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基于山形特征的山地公园景观空间选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地型城市公园为人们暂时摆脱城市的喧嚣,舒缓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紧张和压力提供了良好的去处。以安徽省马鞍山向山镇石山公园为例,从分析山体形态特征的角度出发,通过山体的空间形态、空间属性、空间面积、地形坡度等影响因素,对山体形态特征和石山公园景观空间的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探究山体形态特征与山地型城市公园景观空间建构的关系,找寻两者间的契合点,以期将山体原本的形态特征与山地型城市公园内景观空间的特点相协调,为公园景观空间的选址提供理论依据,减少建设工程量、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及实现景观低碳和可持续性的山地型城市公园景观。  相似文献   

2.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中多会建设绿化带,并栽种地方特有树种以提高公园景观美化水平和周边人们生活水平。在许多地区中像乔木栽植就是比较常见的,所以本文中就简单探究了公园景观绿化施工中乔木栽植的相关养护施工要点与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愚溪森林公园是以山地与森林景观为依托,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众多的峡谷溪瀑与宗教文化为特色,以开展森林山水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主体,集人文教育、康体健身和科普教育游为一体的山水风光型森林公园。该文介绍了愚溪森林公园的自然资源现状、景观资源类型,评价其森林旅游资源,并简要介绍了公园结构与分区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4.
周顺丽  周建华  夏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228-7229,7235
山地公园的景观格局因其独特的地形环境及植物群落与其他公园生态系统的差距巨大。笔者在分析了影响山地公园植物群落格局的因素之后,借助景观生态学原理找出优化山地公园植物群落景观格局的方法,旨在通过遵循地形和自然生境,合理配植植物群落,营造和谐的植物群落空间结构,最终达到增强植物群落视觉效果,优化山地公园植物群落景观格局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城市山地公园群是以城市所处的山体为背景,将可利用的山形地势与人们对于城市绿地功能的需求相融合,既满足人们生活休闲,又丰富城市形态与功能的一种绿地空间布局形式。基于山地城市中绿地空间发展的不足的问题,以万州城市山地公园群规划为例,探索山地公园群在城市中的运用,为山地公园群在未来城市中的规划建立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景观视觉敏感度是构成景观资源开发保护重要依据,与人的主观关注度、所处位置与社会关注度相关,因此与复愈性景观构建研究有紧密联系,尝试探讨各类要素对山地公园景观复愈性的影响,从而构建城市山地公园复愈性环境研究机制,为山地公园景观提升及建设提供参考。运用GIS空间分析法与AHP法,选取相对坡度、相对距离、出现机率、醒目度4个因子,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植物颜色、植物种类丰富度等22个要素,最终利用AMOS软件建构山地公园要素、景观视觉敏感度对复愈性环境影响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1)景观视觉敏感度对复愈性评价有正向作用,相对距离和出现机率因子的影响较大;2)改变各要素能够对金鸡山公园复愈性景观评价产生相应的影响,其中植物、道路与铺装是重要指标;3)远离性、延展性、魅力性、兼容性对复愈性环境评价都能有效反映山地公园的复愈性评价,魅力性的影响最大。城市山地公园复愈性要素可通过景观视觉敏感度对复愈性评价产生影响,其中人工性因子有负向影响,需要合理设置人工性的要素,考虑游憩者对景观的客观需求,营造丰富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山地公园的概念、特点、发展情况以及规划意义。以简阳市鳌山公园为例,从项目地概况及基地现状出发,借助GIS工具进行单因子分析,利用AutoCAD建立DEM数字高程模型,并形成空间数据库,分析了鳌山公园地形的高程、坡度、坡向,从而得出鳌山公园复杂地形的总体规划策略,即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开放型现代城市山地公园。最后笔者详细说明了鳌山公园的详细景观规划内容,包括构思立意、景观空间序列以及路径和游线组织,提出将城市山地公园纳入城市绿地系统的期望。  相似文献   

8.
山地公园是指拥有高低起伏的地形、丰富的植被,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公园,通常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游览观赏、休憩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以太平山公园为例,通过对生态山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与建设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着重介绍了山地公园景观规划与植物配置,提出山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不同于其他城市公园的规划,应当以山地资源保护为前提,适度建设最基本、最简单的公园设施,并追求设施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减少对自然景观的干扰与分割。在景区分部建设时,合理运用中国园林造园技术,充分挖掘山林景区山体、植被等自然资源,为恢复自然的山体景观提供有效途径。同时,针对山地公园的特点提出了山地公园设计与植物配置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山地公园是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复杂多样的地貌特征,与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及城市空间格局具有紧密的联系,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公园逐渐成为城市景观设计关注的热点.介绍了山地公园的特点,从植物群落、城市规划、园林建筑和生态保护等角度对山地公园景观环境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青云公园的布局形式,并对山水地形、建筑小品、园林植物以及道路系统等景观要素进行分析,以期为青云公园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钟福兰 《北京农业》2011,(6):150-151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审美需求越来越高,拥有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已经是人们的一个迫切需求,而一个风景优美的园林环境能够为一个城市景观增光添彩,充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文章试论了景观设计的原则,概述了下当前国外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并谈谈我国当代园林景观设计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浅说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林植物景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林植物景观为园主提供了可以寄心林泉丘壑的退隐的生活场景,从南朝到明清,历代园主一直力求体现山林意趣.该文从中国古代文士崇尚山林隐逸生活的侧面,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郊野墅园及城市宅园山林意趣的营造手法,做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林植物景观,不仅艺术地再现了自然界中的山川草木,而且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仙华峰林的风景特征及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仙华峰林的风景特征是景象奇幻,结构完美,四面成景,景观设计的重点在于合理地开拓游路,形成结构良好的风景序列,使自然景观得到最佳展示,建筑、石刻和植被等设计,须因地制宜,突出山脊风景特色。  相似文献   

14.
王万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030-1031
园林中障碍包括视觉障碍、行为障碍、精神障碍.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合理设置障碍,不但能增加园林景观的层次性,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还能减少人在环境中的破坏行为,同时可以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5.
董晓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71-5273
现代园林强调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发展,质朴而精致的园林绿化应是现代大部分居住区绿化的发展趋势。该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华宇宝平路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为例,探析了用较少的投入、较简单的维护,为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创造景观优美、生态良好的居住区景观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康复花园所揭示的自然环境对人的正向作用,表明植物景观在保持和改善人们身心健康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功效,笔者结合植物景观在康复花园中的作用,提出康复花园功能型植物景观设计策略:(1)保健性原则;(2)营造感官体验区,强调植物景观具有的康复功效;(3)结合园艺疗法的实施;(4)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昆明某公司"菊乐园"为例,着重介绍"菊乐园"功能型植物景观设计,以期为国内康复花园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大学校园绿化景观的建设不同于一般的绿地建设,如何围绕学习活动的中心功能,并结合教学、科研、生态、休憩等不同需求,营造舒适、实用、生态、优美的绿化环境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的绿化建设立足学科特色,通过"两园合一",生态建园的建设理念,营造雅致天然的大学校园绿化景观风貌。  相似文献   

18.
陈佳秋  吴瑞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56-11157,11201
介绍了曾赵园历史由来,将曾赵园的造园特色归纳为:建筑精美、错落有致,花木繁茂、四季皆景,山美水清、景致动人,基础单元意境深远。通过分析曾赵园的造园特色说明曾赵园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借鉴和启示作用,期望将中国古典园林推向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因为主要类型。古代中国人基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产生了人与自然万物可以融为一体,内在性灵与外界自然之间无绝对界限的意识,并且把人与自然合一当作一种最高的境界来追求,从而促使山水文化的产生和繁荣。在山水文化的哺育下,中国园林把崇尚自然、乐山悦水作为造园的指导思想。对自然朴素美的意识,导致中国园林把对追求山林原野自然形态的“真趣”“野趣”作为最高的审美境界;而对于山林原野自然形态美的追求,在园林艺术实践上又必然以利用自然、模拟自然和妙造自然作为造园手法,从而使得园林艺术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达到情景交融、逸味无穷的艺术境界。参10  相似文献   

20.
承德西山百果庄园旅游区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承德西山百果庄园的规划设计为例,从规模设计理念和规划设计分区等方面对"果园采摘+旅游+特色产业"的农业观光园形式进行了探索。通过对园区的地理概况、规划区现状、旅游资源等多方面分析确定其总体发展定位、立地功能和景观结构。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政策,合理规划生态旅游项目,实现企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