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桃树早果丰产的整形修剪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 1998年春季定植南方水蜜桃类品种西选一号 (暂定名 ) 1hm2 。按自然开心形定剪 ,注重夏季修剪 ,冬季轻剪长留 ,采取先促后控的对策实施整形修剪。 1999年开始结果 ,2 0 0 0年每 6 6 6 7m2 产量达到 80 0kg ,达到早结果、早丰产的目的。现将整形修剪的主要技术总结如下。1 西选一号的生长结果习性 西选一号树姿开张 ,一年生枝粗度平均 0 54cm ,节间长 2 53cm ,年枝梢生长量 59 3cm。萌芽率 6 2 1% ,成枝率 51 2 %。果枝量占总枝量 94 5% ,其中花束状果枝、短果枝、中果枝和长果枝分别占总果枝量的 5 1%、35 6 %、36…  相似文献   

2.
早酥梨萌芽率高,成枝率低,给整形修剪和早期丰产造成很多不便。笔者经多年试验摸索出一点儿提高早酥梨成枝率的小经验,有利于幼树整形和扩冠,有利于早期丰产、立体结果。栽植后第3年单株产量达10~20kg,667m2产量达2000~2500kg。1)改变幼树修剪时期,将休眠期整形修剪推迟到发芽后10~20天后进行。2)改变过去轻剪长放多留枝的做法。轻剪长放多留枝的幼树整形修剪方法在萌芽率高、成枝率高的品种上适用,但对萌芽率高、成枝率低的早酥梨则不适用。我们在发芽后对中央干进行了短截或较重中短截,促其抽生8~11个长枝和中长枝,给整形修剪、培养树…  相似文献   

3.
整形修剪技术对仁用杏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龙王帽、优1和白玉扁等3个仁用杏品种为试材,进行整形修剪技术对仁用杏生长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分层形、自由纺锤形或自然圆头形,单果重和株产无明显差异.1年生枝中短截可提高成枝力,增加枝量,适用于骨干枝延长枝的修剪;重短截可形成少量中、长果枝,适用于骨干枝和结果枝组的更新复壮以及内膛结果枝组的培养;枝条缓放或轻短截可以增加枝量,促进结果枝尤其是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的形成,提高早期产量,适用于辅养枝,但缓放2年后应及时回缩.  相似文献   

4.
7.整形修剪 (1)整形修剪时期一般幼株生长强旺,为缓和树势和增加中、短枝量,可在春季萌芽前后,特别是长势很旺的树,可在萌芽后芽子已长出1~2厘米后拉枝整形,效果较好。 (2)整形修剪方法不同的栽植密度,应采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是苹果生产大国,苹果产业是果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而整形修剪又是一项关键性的技术。笔者在多年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中,总结了冬季乔化树间伐改形和矮砧果园整形修剪关键技术,旨在为果农提供冬季修剪技术参考。1间伐改形的作用只有通过间伐改形,才能使果园达到合理的光能利用,行内不交接,行间能过车;果园覆盖率达到80%,树下透光率达到30%,亩枝量6万~8万条,  相似文献   

6.
郭发定 《果农之友》2014,(11):16-16
整形修剪是控制树体极性、改善光照条件、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方法,因此合理的整形修剪是梨树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1 幼树的修剪 根据梨树的特性,修剪量要轻,少疏多缓放,多利用辅养枝:由于梨树成枝力较低,选择性小。所以要连枝作形,主枝角度可以较小,特别注意上强下弱现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果树》2017,(Z1):36-38
为探讨在泰安地区自然条件和管理技术水平下,"Y"形栽培梨园合理的树体群体结构参数,对优质高产"Y"形试验梨园的树体和群体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Y"形‘王秋’梨园盛果初期667 m~2产量为2 550 kg时,枝量约为3.2万条,树体枝类组成以短枝为主,占总枝量的80.1%,其余依次为中枝、长枝、发育枝。"Y"形‘秋月’梨园盛果初期667 m~2产量为2 875 kg时,667 m~2枝量约为3.4万条,树体枝类组成以短枝为主,占总枝量的75.6%,其余依次为中枝、长枝和发育枝。"Y"形‘新高’梨园盛果期667 m~2产量为3 000 kg时,枝量约为3.7万条,树体枝类组成以短枝为主,占总枝量的82%,其余依次为长枝、中枝、发育枝。  相似文献   

8.
通过桃园田间调查,确定Y形桃树3D建模指标,应用3DMAX技术建立桃树三维动态模型,开发出了Y形桃树冬季整形修剪多媒体实用技术教材,丰富了整形修剪技术知识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9.
苹果园密植栽植,稀植管理(采用3-2-1-1疏层整形,以冬剪为主,短剪为主,采用培养大树冠修剪方法)是目前低产低质苹果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此类果园幼树生长旺、树势强、中长枝多、短枝少,枝类结构不合理,结果树667m^2枝量过多、光照恶化、营养消耗大、枝细、叶薄、花芽量少、质差,从而造成适龄不结果、结果不丰产、丰产不优质。该研究通过强拉枝、大改形、坚持以冬、夏修剪相结合,改传统3—2—1—1疏层形为小冠整形,有效克服了密植稀管园存在问题,实现了果园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0.
休眠期:11月上旬-3月上旬,整形修剪。冬季整形修剪,以培养和调整骨架结构为主,保持树体通风透光。冬枣树宜采用小冠疏层形或开心形,在中心领导干上选3~4个角度合适且强壮枝作为主枝。并疏除过密枝、直立枝、下垂枝、病虫枝、重叠枝,其余枝甩放,以放为主,疏放结合。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棚架梨树形特点及生长结果特性,简要介绍了棚架梨冬季整形过程,以及主枝延长枝、背上枝、辅养枝、结果枝组修剪等冬季修剪技术。  相似文献   

12.
1 1 年生枝的修剪方法 在酥梨幼树整形修剪过程中,对1年生枝的处理,应以抑强扶弱、控前促后的修剪手段,按平衡树势的修剪原则和目的灵活运用.对1年生枝、强发育枝留8个饱满芽剪截,中庸枝留5~6个饱满芽剪截,弱枝留3~4个芽剪截,极弱枝留1~2芽剪截,粗壮枝短枝则不动剪.砀山酥梨成枝力低,萌发率高.1年生枝的修剪主要根据空间大小,大空应短截,采取先重后轻法;小空应甩放轻剪,先轻后重法.内膛枝要限制发展,外围要扩大发展,但是要注意主从分明,相应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整形修剪试验,结果表明,开心形、自然开心形、圆头形和变则主干形四种整形修剪都能提高脐橙叶片叶绿素的含量;但以自然开心形的整形修剪综合性能表现为佳,与对照相比,朋娜春梢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3.08mg/g,秋梢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7.37mg/g,坐果率提高6.44%,每667m^2产量提高83.1%,而且品质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盆栽无花果的整形修剪无花果生长旺盛,故也需整形修剪,以调节树势利于结果。修剪最好在树体休眠期或叶片长好后进行,以免造成伤流。整形可采用有中央领导干的无层形,使树干均匀分布主枝5-6个,第一主枝距地面40cm左右,其余主枝方向距离均匀分布。每级骨干枝的...  相似文献   

15.
1984-192年对金冠,秦冠,富士苹果密植园幼树进行拉枝与普通修剪(三主枝邻近半圆形)进行对比观察。通过多点多品种调查说明,纺锤形较三主枝邻近半圆形树冠大,枝量多,中短枝率高,成花早。成形快,为乔砧密植树整形修剪和花果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1合理密植桃树喜光,萌芽率高,成枝力强,易出现枝梢过密现象,因而在桃树修剪时,要严格控制枝量,通过合理密植,控制每667m2栽植株数,合理整形,控制株枝量,尽可能的做到稀树稀枝。特别是应严格控制大枝的量,通过简化树体结构,减少枝的级次,着力解决大枝占位问题。采用主干形或纺缍形等树形,在中干上直接着生结果枝,拉大结果枝间距,提高树体受光量。  相似文献   

17.
薛进军  周咏梅  罗玫 《果树学报》2006,23(6):884-887
为了探讨不同树形对龙眼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龙眼幼树为试材,进行了整形修剪研究。试验从2002年幼树定植开始,设置纺锤形、开心形和圆头形(对照)3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到2004年12月,纺锤形、开心形和圆头形的树高分别为211、126、187cm,纺锤形和圆头形的树高显著高于开心形,纺锤形和圆头形之间的差异不显著;2004年纺锤形、开心形和圆头形的单株产量分别为5.10、4.56、1.10kg;2005年分别为10.30、5.90、1.80kg。纺锤形产量最高,开心形其次,圆头形最少,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纺锤形具有延长枝生长突出、枝量大、长树快、净光合速率比较高、早期产量高的显著优点,而且整形容易。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桃树树形为开心形和V字形,由于果实着生在主枝、斜生枝背下,叶幕层厚度大、光照不足(受光率在40%以下),果实着色差、固形物含量低、果面光洁度差。笔者根据苹果主干形整形修剪经验,总结改进成桃树高密度、优质丰产树形,并在我省运城、临汾等地区的桃园使用,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9.
一、合理整形修剪 套袋红富士苹果园要严格控制亩枝量,剪后亩枝量不要超过10万条。在修剪上主要是以解决光照,提高枝质为重点。首先把该留下的骨干枝开张角度,以80度左右为宜。其次是疏除中干上部强旺的大枝或过密的强条,引入上光;  相似文献   

20.
日照市目前已发展日本栗2667hm2,成为 我国除丹东地区以外栽培面积最大的地区。主 栽品种有金华、丹泽、筑波、银寄等。由于日本 栗具有树姿直立、树势强、树冠大的特点,所以 在整形上以变则主干形或自然开心形为主。现 将其整形要点总结如下。 日本栗从幼树到成龄树(10年生),保留主 枝3—5个,作为树体主要骨架,这是整形修剪 的关键。修剪的时间以落叶后到发芽前为修剪 适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