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安康地区的6个主栽茶树品种,通过人工加硒的水培盆栽和土培盆栽试验,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整株茶树叶片的硒含量,以便从中筛选出聚硒能力强的适栽茶树品种.结果表明:水培条件下的聚硒能力依次为:龙井43>中茶108>紫阳群体种>陕茶1号>乌牛早>龙井长叶;进一步对不同茶树品种进行土培验证,其聚硒能力依次为:中茶108>龙井43>紫阳群体种>陕茶1号>乌牛早>龙井长叶.结果表明,同一培养条件下,中茶108和龙井43聚硒能力相对较强,紫阳群体种和陕茶1号次之,乌牛早和龙井长叶相对较弱.本研究旨在为聚硒茶树品种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茶树品种抗寒性与叶组织解剖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茶树的抗逆性对于茶叶生产和品种早期鉴定是非常重要的。茶树品种的抗寒性又是构成抗逆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定栽培区内栽种适应本地气候、能抗寒的茶树品种,又是构成产量、品质的前提。茶树的抗寒性由诸多因素构成:种源、系统发育环境;长期历史栽培的影响,由此而形成的生理代谢、解剖结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茶树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斐  李冬花  卜凡 《茶叶科学》2020,40(3):319-327
对陕西安康汉水韵茶园栽培的5个品种茶树根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丰富我国茶树AM真菌种质资源库。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根际AM真菌种丰度及种属组成等存在差异。其中,紫阳群体种茶树根际分离的AM真菌最多(6种),陕茶1号、龙井长叶、龙井43和福鼎大白茶各分离到5、4、4种和3种。龙井长叶茶树根际AM真菌孢子密度最高(每克干土含3.57个孢子),龙井43最低(每克干土含1.10个孢子)。紫阳群体种茶树的AM真菌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和均匀度指数均达到最高,分别为0.63和0.096,龙井长叶最低(0.18和0.027)。龙井长叶的菌根定殖率最高(29.5%),福鼎大白最低(15.8%)。不同茶树品种AM真菌种类组成的相似性系数维持在0.111~0.750,其中,龙井长叶与龙井43茶树根际AM真菌种类组成相似性系数最高,而福鼎大白和紫阳群体种相似性系数最低。研究表明,不同品种茶树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根际土壤中鉴定的AM真菌资源对进一步筛选和研发茶树专用AM真菌菌剂,促进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是从一九六二年开始大面积种茶的,茶树品种以云南大叶种和海南大叶种为主。前者是从云南引进;后者是在海南五指山区采集野生茶籽,或者直接剪采野生大茶树插穗,就地扦插繁殖的。它们都是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大叶种茶树,有着共同的生物学基础,又由于原来生长地方的具体条件不同,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前言不同茶树品种,由于长期处于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特别是人类的栽培过程中系统发育生长,结果形成自己的生物化学特性。它反映了茶树本身新陈代谢的动态。对不同茶树品种生化特性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与对同一品种在不同外界条件下生化特性变异的分析,可为茶树品种的适制性、选育良种及引种提供生化依据,为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服务。  相似文献   

6.
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在厦门召开第二次会议,对各省报审的茶树品种进行审议,会上认定了三十个跨省种植,而且目前仍在生产上发挥作用的传统的茶树优良品种,为全国第一批茶树良种,其中我省占十一个,居全国首位。这十一个良种是: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毛蟹、铁观音、大叶乌龙、梅占、黄棪、福鼎大毫茶、水仙、福安大白茶、本山。其他十二个省也认定了十九个良种,它们是:广东省的乐昌白毛茶、凤凰水仙、海南大叶种;江西省的上梅州种、上饶大面白、宁州种;云南省的勐库大叶种、勐海种、凤庆种;安徽省的祁门种、黄山种;浙江省的鸠坑种;四川省的早白尖;贵州省的湄潭苔茶;陕西省的紫阳种;湖北省的宜昌种;湖南省的云台山种;江苏省的宜兴种;  相似文献   

7.
李家贤  曾佛桂 《中国茶叶》1991,(5):30-31,34
大叶茶树品种鲜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用其所制成的红碎茶品质远非一般中小叶茶树品种所能比拟。但是,大叶品种在抗寒性方面表现较差,其适宜区域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除了原产地和琼、粤、桂等省(区),以及湘、贵、川等省南部外,无法在长江中下游的广大茶区种植利用,这就从总体上降低了我国红碎茶的品质水平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此,“七五”期间,开展了以优质、抗寒为目标的大叶红茶品种选育研究,为育成红碎茶品质优异、抗寒性优于云南大叶种、产量高的新品种的选育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就“五岭红”的选育研究作一简报,兼述对优质抗寒大叶红茶品种的选育谈些认识。  相似文献   

8.
茶树品种化学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了8个茶树大叶品种的主要生化成分,并与中小叶品种福鼎大白茶作比较,旨在了解茶树大叶品种之间、大叶品种与中小叶品种福鼎大白茶之间在化学成分上存在的差异为生产上茶树品种的选择、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选择茶叶原料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引种是扩大生产范围,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作为茶树品种形成的种质中心,是基因型和系统发育条件构成的一个统一生态型.在不同的自然区域,由于地方品种在特征、特性和品质风格等方面的独特性与回异性,为引种和选择提供了良好基础.我所于五十年代引进广东乐昌白毛茶群体品种,作为育种材  相似文献   

10.
在了解“茶树是一种什么样的作物”的基础上,还要了解他的生态因素;这是从另一个侧面去认识茶树的特点与发挥它的最佳生产效能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现从两个方面讲。一、茶树的生态因素茶树的生态因素是指以茶树为中心的周围其他各个有关的因子,习惯上把它叫环境条件。茶树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以相应的外界环境因子作为生存条件;为适应这些环境因子而形成种种习性,如果这些因子发生变化,茶树就要改变自己的某些形态、习性以及生理机能等去适应。倘若不能适应,就会为环境所淘汰。环境因子中对茶树生长发育等各方面  相似文献   

11.
茶鲜叶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提取及其活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植物次生代谢中三个关键酶之一,它催化L-苯丙氨酸形成反-肉桂酸这一不可逆反应,因此它是一种限速酶。该酶在进入芳香族二级代谢的起始酶的生物合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茶树具有很强的生物合成酶类化合物的能力,使幼叶中积累的可溶性多元酚含量高达35%(干重)。由于酶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与茶的品质,即滋味、香气、色泽等关系密切,而且该酶又与茶树品种、生育条件等有关,研究茶叶的PAL就有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云南紫娟特种茶特征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娟茶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茶组植物(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茶种(Camelliasinensis)中的普洱茶变种(C.sinensis var.assamica),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85年在云南大叶群体品种中发现的一株茶树具有紫芽、紫叶、紫茎,并且所制干茶和茶汤皆紫色的茶树品种,故取名为"紫娟"。紫娟茶是云南大叶群体种中的一种稀有茶树品种,该品种于2005年11月28日被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权保护,品种权号为20050031。  相似文献   

13.
1984年11月在厦门召开的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对全国各产茶省申报的传统茶树良种进行审定.按照茶树良种审定条件,结合茶树在生产中应用的实际情况,认定了三十个传统茶树优良品种作为全国第一批茶树良种,我省的凤凰水仙、乐昌白毛茶、海南大叶种属于第一批认定品种.茶树良种在茶叶生产中举足轻重,对全国第一批认定的茶树良种,各地应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加速我国茶树良种化,以不断提高茶叶质量,发展茶叶商品生产.  相似文献   

14.
茶树抗逆性与新梢中酶系统多态性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茶树的抗逆性是其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为适应不良环境而形成的一种生理特性,而茶树性状的表现又是受体内酶的催化反应所调控。近几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植物代谢调节知识的积累,许多研究者都已注意到植株体内酶活性和代谢改组能力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同工酶在代谢改组中的调节作用。Siegel B.Z.(1967)和 GerloffE.D.(1967)等人曾经指出,植株体内同工酶的变化不仅与个体发育过程有关,而且与  相似文献   

15.
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茶树品种选育,茶叶生产发展的宝贵财富。解放后,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随着茶叶生产形势的不断发展与要求,广大茶区通过专业与群众相结合的茶树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推广工作得到了广泛开展与普及,不仅鉴定、推广了云南大叶种、福鼎大白茶、祁门槠叶种、鸠坑大叶种等地方良种,而且也选育出许多新品系、新品种,有些新种通过比较试验或广泛试种,已被证明是能够广泛适应与具有推广价值的良种。为了适应我省茶叶生产发展需要,先推荐下列几个优良品种,以供引种与试种。  相似文献   

16.
茶树悬浮细胞培养儿茶素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方法生产有用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生物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茶树是次生代谢产物较为丰富的植物种类,尤其是以儿茶素为主要代表的多酚类物质,在茶树细胞中含量较高,因此,利用细胞培养方法生产儿茶素类物质具有天然的有利条件.茶树组织培养次生代谢产物形成的研究最早见于英国Forrest的报道,其后,原苏联科学家对茶愈伤组织中酚类化合物的形成也作了一系列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茶树愈伤组织培养儿茶素的形成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证实茶树培养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不仅能够保持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培养基组分调节等方法大幅度提高其儿茶素含量.本文着重讨论茶树细胞悬浮培养下培养基配方、接种量、碳源和氮源浓度、激素、培养基初始pH值等因素对儿茶素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云南大叶种是滇西南茶区地方品种的总称,目前所知大约包括各类品种一百余个。在茶树遗传变异、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品种传播漫长的历史中,在当地生态条件下又衍变成多种的地方品种。地方品种的经济性状、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与当地环境相一致。所以各地群体形成、结构、生理代谢产物都各具特点。本文  相似文献   

18.
连南种是广东茶树品种资源宝库中的佼佼者。早在五十年代,由连南种鲜叶制成的红茶以其优异品质而受到国内外茶商的好评,曾引起该省茶叶工作者的重视,随后相继在省内部分地区推广。然而,多年来,对该品种的认识尚有一定的局限性。1982年10月和1983年4月,广东省茶树品种资源调查组先后两次前往原产地——连南瑶族自治县及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简称连南、连山)进行调查,并发现了大量野生大茶树,基本查明连南种的形成历史、分布状况、立地环境条件及其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升湖南中小种工夫红茶品质,在测定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选育的茶树品种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基础上,采用传统工艺,以茶树良种槠叶齐和碧香早鲜叶为原料进行混合加工试验,对样品感官审评和生化检测。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差异大,其加工的工夫红茶品质差异明显;采取不同品种鲜叶混合加工,能有效提高中小叶种工夫红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鉴定茶树的抗寒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生物膜学说为依据的电导法,经过不同低温胁迫处理对川茶群体种、平阳特早、乌牛早、云南大叶种等4个茶树品种的新梢(一芽三叶)和成熟叶片组织进行了抗寒性测定。并结合Logistic方程分别计算了各茶树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列出了供试品种抗寒性的相对强弱顺序为:平阳特早>乌牛早>川茶群体种>云南大叶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