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闭合循环水产养殖车间水处理核心单元的处理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用的闭合循环养殖车间水处理技术(包括生物过滤技术、固液分离技术、臭氧(紫外线)消毒技术、蔬菜水载培技术)处理养鱼用水,通过测定几项常见的水质指标,研究了这几种核心技术在生产中实际应用的效果.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器对进水中总氨氮(TNH3-N)、NO2-N、COD的一次性去除率分别为44.79%、20.31%、20.10%;开启泡沫分离-臭氧装置对TNH3-N、NO2-N的去除率分别为39%和38.1%;仅开启泡沫分离器时,试验装置对TNH3-N、NO2-N的去除率分别为42.45%和24.71%;蔬菜水培渠对TNH3-N的一次性去除率最高可达57.46%,对磷酸盐、COD都有较明显的去除效果.系统运转140 d,养殖用水水质保持在TNH3-N<1.5 mg/L、NO2-N<0.8 mg/L的水平.试验期间,暗纹东方鲀Fugu obscurus的生长状况良好,平均每尾增重50~90 g,饲料系数平均为1.8,成活率平均为85%.  相似文献   

2.
水培空心菜对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浮床植物对罗非鱼养殖池塘的净化作用,分别在占罗非鱼养殖池塘面积5%、10%和20%的浮床上栽培空心菜,测定池塘NH+4-N、NO-2-N、NO-3-N、PO3-4-P、TN、TP、CODMn等主要水质指标。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养殖池塘的各项水质指标依次按对照组、5%处理组、10%处理组、20%处理组顺序逐渐降低;其中以20%处理组对池塘主要水质指标NH+4-N、NO-2-N、NO-3-N、PO3-4-P、TN、TP、CODMn等的去除率最大,分别为42.82%、39.47%、43.8%、64.1%、46.57%、58.75%、7.4%。通过6次空心菜的采收,养殖池塘的空心菜每667m2产量可达586.86~1 434.05kg;5%处理组、10%处理组、20%处理组通过采收空心菜分别从667m2养殖池塘中移除TN 1 643.5、2 988.2、4 015.3g,分别移除TP 240.7、437.6、587.9g;同时处理组池塘罗非鱼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主养罗非鱼的养殖池塘中浮床栽培空心菜能够很好地净化水质,降低池塘富营养化。因此,认为20%的空心菜浮床覆盖率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人工构建的上流式藻丛刷系统(UAS)处理海水观赏鱼养殖用水,并对水中NO3--N、NO2--N、NH4+-N和PO43--P等水质指标进行测定,以确定UAS对观赏鱼养殖用水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水中NO3--N含量维持在11.12~19.91 mg/L范围内,NO2--N含量维持在0.001~0.002 mg/L范围内,NH4+-N含量维持在0.011~0.028 mg/L范围内,PO43--P含量维持在0.834~1.169 mg/L范围内。在适宜的养殖密度和适当的投饵条件下,UAS能够有效净化海水观赏鱼养殖用水水质,使各水化指标在不换水情况下维持在稳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孔石莼净化珊瑚养殖水体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5,(7):13-16
利用孔石莼处理珊瑚养殖用水,并对水中NO3--N、NO2--N、NH4+-N和PO43--P等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考察,以探讨孔石莼对珊瑚养殖水质的净化作用。试验为期60 d,试验期间不换水。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珊瑚养殖用水中NO3--N含量维持在10.34~15.45 mg·L-1范围内,NO2--N含量维持在0.007~0.010 mg·L-1范围内,NH4+-N含量维持在0.014~0.021 mg·L-1范围内,PO43--P含量维持在0.31~0.40 mg·L-1范围内。由此可见,孔石莼能够有效净化珊瑚养殖用水水质,使其在不换水的情况下维持在稳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狐尾藻对养殖废水的减控去污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狐尾藻对不同浓度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为推广新型水生植物品种在处理养殖废弃物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狐尾藻投放于分别经过养殖场1、2、3、4和5级处理的废水中培养,在试验期间测量各级废水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固体悬浮物(SS)及化学需氧量(COD)的浓度,绘制其变化曲线,计算污染物的去除率.[结果]经1~5级处理后的养殖废水中NH4+-N、TN、TP、SS及COD浓度均呈试验前期快速下降、后期缓慢降低的变化趋势.至试验结束时,各级废水中NH4+-N的总平均去除率最高,达94.5%;TP的平均去除率相对较低,为74.6%;TN、SS和COD的总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5%、81.3%和79.1%.[结论]狐尾藻能有效去除养殖废水中NH4+-N、TN、TP、SS及COD等污染物,改善水质环境,在治理和修复污染水体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对大棚对虾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确定净化废水时蓝蛤的养殖密度。[方法]设4个光滑河蓝蛤养殖密度处理,分别为0.5、1.0、2.0、3.0 ind/L,1个空白对照(CK),每组设置3次重复,养殖4 d,整个试验期间不换水,不投放饵料,测定不同处理对养殖废水中硝酸盐、氨氮(NH+4-N)、总磷(TP)、总氮(TN)的去除效果。[结果]光滑河蓝蛤4个养殖密度对NH+4-N、TP、硝酸盐均有显著的去除效果(P0.05),其中,1.0 ind/L处理净化效果最佳,对废水中硝酸盐的去除效率为62%±15.06%,NH+4-N的去除效率为48%±9.41%,TP去除率为99%±17.78%,TN的去除率为60%±3.74%。CK的净化效果最低,对废水中硝酸盐、NH+4-N、TP、TN的去除率分别为15%±3.36%、16%±0.58%、38%±6.86%、33±1.58%。[结论]光滑河蓝蛤的最佳养殖密度为1.0 ind/L。  相似文献   

7.
将半咸水(S=7.5±0.1)复合水平流人工湿地同室内水泥池养殖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结合,构建室内集约化养殖—湿地生态系统,研究了人工湿地处理养殖循环用水过程中,湿地不同沿程处理系统对NH4+-N、NO2--N、NO3--N、TSS和COD的去除规律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上述水质指标有良好的净化效果,NH4+-N平均去除率66.37%,NO2--N平均去除率97.68%,NO3--N平均去除率7.63%,TSS平均去除率80.39%,COD平均去除率16.50%.各水质指标在湿地床内的动态模型可表示为曲线:CL=C0·exp(K1L2+K2L+K).  相似文献   

8.
为了阐明大型海藻针叶蕨藻对海水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设置针叶蕨藻密度为20,60 120 mg·L~(-1)实验组和无针叶蕨藻的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分析海水养殖废水中NH_4~+-N、NO_2~--N、NO_3~--N的浓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各实验组水质处理效果均较好;实验进行8 d后,20 mg·L~(-1)处理组NH_4~+-N去除率为99.91%,NO_3~--N去除率为25.80%,;60 mg·L~(-1)处理组NH_4~+-N去除率99.96%,NO_3~--N去除率为25.39%;120 mg·L~(-1)处理组NH_4~+-N去除率为99.94%,NO_3~--N去除率为64.15%。不同处理组NO_2~--N浓度基本无变化。在NH_4~+-N去除速率方面不同处理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9.
利用人工构建的藻丛刷(Algal Turf Scrubber,ATS)系统处理条纹斑竹鲨养殖用水,并对水中NO3--N、NO2--N、NH4+-N和PO43--P等水质指标进行监测,以确定藻丛刷系统对观赏鱼养殖用水水质的净化效果。试验为期60d,试验期间不换水。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水中NO3--N含量维持在5.64~9.87mg/L范围内,NO2--N含量维持在0.03~0.07mg/L范围内,NH4+-N含量维持在0.03~0.07mg/L范围内,PO43--P含量维持在1.33~1.78mg/L范围内。由此可见,在合适的养殖密度和适当的投饵条件下,藻丛刷系统能够有效净化鲨鱼养殖用水水质,使其在不换水情况下维持在稳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分析对虾工厂化养殖与池塘养殖环境的差异及探讨简易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试验借助常规的水质检测方法,对比两系统水质因子,分析处理系统废水处理前后各水质因子的变化.工厂化养殖排放废水DO含量的变化范围为7.1~12.6mg/L;池塘养殖排放废水DO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9~4.8mg/L,远低于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废水TSS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00.4~140.0mg/L:工厂化养殖废水TSS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72.6~220.4mg/L.方差分析表明,工厂化养殖废水的TSS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P<0.01);工厂化养殖排放废水的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P<0.05).经沉淀池处理后,TSS含量降低了66.9%;经栽培有裙带菜的养殖槽,废水中TAN、NO2-N、NO3-N和PO4-P分别降低了58.1.0%、43.0%、55.9%和29.1%.来自工厂化养殖的废水含有较多的污染物质,直接排放可能对环境的危害更大;该实验设计的简易水处理系统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杨广文  张建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72-15573
[目的]以受污染水为水源,对生物强化过滤工艺与常规净水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CODMn、NH4+-N、色度、浊度等指标分析,计算出常规工艺去除率和生物强化去除率。[结果]生物强化过滤工艺对受污染水源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净水系统,其对CODMn、NH4+-N、色度、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34%~56%、78.7%~92%、53%~68%、90%;而常规净水工艺对CODMn、NH4+-N、色度、浊度的去除率仅为11%~30%、4.7%~25%、38%~54%、60%~80%,并且处理效果不稳定。[结论]采用生物强化处理系统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测试了由弧形筛、蛋白质分离器、生物滤池和紫外线杀菌器4部分构成的水处理系统的海水养殖水处理效果,探讨了各部分在水处理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显著去除NO2--N和NH3-N,对NO2--N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37.12%和63.85%;并且使COD和细菌指数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36.01%和84.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生态浮床-简易湿地处理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以期为进一步开展人工湿地和生态浮床技术相组合的研究及污水、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将生态浮床-简易湿地组合成复合的生态浮床-简易湿地处理系统,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在该系统内种植黑麦草,研究该组合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TP、CODMn、BOD5、NH4-N等指标的净化效果。[结果]在冬季,生态浮床-简易湿地组合系统处理效果相当好,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TP、CODMn、BOD5、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5%、74.3%、41.8%、65.5%和37.8%以上。[结论]生态浮床-简易湿地组合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明显较单一的生态浮床或简易人工湿地系统要好。  相似文献   

14.
生物过滤技术是循环水超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系统维持生产正常进行的核心技术。运转良好的生物过滤装置都有很好的硝化效果,但不同工况参数会影响生物滤器的硝化效率。已有的相关生物滤器报道均是实验室试验结果,缺乏直接以生产系统为对象的研究。本试验对浮球式生物滤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水处理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无曝气条件下,NH4-N转化率在HRT为18 min时最大为28.77%;NO2-N转化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增加而增加,在HRT为36 min工况时达到最大,为67.20%;COD去除率在HRT为36 min时最高,达到6.56%;另外,不曝气各工况下出水溶氧和pH都有较明显下降。(2)曝气量为1 m3/h条件下,滤器水处理效率随HRT延长而增加;NH4-N转化率和NO2-N转化率分别由HRT为9 min时的7.54%和49.30%增加到HRT为36 min时的39.03%和71.78%;COD去除率在HRT为36 min时最高,为6.16%;曝气量为1 m3/h各工况下出水溶氧和pH略有增加。(3)曝气量为2 m3/h条件下,滤器水处理效率也随HRT延长而增加;NH4-N转化率和NO2-N转化率在HRT为36 min时达到最高,分别为27.27%和74.92%;COD去除率在HRT为9 min时最高,为5.30%;曝气量为2 m3/h各工况下出水溶氧和pH也都略有增加。(4)对无曝气和有曝气各工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曝气组各工况水处理效率优于无曝气组,曝气水平为1 m3/h时处理效率最好。  相似文献   

15.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浸没式生物滤器的水处理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过滤技术是循环水超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系统维持生产正常进行的核心技术。运转良好的生物过滤装置都有很好的硝化效果,但不同工况参数会影响生物滤器的硝化效率。已有的相关生物滤器报道均是实验室试验结果,缺乏直接以生产系统为对象的研究。本试验对浮球式生物滤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水处理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无曝气条件下,NH4-N转化率在HRT为18 min时最大为28.77%;NO2-N转化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增加而增加,在HRT为36 min工况时达到最大,为67.20%;COD去除率在HRT为36 min时最高,达到6.56%;另外,不曝气各工况下出水溶氧和pH都有较明显下降。(2)曝气量为1 m3/h条件下,滤器水处理效率随HRT延长而增加;NH4-N转化率和NO2-N转化率分别由HRT为9 min时的7.54%和49.30%增加到HRT为36 min时的39.03%和71.78%;COD去除率在HRT为36 min时最高,为6.16%;曝气量为1 m3/h各工况下出水溶氧和pH略有增加。(3)曝气量为2 m3/h条件下,滤器水处理效率也随HRT延长而增加;NH4-N转化率和NO2-N转化率在HRT为36 min时达到最高,分别为27.27%和74.92%;COD去除率在HRT为9 min时最高,为5.30%;曝气量为2 m3/h各工况下出水溶氧和pH也都略有增加。(4)对无曝气和有曝气各工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曝气组各工况水处理效率优于无曝气组,曝气水平为1 m3/h时处理效率最好。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对浮球式生物滤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水处理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无曝气条件下,随着水流量的降低,滤器的硝化效率呈增加趋势;NH4-N转化率和NO2--N转化率分别由水流量8 m3/h时的15.87%和23.84%增加到水流量2 m3/h时的38.85%和71.37%;COD去除率在4 m3/h的水流量下最高,达到10.33%;另外,不曝气各工况下出水溶氧和pH有所下降。(2)有曝气条件下,滤器水处理效率随水流量降低而增加;NH4-N转化率和NO2--N转化率分别由水流量8 m3/h时的6.45%和51.45%增加到水流量2 m3/h时的32.67%和93.36%;COD去除率在水流量4 m3/h下最高,为12.20%;有曝气各工况下出水溶氧和pH都有所增加。(3)对无曝气和有曝气各工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曝气组各工况水处理效率优于无曝气组。(4)对试验中各工况的日水处理效果进行比较,认为有曝气条件下水流量维持在6 m3/h为适合生产的最佳工况。  相似文献   

17.
悬浮藻类对微污染水中氮和磷的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法康  魏成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25-22527
[目的]探讨悬浮藻类去除微污染水中氮和磷的效果。[方法]采用悬浮水藻处理人工配置模拟的3种不同的微污染水为试验水样,测定了不同水体中悬浮藻类的生长情况以及水藻对氨氮、总磷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及特性。[结果]在水样温度为(20±1)℃、光照强度为2000—2500lux、pH为6.5~7.5、悬浮水藻初期接种浓度为1.0×10。个/L的条件下,经过10d的反应,藻类生物量剧增,3种水样中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2%、83.3%和94.2%;总磷的去除率达到77.1%、96.1%和20.0%,有机污染物浓度有所降低。[结论]为微污染水处理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对浮球式生物滤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水处理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无曝气条件下,随着水流量的降低,滤器的硝化效率呈增加趋势;NH4-N转化率和NO2--N转化率分别由水流量8 m3/h时的15.87%和23.84%增加到水流量2 m3/h时的38.85%和71.37%;COD去除率在4 m3/h的水流量下最高,达到10.33%;另外,不曝气各工况下出水溶氧和pH有所下降。(2)有曝气条件下,滤器水处理效率随水流量降低而增加;NH4-N转化率和NO2--N转化率分别由水流量8 m3/h时的6.45%和51.45%增加到水流量2 m3/h时的32.67%和93.36%;COD去除率在水流量4 m3/h下最高,为12.20%;有曝气各工况下出水溶氧和pH都有所增加。(3)对无曝气和有曝气各工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曝气组各工况水处理效率优于无曝气组。(4)对试验中各工况的日水处理效果进行比较,认为有曝气条件下水流量维持在6 m3/h为适合生产的最佳工况。  相似文献   

19.
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在北方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艺  王小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002-5003,5077
以垂直流人工湿地为核心的污水处理系统用于天津某镇污水处理及回用,系统去除效果好,运行稳定,出水可作为人工湖的补水。外界温度为20~30℃时,整个系统对CODCr、BOD5、SS、NH3-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2%、95.4%、92.3%、89.8%和92.2%;外界温度为-6~4℃时,整个系统对CODCr、BOD5、SS、NH3-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7%、94.2%、89.6%、84.0%和89.8%。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可通过优化运行参数来减少低温对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浙江省舟山市城北水库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运行的污水净化效果和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在2010年5~10月运行的6个月中,对污水中COD、BOD5、TN、NH4-N和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64.40%、44.83%、72.83%、60.98%和35.06%。此外,对工程运行状况的观测发现,人工湿地存在入水量不足及植物管理不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