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在调查苗圃及种植基地的雷公藤植株叶片形态的基础上,对叶片的长、宽、长宽比、叶面积、叶脉数、叶柄长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泰宁产的雷公藤可分为小叶型、大叶型、大叶浓密型3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快速、准确地获取玉米三维数据是玉米形态结构和功能分析研究的基础。然而,玉米单株和群体原位数据获取存在田间气流稳定性差、器官交叉遮挡严重、高温高湿环境不利于仪器连续工作等问题。因此,采用破坏性取样的方法研究玉米植株的形态变化过程,对玉米植株形态结构数据获取方式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三维扫描仪对灌浆后期的两个氮肥处理玉米植株进行不同扫描时间的三维点云数据获取,并通过点云数据分析各叶片的形态变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从田间原位到室内可控环境下,在取样后2 h以内,玉米植株的形态变化最小,与田间原位的形态结构最为接近。上述结果为玉米植株破坏性取样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玉米结构功能模型研究提供数据获取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基于三维数字化的玉米株型参数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玉米株型参数获取是玉米精确化育种和栽培研究的重要环节,研究解决玉米株型参数获取中存在的测量标准不一致、测量精度低、数据难以可视化、算法提取参数精度低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利用三维数字化仪获取玉米植株骨架结构,提出玉米茎、叶、雄穗和雌穗器官三维数字化获取标准规程。通过将植株三维数字化数据旋转至与Z轴正方向平行并平移至坐标系原点进行数据标准化,进一步根据三维数字化数据位置关系,结合各株型参数的定义实现了株高、叶片着生高度、叶片最高点高度、叶长、叶宽、叶展、叶倾角及叶方位角等主要株型参数的提取,同时提出一种新的玉米植株方位平面计算方法,通过构建植株方位平面与各叶方位角角度差绝对值之和作为目标优化函数,进一步对该L1优化问题进行迭代求解得到植株方位平面,当叶数量是偶数时,方法可以给出精确的方位平面区间,在此基础上,引入dev值作为评价植株叶相对植株方位平面偏离度的指标。【结果】利用6个品种吐丝期玉米植株三维数字化数据和人工测量参数数据进行株型参数提取方法验证。结果表明,方法提取的叶长、叶倾角、方位角误差较小,RMSE分别为3.44 cm、3.41°和8.23°,叶长和叶倾角的MAPE分别为4.06%和4.72%,叶宽因叶片在叶脉垂直平面上的曲线形态不一致导致误差相对较大,RMSE和MAPE分别为0.80 cm和7.21%。与传统负方向能量均值法相比,所提出新的玉米植株方位平面计算方法给出了玉米植株方位平面更确切的定量化描述,对于玉米株型的定量评价具有一定价值。【结论】基于三维数字化的玉米株型参数提取方法为玉米株型参数的提取与分析提供了一种精确、便捷、可视的技术手段,对于玉米株型表型组学、玉米功能结构模型及玉米株型优化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不同生境中紫茎泽兰植株叶片的外部形态结构,分析和探讨控制该植物植株叶片不同外部形态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在云南玉溪师范学院校园内进行,选择10个当地常见生境,调查每个生境中紫茎泽兰植株叶片长、宽、长宽比、叶面积、叶缘两侧锯齿数目和比例等数据,分析不同环境因子及其组合对叶片外部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茎泽兰植株叶片长、宽和叶面积3组数据在10个生境间变化程度明显且变化规律一致,其排序从大到小为栽培(荫)>田间≈栽培(阳)≈池塘边(湿)>田埂≈林窗>林下>路基(荫)≈池塘边(干)>路基(阳)。叶片长宽比在10个生境间没有显著差异,为1.35左右;叶缘左右两侧锯齿数目在10个生境中均为12个左右,两侧锯齿数目比为1.00左右。调查数据分析结果也充分证明,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及三者交叉作用对紫茎泽兰植株叶片的长、宽和叶面积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对叶片的形状和叶缘两侧锯齿数目及比例的影响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5.
《北京农业》1996,(4):20-20
提高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及种子质量的五个关键技术措施(四)(四)增加母本行比发挥群体增大潜力1.合理密植发挥群体增产潜力:密度不定是当前玉米制种产量低的主要原因。因亲本自交系植株矮小,叶片少,叶面积小,单株生产能力低,适宜密植,所以,增加密度发挥群体优剪...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玉米植株的特定调查项目和计算机数据管理,编制出了专门的绘图系统(Ma-jze Drawing Structure System MDSS)。该系统根据田间调查的数据可绘制出4种直观的图形:①植株形状图;②不同叶位叶片的干蠡和面积图;③茎距离叶面积分布图;④植株层切面积垂直分布图。4个品种的材料分析表明,这种植株形态特征的研究方法能全面、具体地使植株形态特征定量化、并可直观分析。且不破坏植株进行群体结构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外刊文摘     
根据玉米叶龄与植株内部器官形成的相关规律,能较确切地掌握玉米植株体内的生长发育进程,预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以利促控。作者提出用叶脉数确定叶龄,即在玉米每片叶展现后,根据中脉向两侧均匀对称地分布的叶脉确定叶龄.第1叶(园叶不计中脉)单侧有5条叶脉.第2叶为4  相似文献   

8.
水稻叶片三维可视化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爱珍  杨红云  何火娇  唐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20-1321,1423
根据水稻叶片的三维形态特征,应用Hermite曲线描述的水稻叶片边缘信息和简单一元二次曲线描述的叶中脉空间曲线,构建了一种符合生物学规律的水稻叶片弯曲三维模型。并且通过对叶片边缘点绕叶中脉的旋转构建了叶片的扭曲模型,较真实地反应了自然条件下水稻叶片的三维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R-Fans-32三维激光雷达(LiDAR)研究植株三维激光点云与植株叶面积之间的关系,为变量喷雾系统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假设植株激光点云数量与叶面积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搭建基于三维激光点云的靶标探测的试验系统,先测量靶标植株的高度来探究该探测系统的精度,激光雷达以10Hz的扫描频率和1m的探测距离实现对10株番茄的三维点云数据的获取,激光雷达上位机软件Ctrlview实现对三维激光点云数据的储存。利用Cloud Compare软件对储存的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利用LiDAR360软件对植株进行高度测量和点云数量的获取。对采集的植株点云进行数量统计,利用CL-202植物叶面积测量仪对采摘的靶标植株叶片测量叶面积,验证植株点云与叶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激光雷达探测所得到的番茄植株的高度与手工测量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7.92%。利用线性函数拟合植株点云数量与叶面积,拟合度为0.7805,最大相对误差为5.64%。【结论】设计了一种用于探究基于激光点云的变量喷雾系统可行性的试验系统,依据三维激光点云计算植株的叶面积精度良好,R-Fans-32三维激光雷达可作为变量喷雾系统的探测部件。  相似文献   

10.
多叶型玉米是近年来在北美开始推广的一种青贮玉米,由于此种杂交种带有多叶基因(Lfy*),比普通的生育期相同的玉米杂交种要多出5片左右的叶片,而显得尤为特别。目前,多叶玉米已占据北美青贮玉米市场的16%左右。过去10年来,以L.M.Dwyer博士为首的加拿大农业科学家从这种特殊基因型玉米的植物学性状、产量特征、光合产物生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一、多叶型玉米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特征研究表明,多叶型玉米杂交种(以下简称:多叶种),与普通杂交种(以下简称:普通种)相比,植株高度较高,果穗较小且在植株上的位置较…  相似文献   

11.
基于点云数据的植物叶片三维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片是植物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为构建植物叶片的高精度几何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点云数据的植物叶片几何建模方法。针对植物叶片形态特征,选定最适三维扫描仪进行叶片点云数据获取,通过点云的配准、简化及去噪等操作得到高质量叶片点云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叶片网格生成与网格优化,最终得到高精度植物叶片网格模型。利用该方法分别对黄瓜、玉米和两个品种的葡萄叶片进行几何建模,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叶片模型能够较好地保持叶片形态特征,且较以前的方法在精确度和真实感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该研究对于推动数字植物几何建模及进一步基于几何模型的可视化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玉米株叶形态结构的可视化模拟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选取2块不同种植密度的玉米样方,并分别选取4株玉米,原位测定每株玉米每个叶片主脉上5个特征点的空间坐标,并应用一般一元二次方程对玉米叶曲线进行描述,方程的系数根据实测数据由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得到,然后,通过计算机和C语言程序对玉米株叶形态结构进行了可视化模拟。可视化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带茎烘烤烟叶失水干燥特性,为优化烤烟烘烤工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带茎烘烤过程烟叶叶片和主脉的水分含量、状态及形态收缩率,与不带茎烟叶进行比较,并将烟叶水分指标与形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带茎烘烤烟叶的整叶、叶片及主脉水含率均高于不带茎烟叶;带茎烟叶水分迁移表现为茎秆中的自由水向主脉和叶片迁移,使带茎烟叶叶片和主脉自由水含量和所占比例均高于不带茎烟叶.干叶前带茎烟叶叶片厚度收缩率显著小于不带茎烟叶叶片(P<0.05,下同),干叶后带茎烟叶叶片厚度收缩率显著大于不带茎烟叶叶片;烘烤过程带茎烟叶主脉直径收缩率显著小于不带茎烟叶;烘烤过程烟叶叶片和主脉自由水含量与其水含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烟叶形态收缩与自由水含量及其水含率密切相关,可根据烟叶形态收缩判断烘烤过程烟叶水分含量和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宽柄芥F1代主要性状优势及其与亲本间的相关性,为宽柄芥杂交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个宽柄芥杂交组合(F1代)及其亲本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分析其生育期内的9个农艺和经济性状,并对F1代各性状优势指数间及其与亲本相应性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宽柄芥F1代的单株产量和最大叶叶长极显著高于大值亲本值(BP)(P<0.01,下同),最大叶叶宽、中肋长、最大叶叶片数、株高和开展度显著高于BP(P<0.05,下同),但中肋宽和柄肋重与BP无显著差异(P>0.05),单株产量超亲优势主要受最大叶叶长、最大叶叶宽、柄肋重、中肋宽、株高和开展度等性状共同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1代的最大叶叶长、最大叶叶宽、中肋长、株高和开展度与母本相应的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中肋宽和单株产量与父本相应的性状呈显著正相关,中肋宽与双亲的中肋宽均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中肋长、中肋宽、单株产量和株高与BP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最大叶叶长和最大叶叶宽超亲优势与父本和BP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中肋长和开展度超亲优势与BP呈显著负相关,株高超亲优势与父本、BP和双亲差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单株产量超亲优势受BP的负向影响明显.[结论]宽柄芥F1代的农艺和经济性状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可通过优势育种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5.
氮素营养水平对春玉米叶片碳代谢的影响(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供氮水平对春玉米叶片碳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按春玉米生育期采样,探讨不同供氮水平对春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适宜的供氮水平能使春玉米在各生育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均保持最高水平,供氮不足或过量(施N量大于400kg/hm^2)均对春玉米叶片碳代谢产生不良影响。[结论]该试验条件下,施N量300kg/hm^2,春玉米各生育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碳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均最高,对增强叶片光合能力、促进产量形成、延缓叶片衰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四川安宁河流域洋葱品种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优质高产的洋葱品种。[方法]对33个国内外的洋葱品种进行品比试验,考查株高、鳞茎鲜重等11个性状,并对各个生物学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熟3号的鳞茎重和单株重最高,为441.804、43.40 g,G2随后,为415.384、17.35 g。洋葱的生物产量与洋葱鳞茎鲜重的回归关系呈显著相关。品种间株高、叶片数、颈粗、叶片和叶鞘重、鳞茎膨大期差异极显著。单个鳞茎重前10个品种与33个品种存在较多差异,平均株高46.86 cm,叶片数6.62片,叶片和叶鞘重4.72 g,膨大期为187.05 d。洋葱鳞茎高产的较适宜的各个性状指标范围为:株高46.86 cm、叶片数6.62片、颈粗1.49 cm、叶片和叶鞘重4.27 g、鳞茎膨大期187.05 d。[结论]早熟三号和G2具有很高的栽培和育种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东北主栽玉米自交系胚叶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不同基因型的东北主栽玉米自交系胚叶3mm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研究东北主载的玉米胚叶再生体系的建立。结果表明,玉米胚叶愈伤组织的形成能力因其形态学部位的不同而呈显著差异,从基部向上依次递减;愈伤组织的形成还与基因型和植物激素配比有关,其中,2,4-D是最重要的因素,加入一定浓度的AgNO3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探讨了影响不定芽分化的因素,初步建立了玉米胚叶的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8.
培育高产品种是玉米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叶夹角是株型选择进而提高产量的重要指标,对叶夹角的形成及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分子机理解析是开展耐密高产玉米品种选育的基础。从叶夹角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叶夹角的形态建成、遗传基础、分子调控机制及QTL定位和基因克隆等方面归纳了国内外对玉米叶夹角的遗传与分子调控研究进展,总结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未来玉米叶夹角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耐密型品种,提高玉米产量潜力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