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柚皮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柚皮的乙醇提取物以及各萃取部分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寻找柚皮中的农用活性物质,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柚皮乙醇提取物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在供试浓度为5.0mg/ml时,柚皮乙醇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和棉花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 vasinfectum)的抑菌活性较高,抑菌率分别为80.7%、72.9%、62.5%。柚皮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层的抑菌活性较高,乙酸乙酯层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好,EC50达0.45mg/ml,柚皮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层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30种植物不同组织部位的乙醇提取液对甜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melonis)的抑菌效果,其中合欢(Lycopersicon esculentum)叶、合欢枝、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全草和芹菜(Apium graveolens)茎叶等4种植物提取液对甜瓜枯萎病的抑制率分别为31.64%、41.82%、26.41%和30.81%,其他植物提取液均无明显抑菌效果.浓度试验表明,合欢枝提取液的抑菌活性高于合欢叶提取液;对抑菌效果最好的合欢枝乙醇提取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依次进行萃取,并对各萃取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有效活性成分存在于正丁醇相和水相中,两相萃取物对甜瓜枯萎病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8202 mg·mL-1和0.8217 mg·mL-1.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合欢枝正丁醇和水萃取物在浓度为1mg·mL-1时,时甜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没有显著影响.抑菌谱试验发现,合欢枝萃取液对甜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甜瓜叶枯病菌(Alternaria ahernata)、西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fu-jikuroi)和小麦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等5种病原真菌都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花金鸡菊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大花金鸡菊(Coreopsis grandiflora)乙醇提取物及其各萃取部分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寻找大花金鸡菊中的农用活性物质,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的结果,当浓度为2.0 mg.mL-1时,大花金鸡菊乙醇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f.sp.mali)、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和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cucumerinum)的抑制作用较好,抑制率分别为48.45%、31.94%、23.22%和22.69%;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EC50分别为1.570和2.872 mg.mL-1。大花金鸡菊乙醇提取物不同溶剂萃取物中,正己烷层和水层的抑菌活性较高。正己烷萃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1.111和0.194 mg.mL-1;水层为1.878和1.390 mg.mL-1。  相似文献   

4.
地肤农用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地肤各器官及其提取物的除草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地肤各器官对供试植物种子胚根及胚轴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种子抑制效果最强,在0.01 g·mL-1 (干粉)时,对供试4种植物种子胚根生长的抑制率均大于80;地肤种子乙醇提取物3种溶剂萃取物中,正丁醇萃取物的除草活性最强,对黄瓜胚轴及反枝苋胚根生长的EC50为0.05 mg·mL-1.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地肤种子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最强,在0.05 g·mL-1 (相当于干样)时,对苹果腐烂病菌及葡萄黑痘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0.7及71.5;地肤种子乙醇提取物3种溶剂萃取物中,正丁醇萃取物的抑菌作用最强,对苹果腐烂病菌和葡萄黑痘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0.10 mg·mL-1和0.24 mg·mL-1.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橘皮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在浓度为0.01 g/ml时橘皮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的提取物对7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率均在90%以上;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乙酸乙酯、石油醚提取物对番茄绵腐病菌,石油醚提取物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抑菌率均在70%以上。[结论]橘皮中含有抑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6.
袁宏球  孙丹  张世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044-8045
[目的]研究假蒟甲醇提取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假蒟叶甲醇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等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假蒟叶甲醇提取物在2mg/ml的浓度下,对9种菌有一定的抑制率,对香蕉炭疽病菌、番木瓜炭疽病菌、香蕉枯萎病菌、西瓜蔓枯病菌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0.7849,0.7663、0.8913、1.6425mg/ml。假蒟叶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组分对香蕉炭疽病菌和番木瓜炭疽病菌的活性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活性最高,抑制率分别为72.7%和88.3%。假蒟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和番木瓜炭疽病菌的髓EC50分别为0.5692,0.5446mg/ml。[结论]证实假蒟叶甲醇提取物中含有具有抑真菌活性的次生物质,该物质溶于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等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7.
20种植物提取液对甜瓜蔓枯病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20种植物不同组织部位的乙醇提取液对甜瓜蔓枯病菌的抑菌效果,其中地锦全草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浓度为6 nag/mL时,抑制率为73.6%.其他植物提取物均无明显抑菌效果.对甜瓜蔓枯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喷雾7 d后的防效为46.0%.将乙醇提取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依次进行萃取,并对各萃取物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有效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正丁醇相中;当浓度为6 mg/naL时,抑制率为58.1%.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地锦乙醇提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对8种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稗草、反枝苋为材料,采用小杯法测定泽漆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组分的除草活性。以苹果腐烂病菌、白菜灰霉病菌、柑橘炭疽病菌、小麦全蚀病菌为供试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3种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泽漆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反枝苋幼苗的胚根、胚轴生长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当浓度为0.75 mg/mL 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反枝苋胚根、胚轴的抑制率分别为94.96%、88.93%,抑制效果明显好于泽漆叶乙醇粗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稗草的胚根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瓜馥木提取物对几种病原真菌抑菌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春燕  尹文清  陈凯玲  周中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037-2038,2054
[目的]研究瓜馥木提取物对几种病原真菌抑菌活性。[方法]在室内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瓜馥木提取物对几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瓜馥木总生物碱部分、氯仿萃取部分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对香蕉炭疽病菌、西瓜枯萎病菌、梨褐斑病菌、芒果叶枯病菌和柑桔疮痂病菌的抑菌效果很好,达到100.00%;瓜馥木原提取液对柑桔疮痂病菌、石油醚萃取部分对梨褐斑病菌和柑桔疮痂病菌、正丁醇萃取部分对香蕉炭疽病菌、西瓜枯萎病菌、梨褐斑病菌和芒果叶枯病菌都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均达到50.00%以上;瓜馥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甘蔗凤梨病菌、西瓜枯萎病菌、柑桔疮痂病菌、香蕉炭疽病菌、梨黑斑病菌和梨褐斑病菌的EC50分别为1.2905、1.3491、2.7203、2.7294、3.6706、4.7444mg/ml。[结论]在供试质量浓度为10mg/ml时,72h后瓜馥木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抑制菌丝生长法和毒力测定法,研究了骆驼蓬地上部醇提物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5个极性部位对南瓜枯萎病菌(Fusariumbulbigenum)、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niveum)、辣椒疫霉病菌(Phytohthoracapsici)、苹果腐烂病菌(Valsamali)和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等5种常见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氯仿部分、乙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对供试植物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氯仿部分的抑菌效果较好,当质量浓度为15mg/mL时,其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均在83%以上;15mg/mL乙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分别对番茄早疫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有强烈且稳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100.00%,正丁醇部分对这两种菌丝生长抑制毒力最好,EC50分别为0.090和0.279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