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究蚯蚓对饵料中重金属的吸收富集情况。[方法]通过在蚯蚓饵料中添加外源重金属盐调节Pb、Cr、Cd浓度,研究饵料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分析饵料的Pb、Cr、Cd浓度对蚯蚓体内重金属的影响。[结果]重金属饵料经蚯蚓处理后,蚯蚓处理产物的TN、TP含量显著上升(P<0.05),TK、OM含量显著降低(P<0.05),pH变化不显著(P>0.05);不同处理饵料中Pb、Cr、Cd浓度与处理前相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蚯蚓对Pb、Cr、Cd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18、0.55、17.97。[结论]蚯蚓对农业固体废弃物中的Pb、Cr、Cd具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镉、铜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研究重金属镉(Cd)、铜(Cu)对安德爱胜蚓(Eiseniaandrei)的急性毒性。试验测得:滤纸接触法对该蚯蚓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Cd1612.57mg·L-1、Cu584.93mg·L-1;人工土壤法对该蚯蚓的LC50分别Cd875.05mg·kg-1、Cu116.91mg·kg-1。表明Cu对该蚯蚓的毒性强于Cd。  相似文献   

3.
蚯蚓处理对猪粪重金属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干湿分离后的猪粪为基质,接种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在室内培养4周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猪粪和蚯蚓体内的重金属(Cu,Zn,Cr,Pb,Cd,As)的含量,系统研究了蚯蚓作用下猪粪中重金属形态变化及蚯蚓体内重金属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供试猪粪能促进蚯蚓的生长,4周后体质量明显增加,且对蚯蚓的繁殖没有影响。蚯蚓处理4周后,猪粪pH值由6.51增加至6.86。猪粪中Cu,Zn,Cr,Pb,Cd,As的总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13.69%,24.47%,30.70%,39.17%,21.91%,9.36%;同时,猪粪中Zn,Cr,Cd的残渣态比例相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15%,27%,27%。蚯蚓对重金属有一定富集作用,除Cr以外,Cu,Zn,Cd,As 4种重金属在蚯蚓体内的质量含量相比实验前分别增加了0.49,3.86,0.012,0.064 mg·kg~(-1),并表现出一定的时效关系,其富集系数大小顺序为CrCdZnCuAs。研究表明,蚯蚓能富集猪粪中的重金属并且降低猪粪中的重金属含量,同时减少了猪粪中的部分重金属残渣态比例,有利于重金属的转移和去除。  相似文献   

4.
蚯蚓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作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通过向供试土壤中添加CuSO4、ZnSO4、Pb(Ac)2、Hgcl2:以模拟受污土壤,研究接种于其中的微小双胸蚯蚓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以不加重金属盐类为对照,分别研究了不同培养时间和不同重金属浓度对富集中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对各种重金属的富集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变化,且对不同重金属最大富集量的出现时间也不相同.在第2周时蚯蚓对Cu、Pb富集量达到最大,而对Zn的富集量在第4周时达到最大.与Cu.Zn、Pb的富集量相比,蚯蚓对Hg没有明显的富集作用,且对Hg的最大富集量时间不明显.在其耐受浓度范围内,蚯蚓对重金属的富集量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蚯蚓对重金属的吸收顺序为:Zn>Cu>Pb>Hg.说明了微小双胸蚯蚓对Cu,Zn、Pb、Hg4种元素有一定的忍耐和富集能力,但其对重金属的忍耐和富集能力是有选择性的,说明不同重金属表现出的毒性是不一样的.研究结果初步推断,影响蚯蚓对重金属富集作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体内酶的作用,不同重金属可以从多方面干扰了动物机体内的生理生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蚯蚓对金属元素的富集作用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测定饲养在牛粪中和饲养在生活垃圾中的蚯蚓体内金属含量的基础上,采用蚯蚓饵料(牛粪)中加入亚硒酸钠和铜矿尾矿砂以喂养蚯蚓,进一步分析和比较了蚯蚓对硒和铜元素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饲养在牛粪和生活垃圾中的蚯蚓体内砷、汞、铅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蚯蚓对硒和铜元素的富集能力很强,且富集铜的能力比富集硒的能力强,其最高富集硒和铜量分别为332.5mg·kg-1和1376.9mg·kg-1。  相似文献   

6.
探讨采用大平2号蚯蚓生物处理废纸脱墨污泥的最佳工艺条件、污泥重金属和肥效等变化,以及蚯蚓对污泥重金属的吸收或富集作用,结果表明,在脱墨污泥∶大豆秸秆∶稻壳(大豆秸秆、稻壳为辅料)质量比为100∶1∶1条件下,蚯蚓生物处理脱墨污泥的最佳培养时间为30 d,最佳蚯蚓投放量为20 g/500 g污泥;最佳工艺条件下,蚯蚓生物处理污泥Cu、A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3%、57%,污泥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分别上升25%、75%、10%;蚯蚓对于污泥中Cu的吸收系数K=0.47,对As的富集系数K=1.73,蚯蚓对脱墨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能力AsCu。  相似文献   

7.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蚯蚓粪中重金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利  王舒婷  高伟  郭晋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29-16430
[目的]研究蚯蚓粪中重金属含量,探索一种新型的天然有效资源。[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析方法测定蚯蚓粪中铜、锌、铅和镍4种重金属含量。[结果]该方法精密度良好,铜、锌、铅、镍的RSD值分别为0.95%、2.26%、1.78%和1.02%,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线性,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经测定蚯蚓粪中含有铜、锌、铅、镍含量分别为68.70±0.40、578.00±7.58、45.10±0.70和22.10±0.66mg/kg。[结论]蚯蚓粪对铜、锌、铅和镍有较强的富集作用,为蚯蚓粪作为一种天然有效成分和能源资源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蚯蚓活动对城市生活污泥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塑料温棚内垄式堆积污泥培养蚯蚓方式,研究了蚯蚓处理对污泥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经蚯蚓处理后,理化性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污泥的pH值、有机质、总氮和总磷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蚯蚓能吸收富集污泥中的重金属,其中对重金属Cd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蚯蚓处理使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重金属Cr、Zn、Pb、Cd、Cu、Ni分别减少27.98%、31.46%、32.81%、13.85%、23.86%和22.92%.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污泥施用于土壤后生菜体内重金属积累的情况,结果表明,生菜体内重金属Zn、Cu、Pb和Ni的含量为污泥处理高于蚓粪处理;Cr和Cd则分别为差异不显著和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菌糠生物质炭对污灌区土壤重金属铜形态及玉米吸收转运富集的影响,横向比较3种菌糠生物质炭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及水稻稻壳生物质炭对其效果的优劣。【方法】通过盆栽试验,对施用5种生物质炭的山西某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铜形态及玉米各部位重金属铜含量和玉米各部位对重金属铜元素转运及富集系数进行分析。【结果】5种不同生物质质炭处理土壤中可交换态铜含量均低于空白对照,其中灵芝菌糠生物质炭处理土壤中可交换态铜含量最低,为1.005 mg/kg,比空白对照降低31.4%;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铜含量比空白对照均为减少,猴头菇菌糠生物质炭处理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铜含量减少量最多,数值降到5.91 mg/kg,比空白对照降低40.65%;除了猴头菇菌糠生物质炭处理土壤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含量比空白对照升高2.25%之外,其余4种处理土壤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含量均有所下降;有机结合态铜含量变化不一致,残渣态铜含量比空白对照均有所上升,上升最多的是猴头菇菌糠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含量为104.55 mg/kg,比空白对照增加15.76%;各处理之间玉米对铜元素的转运系数均小于1,不同处理玉米对铜的富集系数变化均不统一。【结论】5种不同生物质炭均可以增加土壤中非活性态重金属铜含量,并降低活性态铜含量,为有效利用生物质炭、降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铜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蚯蚓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网室盆栽试验,将蚯蚓放入不同浓度(0、100、300、500、1000mg/kg)铅污染的土壤中,研究蚯蚓对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影响。[结果]当土壤铅浓度为0~300mg/kg时,加入蚯蚓提高了土壤的pH值。当铅浓度为500mg/kg时,加入蚯蚓降低土壤pH值,有利于植物吸收富集铅。当铅浓度为0、100、300、500mg/kg时,加入蚯蚓能提高土壤CEC,其增幅在无污染土壤中最大。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加入蚯蚓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当铅浓度为1000mg/kg时,加入蚯蚓对铅污染土壤的化学性质没有影响。[结论]在铅浓度为0~100mg/kg的土壤中,加入蚯蚓可减少作物对铅的吸收,增加作物的产量;在铅浓度为500mg/kg的土壤中,加入蚯蚓可提高植物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11.
12.
喹乙醇对蚯蚓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滤纸染毒和溶液染毒法研究了喹乙醇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滤纸染毒和溶液染毒48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02mg.cm-2和>4000mg.L-1,喹乙醇能引起蚯蚓的形态病理变化。低浓度喹乙醇(500、1000mg.kg-1)对蚯蚓的体重增长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高浓度喹乙醇(3000、5000mg.kg-1)能极显著降低蚯蚓体重增长率(P<0.01)。检测暴露喹乙醇14d的蚯蚓体和不同部位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发现,高浓度喹乙醇能显著抑制蚯蚓体及其前部和中部CAT的活性,低浓度喹乙醇只对蚯蚓前部的CAT活性表现出显著抑制(P<0.05)。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以低剂量刺激、高剂量抑制为表征的双相剂量效应关系(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在动植物及微生物中广泛存在.根据测试终点的不同,hormesis可被绘制成倒"U"型或"J"型曲线,主要表现为生物体因内稳态受到干扰而引起过度补偿的生物学效应.蚯蚓作为"生态系统的工程师",对改良土壤结构功能、提高土壤生物肥力均有积极有益影响.同时,蚯蚓作为毒理学研究中的指示生物和模式生物,被广泛应用于评价污染物的环境风险.针对蚯蚓hormesi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洛克沙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试验用4种方法研究了兽药洛克沙胂对安德爱胜蚓(Eisenia andrei)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用滤纸接触法测得洛克沙胂对蚯蚓的LC50为5.5g/kg;人工土壤法、人造土壤法和自然土壤法测得洛克沙胂对蚯蚓的LC50分别为:3.23、2.99、3.45g/kg土壤。洛克沙胂对蚯蚓的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
毒斯乐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滤纸接触法和自然土壤法研究了毒斯乐对自然蚯蚓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用滤纸接触法测得毒斯乐对蚯蚓的LC50为0.154 g/L,自然土壤法测得毒斯乐对蚯蚓的LC50为1.29 g/L,自然土壤法中毒斯乐对蚯蚓的毒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蚯蚓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生物富集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添加有机氯农药的土壤中培养蚯蚓,确定蚯蚓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富集作用。利用索氏提取、佛罗里硅土柱净化、GCMSD检测,发现蚯蚓对所添加的有机氯农药的生物富集因子为1.4~3.8,对六六六和DDE的富集作用明显。研究显示蚯蚓可作为土壤中较低浓度的有机氯污染的一种优异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7.
以蚯蚓为链条的低碳循环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蚯蚓是多功能的生物资源,它对改善农业生态、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人工养殖,可使农、牧业的废弃物及食品工业的废渣,通过蚯蚓强大的生物转换能力,把秸秆、废渣和畜禽粪便中的氮源迅速转化合成动物蛋白并减少粪便、废渣堆积产生的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对环境的污染。蚯蚓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是分解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利用蚯蚓来处理生活垃圾和有机废弃物。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蚯蚓的生理代谢活动来处理生物垃圾,从而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中的氮、磷和钾等元素的含量,同时蚯蚓自身也得以存活和增殖。试验通过测定经蚯蚓消化代谢后的生物垃圾,从产物中找出氮、磷、钾的变化规律。同时试验表明蚯蚓的周繁殖率为34%,单独个体日处理生物垃圾量为0.957 g。利用蠕虫(蚯蚓)对生物垃圾进行处理不仅可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同时通过蚯蚓增殖更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李成会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25-7827
[目的]研究蚯蚓体内植酸酶的来源,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借鉴。[方法]将干蚯蚓与0.9%NaCl溶液按照1∶4的比例在50℃条件下反应8 h,获得蚯蚓自溶液,再稀释得到10-1、10-2、10-33个浓度梯度溶液,涂布在改良的细菌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改良的查氏培养基及含有植酸钙的琼脂平板上,在不同温度下培养。[结果]在改良的查氏培养基上,28℃培养5 d,出现了透明菌圈,且该透明菌圈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扩大;在改良的细菌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及琼脂平板上均无透明菌圈出现。[结论]蚯蚓体内植酸酶来自于蚯蚓体内的真菌,而非细菌产生或蚯蚓自身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