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控失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控失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本试验设置普通复合肥(农民习惯施肥)、控失肥常量施用和控失肥减量施用3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控失肥不同用量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失肥常量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水稻增产11.11%(通过提高水稻产量构成中的穗实粒数来提高产量)、纯收益增加13.27%,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控失肥减量处理产量较农民习惯处理增产1.45%、纯收益增加4.28%,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本试验条件下,在水稻生产上施用控失肥料能够节本增效,以控失肥常量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江西的应用效果,我们于20122013年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分蘖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栽足基本苗的条件下,应用"三控"施肥技术,分蘖肥于早稻栽后13 d、晚稻栽后112013年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分蘖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栽足基本苗的条件下,应用"三控"施肥技术,分蘖肥于早稻栽后13 d、晚稻栽后1114 d施用的增产及调控产量结构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吉安市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特色的高效节本安全施肥技术。2015年,峡江县在《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安排和省农技推广总站的技术指导下,实施"三控"施肥技术试验、示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主要内容的水稻新型高效安全施肥及配套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氮肥后移",推迟分蘖肥的施用时间,减少前期基蘖肥施氮量,增加中后期穗粒肥施氮量。为探究该技术在直播双季晚稻上的应用效果,于2015年在江西省新建区恒湖垦殖场开展了此试验,以期为直播双季晚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时期施用分蘖肥对水稻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验证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江西的应用效果,我们于2012~2013年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分蘖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栽足基本苗的条件下,应用"三控"施肥技术,分蘖肥于早稻栽后13 d、晚稻栽后11~14 d施用的增产及调控产量结构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水稻“三控”施肥的优势与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的三控施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水稻施肥技术。是指控肥、控苗、控病虫,能有效控制水稻的病害和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用量,提高水稻的产量,确保水稻食用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7.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不同时期施用分蘖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按照江西省农技推广总站的要求,2016年特开展了晚稻"三控"施肥技术不同时期施用分蘖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晚稻分蘖肥施用时期以移栽后7~13 d为宜,最佳施用时期为移栽后12 d。适时施用分蘖肥,可控制苗峰,增加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害发生,为实现高产、稳产、保护环境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针对当前水稻生产中化肥浪费多、农药用量高、环境污染重等突出问题,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合作研制的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特色的水稻施肥新技术。2003年以来在广州、新兴、高要、曲江、  相似文献   

9.
<正>前言:以常规施肥法作为对照,采用小区比较试验,研究了早稻"三控"施肥技术中分蘖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水稻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分蘖肥施用时期以移栽后7~13d为宜,最佳施用时期为移栽后10~13d,可较对照增产8%左右。若早于移栽后7 d及迟于移栽后15 d,对产量影响都较大,不宜提倡。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特色的高效节本安全施肥技术。2015年,峡江县在《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安排和省农技推广总站的技术指导下,实施三控施肥技术试验、示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水稻肥料高效施用技术,促进安徽水稻绿色生产。研究了不同化肥减量模式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少化学肥料用量的基础上,施用控失肥料显著增加水稻产量。与农户习惯施肥(T_2)相比,控失肥处理(T_3、T_4、T_5)的水稻产量分别增加了7.91%、9.31%和10.32%,增产原因主要是穗数的增加,但一次性施用包膜控失肥(T_6)下,其产量与农户习惯施肥无显著差异。控失肥处理(T_4、T_5)的水稻经济效益均高于农户习惯施肥,增幅为10.11%和10.97%。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研究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氮肥调减施氮量及施肥时期对水稻产量、病虫害发生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调减施氮量,减少基蘖肥比例和推迟分蘖肥施用时期,能有效地控制苗峰,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主持研发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成功入选,成为粮食增产类5项全国水稻主推技术之一。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针对我国南方水稻生产中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环境污染严重、病虫害和倒伏等突出问题而研发的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主要内容的高效安全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与传统栽培相比,该技术具有省肥抗倒、增产增收、操作简便等优势,一般节省氮肥20%、增产10%左右、氮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相对提高30%)以上,环境污染大幅减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主要病虫害减少20%~60%,每季少打农药1~3次,抗倒性大幅提高,稳产性好,平均每667 m2增收节支180元,成果整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主要内容为控肥、控苗、控病虫。"控肥"是指控制总施氮肥量,根据水稻生长特点,合理安排基肥、蘖肥和穗粒肥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氮磷钾比率,提高肥料利用率;"控苗"是指通过控肥,控制无效分蘖和高峰苗数,提高有效分蘖、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控病虫"是指通过控肥、控苗,优化群体结构,增加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危害而达到高产稳产。2015年浮梁县农技推广中心在庄湾乡仓下村龙船湾畈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中分蘖肥不同施用时期对产量的影响,更好地指导农民进行科学施肥,为此,我们特进行了本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早稻移栽后13天施分蘖肥的处理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6.
正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主要内容为控肥、控苗、控病虫。"控肥"是指控制总施氮肥量,根据水稻生长特点,合理安排基肥、蘖肥和穗粒肥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氮磷钾比率,提高肥料利用率;"控苗"是指通过控肥,控制无效分蘖和高峰苗数,提高有效分蘖、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控病虫"是指通过控肥、控苗,优化群体结构,增加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危害而达到高产稳产。2015年浮梁县农技推广中心在庄湾乡仓下村龙船湾畈进行  相似文献   

17.
<正>根椐省农业厅粮油作科技物局与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工作安排,我站在赤岸镇沿里村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核心区安排二晚水稻"三控"施肥氮肥调减幅度专题试验,通过试验示范,逐步转变传统"一炮轰"的施肥习惯,改善分蘖肥施用量过大,施入早,穗肥施用量偏少等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实现水稻减肥减药、节本增效。试验以控制氮肥总量,优化基蘖穗肥施用比例和分蘖肥适宜迟施等关键技术,展示"三控"施肥技术在提高氮肥利用率、控制高峰苗数、提高成穗率和控制病虫  相似文献   

18.
南城县分蘖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施肥法作为对照,采用大区比较试验,研究了早稻"三控"施肥技术中不同分蘖肥施用时期对水稻生育期、抗性、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分蘖肥施用时期以移栽后7~13 d为宜,最佳施用时期为移栽后10~13 d,可较对照增产8%左右。若早于移栽后7 d及迟于移栽后15 d,对产量影响都较大,不宜提倡。合适时期施用分蘖肥,可控制苗峰,增加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害发生,增加植株抗倒力,减轻倒伏,优化产量结构,提高经济系数,实现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9.
泰和县双季晚稻"三控"施肥氮肥调减幅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机理是在栽足基本苗条件下,通过控肥(控制氮肥总量、适量氮肥后移作穗肥),实现控苗(控制无效分蘖发生,降低高峰苗数,提高成穗率),控病虫害(调优群体结构、减轻病虫害),达到节肥增产提效目的。该文主要探讨了"三控"施肥氮肥不同的调减幅度对水稻农艺状性、产量构成和单位面积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晚稻以施纯氮11.7kg/667m~2、按基、蘖、穗肥5∶2∶3的比例,且蘖肥在抛栽后11~14d施用的处理产量最高、效益最佳,该处理表现为生育期适中,生育稳健、抽穗整齐,群体结构与穗粒结构协调,灌浆期较长,结实率和饱满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20.
施肥对油菜产量及其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肥对油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公害油菜生产施用无机肥,以磷酸二氢铵为佳,碳酸氢铵次之,尿素相应效果最差,施用无机肥氮素用量以不超过375kg/hm2为宜;采取"攻前期控后期,重基肥轻追肥"的氮肥施用策略,有利于保证其上市时的质量;氮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尿素与马粪配施比例以1∶2为最佳;尿素与牛粪的总施氮量应控制在750kg/hm2以下,且其配比中尿素氮用量应低于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