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温度草莓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一般喜冷凉气候,5℃即开始生长,3℃老叶变红,0~-5℃老叶干缩,只有心叶。-7℃的低温会受冻害,达-10℃时大多数植株会冻死。根部在-8℃以上,则发生冻害。15~25℃为植株生长最适温度。25~30℃生长缓慢,30℃以上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出现灼伤或焦边。草莓开花期温度低于0℃或高于40℃都会影响授粉受精,产生畸形果,开花期和结果期最低温度在5℃以上,花芽分化必须在低于15℃的较低温度下才开始进行,而气温低于5℃,花芽分化又会停止。2光照草莓为喜光植物,但又具较强的耐荫性。在无遮荫情况下,植株生长较矮壮,果实较小…  相似文献   

2.
根据草莓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通过3年对玻璃温室内栽培环境指标的调控实施,得出温度控制指标设定为白天最高不超过30℃、夜间最低不低于5℃;光照管理做到保持室内高透光率,1~2月份低温寡照,可通过补光增加光照时间,5~6月份光照强度高,应及时遮光降温;湿度控制当玻璃温室温度超过30℃、外界气温不低于2℃时,尽可能进行自然通风;开花期,白天的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40%~50%,基质湿度保持50%~60%为宜。低温弱光季节,在玻璃温室内放置自制的增施CO_2简易装置,通过有机废弃物发酵提高室内CO_2浓度,弥补此阶段温室内CO_2亏缺问题,以提高草莓产量。  相似文献   

3.
施氮量对超高产大豆中黄35花荚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氮肥对超高产大豆花、荚形成及产量的影响规律。田间研究了施纯氮(0,45,90,135 kg/hm2)处理对中黄35叶片生长、开花、结荚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90,135 kg/hm2较未施氮明显增加主茎第9节至第15节的叶面积和群体叶面积指数,增加第9节至第14节花数、第6节至第16节荚数和腔数,开花期、结荚期分别延长0~4 d,0~12 d;单位面积总花数、腔数和产量分别增加8.4%~37.4%,3.9%~29.2%,3.1%~11.5%,施氮135 kg/hm2处理的产量达6 514.8 kg/hm2,其总花数为3 489.5×104朵/hm2,总腔数为3 349.5×104个/hm2。开花期施氮肥增产的重要原因是促进上部节叶片生长,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并延长开花期和结荚期,增加上部节的花数、荚数和腔数。超高产大豆田的适宜施氮量为9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河北省黄骅市1990—2019年露天栽培冬枣树冬季休眠期冻害发生情况,对比同时期极端最低气温(Tmin)≤-13.0℃的强降温天气过程发生情况,选择出过程极端最低气温、过程持续时间、Tmin≤-13.0℃持续日数、Tmin≤-15.0℃持续日数、Tmin≤-17.0℃持续日数共5个可能对冬枣树休眠期冻害产生较大影响的气象因子,采取逐步回归法挑选出影响较为显著的4个因子建立函数方程,并对每个因子结合历年冬枣树休眠期冻害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冬枣树休眠期冻害发生农业气象指标。结果表明,极端天气过程对冬枣树冻害的影响因素除了Tmin外,还分别与Tmin≤-13.0℃、Tmin≤-15.0℃、Tmin≤-17.0℃的持续日数显著相关;当过程极端最低气温Tmin≤-13.0℃且持续时间达2 d,其中Tmin≤-15.0℃的持续时间达1 d时就会发生轻度的冻害;当Tmin≤-13.0℃持续时间达3 d以上,其中Tmin≤-15.0℃的持续时间在1~2 d就会发生中度冻害;当过程Tmin≤-15.0℃持续2 d以上或Tmin≤-17.0℃持续1 d以上就会发生重度冻害。对建立的冻害指标进行回溯检验,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天津市、山东省等冬枣产区的冻害情况进行检验,综合拟合率达78.5%,说明建立的指标具有实际的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苗期不同水肥耦合模式对冬草莓光合特性、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寻找适合温室冬草莓的水肥耦合模式,以‘丰香’草莓为试材,设置3个灌水水平(低水、中水和高水的灌水量分别为2.4mm、3.6mm和4.8mm)和2个施肥水平(低肥、高肥的单次施肥量分别为45kg/hm2、90kg/hm2),同时设置对照处理(CK,灌水量为6.0mm、单次施肥量为75kg/hm2)。结果表明:与CK相比,低肥水平下不同灌水处理的冬草莓Pn、Tr和Gs分别降低9.9%~40.8%、15.2%~35.7%和14.0%~27.9%,高肥中水、高肥高水处理的Pn、Tr和Gs分别提高4.0%、2.4%、4.7%和13.3%、5.2%、2.3%;不同施肥水平下高水处理草莓的WUEi提高6.3%~7.6%;高肥中水、高肥高水处理的产量提高3.2%、3.5%,灌溉水利用率提高7.5%、11.8%。综合比较苗期冬草莓光合特性以及产量和灌溉水利用率,高肥高水(施肥90kg/hm2,灌水16mm)是温室冬草莓苗期较适宜的水肥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宝交早生草莓在0℃下自然降氧贮藏10 d,好果率84%,商品率达98%。用10%CO_2处理可将草莓在0℃的贮藏时间延长到20 d,好果率和商品率均为94%,CO_2浓度超过20%会使草莓产生酒精味。SO_2慢性释放剂处理也有较好的防腐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草莓品种明晶为试验材料在日光温室内对草莓进行寡照胁迫试验,设置6个寡照胁迫处理,分别为遮阴持续1(T1)、3(T2)、5(T3)、7(T4)、10(T5)、15 d(T6),以不遮阴处理为对照(CK),探讨草莓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特性对不同寡照胁迫时间的响应.结果表明,草莓花器官对弱光较为敏感,寡照日数达3d即可使草莓的开花数及开花率降低,开花的始盛点、高峰点、盛末点提前,且最大生长速率降低7.14%~17.86%.寡照7 d以上会使草莓坐果数及坐果率降低,且坐果及产量的始盛点、高峰点、盛末点均表现出推迟的趋势.当寡照日数达10 d时,草莓的株高、茎粗、叶柄长、叶面积及叶片数也会受到显著抑制.但草莓能够适应短期的弱光条件,寡照处理1 d能够使草莓开花的盛末点推迟6.56 d,同时使产量的最大生长速率提高18.67%.  相似文献   

8.
大棚温湿条件对草莓生长结实及土传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棚草莓不同生育期温湿条件对其生长结实及土传病害发生率的影响,为大棚草莓的精准化管理及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陕西汉中地区冬春茬大棚草莓现蕾期、开花结实期、果实采收期的昼夜自然温湿条件组合为对照(CK),将3个不同生育期温湿条件组合均设为昼30℃/夜自然温度+自然湿度(T1)、昼自然温度/夜自然温度+湿度80%(T2)、昼30℃/夜自然温度+湿度80%(T3)、昼(20~28)℃/夜(5~8)℃+湿度40%~60%(T4)以及现蕾期温湿条件设为昼(25~28)℃/夜(10~12)℃+湿度60%~80%、开花结实期设为昼(20~25)℃/夜(5~8)℃+湿度40%~60%、果实采收期设为昼(20~25)℃/夜(5~8)℃+湿度60%~70%(T5)等6个处理,研究温湿条件组合对大棚草莓生长结实及土传病害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T4和T5处理显著提高了大棚草莓单株坐果数,极显著提高了平均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开花结实率,极显著降低了灰霉病、白粉病、根腐病及炭疽病发生率和畸形果发生率;T1和T2处理极显著降低了大棚草莓平均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单株坐果数和开花结实率,极显著提高了灰霉病和根腐病发生率;T3处理极显著影响大棚草莓生长结实,并极显著提高了4种土传病害的发生率。与T4处理相比,T5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大棚草莓的平均单果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极显著降低白粉病的发生率。【结论】在昼(20~28)℃、夜(5~12)℃、湿度40%~80%的温湿度范围内,与保持同一温湿条件组合相比,在大棚草莓现蕾期、开花结实期、果实采收期分别选择各自适宜的温湿度组合更有利于其生长结实并降低土传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双流冬草莓最佳种植时段,帮助从业人员科学合理种植冬草莓,提高双流冬草莓产量。[方法]采用5日滑动平均法,统计得到1971—2010年历年冬草莓定植期日平均气温下降到23℃以及成熟期日平均气温下降到20℃的初日。引入80%保证率计算,得到1971—2010年双流冬草莓定植期和成熟期平均日期80%保证率日期。同时,引入气候滑移相似距,分析气候滑移相似距年变化。[结果]40年双流冬草莓定植期初日出现日期平均值为7月7日,80%保证率日期为7月16日。成熟期初日出现日期平均值为9月7日,80%保证率日期为9月17日。统计40年较适宜气候滑移相似距出现频次,发现7月1日—11月1日和7月21日—11月21日出现频次占比62.5%,适宜双流冬草莓种植;8月10日—12月11日和8月20日—12月21日,不适宜双流冬草莓种植。[结论]双流冬草莓40年定植期与成熟期所需的气温因子初日相对稳定,无明显波动,可为双流冬草莓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使用新疆农八师垦区棉花产量资料、棉花物候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运用多项式方法分离出气候产量,并采用线性回归及线性相关方法,探讨了棉花不同发育期热量资源变化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农八师垦区在棉花各个生长期热量资源变化对气候产量均显著相关。当≥0℃积温每变化100℃·d,播种—出苗期、出苗—开花期、开花—吐絮期及吐絮期分别影响棉花产量6.6、3.5、3.9、6.2个百分点。各个发育期棉花减产的热量指标为播种—出苗期≥0℃积温≤235℃·d、出苗—开花期≤1 465℃·d、开花—吐絮期≤1 620℃·d、吐絮期≤475℃·d;当全生育期≥0℃积温≤3 630℃·d、≥10℃积温≤3 350℃·d时为棉花减产指标。该结果可为新疆农八师垦区棉花栽培生产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柴达木盆地1961-2018年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枸杞生长季(5-10月)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统计≥0℃积温、积温日数和高(低)温日数,采用线性趋势和M-K突变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来柴达木盆地枸杞生长季气温整体变暖趋势明显,且夜间增温速率高于白天增温速率,存在着非对称性变化.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以0.37、0.33、0.54℃/10年的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气温日较差以-0.21℃/10年的速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负异常次数均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正异常次数均出现在21世纪00年代至01年代.枸杞生长季高温日数整体以气候倾向率1.1 d/10年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而低温日数以1.7 d/10年呈显著减少趋势.枸杞生长季≥0℃积温及积温日数的增加趋势明显,≥0℃积温和积温日数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6.6℃/10年和0.7 d/10年.柴达木盆地枸杞生长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分别于1994、1995、2000年发生突变,最低气温没有发生突变.1991-2017年柴达木盆地枸杞产量和种植面积的增加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分别为331.5 kg/(hm2·10年)和12254.0 hm2/10年,气温日较差对枸杞产量和种植面积的变化影响最大,其他气温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影响种植面积的次要因子为高温日数和≥0℃积温日数.  相似文献   

12.
杨黎黎  刘凤芝  姜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44-9046,9068
[目的]研究沈阳地区近58年积温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法]利用沈阳地面气温资料,应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近58年沈阳≥0℃、≥10℃积温变化趋势,并探讨了积温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近58年来,沈阳地区气温≥0℃初日提前约10 d,终日推后不明显,持续日数延长13 d,≥0℃积温增加343℃;≥10℃初日提前约9 d,终日推后8 d,持续日数延长16 d,≥10℃积温增加370℃;后20年平均值与前20年相比,≥0℃、≥10℃持续日数均延长9 d,≥0℃、≥10℃积温分别平均增加196、202℃。另外,沈阳地区热量的增加对当地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当地掌握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调整农业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喷雾干燥草莓粉为研究对象,将其在一定温度和水分活度下贮藏。结果显示,在4、25℃和37℃温度条件下,0.11、0.22、0.33和0.44四种水分活度下贮藏6个月后,草莓粉总酚分别损失了34.16%~44.41%、47.41%~67.46%和50.0%~74.56%;其花色苷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曲线,在三种贮藏温度下,水分活度为0.11时,降解速率分别为0.0019、0.0028 d~(-1)和0.0038 d~(-1),半衰期为365、247 d和182 d。表明,草莓粉的贮藏温度应低于25℃,水分活度低于0.33。  相似文献   

14.
在草莓开花期,分别向草莓根外追施0.2?SO_4和0.05%M_nSO_4以及追施0.2?SO_4和0.05%M_nSO_4(V∶V=1∶1)混合液,使草莓的品质和产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钙、锰肥在2℃~6℃条件下,延长草莓贮藏期一周左右。同时,草莓果实表皮细胞的形状及结构,因施钙、锰也发生变化,这可能是改善草莓贮藏性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凉山地区水稻生产提供参考,利用凉山州水稻单产和生长期气象资料数据分析当地水稻花期低温冷害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凉山州水稻开花期气温比四川盆地低2~3℃,且水稻花期冷害具明显的年代际特征,1960—2016年发生水稻花期冷害37a。其中,21世纪初发生冷害的年份最多,为9a;20世纪70年代最少,为5a。在水稻花期,以8月下旬发生冷害的频率最高,为16%~35%;7月下旬和8月上旬最低,为2%~5%。2)水稻花期冷害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冷害发生频率以凉山西部地区最高,为55%;南部地区最低,为29%。重度冷害发生频率以东部地区最高,为9%;北部地区最低,为2%。中度冷害发生频率以中部和西部地区最高,均为10%;南部地区最低,为5%。轻度冷害发生频率以西部地区最高,为42%;南部地区最低,为18%。3)凉山州水稻单产与花期冷害过程的平均气温及低温持续时间达极显著(P0.01)水平,花期冷害过程平均气温每下降1℃,水稻单产降低1 029.01kg/hm~2,花期冷害持续日数每增加1d,水稻单产降低107.16kg/hm~2,水稻花期气温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6.
阿勒泰地区近50 a≥0 ℃积温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勒泰地区近50 a≥0℃界限温度内的积温及持续日数、初终日的时空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0℃界限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近50 a阿勒泰地区≥0℃积温及持续日数、终日的倾向率分别以71.7℃·d/10a、2.8 d/10a、2.5 d/10a增加.吉木乃县和福海县≥0℃初日呈明显提前趋势外,其它县市均不明显.≥0℃积温及持续日数、终日突变年份分别为1994年、1977年、1988年.各县市≥0℃积温和持续日数突变后较突变前分别增加120℃·d以上和6d以上,其中富蕴县积温增加最多为346℃·d,福海县持续日数延长最多为14 d.≥0℃积温及持续日数的周期震荡变化趋势表明,在未来≥0℃界限温度内积温和持续日数将呈持续升高和增加趋势.[结论]近50 a≥0℃界限温度内的积温及持续日数、终日均呈增加和延迟趋势,研究期内均发生突变,突变后较突变前增加幅度大,但≥0℃初日整体提前趋势不明显.≥0℃积温及持续日数存在周期震荡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不同做畦方式对草莓栽培及产量的影响,分别比较东西向机械做畦、南北传统人工做畦及南北平畦3种模式对草莓生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东西向机械做畦和南北平畦模式均比南北传统人工做畦省工省时;开花期和采收期最早的为东西向机械做畦方式;在定植株距相同的前提下,东西向机械做畦比南北传统人工做畦单株产量高;采用东西向机械做畦方式,11月~次年3月10cm土壤深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较适宜。因此在草莓种植生产中,建议使用东西向机械做畦方式。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春秋短、冬夏长,年温差较大.冬季常年以东北风为主,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仅有2.7℃.1954年连续10 d大雪,积雪深度达51 cm,1955年1月6日最低气温达零下14℃(历史极值).据1981~2010气象资料统计,南京冬季日最低气温低于0℃的有48 d,低于8℃的有85 d;平均日照百分率小于10%的年平均日数为31 d.南京市是重要的鲜花消费城市,市场需求旺盛.本文针对南京市气候特点,总结了切花百合年宵期间应市设施生产技术要点.该技术通过联栋钢架大棚3层膜保温设施,配合种球冷藏促成等栽培手段,可在11月底~翌年2月中旬供应百合鲜切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同德县45年气温变化及其对油菜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分析同德45年气温的变化特征及气候趋暖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升温趋势分别为0.37℃/10年、0.69℃/10年、0.23℃/10年、0.21℃/10年和0.18℃/10年;年高温(≥25.0℃)日数以0.53d/10年趋势增加;年低温(≤-30.0℃)日数以0.42d/10年的趋势减少;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提前3.1d/10年、终日推后0.23d/10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终日延长1.9d/10年;1987年以来同德相继出现14个暖冬。适应气候变化,同德引种的油菜品种播种期提前,生育期延长,产量增加;同时油菜病虫害有加重趋势,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枇杷秋冬开花坐果,冬季低温冻害是影响枇杷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2016年1月23—25日我国经历了40年一遇的超强低温,我国浙江、福建、四川等枇杷主产区产量损失达60%~90%,仅有产量是部分晚花所结的果。白肉枇杷较黄肉品种花期早,冻害尤为严重。本文探讨了本次强低温的降温特点、浙江主产区的最低温度,调查了白肉枇杷品种、立地条件、树型、树势对冻害的影响,提出通过春梢摘心、疏早花、强树势延迟花期等白肉枇杷晚花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