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研究酚酸类物质对白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选取阿魏酸、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香草酸等5种酚酸类物质,分别采用0.01,0.1,1,10,50和100 mg·L~(-1)的质量浓度对白菜幼苗进行处理,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的5种酚酸类物质处理后白菜幼苗苗高、干质量、主根长、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各项生长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除了100 mg·L~(-1)阿魏酸处理对白菜幼苗苗高有显著抑制作用外,不同质量浓度的羟基苯甲酸、对香豆酸、丁香酸和香草酸处理对白菜幼苗的苗高和干质量虽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均不显著;各种质量浓度的酚酸类物质对白菜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均没有显著水平。不同质量浓度香草酸处理均显著增加白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10 mg·L~(-1)丁香酸以及0.10,50,100 mg·L~(-1)对羟基苯甲酸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增加;不同酚酸类物质处理组对白菜幼苗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除了低质量浓度0.01 mg·L~(-1)丁香酸显著增加了CAT活性,其他不同质量浓度酚酸类物质处理对白菜幼苗CAT活性没有显著影响;高质量浓度100 mg·L~(-1)阿魏酸和对香豆酸处理,不同质量浓度的香草酸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白菜幼苗的POD活性;除了对羟基苯甲酸外,其他4种酚酸处理组对白菜幼苗SOD活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综合敏感指数可知,5种酚酸类物质对白菜幼苗抑制效应大小顺序为: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阿魏酸对香豆酸丁香酸。  相似文献   

2.
[目的]杂草野燕麦是危害作物产量及质量的主要杂草之一,为高效的防治杂草野燕麦,探究了高原特色植物大麻不同部位(全株、根、茎、叶和种子)甲醇提取物对杂草野燕麦的抑草活性.[方法]采用萃取法得到大麻不同部位提取物,用种子萌发法处理供试种子,研究10.000,5.000,2.500,1.250,0.625,0.313 mg/mL质量浓度下大麻不同部位提取物对野燕麦种子发芽率及幼苗芽长、根长、鲜质量、干质量的影响,并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大麻不同部位提取物对野燕麦种子的萌发呈"低促高抑"趋势,大麻根、茎、叶的粗提物为0.313~1.250 mg/mL时,对野燕麦种子芽长生长表现出促进作用,在高质量浓度2.500~10.000 mg/mL时,呈抑制作用;大麻全株、根、茎、叶、种子的粗提物在0.313 mg/mL时,对野燕麦种子根长生长呈促进作用,在10.000 mg/mL时均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大麻不同部位甲醇提取物在不同浓度下对野燕麦幼苗根长、芽长抑制作用强弱不同,由强到弱依次为种子浸提液、全株浸提液、茎浸提液、根浸提液和叶浸提液,其中大麻种子提取物在质量浓度为0.313~2.500 mg/mL时,对野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抑制作用,且对小麦种子生长无影响.[结论]大麻不同部位提取物均含除草的活性物质,大麻种子可能是抑草活性物质产生的主要场所,为大麻在植物源除草剂中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其释放的活性物质的具体成分及其相关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酚酸类物质对玉米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阿魏酸、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香草酸5种酚酸类物质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0.01,0.10,1,10,50和100 mg·L~(-1)的质量浓度对玉米进行处理,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的5种酚酸类物质处理后玉米幼苗株高、主根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各项生长生理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5种酚酸类物质处理后玉米幼苗苗高、主根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OD活性和SOD活性均降低,0.01,0.1,1,10 mg·L~(-1)的对羟基苯甲酸处理玉米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对照间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0.1 mg·L~(-1)的对香豆酸处理玉米幼苗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P0.05);阿魏酸、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处理玉米幼苗CAT活性均降低;阿魏酸、对香豆酸、丁香酸处理玉米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对羟基苯甲酸处理降低。通过综合敏感指数可知,5种酚酸类物质对玉米幼苗抑制效应大小顺序为: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阿魏酸对香豆酸丁香酸。  相似文献   

4.
将中性的黑土与强盐碱化的碱斑土按质量进行配比,通过观察不同配比土壤及其相对应的浸提液处理下燕麦种子的萌发情况和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各项生理指标,探寻盐碱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作用,分析燕麦对盐碱土壤的耐受程度.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程度的增加,燕麦种子的萌发能力逐渐降低,盐害指数增加,幼苗的生长也受到抑制.不同盐碱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力影响存在差异,土壤浸提液处理对燕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强于土壤处理.  相似文献   

5.
5种酚酸类物质对小麦幼苗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5种酚酸类物质对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阿魏酸、对香豆酸、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5种酚酸类物质处理后小麦幼苗的苗高、根长、CAT活性、POD活性等形态、生理指标,为小麦与药用植物轮作的合理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小麦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升高,50.00 mg/L对香豆酸和0.01、0.10、1.00 mg/L对羟基苯甲酸处理组分别比空白对照高18.79%、42.60%、42.69%、26.57%,均达显著水平;阿魏酸、对香豆酸和香草酸降低了小麦幼苗的苗高和主根长,对羟基苯甲酸增加了幼苗的主根长,但均不显著;对香豆酸处理组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POD活性以及SOD活性均有所降低,而丁香酸处理组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POD活性均有所升高,0.01、0.10、10.00、100.00 mg/L丁香酸处理组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蒸馏水)显著增加9.63%、11.22%、11.50%、8.13%。香草酸处理组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SOD活性也有所增加。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阿魏酸、对香豆酸对小麦幼苗有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它们的化感指数均不大。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时期提取玉米秸秆腐解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中酚酸类物质及其含量,并测定检测到的不同酚酸类物质对小麦土传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茵丝生长的影响率.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腐解液中共检测到5种酚酸类物质.不同时期提取的腐解液中酚酸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所不同,其中在同期腐解液中邻苯二甲酸和苯甲酸含量明显高于其它3种酚酸:5种酚酸类物质对3种病原茵的茵丝生长及对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和平脐蠕孢茵(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的孢子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高而作用趋势增强.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浓度单体酚酸及混合酚酸对三七及小麦的化感作用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酚酸对小麦、三七的化感作用表现为在种子萌发阶段大于幼苗生长阶段;酚酸对三七的化感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浓度效应;酚酸类物质对三七及小麦的化感作用具有一定协同作用;2~3年生三七根际土壤中酚酸抑制三七幼苗生长,但可促进小麦幼苗生长。酚酸类物质的化感作用应为三七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三七与小麦轮作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温度、浸种时间、赤霉素(GA3)用量、褪黑素用量和2,4-D溶液用量对苦苣菜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为苦苣菜选择良好的萌发和生长条件。设置不同温度、浸种时间、生长调节剂浓度处理苦苣菜种子,研究对苦苣菜发芽率、发芽势等发芽指标及苗质量、根长、苗高等生长生指标,以及对脯氨酸含量、淀粉酶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25℃、浸种6 h时,苦苣菜的种子萌发指标及幼苗生长状况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200 mg/L GA3溶液对苦苣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显著有效;100μmol/L褪黑素溶液可显著促进苦苣菜细胞生理活性物质含量的增加,脯氨酸含量、淀粉酶活性、POD活性分别较对照组高20.93μg/g鲜质量、2.28 U、26.66 U/(g·min);10 mg/L 2,4-D溶液可显著促进苦苣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代谢。苦苣菜种子最适宜的萌发温度是25℃,最适宜的浸种时间是6 h; 3种调节剂都不同程度地对苦苣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200 mg/L GA3、100μmol/L褪黑...  相似文献   

9.
尹淇淋  谢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0977-20978,20985
酚酸类物质是导致植物连作障碍的主要物质。酚酸类物质的自毒作用影响植物的膜系统、光合作用、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和内源激素等,对植物生长产生抑制作用。针对酚酸类物质的来源,酚酸类物质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的研究状况,以及如何减轻酚酸类物质连作障碍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选用青海农田常见杂草野燕麦作为靶标杂草,盆栽接种后测定了多孢木霉HZ-31菌株对野燕麦体内各种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了寄主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生理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多孢木霉HZ-31菌株侵染野燕麦后,对植株生理机制防御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PAL和POD活性增加,以抵御菌株侵染,其余生理防御指标包括MDA含量、CAT、PPO、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则受到菌株侵染的破坏,含量减少、活性降低。被抑制的防御酶作用效应大于被促进的防御酶。HZ-31菌株的侵染钝化或抑制了野燕麦体内主要酶类,中断相应的酶促反应,引起植物广泛的代谢变化,包括细胞膜透性改变、干扰光合作用、蛋白质合成、酚类物质代谢等生理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燕麦种子在不同土壤条件下发芽率测定与出苗率对比分析,明确了发芽试验方法及冀北坝上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出苗状况。结果表明:非种子生产条件下的燕麦品种发芽率较低,仅为85%左右,普通生产条件下收获的品种直接做种子应用存在风险;燕麦发芽率测定方式以沙培法最为稳定一致,应作为统一测定标准进行改进;影响燕麦出苗率的除种子因素外与土壤水分、盐分和土壤质量关系密切,与土壤类型关系不大。燕麦种子生产必须尽快提高发芽率,实行种子公司专业化生产,达到种子生产标准化、专业化,为实行科学精量播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探索曲酸在农业上的应用效果,研究以蒸馏水、芸苔素内脂处理为对照,通过测定曲酸溶液浸种后绿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以及幼苗鲜重、干重、茎长、根长、叶长、叶宽、根冠比、叶绿素等指标,探究不同曲酸浓度对绿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浓度50~200 mg/L的曲酸溶液对绿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曲酸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呈现减弱的趋势,其中以50 mg/L浓度的曲酸溶液处理效果最佳,能显著提高绿豆种子发芽率,促进幼苗生长,试验结果为曲酸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模拟酸雨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齐泽民  肖小君  黄作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22-13424
[目的]衡量黄瓜对酸雨的耐受能力,同时也为正确评估酸雨给黄瓜规模化生产造成的损失提供参考。[方法]以津优1号黄瓜为试验材料,研究6个不同pH(6.5、5.04、.03、.5、3.02、.5)的模拟酸雨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pH≤3.5的酸雨胁迫对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表现明显抑制作用,pH 2.5时,种子不萌芽;根(茎)抑制指数随pH降低而升高,同一pH下对主根的抑制强于茎,pH 5.0的弱酸对侧根的形成有促进作用;随着pH逐渐下降,根系活力和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一直上升。[结论]酸雨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活动影响的阈值大致在pH 3.5。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菌根真菌对桃叶杜鹃种子萌发及幼苗移植的影响,为高山杜鹃开发利用及菌根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从野外桃叶杜鹃菌根中分离出的真菌混合制剂与不同培养基质混合接种,在不同覆盖条件下,研究桃叶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移植情况。【结果】桃叶杜鹃种子在接种菌根真菌的基质中发芽时间提早,其发芽势、发芽率、幼苗成活率及移植成活率比非接种处理均有较大提高,且差异极显著。其中腐殖土+珍珠岩基质接种松针覆盖处理发芽势最高,达39.00%,发芽率达72.67%;腐殖土基质接种苔藓覆盖处理幼苗成活率最高,达88.33%,移栽成活率达82.21%。【结论】菌根真菌极显著地影响桃叶杜鹃种子萌发及移植。播种采用腐殖土+珍珠岩基质接种松针覆盖效果较好;移植采用腐殖土基质接种菌苔藓覆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水杨酸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在生产中合理利用水杨酸。[方法]以津研7号、新夏丰2号黄瓜种子为试材,通过水杨酸浸种处理,研究了水杨酸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较低浓度的水杨酸浸种处理可以促进黄瓜种子的萌发。黄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幼苗鲜重等指标在低浓度范围内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中1.00 mmol/L水杨酸处理效果最显著,而高于1.00 mmol/L的水杨酸则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结论]水杨酸可以影响与膜相关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缓解因逆境胁迫而造成的膜伤害。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对决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干旱胁迫对决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下决明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及下胚轴长度、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质量分数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加强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决明种子的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Vi)明显降低;幼苗胚根和下胚轴长度缩短;幼苗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胁迫中期下降,后期又进一步升高,MDA质量分数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干旱胁迫对决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同时决明种子及幼苗也能通过自身一系列生物学与生理学指标的改变,主动适应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菌根真菌对桃叶杜鹃种子萌发及幼苗移植的影响,为高山杜鹃开发利用及菌根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从野外桃叶杜鹃菌根中分离出的真菌混合制剂与不同培养基质混合接种,在不同覆盖条件下,研究桃叶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移植情况。【结果】桃叶杜鹃种子在接种菌根真菌的基质中发芽时间提早,其发芽势、发芽率、幼苗成活率及移植成活率比非接种处理均有较大提高,且差异极显著。其中腐殖土+珍珠岩基质接种松针覆盖处理发芽势最高,达39.00%,发芽率达72.67%;腐殖土基质接种苔藓覆盖处理幼苗成活率最高,达88.33%,移栽成活率达82.21%。【结论】菌根真菌极显著地影响桃叶杜鹃种子萌发及移植。播种采用腐殖土+珍珠岩基质接种松针覆盖效果较好;移植采用腐殖土基质接种菌苔藓覆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破除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 Linn.)种子硬实的方法、提高望江南种子发芽率,通过浓硫酸浸种、热水浸种和干燥3种不同方式处理其种子.研究结果表明,浓硫酸处理能显著促进望江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别是质量分数98%浓硫酸浸种30min,种子硬实率降为0.0%,发芽率达到79.00%、发芽势为76.00%、发芽指数为99.17,活力指数为9.04,分别是对照组的1.25、1.23、1.51和1.91倍;子叶长、子叶宽和幼苗生物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热水浸种和干燥处理对降低望江南种子硬实率和提高种子发芽率未见明显效果,但一定程度上促进幼苗生长.热水和干燥处理温度过高会抑制望江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9.
狭叶坡垒种子雨的空间格局及种子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的狭叶坡垒集中分布区选择5株成熟狭叶坡垒母树,通过地表取样,分析狭叶坡垒种子雨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其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1)狭叶坡垒种子雨散布在母株附近,集中在离母株主干1-7 m区段内,占种子总数的97%;单株平均掉落种子数为27.14个.m-2(5.8-70个.m-2),其中,东向比西向多,南向比北向多,但无显著性差异;沟谷面多,背沟谷面少,其差异也不显著。(2)种子雨中有活力的种子占总数的51.3%,因各种原因坏死的占35.65%,昆虫幼虫蛀食的占9.91%,未成熟的占3.13%。(3)种子无休眠期,正常种子的萌发率为(93.60±4.77)%;火烧土较适宜狭叶坡垒的种子萌发,酸性土的萌发率最低,不同播种基质对早期幼苗生长影响不显著。(4)种子被水淹后,其萌发力和成苗率均降低了40%左右,且幼苗生活力下降;种子大小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千粒重大的种子萌发率比小的高约20%。(5)林窗幼苗成苗率为(52±5.66)%,比林下高约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