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红花中的黄酮类物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红花中的黄酮类物质。方法 乙醇浸泡提取,固相萃取分离,液相色谱法进行纯度检测,结果 采用的红花中有两种黄酮类物质。结论 洗脱液V(H2O):V(C4H5OH)=3:7,能很好的分离红花中的两种黄酮类物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研究提供试验参考。[方法]采用70%乙醇浸提,获得茶花(Camellia japonica)和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se)花朵中的黄酮类物质,对细菌和真菌进行抑菌作用研究。[结果]茶花花瓣黄酮类物质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1种未知细菌(G+细菌)均没有抑菌作用,而茶花花朵其余部分和红花檵木花朵中的黄酮类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与这种未知细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无抑菌效果。[结论]茶花和红花檵木的70%乙醇提取物有较好的抑制细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研究提试验参考.[方法]采用70%乙醇浸提,获得荼花(Camellia japonica)和红花櫙木(Loropetalum chinese)花朵中的黄酮类物质,对细菌和真菌进行抑菌作用研究.[结果]茶花花瓣黄酮类物质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1种未知细菌(G 细菌)均没有抑菌作用,而茶花花朵其余部分和红花檵木花朵中的黄酮类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与这种未知细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无抑菌效果.[结论]茶花和红花檵木的70%乙醇提取物有较好的抑制细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水稻感染细菌性条斑病后叶片中酚类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细菌性条斑病病菌接种4个抗性水平不同的水稻品种,分析水稻幼苗叶片的总酚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对照健叶的总酚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虽有一定的差异,但与品种抗病性无关;接菌后病叶中总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均高于相应品种的对照健叶.在抗病品种中的总酚、黄酮类化合物在发病早期增加迅速,而感病品种中的则在发病早期变化不大,到后期才有较大积累.接菌后,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主要酚类物质的种类相同,共4种,其中2种为黄酮类化合物.抗病品种酚类物质各组分的同体积分离液对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作用比感病品种大,尤其是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5.
笃斯越橘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柱色谱技术对笃斯越橘(Vaccinium uliginosum L.)果实中黄酮类化舍物进行分离、提纯。分离提纯出3种黄酮类化合物,并通过^1H-NMR、^13C-NMR等表征了结构。结果表明:这3种化合物分别为二甲花翠素-3-O-葡糖苷(Ⅰ),矢车菊-3-O-半乳糖苷(Ⅱ),杨梅黄素(Ⅲ),均为首次从该果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山黄皮果实中黄酮类物质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方立  粱云贞  黄秋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32-15933
[目的]提取山黄皮[Clausena indica(Datz).Oliv.]果实中的黄酮类物质,并研究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提取山黄皮果实中的黄酮类物质;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LB培养基的二倍稀释法对山黄皮果黄酮类物质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提取的山黄皮果实中的黄酮类物质经浓缩后浓度为162.298 5 mg/ml。山黄皮果实中的黄酮类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 s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依次为20.29、40.58、81.15 mg/ml,但对毛霉(Mucor)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该研究可以为进一步探寻、开发山黄皮资源,生产出新的、安全、高效的生物防腐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晓伟  李青雨  王德国  石倩倩  王佳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63-10264,10339
[目的]对留兰香挥发油的组分及抗茵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留兰香挥发油的组分进行初步分离,采用扩散法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留兰香挥发油的抗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以石油醚:乙酸乙酯(V:V=6:1)为层析液时,留兰香挥发油的分离效果最好,分离出4种主要物质;留兰香精油对3种试验茵株的抑茵性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O.50、1.00、3.50μ/ml。[结论]留兰香挥发油具有抑茵作用,这为综合开发留兰香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3个红花草莓杂交组合:粉公主×哈尼、俏佳人×哈尼和粉公主×俏佳人后代不同花色花瓣开展花色测定、特征显色反应及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分析,分析红花草莓不同花色杂交后代花瓣成色物质基础。结果表明,红花草莓杂交后代花色显著分离,呈近白色到红色变化,花色深浅变化明显,成色物质有花青素苷和黄酮类色素,不含有类胡萝卜素;同时,获得一大批不同花色红花草莓群体。研究为红花草莓花瓣中花青素苷成分进一步分离和鉴定奠定基础,为阐明不同花色红花草莓形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代文洁  孙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8944-8945,8947
[目的]建立芜菁子中黄酮类成分的TLC鉴别方法和采用薄层色谱分离和生物活性检测相结合的薄层色谱-自显影技术,初步筛选芜菁子药材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以槲皮素和山奈酚为对照品,采用3种薄层展开系统,选出最佳薄层展开系统;喷以二苯代苦味肼自由基(DPPH)溶剂(1ml含0.08 mg的甲醇溶液)显色,筛选抗氧化活性.[结果]芜菁子中黄酮类物质的TLC鉴别的最佳展开系统为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2∶ 14∶ 1.2);TLC-生物自显影抗氧化活性筛选中,黄酮类成分的薄层板呈紫色背景白色斑点.[结论]芜菁子药材中黄酮类成分的TLC鉴别方法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芜菁子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芜菁子药材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万寿菊根部提取物黄酮对西瓜枯萎病菌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瓜类危害严重的西瓜枯萎病为研究对象,对万寿菊根部黄酮类物质进行了提取,利用薄板层析等手段对万寿菊根中黄酮类抑菌活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纯化,并最终找到了对西瓜枯萎病菌具有最大抑菌活性的一种黄酮成分。结果表明:万寿菊根中多种黄酮类物质对西瓜枯萎病菌有抑制作用;对黄酮类物质进行分离研究,并得到七种黄酮;通过试验确定万寿菊根提取物——黄酮类物质对西瓜枯萎病菌具有广谱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波辅助萃取,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拿大一枝黄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溶剂浓度、液固比、微波功率和微波辐射时间等微波提取条件,确定了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加拿大一枝黄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50%,液固比40:1,微波功率700w,微波辐射时间20min。在上述最优条件下进行了精密度和回收率实验,相对标准偏差为1.68%(n=51,回收率在97.6%~101.0%之间。利用最佳提取工艺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根、茎、叶和花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与传统的索式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相比,微波辅助萃取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经济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色谱方法分离,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研究蒙古苍耳子的化学成分。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5个黄酮类化合物,2个为甾体类化合物,1个为糖苷类化合物,鉴定结构分别为: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1),3,5,3'-三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2),3,5,6,7,3'-五羟基-4’-甲氧基黄酮(3),槲皮素(4),芹菜素(5),羽扇豆醇(6),豆甾醇(7)和5,3’,4'-三羟基-7-氧-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0-β-D-葡萄糖苷)luteolin-7-0-β-D-glucoside(8)。首次从蒙古苍耳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8。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芦笋活性物质提取的最佳工艺。以芦笋老茎为原料,采用水煮法提取芦笋中活性物质(黄酮、皂苷、多糖);以活性物质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L9(3^3)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浸提剂用量、浸泡时间、水煮时间对活性物质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煮法提取芦笋中活性物质的影响因素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水煮时间、浸泡时间、浸提剂用量。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2次,首次水煮40min,浸泡15min,浸提剂用量为12.50mL/g,第2次水煮40min,浸泡15min,浸提剂用量为10mL/g。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1.00%,皂苷得率5.99%,多糖得率3.35%,活性物质总得率为10.34%。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种新颖的修饰型的Keggin结构多金属氧酸盐超分子化合物,并用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等进一步佐证了化合物的结构.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969 4(11),b=14.025 0(11),c=24.518 0(19),α=86.511 0(10)°,β=83.033 0(10)°,γ=62.777 0(10)°,V=3 936.4(5)3,Z=1.配合物是一种特殊的双帽双支撑型的多金属氧酸盐,它是由双帽假Keggin[PMo7ⅥMo5ⅤO40(VⅣO)2]^4-单元,{Co(2,2′-bipy)2(H2O)}和[Co(bipy)3]^2+部分组成.其中,两个金属有机阳离子{Co(2,2′-bipy)2(H2O)}和两个盖帽的钒原子上的末端氧原子通过共价连接在[PMo7^ⅥMo4^ⅤV^ⅤO40(V^ⅣO)2]上,并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5.
研究海芦笋黄酮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的体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海芦笋黄酮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的抑制效果良好,而抑菌效果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含水杨醛缩苯甲酰腙的一维链状镍配合物[Ni(C14H10N2O2)(Mf)]n(Mf=C4H9NO,即吗啡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电子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a=0.9708(4)nm,b=1.4783(7)nm,c=1.2275(4)nm,β=95.728(14)°,V=1.7528(12)nm3,Z=4,Mr=384.07,Dc=1.455 g.cm-3,μ=1.129 mm-1,F(000)=800,R=0.0759,wR=0.2155.中心镍离子与水杨醛缩苯甲酰腙配体提供的2个氧原子与1个氮原子以及1个配位吗啡啉的氮原子配位,形成了N2O2的平面四边形的配位构型.晶体内每个配合物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与相邻另一个配合物分子缔合成一个沿c轴方向的一维链状结构,N…N氢键键长为0.3239(10)nm,N-H…N氢键键角为173.56°.  相似文献   

17.
5种中药总黄酮成分体外抗病毒作用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筛选抗病毒中药黄酮成分复方的主药,采用MTT法观察了淫羊藿、黄芩、忍冬藤、三七和菟丝子5种中药总黄酮成分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生长的影响,并采用先加黄酮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黄酮、黄酮与病毒同时感作3种加药方式观察了各黄酮成分抗新城疫病毒(NDV)感染CEF作用。结果表明:5种中药总黄酮成分在一定质量浓度下均能促进CEF增殖或延长细胞存活时间;在安全浓度范围内的5个稀释浓度下,各总黄酮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毒活性,尤其以淫羊藿黄酮在先加黄酮后接种病毒和先接种病毒后加黄酮且质量浓度为31.30μg·mL-1时,以及31.30μg·mL-1黄酮与病毒同时加入时的A570值显著大于病毒对照与细胞对照;黄芩黄酮在先接种病毒且浓度为7.80~3.90μg·mL-1时,其A570值显著大于病毒对照(P<0.05)和细胞对照(P<0.05)。最高病毒抑制率以淫羊藿黄酮最高,其次是黄芩黄酮,分别达189.70%和158.82%。结论:淫羊藿总黄酮和黄芩总黄酮具有较显著的体外抗病毒效果,可作为抗病毒中药总黄酮成分复方的主药成分。  相似文献   

18.
在水热条件下采用硝酸铜和2,4,6-三甲基吡啶为原料合成了两个新的配合物[Cu4(2,4,6-opyta)2(H2O)8](1)和[Cu4(2,4,6-opyta)2(H2O)6].2H2O(2),并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两配合物互为超分子异构体,结构中都包含有[Cu2(2,4,6-opyta)2]基本单元,且均结晶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晶胞参数分别为a=7.008 8(9),b=8.055 0(10),c=10.979 0(10),α=73.419(2)°,β=87.934(2)°,γ=85.127(2)°,V=591.86(12)3和a=6.980 2(7),b=7.067 6(7),c=13.234 6(14),α=82.698(2)°,β=76.977(2)°,γ=79.960(2)°,V=623.74(11)3.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岩生报春盆花的品质,减少花卉无土栽培中对草炭的依赖,本试验以椰糠为主要基质成分,探讨不同基质对岩生报春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岩生报春的生长量、叶片数、开花品质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对不同处理的响应不一致.综合评分法分析显示,岩生报春理想盆栽基质为:草炭:椰糠:珍珠岩=3:1:2(体积比),此配比基质栽培的岩生报春生长健壮,开花较对照早,花期较长,基质的综合评价指数(0.89)显著优于对照(草炭:珍珠岩=2:1).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超临界CO2萃取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的乌饭树叶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18MPa,萃取时间1.5h,萃取温度50℃,夹带剂乙醇浓度75%,CO22流量20kg·h-1,夹带剂添加量5mL·g-1.验证试验表明,乌饭树叶总黄酮平均提取率为73.10%(n=3,RSD=3.58%),证明该条件确为最佳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