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困难立地造林一直是林业工作的难点,由于困难立地造林因水资源匮乏、种苗缺乏、技术落后等困难使得造林难以进行,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困难立地造林经验,提出了困难立地采用平衡根系容器育苗、培育抗旱苗木、集水造林枝术、改变地形、适地适树的关键技术,为困难立地造林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山地移植容器育苗,就是将裸根苗木移植到容器内培育一段时间后,进行造林。其目的是使造林苗木具备移植苗和容器苗的双重优点,提高山地造林的成活率。文章详细阐述山地移植容器育苗的2个培育阶段(裸根苗培育阶段和容器苗培育阶段)的技术措施和操作方法。其指导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针对东海县石灰岩裸露山地造林困难的问题,拟定石灰岩裸露山地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程,包括规划设计、树种选择、结构配置、造林方法、抚育管理、检查验收和建立档案等内容,以为提高同等立地条件的造林成活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石灰岩山地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石灰岩山地造林成活率以及石灰岩山地的立地条件的调查, 提出了石灰岩山地容器育苗的造林措施,为加速石灰岩干旱山地绿化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石灰岩山地干旱瘠薄、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恶劣,进行容器苗造林能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尽快发挥保持水土、恢复植被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些年,我国的造林绿化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一些较易造林地区已基本上完成了造林任务。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因此,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地困难立地的植被恢复问胚就成了今后林业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石质山地由于生境恶劣及各种原因的破坏,历来造林困难很大,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不高。一些林分生长缓慢,稳定性差,林分质量低,不能发挥出较高的效益。通过应用和推广多年在石质山地植被恢复中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现有技术的优化整合和组装配套,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林分和群落质量、加速植被恢复建设,是改善我国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公路沿线一重山低立地级造林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尤溪县境地内公路沿线一重山低立地级不同造林模式的林木生长、经济与生态效益等进行调查和定量评价,经AHP综合决策分析表明:在低立地级土壤条件下,不同造林模式综合效益的高低顺序为:杉木×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封山育林>杉木纯林.可为今后低立地级山地的人工造林和造林成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油松是冀北山地荒山及黄土高原重要的造林树种,同时也是城乡园林绿化的主要乡土树种之一。通过容器苗育苗的油松具有根系再生能力强、造林成活率高、造林后缓苗期短、生长快、成林早等优点,因而在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介绍了油松容器苗造林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出圃前准备、苗木运输、精细栽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以期为林业生产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木麻黄无性系在闽南山地造林的可能性,分别在闽南沙地和山地两种立地类型土壤开展了木麻黄无性系平潭2#和A13造林试验,并在山地以当地普遍造林的桉树速生无性系DH32-29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平潭2#和A13在沙地和山地造林,成活率都较高,达90%以上,木麻黄无性系在山地生长量低于沙地,也低于山地速生桉树无性系DH32-29,但木麻黄无性系在山地造林当年高生长量达1m以上,表现出速生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1、树种设计。按照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山脊、粱顶、石质山地等区域实行容器侧柏和容器油松混交造林,在坡度相对平缓、土层相对深厚、较避风、海拔在2000m以下的区域多采用容器侧柏或容器油松与截杆刺槐混交造林。  相似文献   

10.
在条件恶劣的困难立地进行造林,能有效改善当地的自然气候。然而,当前困难立地造林存在诸多问题,如面临水资源匮乏、气候条件不适宜植物生长、缺乏适应性强的苗木、种植技术落后等问题。本文着重分析存在的这些困难立地造林影响因素,并提出立地造林的技术和改善造林现状的建议,从根本上解决困难立地造林难题。  相似文献   

11.
多年的造林实践证明:侧柏容器育苗造林作为一项关键性技术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促进林木的生长,并且能够确保干旱瘠薄山地进行造林。基于此,通过阐述侧柏容器育苗的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完善侧柏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黄土丘陵沟壑区柠条平茬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柠条是甘肃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地造林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树种,在各种立地均有造林,平茬更新复壮是提高林地生产力的有效措施。该文介绍柠条的生物学特性,阐述其生长习性及平茬原则,总结平茬更新复壮技术,以便在林业造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试验表明,覆膜造林可充分利用半干旱泥、页岩山地的自然资源,有效地改善树苗的立地环境,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树苗的生长发育,是发展该类型山地林业的一项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1、树种设计.按照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山脊、梁顶、石质山地等区域实行容器侧柏和容器油松混交造林,在坡度相对平缓、土层相对深厚、较避风、海拔在2000m以下的区域多采用容器侧柏或容器油松与截杆刺槐混交造林.  相似文献   

15.
油松容器苗造林具有节省种子、充分利用育苗地、造林时间长、抗干旱、耐瘠薄、造林成活率高的优点,适宜于北方干旱山区石质山地,岩石裸露立地条件差的地块造林,是干旱山区营造油松的一项成功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6.
柳春鹏  刘卫荣  李桥  刘饶  许元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826-12826,12834
由于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人为破坏等原因,景西南地区产生了大量的荒山荒地,造成水土流失,时常发生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项目课题组根据当地立地情况选择杉木、马尾松、木荷、枫香等10个树种,通过全面清理林地,挖大穴进行人工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项目所选10个树种即使在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年份造林成活率均大于80%,生长良好;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最高,当年生长量最大,有条件应推广容器苗造林。  相似文献   

17.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和森林立地分类是造林、森林经营的基础。我国古代,在森林立地方面早有论述。林业生产中,森林立地,对造林、更新方法的确定;树种的选择以及地力的维持和改良等林业技术,极为重要。正确评价和管理森林立地,按树种适性造林就会使森林生产力达到最高或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甘蒙锦鸡儿育苗与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尽介绍了在青海东部旱区甘蒙锦鸡儿人工育苗的技术方法、适宜造林立地类型和造林技术等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黄山紫荆容器育苗和造林技术,调查了黄山紫荆果实和种子形态特征、一年生容器苗年生长节律、生物量分配规律以及不同土壤类型造林效果。结果表明:黄山紫荆在石漠化山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高,可以作为石漠化治理的优选乡土灌木树种;黄山紫荆一年生容器苗在生长过程中各器官生物量生产分配具有规律性,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比例在生长初期较高;地下部分生物量分配比例从生长盛期末和生长后期就处于稳步上升状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北方造林主要树种是油松,种植面积极广。本文详细介绍了平地育苗、山地育苗和容器育苗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