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铃薯氮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氮是马铃薯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决定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氮的需要量大,必须加以补充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需求.研究和了解马铃薯氮素营养特性,是马铃薯生产合理施用氮肥的前提和基础.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归纳马铃薯植株的氮素含量、氮素吸收速率、氮素积累及氮素分配等规律,并概述施用氮肥对马铃薯光合作用、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提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马铃薯氮素营养的进一步研究和合理施用氮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氮是马铃薯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决定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氮的需要量大,必须加以补充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需求。研究和了解马铃薯氮素营养特性,是马铃薯生产合理施用氮肥的前提和基础。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归纳马铃薯植株的氮素含量、氮素吸收速率、氮素积累及氮素分配等规律,并概述施用氮肥对马铃薯光合作用、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提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马铃薯氮素营养的进一步研究和合理施用氮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氮在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影响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氮素供应是否合理不仅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而且还会引起环境风险.以下对马铃薯的氮肥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马铃薯氮索营养的进一步研究和合理施用氮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氮素营养不仅是限制各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同时又是影响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运用氮素营养诊断技术指导氮肥的合理使用,不仅能提高氮肥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氮素营养诊断技术包括传统诊断技术和无损诊断技术.介绍了多种氮素营养诊断的方法,并对其优缺点、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此外,...  相似文献   

5.
应用数字图像技术进行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数码相机获取马铃薯冠层图像,分析不同供氮水平下马铃薯冠层图像数字化指标与土壤无机氮(Nmin)、植株氮素营养指标(叶柄硝酸盐浓度、叶绿素仪读数、植株全氮含量、叶片全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马铃薯冠层图像绿光与蓝光比值G/B是最适宜作为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的数字化指标;建立了评价马铃薯氮素营养丰缺的冠层图像数字化指标G/B的量化标准和氮肥推荐量。  相似文献   

6.
叶绿素计SPAD-502在水稻氮素营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基于水稻氮素营养及氮肥诊断的意义 ,在比较了几种氮素营养诊断方法的利弊之后 ,重点阐述叶绿素计的工作原理和作为氮素营养诊断工具的优缺点以及研究进展。并对叶绿素计诊断水稻氮素营养可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在互助县蔡家堡乡进行马铃薯平衡施肥与养分循环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高原干旱山区马铃薯田产量、植株样品氮素吸收、分配和土壤淋溶液中硝态氮及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缓释氮肥与等养分的普通氮肥相比,增产率为10.6%、17.4%;随着马铃薯生育期的推进,马铃薯各器官中含氮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叶中氮含量下降幅度较大,在营养生长阶段,在生殖生长阶段80天的缓释氮肥较普通尿素及50天缓释氮肥更有利于茎中的氮素向马铃薯叶片和产量器官转移,50天缓释氮肥在膨大期氮素积累量比其他处理都高,其中比CK、OPT高出88%、68%,马铃薯对于氮素的需求与50天缓释氮肥释放规律几乎一致.其他器官下降趋势较平缓生育期内能够延缓氮素向硝态氮的转化的速率,保证较长时间地向植株提供氮素养分,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土壤和施入的氮肥形态有多种,但向下淋失的氮化合物总是以硝态氮为主,同时硝态氮淋溶的趋势随着深度的增加,硝态氮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根据植物氮素营养诊断的发展脉络,总结了化学诊断和无损测试技术的主要内容,重点阐述了植株硝酸盐快速诊断、叶绿素仪和遥感技术在作物氮素营养诊断及氮肥推荐中的应用原理、优缺点以及发展现状,提出可将叶绿素仪和遥感技术结合使用、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诊断植物氮素营养以及将植物氮素营养诊断技术应用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氮素是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合理施用氮肥可以增加小麦产量,改善籽粒品质,提高氮肥利用率.控释氮肥可以持续供应小麦生长所需的氮素营养,减少后期追肥次数和劳动强度,简化栽培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综述了控释氮肥的定义和释放类型以及施用控释氮肥对小麦产量、品质、生理特性和土壤无机氮变化等的影响,提出控释氮肥在小麦上应用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氮素形态对马铃薯叶片光合色素及其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不同形态的氮素营养栽培试验,分析了不同氮素形态下马铃薯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的氮素营养对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在发棵期和结薯期表现得较为明显.但不同形态的氮素营养对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影响不大,从幼苗期至结薯期均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以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素3种光合色素的含量作为模型自变量,所建立的叶片PSⅡ光化学效率及PSⅡ潜在活性的三元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各生育时期所对应的模型决定系数均在0.865以上,能够较好地反映马铃薯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与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对马铃薯氮肥的高效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5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的试验方法 ,在影响马铃薯产量的诸因素中选择垄距、穴距以及氮、磷、钾施用量作为生产上的决策变量,以马铃薯产量为目标函数,所得结果通过计算机数据分析,建立了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对模型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密度影响马铃薯产量中,穴距比垄距明显;氮肥、磷肥、钾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从高到低依次为氮肥钾肥磷肥,经计算模拟,氮肥、穴距和钾肥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控制因子。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马铃薯的最佳密度和施肥方案为垄距80 cm,穴距15 cm,施氮肥(纯N)25.5 kg/667 m2、磷肥(P2O5)10 kg/667 m2、钾肥(K2O)39 kg/667 m2,氮、磷、钾的比例为1.00∶0.39∶1.53。  相似文献   

12.
甘薯氮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是甘薯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也是影响其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就甘薯氮素吸收与分配特性,不同甘薯品种氮素利用特性差异,施氮对甘薯氮素吸收利用、物质生产、根系分化、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甘薯植株氮素营养诊断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甘薯氮素营养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综合分析认为,不同气候条件下甘薯的适宜施氮量及不同甘薯品种的氮素利用特性存在差异;施氮可显著影响甘薯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过量施氮不利于甘薯光合特性的改善,明显抑制块根的形成,降低块根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通过甘薯氮素营养诊断,初步确立叶片为甘薯氮素营养诊断的适宜部位,提出甘薯叶片正常氮素质量分数及氮素亏缺的适宜参考值。今后研究应从改进氮肥施用方式(如氮肥追施、不同深度施肥)、甘薯农田氮素循环及氮素损失途径、适量减氮(或不施氮)不减产、氮高效品种筛选及其机理、甘薯氮素诊断标准(如最佳测试时期及测试部位)体系、甘薯氮素实时监控技术体系及施肥模型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通过氮素调控促进间作作物磷吸收利用的效果,阐明间作的氮磷交互作用机理。设置3种种植模式(玉米马铃薯间作、玉米单作和马铃薯单作)、4个施氮水平(N0:不施氮、N1:1/2常规量、N2:常规量、N3:3/2常规量)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玉米马铃薯间作对作物磷吸收和利用的影响,并分析磷吸收对施氮量的响应。结果表明:施氮量显著影响间作产量,低氮(N1)水平间作产量优势最大。间作玉米和马铃薯的磷吸收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在N2水平达到最大。在低氮条件下,间作玉米磷吸收量较单作平均提高了42.03%,马铃薯提高了13.46%。随施氮量的增加,玉米马铃薯间作的单位面积磷吸收的优势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N1水平优势最强。在N1水平中,与单作相比,间作玉米籽粒磷吸收量平均增加86.26%,间作马铃薯块茎磷吸收量平均增加14.28%。因此,在保证作物产量和提高氮磷肥利用率的前提下,合理施入氮肥能够促进间作作物对磷素的吸收与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确定膜下滴灌马铃薯生产中适宜的种植密度和合理施氮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块茎产量及品质,为膜下滴灌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方法]以紫花白为试验材料,设54 000、65 550、77 100株/hm23个密度以及0、142.5、285.0、427.5纯Nkg/hm24种施氮量,采用裂区设计.[结果]在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下,马铃薯氮素累积吸收量均随着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增加施氮量,AE、RE、PFP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而适度提高种植密度,RE、AE、PEP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淀粉产量与施氮量、氮素累积吸收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率之间存在0.01水平显著的正相关.协同提高氮素累积吸收量和吸收利用率是决定马铃薯块茎产量的关键.[结论]适度提高种植密度且增加施氮量有利于膜下滴灌马铃薯对氮素的吸收量、利用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块茎产量和淀粉产量.在该试验条件下,适宜的种植密度与施氮量组合以77 100或65 550株/hm2、施氮量28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生长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继玉米、小麦和水稻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其生产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马铃薯生长模型广泛用于指导马铃薯产量差缩减、水肥利用效率提升、栽培管理措施优化以及气候变化适应等方面,本文系统综述了马铃薯生长模型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马铃薯生长模型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将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表达为数学模型,主要包括生育期和干物质积累模块,该时期马铃薯生长模型多用于马铃薯生产潜力的评价;20世纪90年代为马铃薯生长模型发展和完善阶段,土壤水氮模块逐步加入马铃薯生长模型,该时期马铃薯生长模型开始应用到农业生产系统分析中,具备了优化马铃薯水氮管理措施的性能;21世纪后马铃薯生长模型在第二代模型的基础上,从农业生产系统的角度出发,考虑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将马铃薯生长对CO2的响应模块加入到生长模型中,其机理性进一步加强。此后,马铃薯生长模型的应用更加深入,包括马铃薯产量差解析和缩差措施的提出、品种和播期等栽培管理措施优化以及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适应等。尽管马铃薯生长模型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在胁迫条件下的模拟精度需进一步评价。其次,马铃薯生长模型不能有效模拟马铃薯的大小薯比例,而商品薯的多少显著影响马铃薯的生产价值。此外,当前的马铃薯生长模型普遍缺乏对马铃薯生产有显著影响的病虫害模块。未来,应基于全球大数据、田间和控制试验,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生长模型的机理性,同时加强马铃薯生长模型在育种、管理和环境耦合分析中的应用,并结合遥感数据和功能结构模型,发展新一代马铃薯生长模型,实现马铃薯生产智慧型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冬种马铃薯氮肥需肥与产量规律,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推广到冬种马铃薯产区,进行氮肥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肥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磷、钾肥同等(P2O575kg/hm2、K2O 270kg/hm2)条件下,马铃薯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缺氮情况下的相对产量为81.3%;氮肥最适施用量为192.6kg/hm2。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模式下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覆膜栽培方式下,如何优化养分管理措施是目前旱作区马铃薯生产急需突破的瓶颈。为了实施水肥的高效管理,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集雨种植模式(F0:露地垄作;F1:全膜覆盖双垄垄播;F2: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下施肥(N0:不施肥;N1:配方施肥;N2:农民习惯施肥)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块茎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明确马铃薯增产增效的最佳种植模式及与之配套的施肥水平。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双垄种植和施肥处理可以明显提高马铃薯全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其中F2N1处理对块茎膨大期的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影响最大,而在淀粉积累期和成熟期以F1N1处理的块茎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比F2N1处理增加了5.59%和2.88%,差异显著(P0.05)。可见,相比沟播种植而言,马铃薯垄上种植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块茎的膨大。不同覆膜栽培方式下施肥处理的马铃薯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F1N1处理的最高,F2N1处理的次之,分别比F0N1处理显著增加了40.26%和34.10%、16.33%和14.77%,但F1N1与F2N1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处理的马铃薯肥料利用效率表现为氮素农学效率和氮素偏生产力以F1N2最高,而与其他处理相比,F1N1处理的磷、钾素农学效率显著增加了0.21~6.68倍和0.21~3.47倍,且磷、钾素偏生产力的增幅达0.05~0.91倍和0.05~0.40倍。这表明F1N1不仅可以协同增加马铃薯的块茎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还促进了磷、钾素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的提高。综上所述,F1N1处理更有利于实现马铃薯增产和水肥高效利用,是半干旱区马铃薯增产增效的最佳覆膜种植模式和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18.
靖远县沿黄灌区马铃薯"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属中等水平,用三元二次回归方程对施肥量和产量的拟合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马铃薯产量有显著影响,产量达40 735.5 kg/hm2时,最大施肥量为N 240.0 kg/hm2、P2O5 99.0 kg/hm2、K2O 99.0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1...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南方冬闲田马铃薯生产中重氮磷肥,轻钾肥的现状,采用3414设计方案,研究了冬闲田马铃薯在不同肥料水平下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氮素在0~18 kg/667m2范围内与马铃薯植株净光合速率呈直线正相关;P2O5与马铃薯植株净光合速率呈曲线相关;K2O在0~25 kg/667m2范围内与马铃薯植株净光合速率呈负相关,而钾水平高于25 kg/667m2后,净光合速率表现为趋于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通过DPS分析,得出在该冬闲田肥力水平下马铃薯的最佳N、P、K施肥组合为每667 m2纯N 18.00 kg,P2O5 5.77 kg,K2O 39 kg,可获得1 833.8 kg/667m2的理论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