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为分析土地规模经营对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影响机理,以湖北、四川、湖南、安徽和江苏等5省1 034户种植农户为例,基于2017—2018年度入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开展了土地规模经营影响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规模经营目前主要通过劳动力转移和农业机械化特征潜变量影响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土地集约化特征潜变量对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影响较弱。同时,在劳动力转移特征潜变量中,影响较大的可测变量是劳动力投入和销售价格;在农业机械化特征潜变量中,影响较大的可测变量是机械投入;在土地集约化特征潜变量中,影响较大的可测变量为农户总耕地规模。因此,在土地规模经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背景下,提升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应着重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二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三是关注土地集约化对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因子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统计原理,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7名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初步了解当前教师的素质状况。利用因子分析法从可行性分析、因子提取、变量解释、因子得分4个角度对衡量教师素质的12个因素加以分析,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4个,其特征值分别为:3.073、2.195、2.094、1.592,累计方差贡献率超过80%,选取这4个因子作为替代解释指标,通过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分析,得到因子变量和原有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因子变量更具有可解释性,将提取的因子变量分别命名为通用能力、职业能力、知识水平和意识结构。利用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得出各公因子得分的表达式,并以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建立综合得分模型,依此模型计算教师综合得分值,对每个教师的素质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发现,当前教师的综合素质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从拓展能力结构、深化知识结构和内化意识结构3个层面对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省1992 ~2012年的水产养殖综合生产能力为研究单元,从自然资源、饲料供给、渔业生产现状、农业基础、渔业科技支撑、生态环境等6个方面对云南省水产养殖综合生产能力进行综合评估,运用因子分析法从19个指标变量中提取可解释92%信息的3个主成分因子;并分别定义为基础生产力量特征因子、综合环境质量特征因子、成灾度特征因子;运用回归法完成主成分因子和综合得分的计算和排名,并用熵权法验证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2012年云南水产养殖综合生产能力最强,1992年水产养殖综合生产能力最弱.据此,提出了提高云南水产养殖综合生产能力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森林土壤养分异质性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环境因子对森林土壤养分的影响,探讨造成森林土壤养分异质性的原因,为森林经营和森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广东省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土壤调查数据,以有机质(OM)、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为因变量,以地理因子、地形因子、土壤因子和林分因子四大类20个变量(10个定性因子,10个定量因子)为自变量,基于一般线性模型,采用向后剔除法筛选主效应因子,引入定性和定量因子交互,分析森林土壤养分的影响因子及影响程度。定量因子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定性因子通过多重比较分析水平间的差异。  结果  (1)对土壤养分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包括3个地理因子(经度、纬度和流域)、3个地形因子(海拔、坡位和坡度级)、4个林分因子(林下植被盖度、平均胸径、平均年龄、优势树种)。(2)影响因子对不同土壤养分的解释程度不一。AN的解释程度较高,均在0.30以上;OM和AK的解释程度在0.25以上;AP的解释程度较低,在0.20以上。交互作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养分的解释程度,平均增加0.141。其中AN提高到接近0.50,OM和AK分别超过0.45和0.40,最低的AP超过0.30。(3)通过多重比较分析,优势树种、流域、坡位不同土壤养分的不同水平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  影响广东省森林土壤异质性的因素包括地理因子、地形因子和林分因子。不同土壤养分的影响因子并不完全相同,纬度、流域、海拔、坡位、成土母岩、平均胸径、平均年龄和优势树种8个因子对大多数土壤养分因子有影响。土壤养分中,OM和AN的解释程度较高,AP和AK的解释程度较低。交互作用显著提高了影响因子对土壤养分的解释程度。本研究提出的含定性因子的主效应筛选方法和引入一阶定性因子和定量因子交互,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养分的解释程度,对类似问题的解决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选取一些指标变量,以广东省18年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为样本作分析,分析结果提取出对城市化水平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公因子,并对公因子作出解释,从而来验证有关城市化影响因素的部分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影响茶农使用农药行为的主要因素,实证分析各因子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建设生态茶园,优化茶叶生长环境;(2)加强茶农使用农药知识技术培训;(3)创新茶产业组织模式;(4)大力推行茶叶标准化生产;(5)建立茶叶绿色生产补贴制度;(6)加强市场监管,完善茶叶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影响农户宅基地盘活利用模式选择意愿的因素,基于山东省典型试点村调查数据,从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宅基地特征、政策认知特征等维度选取14项变量构成影响因素集,依据农户行为理论提出4个研究假设,借助SEM-Logit综合模型验证假设并分析观测变量对模式选择意愿的具体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各维度潜变量均正向影响农户对盘活利用模式的选择意愿,其中政策认知特征的影响最为明显;拥有多处宅基地的农户作为参与盘活利用的重点对象,普遍关注盘活利用模式能否实现宅基地的财产价值。基于以上结论,创新盘活利用模式多元化、加强宅基地政策和盘活利用模式宣介、因地因户制宜优化盘活利用模式各环节以助力农民增收,是提升农户选择宅基地盘活利用模式意愿,推进宅基地盘活利用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以南京江宁区为例,基于遥感影像及其他数据,利用空间扩展模型和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模型对研究区1999-2010年间的城镇用地扩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检验与分析,探索其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 空间扩展模型与地理加权逻辑模型分别可解释研究区历史时期57%和64%的城镇用地转变,二者的解释能力在logistic模型基础上 (51%) 得到显著提升,有力地辩驳了全局回归模型的系数稳定性假设;2) 较之于空间扩展模型,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模型更能有效刻画城市增长影响因素的空间非平稳性特征,更能够适用于研究区的城镇用地扩展模拟研究;3) 邻近变量中的DIS2INDU,DIS2ORD及DIS2CENT,邻域变量中的DENURBAN以及政策变量中的DENLANDP是研究区城镇用地扩展的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重庆市地形地貌复杂、土地复垦影响因素众多的现实情况,根据重庆市800个复垦片块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将自然条件、片块区位条件、农民参与作为外生潜变量,将复垦后土地利用情况、农民满意度作为内生潜变量,对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方程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方向、各项工程的修筑与各复垦影响因子间的关系;复垦中石坎修筑、排水沟布局、生产路布局的影响因子各不相同;附属用地坡度、土层厚度、利用情况及周边耕作情况对复垦方向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考查农户特征、资源禀赋与农户台湾农业技术采用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认清农户采用台湾农业技术的行为决策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参考价值。通过对影响农户采用台湾农业技术的可能因素进行界定,并进一步细分为16个解释变量;并对这16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农户台湾农业技术采用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进一步对实地调查取得的328份样本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农户的性别、文化程度、是否参加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家庭位置、家庭劳动力、家庭平均年收入、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7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农户台湾农业技术采用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宜宾茶区近年引种茶树的红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采取化学鉴定法和感官鉴定法,对宜宾市茶区引进的安吉白茶[Camellia sinensis(L.)O.Ktze.cv.Anjibaicha]、平阳特早(C.sinensis cv.Pingyangtezao)、乌牛早(C.sinensis cv.Wuniuzao)、梅占(C.sinensis cv.Meizhan)、龙井43(C.sinensis cv.Longjing 43)、中茶108(C.sinensis cv.Zhongcha 108)、黄金芽(C.sinensis cv.Huangjinya)7个茶树品种进行了红茶适制性鉴定。结果表明,安吉白茶、平阳特早2个品种制作的红茶品质优异,优于对照早白尖(C.sinensis cv.Zaobaijian),而乌牛早和梅占2个品种制作的红茶品质较差,不宜制作红茶。  相似文献   

12.
大山村野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文洁  李敬华  王建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12-13013,13015
[目的]研究大山村野茶茶多酚提取工艺。[方法]以安徽大山村野茶为原料,采用传统方法与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结果]在相同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提取的茶多酚得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野茶茶多酚最佳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浓度60%乙醇,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5min,超声波功率320W。该条件下,野茶茶多酚提取得率为11.28%,含量为89.81%。[结论]该研究为大山村野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乙醇提取法分别对梵净山绿茶、石阡苔茶和梵净山翠峰中的茶多糖进行提取,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茶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茶叶的多糖含量依次为:梵净山绿茶为4.99%,石阡苔茶为5.40%,梵净山翠峰为9.03%。由此可知,茶多糖的含量与其品种及产地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茶树品种对茶饼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云南省选育和推广的4个茶树品种进行室内离体接种抗病性鉴定和田间品种抗病性调查,结果表明:4个品种均不同程度的感染茶饼病,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着一定差异(云抗10号<佛香3号<佛香2号<佛香1号),但按照抗性分级标准分别属于高抗和中抗品种;室内离体接种不同浓度孢子发病情况试验表明:最适的接种孢子浓度为10×10下每视野50~60个孢子。  相似文献   

15.
赵丛丛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565-7566,7594
[目的]优化碎茶末中茶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碎绿茶末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碎绿茶末中的茶多糖提取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茶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试验表明,提取碎茶末中茶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0 g/ml,提取温度为85℃,提取时间为100 min,提取3次,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率为93.82%。[结论]研究可为碎茶末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日照绿茶茶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11):1886-1889
从茶树种植、采收季节、加工工艺、质量研究、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方面总结了日照绿茶茶品质的研究现状,对茶品质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并指出提升日照绿茶茶品质的研究方向。其可为深化日照绿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茶树 5个大叶品种引种到雅安萌发早迟与环境的关系 ,结果表明 :影响大叶种萌发早迟的因素不仅仅是积温 ,它与诸多因素有关 :①种质的遗传保守性 ;②茶树的需冷量 ;③日照长度 ;④降水量以及土壤的干旱。所以南茶北引不能笼统认为萌发一定延迟  相似文献   

18.
祁门县七里桥茶厂茶园害虫天敌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祁门县七里桥茶厂3块地势不同的茶园进行了害虫天敌种群数量的调查,初步调查出该地区茶园捕食性天敌有19科57种。尤其对捕食性天敌蜘蛛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共发现茶园蜘蛛12科39种(未定名在内),其种群数量大,占捕食性天敌的90%左右。优势种群主要是微蛛科,占各科总数的25.9%,其次是跳蛛科,占各科总数的21.9%,另外,还有球腹蛛科、管巢蛛科等等,它们对茶园害虫起到了主要的生态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贵州省茶科所成立66周年以来在茶树害虫、天敌种类调查、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和防治技术几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取得的成绩作一总结。试图对建所以来几代科技工作者在不同时期所从事的研究内容作一介绍,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龙井茶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龙井茶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其中的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及醇沉浓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浸提温度为85℃时多糖得率最大(3.842%);浸提时间为3 h时多糖得率最大(3.227%);料液比为1∶40时多糖得率最大(3.437%);醇沉浓度为90%时多糖得率最大(3.41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依次为:浸提温度〉料液比〉醇沉浓度〉浸提时间;龙井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 h,料液比1∶40,醇沉浓度90%,此条件下茶多糖得率可达6.333%。[结论]该研究优化了龙井茶多糖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