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白刺花(Sophora davidii)年生长周期内苗高、地径及冠幅的调查,研究了在石漠化地区不同造林密度对白刺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栽培密度为90 cm×90 cm时,白刺花的地径、苗高和冠幅达到最高,效果最好。方差分析表明,栽培密度对白刺花的苗高影响不显著,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对白刺花的地径和冠幅影响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苦楝不同种源苗期生长性状和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观测苦楝10个种源生长性状,分析苗高、地径和冠幅的生长节律,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其苗高、地径和冠幅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969~0.998,符合"S"型生长曲线;不同苦楝种源在苗高、地径和冠幅的物候期和生长参数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各种源前期生长量小于后期;不同种源速生期起始时间变动幅度为5—6月,最早与最晚时间在种源间相差20 d左右;速生期结束时间变动幅度为8—10月,最早与最晚时间在种源间相差50 d左右;速生期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例均在58%以上,速生期生长量最大种源约为最小种源的2倍左右;地径和冠幅速生期起始时间相差不大,且均早于苗高;冠幅速生期结束最早,其次是苗高,最晚为地径;在速生期起始时间上,北方种源早于南方种源,在速生期结束时间上,北方种源晚于南方种源。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台湾栾树科学育苗,培育园林绿化树种,本文通过分析不同育苗密度下该苗木生长情况,研究育苗密度对该树种苗木成活率、苗高、地径以及冠幅4个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育苗密度对台湾栾树苗木的成活率、苗高、地径以及冠幅等4个指标的生长情况均有一定影响;在5个不同育苗密度处理中,处理3(9 cm×9 cm)、处理4(12 cm×12 cm)和处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台湾栾树苗木成活率最佳;处理3(9 cm×9 cm)、处理4(12 cm×12 cm)和处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台湾栾树苗木苗高生长最佳;处理4(12 cm×12 cm)、处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台湾栾树苗木地径生长最佳;处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台湾栾树苗木冠幅生长最佳。综合分析可知,在不同育苗密度处理中,处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台湾栾树苗木的成活率、苗高、地径和冠幅等4个指标的生长情况总体较好,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业科学》2017,(7):1080-1083
主要研究山西省18个种源地文冠果种子苗期生长性状,每月测定不同种源文冠果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并对不同种源文冠果幼苗苗高、地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文冠果苗高、地径之间差异极显著,表明种源间存在较大差异;对苗高生长期作有序聚类划分,将文冠果高生长时期划为3个阶段,幼苗期为175 d,速生期为175~267 d,生长后期为268~298 d。  相似文献   

5.
楸树无性系苗期年生长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楸树30个无性系苗期苗高和地径的年生长动态进行了调查,并用Logistic方程对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动态进行拟合,分析了年生长动态规律及生长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楸树无性系苗期年生长高度符合"S"型生长曲线。分别以苗高和地径划分苗木的年生长阶段,其苗高和地径的速生期持续时间分别为93~136 d和57~120 d,苗高、地径拟合值与苗高、地径实测值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46 3和0.816 8。无性系的苗高与速生期始期、速生期结束期与速生点、地径与速生期始期呈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阿月浑子1a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观测阿月浑子苗高、地径生长,并用Logistic方程、Compertz模型、幂函数、指数函数、二次曲线、韦布尔函数等数学模型对苗高、地径生长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①用Logistic方程模拟阿月浑子1a生实生苗苗高和地径年生长状况的相关系数和拟合度最高;②阿月浑子苗木属全期生长型,苗高、地径生长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年生长可划分为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硬化期3个时期,速生期苗高及地径生长量分别占总生长量的59.27%和45.58%;③阿月浑子地径生长速生期起始时间比苗高生长速生期起始时间提前7d,结束时间滞后高生长9d。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株行距对青钱柳人工幼林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了6种株行距,即20 cm×20 cm、40 cm×40 cm、70 cm×70 cm、90 cm×90 cm、120 cm×120 cm、160 cm×160 cm,研究了不同株行距对青钱柳苗高、地径和冠幅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木种植1~2年内,株行距越小的苗高越大,但种植3年后株行距越大的苗高越大;苗木刚种植时株行距对苗木地径产生的影响不明显,种植2年后,株行距越大的苗木地径越大,但当株行距增大到一定范围后,对地径的影响较小;苗木冠幅基本上呈现出随株行距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但当株行距增加到一定范围后,对冠幅的影响较小。青钱柳人工幼林在株行距90 cm×90 cm的条件下综合指标表现较好,建议作为当地栽培的初始密度。  相似文献   

8.
光照强度和容器规格对纳塔栎1年生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了解不同光照强度下纳塔栎Quercus nuttallii的苗期生长节律,筛选出适宜幼苗生长的光照强度及容器规格,为今后生产中容器苗培育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光照强度[50%、75%和100%(对照)]和容器规格(8 cm×10 cm、10 cm×15 cm和15 cm×20 cm)对容器苗生长的影响,并用Logistic方程对不同光照强度下苗高和地径生长动态进行拟合。【结果】在生长前期(6月26日前),遮阴处理明显促进了苗高生长,至生长季末,各处理间的苗高差异却不显著;在整个生长季,遮阴处理皆显著提高了幼苗地径生长,均表现为75%光照强度处理最优。纳塔栎苗高和地径生长节律有所差异,遮阴处理使得苗高线性生长起始期和末期均提前,相比对照,50%光照强度处理的苗高线性生长期缩短21 d,75%光照强度处理的线性生长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50%和100%光照强度处理的地径线性生长期分别比75%光照强度处理延长了19和16 d;苗高的线性生长持续时间均远低于地径,这表明纳塔栎苗高停止生长后,地径还在持续生长。容器规格对苗高、地径及高径比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苗高和地径显著增长;在较大容器规格(15 cm×20 cm)中,苗高和地径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8.83 cm和11.68 mm。【结论】在生产中应选用较大规格容器(15 cm×20 cm)培育纳塔栎优质苗木。纳塔栎苗高和地径存在异速生长,在苗木管理中,幼苗生长前期采用50%光照强度培养,苗高线性生长期采用75%光照强度培养,秋季转移到全光照下培养,生长末期应以地径作为判断苗木是否进入停止生长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平均苗高7.4cm、平均地径1.82 cm、无病虫害的一年生葛萝槭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农林废弃物醋渣、松针、菇渣主要基础性基质,分别与粉煤灰、树皮粉、锯末、羊粪以不同的体积比混合而成,对不同育苗基质上生长的葛萝槭的苗高、地径、叶片数、冠幅、成活株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处理9的成活率最高达到了92.78%,表现最好。处理9、处理1、处理3、处理8、处理10可推广使用;不同基质对苗高、叶片数的相对生长量存在显著性差异(α=0.05),对地径、冠幅的相对生长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α=0.05);不同基质处理的葛萝槭的年生长规律一致即3月下旬到4月上旬进入树液流动期,4月中旬到6月上旬为植株的生长初期,6月中旬到8月为速生期,9月进入苗木的硬化期,且在7月中旬出现了生长暂缓期现象。  相似文献   

10.
对云南樱桃优良单株广州樱1年生组培苗开展生长节律研究,通过生长曲线拟合,划分并探讨其生长阶段,为组培苗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广州樱组培苗苗高和地径生长节律均呈"慢—快—慢"生长趋势,Logistic方程拟合程度高.苗高和地径均出现2个不连续生长高峰,6月苗高生长量最大达33.0cm,9月地径生长量最大达2.4mm.苗高速生期(2016年5月30日至9月3日)历时97d(占总生长时间39.6%),苗高净生长量96.3cm(占总生长量64.5%);地径速生期(2016年5月16日至10月1日)历时139d(占总生长时间56.7%),地径净生长量8.3mm(占总生长量76.1%).  相似文献   

11.
银鹊树幼苗年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银鹊树幼苗年生长节律,为育苗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贵州省林业科学院林业生态园苗圃选取3个小班样方,每个样方选择30株长势相当的银鹊树幼苗并进行编号,定时测量苗高、地径并统一进行水肥管理,观察记录银鹊树1年生幼苗苗高、地径在1年中季节生长规律。[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得到苗高和地径增长均呈"S"型增长模式,苗木增长出现缓慢期、速生期和停滞期3个时期。苗高速生期起点为6月中旬,持续至9月初,在8月初出现苗高速生点;地径速生期起点为7月中旬,持续至10月下旬,在8月初出现地径速生点。[结论]银鹊树1年生幼苗苗高和地径生长状况统计结果符合拟合Logistic方程的生长规律,其结果可为银鹊树栽培和可持续利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年生云南松苗期生长动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a生云南松苗高和地径的定株、定期观测数据,采用Logistic方程对其生长过程进行拟合,根据其中参数分析生长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地径生长符合"S"型曲线,呈现"慢-快-慢"节律;苗高生长符合双"S"型曲线,呈现"慢-快-慢-快-慢"节律。(2)根据生长量变化规律,苗高生长过程可分为出苗期、速生期Ⅰ、过渡期、速生期Ⅱ和生长后期;地径生长过程可分为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3)苗高两个速生期为23~34d和89~150d,两个速生点时间为第28天和第120天;地径速生期为141~211d,速生点时间为第176天。(4)苗高、地径的累积生长量均在速生期最大,分别占理论上限值的58.37%和57.85%。(5)苗高、地径的生长表现出异速现象,150d之前苗木主要进行高生长、150d之后则以地径生长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种源山桐子苗木生长规律,促进山桐子繁育进程,对来自12个不同产地的山桐子苗木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各产地山桐子苗木苗高生长趋势基本一致,均在7月1日至9月19日增长迅速,平均增长1.04cm/d,而地径生长期限较长,在9月19日至10月30日仍有明显增长;利用苗木苗高、地径年生长量2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按种源划分,以分宜种源山桐子苗木生长最快,其苗高、地径年生长量分别达到140.53cm、13.82mm,朝天、元坝和仙居种源其次,而奉化、上犹、黄山种源山桐子苗木生长较慢,其中以黄山种源最慢,苗高、地径年生长量仅为103.25cm、10.02mm;12个产地间苗木苗高生长差异显著,而区组间苗高、产地间和区组间地径生长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总体分析表明,不同产地间山桐子苗木生长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檫树幼林施肥对比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福鼎后坪国有林场开展檫树幼林期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施肥,檫树树高、地径和冠幅的平均值为2.302m、4.2cm和1.735m,而对照(没有施肥)树高、地径和冠幅的平均值为1.65m、2.76cm和1.19m,树高、地径和冠幅的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9.5%、52.2%和46.8%。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在不同年度间和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地径和冠幅生长在不同重复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树高在重复间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在年度、处理和重复间的互作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可在不同年度、不同立地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施肥量,以有效促进树高生长,减少幼林期的抚育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是中国西北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对9个种群油松生长节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Logistic方程对油松各种群苗高、地径生长过程进行拟合。【结果】油松各种群1年生苗高、地径生长与Logistic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显示出相关性;各种群苗高、地径生长都符合"慢-快-慢"的"S"型生长曲线;苗高与地径存在异速生长现象,苗高较地径早进入速生期。根据Logistic方程将油松各种群生长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生长前期、速生期、生长后期;不同种群苗高、地径进入速生期的时间不同,苗高为第26~36天,地径为第26~61天;各种群速生期持续时间占整个生长过程的2/5以下,但速生期生长量占整个生长期生长量的比重不同,苗高变化于48.53%~58.48%,主要集中在56.87%~58.48%,地径占57.59%~57.98%。各种群的苗高、地径生长量与方程拟合的理论生长量间均显示极显著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9和0.9899。各种群苗高、地径速生期生长量与理论生长极值k间均显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173和0.9999。【结论】利用Logistic方程可以准确估测油松生长量以及划分各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16.
对湿加松10个无性系苗期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动态进行调查,并用Logistic方程对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动态进行拟合,分析雨热同期湿加松的生长动态规律及生长参数。结果表明:湿加松无性系苗期年生长高度符合"S"型生长曲线。以湿加松地径和苗高划分其苗木的生长阶段,则地径和苗高的速生期持续时间分别为94~125 d和60~77 d。  相似文献   

17.
云南松不同种源1年生播种苗木生长节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南林业大学苗圃地对云南松主分布区范围内7个种源的苗木地径、苗高生长量进行定期观测,采用Logistic方程对各种源苗木的生长进程拟合,分析不同种源1年生苗木的生长节律。结果表明:地径、苗高生长均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节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且拟合准确度较高;根据拟合后的方程,获得物候参数,将地径、苗高1年生长划分为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3个阶段。地径和苗高在不同生长阶段开始、结束和持续的时间上具有差异,存在异速生长现象,苗高较地径更早进入速生期;地径生长持续时间和日均生长量在生长前期、速生期、生长后期分别为82~111、81~108、6~62 d,0.003~0.008、0.011~0.027、0.004~0.017 mm;苗高分别为33~61、60~86、80~133 d,0.115~0.197、0.231~0.475、0.044~0.163 mm。速生期所占时间虽然短,但生长量所占比例却最大,地径、苗高速生期生长占年生长期的1/3,而生长量达到年生长量的57%以上,其中地径速生期日均生长量是其他2个阶段的1.3~3.6倍,苗高速生期日均生长量是其他2个阶段的2.0~6.1倍。实测地径、苗高的生长和理论生长极值k拟合度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703 1和0.998 9,地径、苗高在速生期的生长量与Logisic方程线性回归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和0.999 9。说明云南松不同种源的生长符合"S"生长曲线,且用Logistic方程指导云南松苗木培育具有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优良藤苗的生长,采用L9(34)正交设计开展施肥试验,探讨其对小省藤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合的地径、苗高、叶片数和冠幅分别为0.28~0.51 cm、13.5~16.9 cm、1.5~3.4片/株和11.8~16.7 cm,处理组合间呈现极显著或显著差异(P0.01或P0.05);正交9个处理组合的4个指标均极显著地优于对照(P0.01),遮阴90%与施3 g/株过磷酸钙和0.7 g/株尿素生长最优。遮阴是影响苗高和叶片数的主导因子(RARCRB),影响地径和冠幅的主导因子则是尿素(RCRARB),即小省藤对遮阴和N肥的需求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红皮糙果茶的苗期生长规律和科学管理红皮糙果茶幼苗,定期观测了红皮糙果茶一年生实生苗生长状况,并对苗高及地径的生长曲线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结果表明,红皮糙果茶幼苗的苗高和地径年累积生长曲线均呈现“S”形,生长曲线拟合程度高,决定系数达到0.996、0.997。9—10月最大苗高生长量可达5.68 cm,同期地径最大生长量达0.66 mm。苗高及地径的生长期均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生长前期、速生期以及生长后期。苗高速生期历时165 d(2021年5月22日至11月3日),占总生长时间的45.8%;地径速生期历时156 d(2021年5月29日至11月1日),占总生长时间的43.33%。  相似文献   

20.
对湖北适生的梓树属6个无性系(2个滇楸无性系,4个楸树无性系)3年生苗的物候、株高、地径、冠幅及侧枝生长量进行为期1 a的观测,并利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分析梓树属6个无性系3年生苗木的物候期及生长节律.结果表明:梓树属各无性系于3月下旬到4月上旬萌芽;4月中上旬展叶;速生期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11月初结束;叶变色期为11月中旬;落叶期为11月下旬;休眠期从12月初开始到次年3月结束.不同无性系的物候差异主要发生在生长前期.6个无性系Logistic方程拟合精度高,其中株高、地径、冠幅年生长量表现出明显"慢—快—慢—快—慢"的节律,侧枝年生长量表现出明显"慢—快—慢"的节律.根据生长曲线可将梓树属的生长过程划分为生长前期、速生期、生长后期3个阶段.在梓树属生长速生关键期加强水肥管理,可促进苗木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