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环境因子对梭梭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研究了温度、盐分、干旱等环境因子对梭梭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梭梭种子萌发速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慢,不同温度条件下,梭梭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均在90%以上;较高浓度的Nacl溶液,对梭梭种子萌发进程具有抑制作用,当Nacl浓度大于44g/L时,最终萌发率和萌发速率显著降低,盐胁迫复水后的萌发恢复率均在60%以上;梭梭种子只能在渗透势为0~-2.4MPa的条件下萌发,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梭梭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逐渐降低,干旱胁迫复水后的萌发恢复率均在70%以上。通过研究梭梭种子对温度的广泛适应性,以及在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后种子复水萌发的能力,探索梭梭种子萌发机制,为荒漠区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温度、光照、盐分和干旱胁迫(Na Cl和PEG)对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该物种对荒漠生境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种皮具有透水性,吸水2 h后开始萌发,低温(5/15和5℃)条件下种子平均萌发时间(MGT)延长,萌发速率(GR)及发芽指数(GI)降低,但在不同光照和温度处理下,所有梯度均可达到较高最终萌发率(95%~100%),因此,该物种种子无休眠;种子初始萌发率随溶液渗透势降低而下降,渗透势高于-1.4 MPa的等渗溶液对种子初始萌发无显著影响,但是发芽指数(GI)显著降低;而在渗透势-2 MPa,种子仍保持10%~14%的萌发率,高渗透势溶液(0~-2.0 MPa)处理下的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恢复率,而-2.7 MPa Na Cl处理下的种子死亡率高出与其等渗的PEG溶液处理的51%,高盐分胁迫会导致种子失去活力;华北驼绒藜种子具有快速的萌发特性及耐旱特性,有利于该物种在干旱荒漠环境的适应和种群维持。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叶绿素含量和渗透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Na Cl模拟盐环境,分析不同浓度盐处理对玉米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其叶片叶绿素含量、渗透势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mo L·L-1Na Cl对郑单958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对鲁单661的种子萌发和苗高、苗重有显著促进作用;200 mmo L·L-1和更高浓度的Na Cl对两个玉米品种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200 mmo L·L-1或250 mmo L·L-1Na Cl处理时,根的受抑制作用大于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更高浓度Na Cl处理时,根的受抑制作用小于苗,叶绿素含量降低。随着Na Cl浓度的升高,叶片渗透势呈降低趋势。因此,玉米具有一定的耐盐性,低浓度盐(≤100 mmo L·L-1)可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高浓度盐(≥200 mmo L·L-1)则表现抑制作用,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在不同品种间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人工气候箱控制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30、50、100、200 mmol/L)复合钠盐(NaCl+ Na2CO3+Na2SO4)溶液胁迫对西瓜和甜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盐胁迫处理的西瓜和甜瓜种子的萌发率很高,分别为97.78%和98.89%;经过盐胁迫处理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其中以甜瓜种子的萌发率降低幅度更大,30、50、100、200 mmol/L盐溶液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分别降低到97.78%、75.56%、35.56% 、30.00%;随着盐浓度的增大,种子萌发进程减慢(萌发速率系数增大),萌发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将紫穗槐种子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盐(Na Cl)、碱(Na HCO3,Na2CO3)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碱性盐(Na HCO3,Na2CO3)和中性盐(Na Cl)对紫穗槐种子萌发胁迫效应不一致。在碱性盐(Na HCO3,Na2CO3)胁迫下,低浓度处理对其种子相对发芽率和胚根有抑制作用,并且对各指标的抑制程度均大于Na Cl胁迫,同时随胁迫程度的增大,抑制作用越显著。在适应碱性盐(Na HCO3,Na2CO3)胁迫过程中耗能过多,可能活性氧清除系统失衡或其他膜系统等受到严重损害,说明碱性盐(Na HCO3,Na2CO3)胁迫对紫穗槐萌发的伤害作用远大于Na Cl,但是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在283.11 mmol/L盐(Na Cl)的半致死的高浓度胁迫下仍能生长,说明紫穗槐对盐(Na Cl)胁迫有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温度、NaCl和水分胁迫对白藜种子萌发及其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5,10,15,20,25,30,35℃)下白藜种子的萌发率及在最适温度25℃下用不同浓度(0.05,0.10,0.20,0.30,0.40,0.60mol/L)的NaCl及等渗(-0.23,-0.46,-0.92,-1.37,-1.83,-2.27MPa)PEG-6000溶液处理下盐生植物白藜种子的萌发率及萌发恢复率。结果表明:白藜种子的萌发率与处理溶液的浓度或渗透势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低浓度盐溶液(0.10mol/L)中白藜种子的萌发率高于对照(蒸馏水);NaCl溶液对白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小于PEG-6000溶液。胁迫解除后,白藜种子仍具有较高的萌发率,并且在一定浓度及渗透势范围内,萌发恢复率呈现随溶液浓度和渗透势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观察红花在萌发期和幼苗期对Na Cl胁迫的响应特征,确定红花幼苗的耐盐阈值,为深入研究红花幼苗的耐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以蒸馏水和不同浓度Na Cl溶液浸泡(0.06 mol/L、0.12 mol/L、0.18 mol/L、0.24mol/L、0.30 mol/L)红花种子,沙培法培养,苗期浇灌含有不同浓度Na Cl的霍格兰营养液。通过测定红花幼苗形态指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来考察红花幼苗对Na Cl的响应。结果表明:①蒸馏水浸泡和Na Cl浸泡组中,幼苗株高与根长均随Na Cl浓度的增高而下降,且对地下部分抑制强于地上部分。②蒸馏水浸泡和Na Cl浸泡组中随Na Cl浓度的增加,SOD酶活性先增高后下降,在0.06 mol/L Na Cl处理下达到最高值; POD酶活性显著增强,在0.18 mol/L Na Cl处理下POD酶活性最高;同一浇灌浓度下,Na Cl浸泡组POD酶活性均大于蒸馏水浸泡组。③蒸馏水浸泡组,MDA含量随着Na Cl浓度的增高而增加; Na Cl浸泡组,MDA含量先减少后增加,在0.06 mol/L Na Cl处理下含量最低,在0.18 mol/L Na Cl处理下含量仍比对照组低。Na Cl浸泡组中MDA含量整体低于蒸馏水浸泡组。表明红花种子经过Na Cl浸泡,幼苗耐盐性提高,初步确定红花幼苗的耐Na Cl阈值为0.18 mol/L。  相似文献   

8.
盐生草种子萌发的耐盐性及幼苗的耐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盐生草种子,分析盐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表明,浓度低于0.05mol/L的NaC1溶液对萌发的影响不大;但从0.10mol/L起,萌发率随着浓度增高而降低,且萌发率与盐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0d后,将未萌发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中,最终萌发率都达到了对照种子的85%以上,表明盐胁迫下种子仍保持较高的萌发潜力;种子萌发恢复率与处理盐浓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自然生境中萌发的幼苗可能会整个暴露在空气中遭受干旱胁迫,或者萌发后的幼苗因无后续的降雨而变干。但是,盐生草幼苗早期具有忍受干燥,在下次水合后能够恢复生长的能力。幼根的长度和干燥时间影响幼苗的生长恢复率。  相似文献   

9.
以紫花野百合的蒴果为试验材料,模拟中性盐胁迫和碱性盐胁迫,对紫花野百合种子 在不同Na+浓度下萌发情况进行研究,测定萌发过程中的萌发率、萌发势、萌发指数,分析不同 类型盐胁迫对种子萌发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盐胁迫下,Na+浓度为30、50mmol.L-1 时, 促进种子的提前萌发,种子萌发率、萌发势、萌发指数提高;碱性盐胁迫下,随着Na+浓度的升 高,萌发率、萌发势、萌发指数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当中性盐和碱性盐Na+浓度分别达到170、 130mmol.L-1 时,完全抑制种子的萌发。紫花野百合对中性盐的耐受水平比碱性盐高,盐胁迫下 表现出增效、负效和完全抑制三个方面的萌发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以天然生长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隆畅河自然保护站的濒危植物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去内果皮的种子为材料,以不同渗透势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条件,研究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蒙古扁桃种子吸胀速率、萌发率、萌发指数、活力指数、苗高和根长、组织饱和含水量等指标均表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而幼苗初生芽干重、根干重和根冠比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蒙古扁桃种子对水势变化既敏感又抗旱,种子能够萌发的最低渗透势阈值为-0.65 MPa。干旱胁迫未能萌发的种子复水后萌发率较高。分析认为,蒙古扁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对种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人工栽培时保证 土壤墒情应是保障建植成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用最直接、最简单的剪应力判别法确定平面应力状态下最大主应力方向,从而解决了材料力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2.
盐、旱及其交叉胁迫对紫荆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盆栽试验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1年生紫荆实生苗在不同土壤盐分和水分及交叉胁迫下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紫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随着胁迫强度增加呈现出降低的趋势,但在轻度水分胁迫时的降低最少;紫荆的细胞间隙CO2浓度随着胁迫强度的提高呈现出升高的趋势.紫荆能在较低的盐、旱交叉胁迫下正常生长,但是长时间的高强度的胁迫对紫荆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3.
Stress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叶林骏  胡艺珂  何昆  李世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26-14330
活性氧(ROS)是鱼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一般情况下ROS的产生与分解都处于稳定的动态平衡中。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ROS含量上升,细胞组分发生改变,机体将产生氧化压力。综述了鱼类对ROS的应对方式,并对氧化压力进行了定性分析。环境胁迫因子(如温度、氧含量、盐浓度、过渡金属离子和农药等)能通过改变ROS的产生和分解的平衡来改变自然条件和人工条件下的氧化压力。该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将对氧化压力进行更精确地描述,包括其主要特性和作用机理。研究鱼类氧化压力对发育学、衰老学、病理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粱是抗逆性较强的作物。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作用下,在热带、温带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长期而广泛的种植情况下,经常会遇到干旱、水涝、盐碱以及低温冷凉等不利的环境条件,致使高粱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生理代谢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从而形成了高粱的多重抗逆性。高粱的这一特性,对于旱粮作物的发展,对于适应日益恶化的农业环境,都是极为重要的。利用高粱的抗逆性,把握高粱的生长发育特点,掌握和运用逆境栽培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加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非生物逆境相关基因在棉花抗逆研究中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生物逆境胁迫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减轻非生物逆境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从分子水平上解析棉花抗逆性的物质基础及其生理功能,同时,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进行抗逆性基因重组,已成为棉花抗逆研究的热点。综述了棉花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抗性机制,以及近些年来有关棉花渗透调节相关基因、作用蛋白类基因和转录调节因子基因的研究进展,概述了棉花抗逆基因工程中所发掘的基因资源,旨在为今后棉花的抗逆性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外源脱落酸(ABA)对非生物胁迫(干旱、低温、高温)下黄芩抗逆性的影响,以一年生商洛黄芩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10、25、50、100、150μmol/L)ABA对黄芩幼苗POD、SOD、CAT酶活性,以及质膜透性、叶绿素、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BA能有效地改善黄芩抗干旱、低温、高温胁迫能力,其中以喷施25μmol/L ABA效果最好,其在干旱情况下叶绿素含量、POD、SOD、CAT酶活性分别是干旱对照的1.33、1.69、1.13、1.40倍,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分别下降了9.29 nmol/g和3.62个百分点;其在低温情况下叶绿素含量比低温对照提高了1.2 mg/g, POD、SOD、CAT酶活性分别是低温对照的2.00、1.15、2.79倍,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分别下降了11.99 nmol/g和4.0个百分点;其在高温情况下叶绿素含量、POD、SOD、CAT酶活性分别是高温对照的1.40、1.44、1.09、1.46倍,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分别下降了10.06 nmol/g和3.1个百分点。由此可知,喷施25μmol/L ABA能明显改善黄芩苗的生理特性,为黄芩生产中产量、品质及药用价值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SELYE H 《Science (New York, N.Y.)》1955,122(3171):625-631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外源脱落酸(ABA)对非生物胁迫(干旱、低温、高温)下黄芩抗逆性的影响,以一年生商洛黄芩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10、25、50、100、150μmol/L)ABA对黄芩幼苗POD、SOD、CAT酶活性,以及质膜透性、叶绿素、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BA能有效地改善黄芩抗干旱、低温、高温胁迫能力,其中以喷施25μmol/L ABA效果最好,其在干旱情况下叶绿素含量、POD、SOD、CAT酶活性分别是干旱对照的1.33、1.69、1.13、1.40倍,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分别下降了9.29 nmol/g和3.62个百分点;其在低温情况下叶绿素含量比低温对照提高了1.2 mg/g,POD、SOD、CAT酶活性分别是低温对照的2.00、1.15、2.79倍,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分别下降了11.99 nmol/g和4.0个百分点;其在高温情况下叶绿素含量、POD、SOD、CAT酶活性分别是高温对照的1.40、1.44、1.09、1.46倍,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分别下降了10.06 nmol/g和3.1个百分点.由此可知,喷施25μmol/L ABA能明显改善黄芩苗的生理特性,为黄芩生产中产量、品质及药用价值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