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灌溉是解决农业需水矛盾的主要措施,合理的灌溉定额能为作物生长创作有利条件,进而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为探索干旱区春玉米耗水特性及农业性状对灌溉定额的影响,于2022年4月-10月在景电灌区开展不同灌溉定额试验,设置5000 m3/hm2、4500 m3/hm2、4000 m3/hm2、3500 m3/hm2、3000 m3/hm2、2500 m3/hm2共6个灌溉定额。结果表明,春玉米耗水量随灌溉定额增加而增加,表现为CK>T4500>T4000>T3500>T3000>T2500,而T4500耗水量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春玉米生育期递增,耗水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拔节期至抽穗期达到最高,整体耗水量在141.89~192.33mm,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22.72%~25.15%,其次是六叶期至拔节期,整体耗水量在134.53~167.92mm之间,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20.59%~21.55%,而播种至六叶期耗水量最低,仅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7.80%~8.47%。当灌溉定额为4500 m3/hm2时,能促进春玉米生长发育,提升春玉米农艺性状,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同时在该灌溉定额下春玉米经济效益最高,达到24612.40元/hm2。因此,4500 m3/hm2为景电灌区最佳定额,可在景电灌区春玉米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水氮耦合两因素共同作用下对春玉米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施氮量为360 kg/hm2、灌水量为5700 m3/hm2条件下,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30.4 kg/(hm2·mm),比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的全生育期不施氮、灌水量为7200 m3/hm2处理的24.1 kg/(hm2·mm)高26.0%.全生育期施氮量为540 kg/hm2、灌水量为6450 m3/hm2条件下,玉米经济产量最高,为15060 kg/hm2,比玉米经济产量最低的全生育期不施氮、灌水量为5700 m3/hm2处理的12204 kg/hm2高23.4%.在全生育期施氮540 kg/hm2、灌水6450 m3/hm2条件下,既可获得高产又可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对宁夏引黄灌区玉米不同灌溉定额的试验研究表明,适当灌水可明显提高玉米产量,灌水3次、灌水定额为3150 m3/hm2时面积产量最高,为13.3 t/hm2.灌溉定额在0~4200 m3/hm2的范围内,玉米的总耗水量在2741~6559 m3/hm2之间.产量最高时的耗水量为5544 m3/hm2.根据灌溉定额-产量拟合曲线求得的玉米产量最高时的灌溉定额为3501 m3/hm2.籽粒水分利用率在3.31~1.98 kg/m3之间.  相似文献   

4.
袁本华  董铮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356-358
根据生态平衡理论以及湖北省襄阳市各县(市、区)区域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计算统计出农业主要项目生态用水量.结果显示:襄阳市农作物生态用水总量为18.58亿m3/年,林木生态用水量为15.30亿m3/年,草地生态用水量为0.18亿m3/年.分析的结果为襄阳市农业生态用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玉米间作豌豆水分利用效率对供水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低、中、高3个供水水平(4 050、4 500、4 950 m3/hm2)与玉米密度(5.25、6.0、6.75万株/hm2)处理下玉米间作豌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结果表明,在同等种植密度下,玉米间作豌豆总产量及间作组分产量均随供水水平提高,呈显著增加趋势,中种植密度高供水水平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在同等种植密度下,玉米间作豌豆耗水量随供水量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中、高种植密度处理在供水水平提高时,耗水量的增幅显著下降,高种植密度处理中下降最为显著;中种植密度与中供水水平处理组合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豌豆间作玉米的WUE,可达到2.24 kg/m3.  相似文献   

6.
在晋中地区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春玉米植株形态指标、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抑制玉米生长发育,充分供水处理(T2)具有较高的株高、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LAI);随灌水量减少,各个形态指标均呈下降趋势,0次灌水处理(T6)降至最低;2次灌水且灌水量最高处理(T4)耗水量最高,但产量却低于T2处理;T6处理产量明显降低,耗水量最小;春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通过产量、耗水量及水分生产效率(WUE)对比分析,认为生产上(2010年)适宜节水灌溉方案为拔节、抽雄期各灌水1次,灌水定额为900 m3/hm2。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干旱绿洲区苹果园蒸腾耗水规律及环境因子对果树生长的驱动机制,确定水分承载力,从而为科学合理灌溉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热扩散探针(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 TDP)茎流计对新疆阿克苏地区富士(长富2号)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树干茎流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茎流速率日变化在夏秋季主要呈双峰型曲线,在春季主要呈单峰型曲线。昼夜茎流差异显著,夜间茎流变化稳定,主要集中在日落后到次日00:30时间段内,夜间茎流量占比为9月5月8月7月6月,其中9月茎流量占比为10.28%,6月仅占1.06%。不同季节间茎流速率差异显著,夏季树干茎流启动早,停止晚,茎流速率大。瞬时尺度下树干茎流速率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水汽压差、风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其中影响树干茎流速率瞬时尺度下的关键因子是太阳辐射、大气温度、水汽压差。日均茎流速率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水汽压差、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风速相关性不显著(P0.05),影响日尺度下树干茎流变化的关键因子是水汽压差、太阳辐射。综上所述,新疆阿克苏地区夏季7月果树受太阳辐射、水汽压差、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子影响,果园蒸腾耗水量大,应及时补充灌水。  相似文献   

8.
在彭阳县旱地对地膜玉米采用保护性耕作进行的表土作业不同处理 ,即浅松 1次、旋耕 1次、旋耕 2次、畜耕 1次 (对照 )的试验结果表明 ,旋耕 2次的处理玉米出苗较其它处理提前 1~ 3 d,全生育期缩短 0~ 5 d;水分生产效率为 1 7.1 kg/ (hm2 · m m ) ,较其它处理提高 2 .0~ 3 .3 kg/ (hm2 · mm ) ;产量为 85 1 7.0 kg/ hm2 ,较对照增产 2 2 .5 % ;产投比为 5 .1 3  相似文献   

9.
李金娟  陈鸿  徐利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45-15648
[目的]研究干旱区的黄芪耗水量及灌溉制度。[方法]以2年生黄芪为研究对象,在宁夏中宁固海试验站设置试验区进行黄芪灌溉制度和全生育期耗水量试验研究。[结果]2年生黄芪3月底返青,株高5 cm,9月底采收时约120 cm;灌水定额在5 100~5 700m3/hm2时产量较高,在3 600~4 050 m3/hm2时较经济。灌溉制度为:4月上旬灌水900 m3,5月上旬灌水1 125 m3,6月中旬灌水1 200m3,7月中下旬灌水1 050 m3,冬灌水量1 200 m3,全生育期灌水5次,灌溉定额为5 475 m3/hm2;生长期内耗水量为7 350~8 250m3/hm2。[结论]该试验研究了黄芪生育期耗水量及其最适宜的灌水量、灌水次数及灌溉定额等关键灌溉参数,为宁夏干旱半干旱区及国内其他同类地区黄芪种植及灌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在年降水量 4 15 m 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上 ,以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了地膜覆盖 (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全程覆膜 )和施氮 (设不施氮和施氮 75 kg/hm2 )对春小麦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对春小麦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与底墒和覆膜进程有关。增加底墒和施肥 ,春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显著增加。高底墒处理的平均耗水量 (32 7.7m m)比低底墒(2 85 .4 mm)高 4 2 .3m m,差异达显著水平 (P<0 .0 5 ) ;施氮后 ,耗水量也显著增加 ,不施氮时 ,平均耗水量为2 99.0 m m,施氮后平均为 314 .1mm,施氮比不施氮增加 15 .1m m。在降水相对丰富年份 ,对低底墒处理 ,不同覆膜进程对春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没有显著影响 ,而对高底墒处理 ,覆膜 30 d和 6 0 d作物全生育期耗水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全程覆膜 ,但覆膜 30 d和 6 0 d间、全程覆膜和不覆膜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因此在降水丰富年份 ,全程覆膜并没有使作物全生育期耗水量减少 ,同时也并没有使作物收获后的残留底墒增加。从总体上看 ,覆膜处理比底墒和施肥对作物耗水量的影响小。无论是用地上干物质计算 ,还是用籽粒计算 ,施氮后水分利用效率明显增加。地膜覆盖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与底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