提高施氮量、增加磷钾肥配比能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和产量;增加基本苗能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穗数而降低每穗颖花数;肥料、密度对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明显影响。②限制直播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颖花量,提高产量途径是在形成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增加每穗颖花数从而提高单位面积颖花量。③直播稻单位面积穗数与基本苗数相关密切;每穗颖花数与抽穗前干物质形成颖花能力相关密切;抽穗前干物质形成颖花能力与拔节至抽穗期氮素吸收量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11.
实验于水稻秧苗2.5叶期、起秧前1d、本田返青期、抽穗前15d四次分别施用了垦易活性生物有机肥,结果表明,喷肥后水稻秧苗生长健壮,秧苗素质明显好于对照;插秧后返青期提早2d,有效分蘖明显增加,抽穗期提前3d,产量较对照增加18.4%。  相似文献   

12.
不同播期直播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3种类型具有代表性的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大田分期播种试验,对直播稻产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速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每穗颖花数与结实率的下降,穗数与千粒重变化不大;拔节期植株含氮率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抽穗期和成熟期均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植株吸氮量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拔节前氮素吸收总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占植株总吸收量的比例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的氮素阶段吸收量及其占总吸收量的比例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播种至拔节期阶段的氮素吸收速率呈上升趋势,而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氮素吸收量、吸收速率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除拔节至抽穗期的氮素阶段吸收速率外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在试验条件下,相对于迟播而言,直播稻早播的产量、各个时期的吸氮累积量、各个生育阶段的氮素积累量、拔节后的氮素吸收速率及氮素利用效率均较高。可见,直播稻早播有利于氮素的高效吸收和利用并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协优57穗部性状及不同抽穗期分蘖成穗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协优57穗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穗长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1次枝梗数与2次枝粳数、2次枝梗结实率与穗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2次枝梗着粒密度与1次枝梗着粒密度都很稳定,变幅分别是1.206~1.267粒/cm与0.543~0.743粒/cm。(2)不同时期分蘖穗粒结构:秧田分蘖穗及主茎穗的穗粒数多、结实率高,大田低位蘖次之;大田高位蘖最少。与汕优63相比:协优57秧田分蘖穗、主茎穗、大田低位蘖次之;大田低位蘖穗的穗粒数、结实率相关不大,而大田高位蘖穗的穗粒数、结实率较高。结论:协优57的每穗粒数多、结实率高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水稻白叶枯病的特征与防治药剂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白叶枯病是细菌性病害,从苗期至抽穗期都会发生,但以最高分蘖期、幼穗分化期、抽穗前期发病为多。该病害影响水稻抽穗灌浆,致使空秕粒增加,千粒重降低,水稻产量减少。水稻白叶枯病的初侵染源一般是通过未腐烂的稻(杂)草、风雨、露水、灌溉水、昆虫、带病种子以及一些人为因素传播。  相似文献   

15.
罗志祥  阚画春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3):198-200,224
(1)协优57穗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穗长与穗粒烽呈极显著正相关。1次枝梗数与2次枝粳数,2次枝梗结实率与穗结帝率呈显著正相关,2次枝梗关粒密度与1次枝梗着凿都很稳定,变幅分别是1.206-1.267粒/cm与0.543-0.743粒/cm。(2)不同时期分蘖穗粒结构;秧田分蘖穗及主茎穗的穗粒数多,结实率高,大田 低位蘖次之;大田高位蘖最少。与汕优63相比,协优57秧田分蘖穗、主茎穗、大田低位蘖次之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在重肥区与低肥区两种营养水平下,探讨了不同品种、不同插秧期、水稻抽穗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稻抽穗动态呈“S”型曲线;品种间抽穗期及抽穗日数差异很大;齐穗期与插秧期成正相关,插秧期每提早2天齐穗期将提早1天;氮、磷、钾配方施肥情况下,重肥区与低肥区相比,抽穗期及抽穗动态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田宏胤    梁正其    谭庆东    覃欢欢    蔡蝶    牛吉友  龙娆   《现代农业研究》2023,(2):121-125
为了探讨稻田引入黑斑蛙后,分析不同海拔高度下稻蛙共作对水稻生长性状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分别于水稻 的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测定水稻的株高、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海 拔高度的不同密度处理组株高均显著高于水稻单作,其中,抽穗期,白元村的水稻株高、分蘖数、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 净光合作用速率均明显高于坪峨村和七百渡村。综上所述,在本试验的条件下,稻蛙共作技术是增产增效的生态种养 模式,在研究的三个海拔高度重,海拔高度为600m 左右比较适宜,本试验的相关结果为稻蛙(黑斑蛙)生态种养模式的 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播期对直播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播期对直播稻干物质生产特征和光合生产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3 种类型具有代表性的4个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直播稻干物质的积累、分配、运转及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1)无论是从单茎还是群体来看,拔节、孕穗、抽穗、蜡熟和成熟期的干物重均随播期的推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差异愈加明显。(2)随着播期的推迟,播种期至拔节期和拔节期至抽穗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占成熟期总干物质积累量的比例呈一定的上升趋势,抽穗至成熟期则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各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随播期的推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3)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单茎叶重和单茎鞘重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单茎茎重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单茎穗重则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播期的推迟,单茎叶重和单茎鞘重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蜡熟期差异很小,成熟期呈略微增加的趋势,单茎茎重和单茎穗重在各时期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4)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生育中后期的叶、茎、鞘、穗各部分所占的比例与其干物重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播期的推迟,叶比例和鞘比例在孕穗期呈略微的下降趋势,抽穗期变化不大,蜡熟期和成熟期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上升趋势,茎比例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呈略微的下降趋势,蜡熟期呈略微的增加趋势,成熟期呈一定的下降趋势,穗比例在孕穗期呈略微的增加趋势,抽穗期变化不大,到蜡熟期和成熟期则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5)随着播期的推迟,叶、茎和鞘的输出量、输出率和输出物质转化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6)随着播期的推迟,叶面积指数拔节期相当,孕穗期、抽穗期和蜡熟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成熟期略微下降,播种期到拔节期、拔节期到抽穗期和全生育期的的光合势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抽穗期到成熟期有所下降,差异不显著。(7)随着播期的推迟,群体生长率播种期至拔节期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拔节期至抽穗期差异不显著,抽穗期至成熟期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净同化率播种期至拔节期和拔节期至抽穗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抽穗期至成熟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播期对直播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具有较大的影响。较迟播而言,早播具有前期物质生产量适宜,中后期积累旺盛,干物质总量大且分配合理,运输转化效率高,抽穗后光合生产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禾靓基质对水稻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禾靓基质的秧苗素质低于对照,中后期存在脱肥现象,较对照返青期晚4d,分蘖期晚3d,抽穗期晚2d,成熟期晚2d,株高低于对照1.4cm,总根数少0.7条,平方米穗数少4穗,穗粒数低0.6粒,千粒重、结实率相同,产量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水稻早穗指的是水稻在秧田期间主茎就开始幼穗分化,移栽到大田后过早抽穗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植株变矮、高矮不齐、剑叶特长,株叶形态改变,形成野鸡尾.在同一丛内有的抽穗、有的孕穗、有的则正在长蘖,致使抽穗参差不齐,穗长、穗粒数相差很大,成熟期不一致.因为水稻是高分蘖作物,仅是主穗出现早穗现象,分蘖正常生长的水稻,一般减产幅度不大.而水稻整个生长发育期普遍提前,株高明显降低,稻穗明显缩小,造成水稻大幅度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