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什么是环境激素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产生并释放到环境中,且在环境中持久存在的,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在动物和人体内蓄积,能与激素受体结合起激素样作用、引起内分泌紊乱、使生殖机能失常的化学物质,也称为“环境荷尔蒙”。由于它是从外部环境进入人体,并产生类似人体激素的作用,所以学名称其为“外因性内分泌干扰物质”。环境激素的种类很多,包括二口恶英(dioxin)、二氯二苯氯乙烷(DDT)等农药及化学合成洗涤剂、防腐剂和多氯联苯(PCB)以及石棉、汞、镉及其化合物、苯乙烯、聚碳酸脂塑料等70多万种有害物质,其中人造化学…  相似文献   

2.
环境问题是世界面临的五大问题之一。环境激素是继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之后又一大不可忽视的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以DDT为代表的剧毒农药及化学合成洗涤剂、防腐剂;以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为代表的塑料制品及其分解产物;以重油、润滑油为代表的石油制品及其分解产物。这些物质可由环境进入食物链,蓄积在动物和人体中,通过激素样作用导致动物的生殖失败和人类的流产以及生殖器官癌症,对动物和人类的生殖机能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环境激素与动物繁殖障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人类创造文明历史的过程中 ,大力发展现代化工业等 ,环境污染产生的负效应 ,严重损害着人类健康。其环境激素 (类激素或导致内分泌障碍化学物质 )致使动物繁殖疾病日趋严重化 ,复杂化。给畜牧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1 环境激素概念环境激素是指人类生产、生活中释放到环境的某些化学物质。其中有些物质在动物体和人体内起着类似于雌性激素的作用 ,干扰体内正常激素分泌 ,最终导致生殖机能失常。2 国外对环境激素的研究2 1 有关报道2 0世纪 60年代中期 ,美国佛罗里达州 80 %雕类失去生育能力。 80年代又发现鳄鱼孵化率从90 %降到 18% ,…  相似文献   

4.
生长激素(GH)是调节动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激素之一。最近的许多研究表明,GH与动物的生殖也悉悉相关。GH可促进卵泡生长,加快卵母细胞成熟,协助排卵,加快初情期与性成熟,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与发育,刺激胎盘生长,促进胚胎的生长与分化,还对生殖激素有调节作用。由此可见,GH在生殖上的作用相当广泛,是动物生殖的一个重要调节激素。  相似文献   

5.
生殖激素能够调节动物的发情、排卵、妊娠、分娩和泌乳等生殖活动.规模化猪场中可以利用催产素、前列腺素和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激素来调节母猪的各项生殖活动,便于生产的组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激素是动物体内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特殊有机物质,经过血液循环或淋巴运到不同组织的细胞起调节作用.一般把直接作用于生殖活动,并以调节生殖过程为主要功能的激素,称为生殖激素.现就动物生殖激素的种类和应用简介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非激素类免疫制剂促动物生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促进动物快速生长,提高经济效益,激素类药物(主要为类固醇激素)曾经在现代动物生产上广为应用.但由于其在动物体内可蓄积残留,且这类激素无种属专一性,人食用带有该类激素的动物产品后,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类固醇激素在欧、美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已被禁止使用.  相似文献   

8.
褪黑素(MLT)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参与免疫反应、调节生命活动的节律性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与生殖内分泌息息相关。目前对于褪黑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的癌症和植物等方面,而关于动物生殖内分泌的研究较少,深度较浅。研究表明,褪黑素可以调控动物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生殖相关激素的内分泌作用,抑制或促进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性腺激素的分泌。而在不同物种间,褪黑素作用效果却不同。论文综述了褪黑素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卵泡素、促黄体素、性腺激素以及其他与生殖相关激素的调控,为褪黑素调控动物生殖内分泌的的研究提供参考,以期对褪黑素在动物生殖调控中的作用更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调控泌乳机理的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调控泌乳机理的假设曹斌云(西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陕西杨陵,71210O)多年来,人们对泌乳内分泌调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殖激素和催乳类激素方面.近年来研究发现,除各种激素外,还存在着许多调节因子,对乳腺的生长发育,退化、更新及泌乳起着...  相似文献   

10.
大鼠发情周期中主要生殖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的生殖过程是由生殖激素严格调控的,深入研究生殖激素对畜牧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发情周期中生殖激素的变化非常复杂,虽然人们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的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仍不明了,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还存在分歧。文章基于最近十几年的研究成果,以大鼠为对象,在综述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卵泡素、促黄体素、雌二醇及孕酮等几种重要的生殖激素的来源、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这几种生殖激素在大鼠发情周期中的变化,并对影响生殖的因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垂穗披碱草个体大小依赖的繁殖分配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了垂穗披碱草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繁殖能力与个体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1)垂穗披碱草能够进行有性繁殖的个体比例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2)平均每个个体的繁殖体重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3)个体繁殖体重量与地上部生物量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而回归斜率则随密度的增加而略有下降;4)繁殖分配比例未随密度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此可见,竞争对垂穗披碱草繁殖分配的影响不大,其繁殖体大小随密度的可塑性变化是由于个体总生物量随密度的可塑性变化所致。繁殖分配比例与个体大小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进一步说明了垂穗披碱草的繁殖分配比例为一定值。  相似文献   

12.
母羊的生殖应激主要包括母羊主动应激、母羊被动应激以及胎羊宫内应激。适当的生殖应激是正常发情、维持妊娠、发动分娩、顺利哺乳的重要生理基础。但长期或过度的生殖应激,将引起母羊代谢紊乱、免疫功能损害、生殖障碍以及胎羊或羔羊发育受阻等,这一系列能造成母体健康损害的疾病和临床表现,被定义为“母羊生殖应激综合征”。本文对母羊生殖应激及母羊生殖应激综合征进行了定义,并对生殖应激理论的综合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为预防和治疗生殖疾病(如妊娠期毒血症、产后乏力、子宫内膜炎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松嫩平原扁秆藨草种群生殖株构件表型可塑性及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经经  杨允菲  陈永强 《草业科学》2011,28(11):1957-1961
采用大样本取样野外实地测定方法,对松嫩平原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种群生殖株的数量性状和生殖分配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籽实成熟期,扁秆藨草种群生殖株各数量性状具有较大的表型可塑性。变异系数以种子生物量最大,为81.63%;其次为种子生殖分配73.14%;株高最小,为13.11%。扁秆藨草种群生殖株表型可塑性遵循着规律性,即随着株高和株生物量的增加,茎叶生物量呈幂函数增加,花序生物量呈直线增加;生殖分配随着株高和株生物量的增加呈幂函数或指数减少。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皖西白鹅雌鹅几种主要生殖激素在生殖期与非生殖期的变化情况.相关激素测定的结果表明血清中垂体泌乳素(PRL)、雌二醇(E2)和孕酮(P)含量在生殖期和非生殖期呈现规律性变化.随着雌鹅进入生殖期,雌二醇(E2)和孕酮(P)含量都逐渐升高,特别是在生殖期的后期,二者都出现了峰值,然后随着雌鹅离开生殖期而逐渐下降.而垂体泌乳素(PRL)在血清中的含量变化情况却与雌二醇(E2)和孕酮(P)含量变化情况相反.在生殖后期含量下降,而离开生殖期后,含量反而升高.  相似文献   

15.
生殖激素是对母牛繁殖活动起直接调节作用的激素,因此对其进行精准测定,掌握生殖激素的变化规律对生产上提高母牛繁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动物体内大部分生殖激素的含量是极其微量的,所以选择准确灵敏的测定方法非常重要。本文论述生殖激素的生物测定法、受体分析法、免疫测定法(放射免疫测定和酶免疫测定)的优缺点,同时对各生殖激素的来源、生理作用和变化规律,及各激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做阐述,将对研究母牛的生殖生理,提高母牛繁殖效率,促进高产、高效、优质的牛业生产,加快牛业繁殖改良进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繁殖性能是羊产业的重要经济性状之一,直接关系到养羊业生产成本和效率。羊的季节性繁殖特性导致其繁殖效率低,是羊产业高效养殖的主要瓶颈。在羊生产中,营养水平直接影响母羊的繁殖性能。综述了营养水平对发情、排卵、受孕等母羊繁殖过程和羊非繁殖季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及精准营养调控母羊繁殖性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营养水平对母羊繁殖性能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stimate the proportion of reproductive disorders and to determine factors affecting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crossbred dairy cows under four different production systems in the central highlands of Ethiopia. The principal postpartum reproductive disorders were retained fetal membranes (14.7%) and uterine infection (15.5%). Anoestrus was the major postpartum reproductive problem in the mixed crop–livestock production system (38.6%) and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is production system. Apart from anoestrus, the occurrence of reproductive disorders was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 production system. Most of the reproductive disorders occurred as a complex rather than as a single abnormality. Two or more abnormal conditions were seen in 11.4% of the cases. Each reproductive trait measured was affected adversely by reproductive disorders. Cows with reproductive disorders in each production system, lactation group and suckling and non-suckling group had longer intervals from calving to first service and to conception (p < 0.001) and required more services per conception (p < 0.001). Pregnancy rate and conception to first service were 84.7% and 51.7%, respectively, for cows without reproductive health problems; and 64.2% and 15.1%, respectively, for cows with reproductive disorders (p < 0.001). Overall, intervals from calving to first service were shorter (p < 0.05) than in younger cows. Intervals from calving to first service and to conception were longer in suckling than in non-suckling cows (p > 0.05). Cows with a good body condition score (>3.5) at calving had shorter calving to first service and conception intervals than cows in poor condition (p < 0.00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productive abnormalities, coupled with poor body condition, ar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contributed to reproductive inefficiency. An appropriate reproductive health management, a reliable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service and supplementary feeding could be the management options to reduce or alleviate some of the problems.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结缕草种子成熟期有性生殖株的测定,分析了辽东半岛不同生境结缕草种群有性生殖株的种子数量(每花序种子数)和质量(千粒质量)以及生长量(株高)和生殖生长量(花序长,生殖生长比率)的数量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生态条件较差生境的结缕草种群,其有性生殖株的株高、花序长、每花序种子数及千粒质量均最低,而生殖生长比率最高,说明不同生境结缕草种群有性生殖株的生殖生长、生育力、其种子生存与竞争力主要受到环境的限制,但有性生殖株个体自身具有生殖生长调节策略,生态条件较差的生境结缕草种群有性生殖株将更多的生长量用于生殖生长。  相似文献   

19.
We compared the serological status of Brucella canis and canine herpesvirus-1 (CHV-1) in Finnish breeding kennels with and without reproductive problems. Dogs from kennels with reproductive problem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CHV-1 titres than dogs from kennels having no reproductive problems (p < 0.001). In dogs from kennels with reproductive problems 100% (32/32) had positive titres, whereas in dogs from kennels without reproductive problems 65% (22/34) had positive titres. The median titre for dogs from kennels with reproductive problems was 1 : 160 and for dogs from kennels without reproductive problems 1 : 80. The high prevalence of positive CHV-1 titres in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prevention of the disease is difficult and reinforces the need to minimize the reproductive problems caused by CHV-1. All 388 dogs from 94 kennels had negative B. canis tit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