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以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作为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研究了不同浓度一氧化氮对增强UV-B辐射胁迫后小麦幼苗膜脂过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3个组:对照组(CK)、紫外线UV-B处理组(B)、UV-B和硝酸钠(SNP)复合处理组(B+SNP),分别于处理后的第0、1、2、3、4天取样进行丙二醛(MDA)含量及CAT、POD、SOD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3次重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V-B辐射后,小麦幼苗中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导致小麦幼苗产生氧化损伤;在UV-B辐射之后施加不同浓度的SNP,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UV-B辐射胁迫下小麦幼苗根和叶的氧化损伤,使MDA含量下降,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上升。其中,0.1 mmol/LSNP对叶的氧化损伤缓解作用较明显,0.01 mmol/L SNP则对根的氧化损伤缓解作用较明显。[结论]外源NO供体SNP对小麦幼苗由于UV-B辐射引起的氧化损伤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可增强植物对逆境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宇霞  韩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15-6818
[目的]以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作为外源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供体,研究了不同浓度一氧化氮对增强UV-B辐射胁迫后小麦幼苗膜脂过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3个组:对照组(CK)、紫外线UV-B处理组(B)、UV-B和硝酸钠(SNP)复合处理组(B+SNP),分别于处理后的第0、1、2、3、4天取样进行丙二醛(MDA)含量及CAT、POD、SOD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3次重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V-B辐射后,小麦幼苗中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导致小麦幼苗产生氧化损伤;在UV-B辐射之后施加不同浓度的SNP,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UV-B辐射胁迫下小麦幼苗根和叶的氧化损伤,使MDA含量下降,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上升。其中,0.1mmol/LSNP对叶的氧化损伤缓解作用较明显,0.01mmol/LSNP则对根的氧化损伤缓解作用较明显。[结论]外源NO供体SNP对小麦幼苗由于UV-B辐射引起的氧化损伤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可增强植物对逆境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多胺氧化降解在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多胺氧化降解在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多胺氧化酶专性抑制剂氨基胍(AG)对莴苣(Lactuca sativa)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测定种子的萌发率、多胺氧化酶(PAO)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内源多胺和H2O2含量变化。[结果]AG可强烈抑制种子的萌发,12 h后种子萌发率与对照相比差异就达极显著水平。随着莴苣种子的萌发,PAO和DAO活性发生显著的变化,2种酶活性都是先上升后下降,在24和48 h分别测得DAO和PAO活性高峰。AG对DAO和PAO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培养24和36 h后就检测不到DAO和PAO活性。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Put在前24 h快速降低,24~60 h降低趋缓;Spd在萌发前期降低缓慢,48 h后急剧下降;Spm含量低但略呈增加趋势;多胺总量逐渐降低。AG处理可显著增加内源多胺尤其是Put和Spd含量。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H2O2含量逐渐增高,36~48 h时出现高峰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AG处理可明显降低种子H2O2含量。[结论]在种子萌发期间,内源多胺和H2O2含量的变化与PAO和DAO活性变化相对应,暗示在莴苣种子萌发期间进行着活跃的多胺氧化降解代谢。  相似文献   

4.
菜豆种子萌发阶段多胺氧化酶活性与多胺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菜豆为试材,初步研究了菜豆种子萌发阶段多胺氧化酶活性与多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菜豆PAO的分布有很强的组织特异性,主要集中在萌发种子和初生幼苗的胚芽(或含顶芽的初生叶)和子叶,而在胚根、上胚轴及下胚轴中则一直检测不到PAO活性;吸胀而未萌发的菜豆种子检测不到PAO活性,待萌发起始后PAO活性便迅速上升,在吸胀后第3 d到达峰值后便逐渐下降;菜豆萌发前期种子的胚芽PAs含量及PAO活性的变化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消长关系;菜豆吸胀后第5d子叶的PAO活性达到峰值并且明显高于胚芽的PAO活性,之后则逐渐下降。另外,子叶的PAs含量在吸胀后1-5 d内都远远低于胚芽的相应含量。  相似文献   

5.
多胺氧化降解在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摘要)(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多胺氧化降解在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1.0mmol/L多胺氧化酶专性抑制剂氨基胍(AG)在24℃黑暗环境下对莴苣浸种4h,播种于含0.5%琼脂的固体培养基上用于种子萌发率的测定,另播种于用处理试剂湿润的纱布上用于内源多胺、多胺氧化酶(PAO)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以及H2O2含量测定。种子萌发率采用目测法,以胚根突破种皮大于1mm为准。以测定平均值±SE(n≥200)表示种子萌发率的大小;DAO、PAO活性测定参照Su等的方法;多胺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参照Flores和Galstonl的方法;H2O2含量测定参照Brennan和Frenkel的方法。[结果]AG可强烈抑制种子的萌发,12h后种子萌发率与对照相比差异就达极显著水平。随着莴苣种子的萌发,PAO和DAO活性发生显著的变化,2种酶活性都是先上升后下降,在24和48h分别测得DAO和PAO活性高峰。AG对DAO和PAO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培养24和36h后就检测不到DAO和PAO活性。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Put在前24h快速降低,24~60h降低趋缓;Spd在萌发前期降低缓慢,48h后急剧下降;Spm含量低但略呈增加趋势;多胺总量逐渐降低。AG处理可显著增加内源多胺尤其是Put和Spd含量。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H2O2含量逐渐增高,36~48h时出现高峰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AG处理可明显降低种子H2O2含量。[结论]在种子萌发期间,内源多胺和H2O2含量的变化与PAO和DAO活性变化相对应,暗示在莴苣种子萌发期间进行着活跃的多胺氧化降解代谢。  相似文献   

6.
 对生长中后期大田花生连体叶片喷施外源多胺、多胺合成前体提高了叶片多胺含量 ,延缓了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及蛋白质含量的下降 ,提高了活性氧清除酶类的活性 ,降低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 ;喷施多胺合成抑制剂 MGBG[甲基乙二醛 -双 (脒基腙 ) ],对叶片多胺含量及衰老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多胺及其抑制剂对干旱胁迫下李幼苗叶片叶绿素总含量、光合指标(Pn,Gs,Ci和Tr)和游离态多胺(Putrescine:Put,Spermidine:Spd和Spermine:Spm)含量的影响,以‘秋姬'李为试材,设置6个处理(CK,Drought:Dr,CK+Spd,Dr.+Spd,Dr.+MGBG和Dr.+MGBG+Spd),处理60 d后检测李幼苗叶片叶绿素总含量、光合指标和游离态多胺含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李幼苗叶片中叶绿素总含量和光合指标下降,3种游离态多胺含量上升;多胺处理促进了干旱胁迫下3种指标的上升;抑制剂处理降低了干旱胁迫下游离态多胺Spd和Spm的含量。多胺可通过提高干旱胁迫下李幼苗叶片的光合性能和3种游离态多胺的含量,提高李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He-Ne激光辐照剂量为0.0(空白对照)、2.6、5.2、10.4、20.8、41.6 J/cm~2,辐照时间为1、2、3 min的条件处理小麦干种子。将处理组幼苗置于4℃进行低温胁迫处理,以研究小麦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等各项抗寒性指标及3种保护酶(POD、SOD、CAT)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He-Ne激光预处理小麦种子不仅可显著提高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含量,也可提升幼苗的抗低温胁迫能力。与对照组相比,4℃低温胁迫条件下的处理组幼苗具有较高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而激光处理对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均有所降低。小麦幼苗各抗寒性指标变化的最大幅值均出现在辐照剂量20.8 J/cm~2、辐照时间2 min的处理条件下,可见此条件即为He-Ne激光辐照小麦种子提高幼苗抗寒性的最佳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方法,对水稻幼苗的多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除草剂苯噻草胺浓度的升高,水稻株高变矮,根长缩短;蛋白质、叶绿素和GSH含量应激升高。活性氧·O-2、H2O2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增加,组织自氧化速率增大,表明苯噻草胺对水稻幼苗的毒害作用主要是破坏了体内的活性氧平衡。水稻叶片中的CAT酶,根中的SOD和POD酶对苯噻草胺的浓度比较敏感。SOD与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提示了抗氧化酶清除活性氧的作用滞后于活性氧对膜脂过氧化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一年生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实生苗为材料,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和缩节胺后放置在5、0、-5℃恒温培养箱中处理12 h,然后分别取样测量叶片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矮壮素和缩节胺后,闽楠叶片组织的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发生明显变化;其中以300 mg/L缩节胺和300 mg/L矮壮素溶液处理的闽楠幼苗组织中的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表现较优,利于闽楠幼苗增强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吉林、北京两个产地不同年限西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计数和鉴定来研究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通过对不同生长年限的比较,西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有总体水平看,均有所增长,土壤理化性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鉴别出西洋参根际真菌的主要优势种群,并且得出西洋参根际的主要病原菌(Alternaria sp.)等和拮抗菌(Thrichoderma sp.)等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所占比例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2.
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16个玉米自交系的单株粒重等15个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各性状配合力在P1、P2组内不同自交系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1组亲本配合力总效应大小顺序为:ZK01-1>ZK01-2>郑58>9058>248>ZK01-3>齐319:P2组亲本配合力总效应大小顺序为昌7-2>ZK02-2>ZK02-1>LX9801>永35-2>H21>ZK02-4>ZK02-3>黄早4.郑58改良系ZK01-1、ZK01-2在玉米育种中有较大利用价值:昌7-2改良系ZK02-2、ZK02-1在玉米育种中有较大利用价值.行粒数和粒长是决定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在玉米育种中应作为优先考虑的性状.  相似文献   

13.
褐变是蝴蝶兰离体培养中的常见现象,试验尝试探寻蝴堞兰花梗腋芽离体快繁过程中有效控制其褐变的方法,诱导丛生芽.试验证明:带腋芽花梗节段褐变程度比腋芽要轻;适当的暗培养有利于减轻外植体的褐变;细胞分裂素KT比BA的褐变症状要轻,但丛生芽的诱导率不如BA;适当添加一定剂量的PVP、活性炭、柠檬酸等可减轻褐变,柠檬酸、PVP效果比活性炭显著,为特色花卉的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园林景观中,植物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国元素是探寻中国特色园林景观的源泉.农耕文化中朴素自然观指引下的城市生态群落、适地适种原则影响下的乡土植物的回归,以及风水模式中中国古代科学的思维方式,都是遵循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为现代园林景观提供了生态意义上的模版.诗词文化与传统植物艺术在现代植物景观中的适当运用也会带来很好的社会效应,这些中国元素带给现代园林植物景观可探寻的应用途径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调查统计,金佛山野生百合属植物有11种(含变种),其中本地特产1种,模式标本采自金佛山的有2种.此文就金佛山野生百合属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摘要:安徽在我国小麦主产省份中位列第四。通过对从1950-2008近60年来安徽省小麦主要推广品种种植面积和使用情况的分析,将主推品种划分为六个阶段,约10年一个阶段。对各个阶段的主要推广品种特征特性、主要优缺点和轮替情况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各个阶段生产的基本要求、品种的综合表现和育种的进展。并对小麦品种演变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揭示了品种冬春性变化、生产布局的调整、主导品种与搭配品种的更替频率以及日益提高的对抗病抗逆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施用硒肥对小麦籽粒含硒量、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喷施不同亚硒酸钠溶液的施肥效果,在豫东潮土上进行了小麦喷施亚硒酸钠试验.结果表明,喷施亚硒酸钠对小麦产量、经济效益有显著的影响,喷施亚硒酸钠比对照喷清水可增产小麦1691.4~2443.2 kg/hm2,增产率13.6%~15.2%,每公顷净增收益2653.2~3820.8元.喷施亚硒酸钠溶液的处理小麦籽粒中硒的含量均比喷清水处理高,可提高硒含量0.07~0.14 μg/kg,提高幅度为124.1%~148.3%,其中喷亚硒酸钠溶液浓度达到15mg/kg时效果最好,表现为籽含硒量较高,增产幅度最大,净增经济收益最多.  相似文献   

18.
以7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甘蓝型黄籽品系所配制的完全双列杂交作样本.对甘蓝型黄籽油菜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性状组间关联上起主要作用的是株型性状中的株高、产量性状中的单株粒重、品质性状中的皮壳率和黄籽度。用多目标综合选择指数.讨论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力图得到太阳光下具有催化活性强,光响应范围宽的纳米光催化剂,将其用于复合纳米TiO2基环保涂料,使涂膜产生自洁和净化大气的功能。用不同工艺制备纳米SO42-/TiO2,用Ag、Fe对制备的纳米TiO2粒子进行共掺杂改性,得到纳米SO42-/TiO2-(Ag、Fe)。通过光催化活性、XRD、FT-IR及DRS表征,表明用超临界CO2干燥制备的纳米SO42-/TiO2具有超强酸性质,可有效提高纳米TiO2的光量子效率,光催化活性强;用Ag、Fe共掺杂,产生了协同效应,能使纳米TiO2光吸收范围扩展到可见光区。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打孔法),研究了黄芩等21种中药对从乳房炎奶牛乳汁中分离出的3种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情况.结果发现,大肠杆菌对黄芩高度敏感,对丹参、青翘属中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芩、青翘、丹参、地榆、红花、蒲公英高度敏感,对枳壳、忍冬藤、篇蓄、苦地丁、蟾酥、木通中度敏感;无乳链球菌对地榆、当归属高度敏感,对青翘、黄芩、蒲公英、丹参、苦地丁、红花、川芎、枳壳中度敏感.为防治奶牛乳房炎有效中药复方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