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连云港市墟沟林场经营和管理的后云台山有三万亩山场,1993年被林业部批复公布为“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该园位于江苏连云港市的东部,雄距连云港城的中央,三面濒临黄海,一面与陆地相连。东方大港连云港港口以及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背依云台山,各乡镇延山四周分布。云台  相似文献   

2.
连云港市云台山区拥有松林面积25万余亩,90%以上是赤、黑松。赤松毛虫是为害松林的主要害虫,在云台山区,赤松毛虫一般为一年一代,在气候异常的年份会出现二代分化的现象,即一年二代。为了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及对外开放的社会环境,连云港市每年都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化学防治。本文通过1984—1991年八年的化防结果调查,拟对化学防治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并探讨松毛虫的综合治理措施。 1 化学防治措施的经济分析 1.1 危害及防治情况。云台山区的松毛虫,每年春、秋各为害一次,7—10年周期  相似文献   

3.
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 et Zucc.是云台山区成片林的主要树种。它既是我省暖温带湿润区的荒山瘠薄地造林的优良树种,也是当地工农业与民用的重要用材。 云台山区现已形成以赤松为主的成片林,处在该山区的墟沟、朝阳、中云、锦屏四个国营林场,共6万余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7%;蓄积11.2万立方米,占总蓄积的85%。。由此可见,赤松生长的好坏,对云台山区成片林蓄积的增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1984年云台山区的四个国营林场调查的资料(主要是在场内测设的154块赤松样  相似文献   

4.
刘楚雄 《国土绿化》2011,(11):30-31
湖南省林业厅原党组书记吴鹤鸣今年快80岁了。退休10多年的他,在屈原农场(现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带领干部群众植树5.4万亩、500余万株,使那里的森林覆盖率由10年前的6.7%上升到23.48%,林业年增产值上亿元。吴老说,他是在为“屈原”还债。  相似文献   

5.
最早知道云台山是因为一首唐诗,唐代诗人王维所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唐诗中所说的茱萸峰,就在河南焦作的云台山。后来在北京的地铁中,经常可以看到云台山的摄影图片,很美。于是,决定到云台山一游。  相似文献   

6.
<正>江西省贵溪市志光镇西江村有林地面积3886.3亩,行政辖区内有9个村小组、660户村民、3个基层党组织。今年初,西江村党总支率先创新村级林长制工作模式,在党总支书记刘文华的带领下,自愿认领守护“绿水青山”党员义务网格,义务协助护林员开展日常巡林工作,每个党员巡林面积108亩至450亩。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卢氏县位于豫陕交界的伏牛山腹地,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深山区。全县总面积为549万余亩,其中林业用地338万亩(包括成林、次生林120万亩,疏林和杂灌林39万余亩,新造林保存面积73万亩,现有宜林荒山106万亩),占总面积的61%,平均每人11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落实党的政策,卢氏县的林业生产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从1979到1982年的四年间,造林面积相当于建国三十年的总和。1983年春季,全县荒山造林7.9万余亩(户均1.2亩),义务和四旁植树280余万株(人均8株),  相似文献   

8.
在西峡县,有一位远近闻名的“育苗专家”。每年育苗15亩,出圃50万株以上,产值20余万元。他就是被周围群众称为“苗木大王”的桑坪乡仓房村育苗专业户张文华。 今年30岁的张文华,其父张学林是当地有名的“育苗专家”。从1984年起,张文华在父亲的启发下,开始学习育苗技术,并自费到南京林业大学学习林木育苗技术,后来又到西峡县农专果林系  相似文献   

9.
在杭锦旗巴音宝力格公社阿拉腾道布其大队的沙窝里,住着一位坚持种树十二年的七十岁蒙古族老人,他是全区劳动模范、伊克昭盟政协委员宝日勒岱同志。他十二年来为集体兢兢业业造林,累计面积达一百亩,保存面积为六十点四亩,总株数三万余株,蓄积量为一百四十二立方米,总价值达一万三千零六十七元,相当于一千只羊的价值。他个人植树,由一九七一年的三亩发展到现在的十亩,总株数三千零二十株,蓄积量五十二立方米。  相似文献   

10.
他1962年任尉氏县大马乡双岭岗村的党支部书记时,全村4500亩沙岗和一千余亩耕地上,连个烧火棍也难找到,“风过沙成堆,每人每年能吃两个坯”,要改变这种局面,只有治理风沙。他一上任就查风口,探流  相似文献   

11.
《云南林业》2012,(3):26-27
易门县林业局副局长马双喜,在林业系统工作25年,主持和撰写国家、省级林业发展项目报告材料100余件150余万字,在国家和省级林业刊物发表论文3万余字,为"森林云南"建设和易门林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他的主持下,全县核桃发展到5万亩,建成"绿汁万亩核桃镇";发展板栗种植3万亩,建成"浦贝万亩板栗村";发展塔拉1.5万亩,易门成为"全国最大的塔拉基地县"。他还是易门县11.5万亩国家退耕还林及国家级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项目和易门县90.39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项目责任人、易门县171万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业务技术总负责、易门县国家级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2.
1984年郑官越任了新郑县的“林业官”,就这几年时间,新郑县的农桐林网由30万亩发展到65万亩,农桐间作由10万亩发展到2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提高到28.26%。1987—1988两年仅大枣一项年收入就是2250万元。但是他的愿望不仅仅是这些,他说  相似文献   

13.
在安徽省闻明遐迩的“文房四宝之乡”和“皖南事变”发生地泾县汀溪乡,有一位传奇山民。他敬畏自然,通过40年摸索,在10万余亩原始森林中的一座高山之巅创办“野猪婚姻介绍所”,用美国进口猪与野诺“跨国联姻”,培育出畅销市场的高纯度野味,带动乡亲脱贫。他还倒贴2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4.
云台山地处江苏东北部黄海之滨的连云港市郊,一般包括前云台山、中云台山、后云台山、东西连岛等大小山岭及岛屿。主峰玉女烽,海拔625.3米,为江苏第一高峰。云台山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越,林木苍翠,花果满山,云气蓊郁,幽深秀特,成为苏北平原上自然植被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处“植被岛”,也是誉为“东海第一胜境”的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现已辟为“云台山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独特的小气候环境 云台山地处我国暖温带的南部、黄海之滨,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冬不寒冷,夏不酷热,气温变化较小。 由于山区植被丰茂,涵养水源,空气相对湿润,山上常峰冠云气,云台山也因之得名。山区小气候环境十分优越,降水量也比平原地区丰沛。  相似文献   

15.
“七五”期间,巴彦淖尔盟林业部门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科技服务,果树生产得以蓬勃发展.果树面积由1985年的2万余亩,猛增到1990年的18万多亩,增长了8倍;年产鲜果由1985年的350万公斤,猛增到1990年的1445万公斤,增长3.1倍。  相似文献   

16.
王有德,男,195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1985年担任宁夏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林场副场长,1993年任场长。20年来,他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完成治沙造林25.9万亩,控制流沙面积30万亩,建成规模化苗圃500亩,承揽绿化工程80多处,累计创产值3000多万元。全场固定资产总值由过去的40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1677万元,职工人均收入达到12000元。他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全国治沙劳动模范”和全国“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等荣誉称号,2004年9月,他又荣获第二届全国十大国有林场管理奖称号。在茫茫的沙漠中,他以大漠当舞台,走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1990年2月,湖南江永县教委制订了“绿色希望工程”具体目标及实施方案,在全县中、小学校揭开了以“绿我校园,美我心灵”为宗旨的全面绿化工作。7年来,全县中、小学校通过多种途径筹措绿化资金24万余元。累计绿化校园面积220亩,完成县绿委布置的义务植树造林50亩,自发营造“学生毕业纪念林”80亩,精  相似文献   

18.
<正> 迁西县南刘古庄乡鸽子庵村农民宋宗华,刻苦钻研,反复实践,试验成功红果育苗当年播种、当年出苗,当年嫁接的新技术。1981年至1984年,他采取这种“三当年”方法育红果苗0.7亩,出圃红果1000余株,栽植成活率为95%。今年春季他又育红果苗1.5亩,出苗整齐。现在已全部进行了嫁接,预计明年可出圃红果苗16,500株。宋宗华红果育苗“三当年”法试验成功,突破了红果育苗须经两年沙藏种子的传统作法,缩短了育  相似文献   

19.
满目青山夕阳红何正柱他不识“奉献”二字,可他却隐姓埋名37载,在深山中植树6万余棵,使1100余亩荒山披上了绿装。他以农民独有的勤劳与朴实,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人生。他就是湖北省麻城市黄土岗镇上石桥村74岁的农民蔡玉和。时光追溯到大炼钢铁的年代,上石桥...  相似文献   

20.
毛竹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伐期短,收益长,经济价值高等特点。竹材是发展工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材料。竹林四季常绿,又是天然的防空屏障和作战掩体。为了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和“竹子要大发展”的光辉指示,我们在1957年开始种植毛竹,经过试验、示范、推广,到目前为止,已营造13000多亩。其中,郁闭成林的约3000亩,新竹满园的约4000亩,围度最粗的38厘米,一般的15厘米。1958年底在铜矿漕东栽植的2亩毛竹试验林,一年栽竹,三年成林,五年取材,迄今已为国家提供毛竹千余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