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密度与摘薹方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蔬兼用型油菜品种宁油16号为材料,对不同密度下采摘主薹、分枝薹的多种组合进行效益比较,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相同时,二次摘薹的产值、效益明显高于一次摘薹,不同的栽植密度,以13.50万株/hm2表现最优,11.25万株/hm2次之,9.00万株/hm2密度偏稀。密度较高的处理主薹数最多,产值高,净效益高。  相似文献   

2.
大蒜摘薹程度对蒜薹和蒜瓣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薹瓣兼用型大蒜品种生产应用多,栽培范围宽,比较效益高。为促进蒜薹与蒜瓣的产量协同增长,关于蒜薹采摘适期的介绍多较成熟[1~3],而对其摘取程度的研究少见报道。生产实践中,各地推荐蒜薹摘取程度不尽相同,临田操作更是道出多门,仅贵州的黔东南蒜区就有分别从大蒜假茎上部倒1~4  相似文献   

3.
采薹菜用油菜"一种双收"是在常规栽培油菜的基础上,利用油菜薹应市早、品质好、口味鲜的特点,采用适当早播、早栽方法,让油菜早抽薹,抢在春节前后采摘新鲜菜薹供应淡季市场,先收摘一季菜薹,再收获一季菜籽的栽培方法.该技术简单易行,不需增加投入,不影响菜籽产量,增收效果显著,每667平方米菜薹产量在250公斤~350公斤,可增收200元以上,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油蔬兼用型油菜品种宁油16号密度与摘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蔬兼用型油菜品种宁油16号为材料,对不同密度下采摘主薹、分枝薹的多种组合进行效益比较。结果表明,种植油蔬兼用型油菜,既产菜薹又收菜籽一举两得,摘薹后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以密度9 000株/亩、摘主薹、摘分枝薹的组合最优。  相似文献   

5.
摘薹次数对油菜浙双72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结果表明,油菜浙双72通过摘薹进行油蔬两用开发,可以有效地提高种植综合效益.不同摘薹次数对菜籽、菜薹产量影响明显,摘薹次数越多,油菜生育期延长,菜籽产量降低,但菜薹产量提高,综合经济效益较好.各摘薹处理可比不摘薹对照增收0.336万~0.458万元/hm2,增收幅度38.8%~52.9%.考虑到生产季节安排等因素,以摘2次薹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油菜摘薹有利于提高油菜生产效益,为探索不同栽培方式条件下不同密度对摘薹及菜籽产量的影响,开展了油菜免耕移栽不同密度、免耕直播不同用种量大区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移栽油菜以亩栽7000株产值最高,其次是亩栽8000株。由于油菜摘薹后生育期明显延长,适当稀植成熟期略早,更有利于后作的搭配。免耕直播油菜每亩产值以用种量0.2kg最高,适当提高用种量有利于菜薹产量的提高,有利于摘薹效益的提高,但不宜超过0.25kg。直播油菜成熟期明显早于移栽油菜,因此在生产上采用摘薹技术如要考虑后作搭配,选择直播油菜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大棚薹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薹韭是以采收花薹为主的一类韭菜,品质佳、味鲜美,在建湖地区深受消费者喜爱,也是建湖县出口蔬菜品种之一.为更好地推广种植大棚薹韭,介绍了其高产高技栽培技术,一般每667 m2产韭薹600~1 000 kg,产青韭或韭黄1500~2 500 kg,每667 m2纯效益在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8个薹用油菜品种在湖北省黄冈地区的表现.结果表明,硒滋圆1号和硒滋圆2号早熟性较好;CY04、CY06、CY07和硒滋圆2号主薹茎粗和单薹重较大;CY04、CY07、CY05、CY06和硒滋圆1号主薹产量较高;CY04、CY05、硒滋圆1号、CY06、CY07和硒滋圆2号菜薹总产量较高;硒滋圆1号、中油高硒2号、...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们朱寨镇根据市场需求,认真进行新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工作,根据本地生产特点,推广形成了薹蒜、夏番茄一年两熟连作配套技术,667平方米效益达5000余元,推广面积达267公顷,产生了规模生产效益。调查结果显示,267公顷薹蒜夏番茄产量和效益是:蒜薹产量一般在750-900千克,667平方米效益1800-2200元,  相似文献   

10.
林水娟 《农业科技通讯》2012,(5):208-209,222
在通常采叶栽培的基础上,通过适时摘心、抹芽留梢、培育幼嫩薹梢、适时采收等栽培技术措施的改良,对苦荬菜实行采薹栽培,不仅使其所收获的产品食味更为可口,并能有效提高单位产量和产出效益,在当地生产上已得到普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郭杰  林先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4):5722-5723,5733
为了兼顾提高黄连根茎产量,同时开发利用黄连花薹资源,试验探讨了黄连不同生长年限以及花薹摘除时间对黄连根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摘除花薹有较大的增产根茎作用,而且不同摘除时间对黄连根茎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同时摘除的花薹产量也较高,有利于进行黄连花茶的加工,从而可以提高黄连种植的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天水市薹蒜兼用型大蒜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金蒜3号为指示品种,进行了薹蒜兼用大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蒜薹、蒜头产量以62.5万株/hm2处理最高,分别达9 652.8、32 440.5 kg/hm2。综合考虑薹茎、蒜头及其产量等产品性状,以及生产成本等因素,建议种植密度以行距16 cm、株距16 cm,即39.1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薹干菜又名贡菜,以肉质嫩茎供食,也可加工成多种菜肴,具有鲜嫩、清脆、爽口特点,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降血压、通经脉、开窍利气、壮筋骨、抗衰老、清热解毒及预防冠心病和脑血栓等功效,是驰名中外的名、特、优、稀蔬菜之一.近年来其产品畅销国内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广州等20多个大中城市,并远销日本、南韩、新加坡等国家,在国内外市场倍受青睐,产品供不应求.2004年凉州区从安徽等地引入薹干菜示范种植成功,一般产鲜薹干7.5~10.5 t/hm2,加工成的干薹干达1 950~3 000 kg/hm2,由于采用高原无公害栽培,其品质较原产地更佳,产品成为市场上的紧俏货,在当地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紫菜薹胞质雄性不育系薹2A及其杂交种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甘蓝型油菜陕2A转育的大白菜不育系11A为不育胞质供体,以紫菜薹自交系fp(01)为受体,通过杂交、连续回交方法育成紫菜薹胞质雄性不育系薹2A。该不育系不育性稳定,雌蕊功能正常,蜜腺发育良好,植物学性状优良,耐寒,配合力高。用不育系薹2A配制的紫菜薹杂交种"薹杂1号",具有高产、稳产、耐寒、抗病、优质和适应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毕节白蒜合理的拔薹技术,为毕节白蒜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对毕节白蒜进行摘薹和蒜薹伸长到7~10厘米时顶下不同叶开始拔薹处理,分析不同拔薹高度对白蒜的产质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蒜头产量以处理1(摘薹)最高,为721.36公斤/亩;处理5最低(第4叶开始拔薹),仅530.49公斤/亩。随着拔薹长度的增加,单只蒜头重依次下降,以处理1最高,为30.06克。蒜头、蒜薹总产值以处理2(顶下第1叶)最高,为5 127.43元/亩。根据蒜头、蒜薹的产质量及实际市场价格研究,最佳拔薹长度为顶下第1叶,对蒜头产量影响较小,且总产值最高。  相似文献   

16.
卢祥恩 《农技服务》2011,28(11):1559-1559
对早熟薹蒜进行不同密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三都县三合镇以25 cm×6 cm,栽83.4万株/hm2的密度蒜薹、薹头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试验设置传统种植和打薹处理2种种植方式,在收获后对比2种种植方式的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推广油菜打薹高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打薹与不打薹在株高、单株分枝数、千粒重方面差异显著,在单株角果数、单株籽粒数和产量上差异不显著,打薹处理的产量为113.61 kg/亩,不打薹处理产量为121.82 kg/亩,打薹比不打薹低8.21 kg/亩,打薹处理和不打薹处理油菜产量差距不大。在经济效益上打薹处理能增加菜薹部分附加值,可增加收入449.53元/亩,提高油菜的经济效益,在油菜生产中进行打薹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2022年春季受大风影响,传统种植油菜普遍出现倒伏,经过打薹处理,降低了油菜株高,基本没有出现倒伏,打薹能够明显提高油菜抗倒伏能力,增加抗灾能力,是一种可推广的技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运用秋发冬壮栽培技术,对3个油菜品种(中油杂1号、中双4号和中油821)进行超高产栽培,结果早薹率较高的品种中双4号(早薹率60.0%)和中油821(早薹率26.7%)的产量均达到了超高产水平(3750kg/hm^2)。在分析江汉平原油菜早薹后受冻概率和补救措施的基础上,认为江汉平原油菜超高产栽培应大胆采用秋发冬壮栽培技术途径,不应过分担心早薹所致的减产风险,以提高超高产栽培成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油菜品种中双1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薹肥不同施用量对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蕾薹期适当追施氮肥,尤其是与钾肥配合施用,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其中施尿素75kg/hm~2处理较对照增产13.7%,施尿素75kg/hm~2+氯化钾75kg/hm~2处理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7.25%。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利用西兰薹资源,创新选育出一批具有独特优异的西兰薹雄性不育系和自交系,并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育成生势强、抗性强、品质优、商品性佳、产量高的西兰薹杂交一代新品系4个,包括美丽1号、美丽2号、美丽3号、美丽4号等.结果表明,美丽2号综合性状最好,产量高,每667 m2产量为1 879 kg,比对照种芊秀增产25%,增产显著,商品性佳,食味好,抗癌物质萝卜硫素含量高,每公斤鲜菜含萝卜硫素48 mg,比对照种芊秀高出77.8%,比对照种蔓陀绿西兰花高出272.1%.综合性状第2的为美丽1号,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1 951 kg,比对照种芊秀增产30.0%,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