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植物化感作用在自然界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植物与其周围生物的信息传递之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述了植物化感作用的概念,综述了植物化感作用的4种类型,即植物化感偏害作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植物化感自促作用、植物互惠作用,介绍了近年来化感作用在橡胶树上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植物化感作用在橡胶复合生态系统的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2.
植物化感物质与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容  李蕾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2):178-181
近年来,植物化感物质作用途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植物产生的化感物质大多数最终都将进人土壤,因而土壤微生态环境与植物化感作用密切相关.一方面通过土壤微生物对化感物质的活性、转化和在土壤中持久性影响探讨了土壤微生物对化感物质的作用;另一方面由化感物质对土壤微生物生长、活性、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化感物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从两方面阐释了植物化感物质与土壤微生物的相互关系,以期为进一步探讨植物化感作用的机理及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植物化感作用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席蓉  郝建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196-8198,8218
介绍了植物化感作用的概念,综述了化感物质的种类和释放途径,分析了化感物质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化感物质作用的因素,总结了植物化感作用在农林业、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并对化感作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外来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多外来植物可通过释放化感物质的方式来抑制新生境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植物化感作用在外来植物成功定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该文综述了外来植物化感作用现象、化感物质、化感物质释放途径及作用方式,论述植物化感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指出外来植物化感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生物体产生生物活性物质即化感物质在生物体之间传递信息并导致生物体相互作用,这称为化感作用。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近年来十分活跃,化感作用物质主要来自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该文介绍了化感作用的定义、化感物质种类及化感物质释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植物化感自毒作用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化感作用的本质和影响因素,化感中自毒作用对作物连作的影响进行了阐释与介绍,在此基础上综述了植物化感自毒作用与土壤病虫害发生、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并对化感及自毒作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植物化感自毒作用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化感作用的本质和影响因素,化感中自毒作用对作物连作的影响进行了阐释与介绍,在此基础上综述了植物化感自毒作用与土壤病虫害发生、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并对化感及自毒作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春晴  刘强  李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633-12636,12640
近年来,国内外对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十分活跃。但是很多研究缺乏对化感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结合国内外研究的现况,就化感物质的种类、作用途径、影响化感物质产生和释放的因素、化感物质的作用机理以及化感作用的缓解办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化感作用的本质和影响因素,化感中自毒作用对作物连作的影响进行了阐释与介绍,在此基础上综述了植物化感自毒作用与土壤病虫害发生、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并对化感及自毒作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植物化感作用是植物间的一种化学相互作用。为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植物化感作用、趋利避害,从植物化感物质的种类、作用机理等角度,论述了植物化感作用的原理,同时着重论述了化感偏害作用、自毒作用、自促作用和互惠作用等四大主要化感作用,且以实例论证了化感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了农业生产上有效利用植物化感作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作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作物化感作用近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作物水抽提物、根分泌物、自毒作用、化感物质的研究动态,并阐述了作物化感作用及其机理、化感作用的研究方法,指出作物化感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当归根系分泌物的自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当归根分泌物的自毒作用。[方法]用水培法收集当归植株的根系分泌物,对当归、小麦、油菜和燕麦种子进行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实验。[结果]浓缩系数为2和8的当归根分泌物收集液对当归幼苗的根长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浓缩系数为2和4的当归根分泌物收集液对苗高和苗干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通过综合化感效应的对比,当归根分泌物未显示出明显的自毒作用,这或许与当归植株内所含的自毒物质的释放途径和作用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施用不同肥料的营养调节方式研究哈密瓜自毒作用对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哈密瓜叶水浸液浓度为90 g/L时对哈密瓜的幼苗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不同的肥料能减轻哈密瓜自毒物质对其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发芽势、幼苗株高、侧根数、胚根长度、单苗鲜重表现促进作用,每种肥料不同的浓度对哈密瓜幼苗各个器官生长影响的作用不同,促进效果总体上表现为:复合肥>有机肥>硝酸铵。  相似文献   

14.
毛竹叶和鞭生化物质对马尾松种子的发芽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马尾松种子发芽试验检测毛竹叶和鞭生化物质对马尾松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毛竹叶和鞭生化物质对马尾松种子发芽率、胚根长、胚轴长、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就生化物质间的发芽效应差异而言,毛竹叶和鞭弱极性生化物质对马尾松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强于极性生化物质。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硝酸钠水平处理下,杉木种子发芽实验检测了杉木桩分解3个月后其提取物对杉木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桩和分解土的弱极性提取物对杉木种子胚轴长有促进作用,对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胚根长、鲜重和干重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桩极性提取物对绝对发芽率、胚根长、胚轴长和鲜重有促进作用,对绝对发芽势和干重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分解土极性提取物对胚轴长和鲜重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对其他指标则体现为抑制作用。3个不同NaNO3水平处理的提取物对杉木种子的化感促进效应相比,桩弱极性提取物体现为处理2(100 g NaNO3)>处理3(50 g NaNO3)>处理1(不加N素);而极性提取物体现为处理3>处理2>处理1;分解土的弱极性和极性提取物的化感促进效应表现一致,均体现为处理1>处理2>处理3.  相似文献   

16.
对腐解6个月后杉木桩中的化感物质进行了提取分离,应用种子发芽进行生物检测。结果表明:杉木桩中的弱极性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的绝对发芽势、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桩中的极性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的绝对发芽势、胚根长和胚轴长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均逐渐增强。桩中弱极性化感物质对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和干物质量的抑制活性高于极性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17.
木荷叶及根生化物质对闽楠种子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有机溶剂浸提和水浸提2种方式分别提取木荷叶、根的生化物质,并用闽楠种子发芽试验评价木荷对闽楠的化感作用。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式浸提的木荷叶和根的生化物质对闽楠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均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就不同浸提方式而言,有机溶剂浸提的木荷叶和根生化物质对闽楠种子的发芽率、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的抑制作用强于水浸提的生化物质;就不同木荷器官的生化物质而言,木荷根生化物质对闽楠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强于木荷叶生化物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施用硝酸铵和复合肥及其不同浓度的调节方式来研究葫芦瓜自毒作用下对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葫芦瓜叶水浸液浓度为90 g/L时对葫芦瓜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不同的肥料能减轻葫芦瓜自毒物质对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每种肥料不同的浓度对葫芦瓜种子发芽和幼苗各个器官生长影响的作用不同,促进效果总体上表现为复合肥>硝酸铵,复合肥处理浓度为3 g/L时,对葫芦瓜种子发芽、株高、根长和鲜重均表现出较好的促进作用,在肥料浓度为9 g/L时,硝酸铵和复合肥的效果均较差。  相似文献   

19.
巨桉人工林土壤化感物质的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GC/MS分离鉴定四川洪雅县巨桉人工林不同层次的土壤和当地乡土植物群落-青冈次生林的土壤的化感物质,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土壤中存在化感物质,其化感物质占分离出的总物质的比例和种类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巨桉上层土壤的化感物质受地上部分输入、细根分布较密和活跃的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多因素的影响。巨桉人工林化感物质种类远远多于青冈林,两者化感物质的组成的类别差异较大,但两者化感物质占总物质的比例差异不大,及对降低巨桉人工林化感的不利影响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大蒜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生物测定和GC-MS分析方法,研究大蒜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方法】采用琼脂培和砂培2种栽培方式收集大蒜根系分泌物,分别采用乙醚、乙酸乙酯、三氯甲烷和正丁醇4种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对各有机溶剂萃取液进行萝卜种子发芽试验,确定出强化感作用组分,并对其成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各有机溶剂萃取液的化感作用强弱顺序依次为:乙酸乙酯萃取液>三氯甲烷萃取液>正丁醇和乙醚萃取液,初步确定大蒜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为2,6-二异丙基苯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二烯丙基二硫醚。【结论】2种栽培方式收集的大蒜根系分泌物的乙酸乙酯组分中的成分相似,但在含量上差异较大,表现为砂培>琼脂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