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钾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综述了马铃薯钾素营养的研究进展,包括马铃薯对钾的吸收特点、马铃薯钾素营养特性,以及钾素营养对马铃薯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等,以期为马铃薯钾素营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钾肥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钾素吸收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贵州马铃薯高产栽培的钾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钾肥不同施用量(0、60、120、240、360 kg/hm2)马铃薯的干物质积累、钾素吸收及钾肥利用率。结果表明:1马铃薯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积累量随马铃薯生长发育而增加,变化动态可以用Logistic方程拟合。2出苗60 d时,施钾120、240、360 kg/hm2处理较不施钾处理显著提高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积累量;70 d时,施钾处理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积累量开始降低,但均高于不施钾的处理。3施用钾肥延缓了马铃薯干物质最大积累率和钾素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施钾量越高延缓时间越长。4施钾量为120 kg/hm2时马铃薯增产效果最佳,产量达35 269 kg/hm2,钾肥农学效率、钾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高钾处理(240和360 kg/hm2)。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钾水平对马铃薯产量及钾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马铃薯不同氮、钾肥用量和产量的关系以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马铃薯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氮、钾2因素4水平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钾营养对脱毒马铃薯会-2产量及钾素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中钾处理的平均单窝重、大薯块单窝重和产量均最高。钾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较大,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产量直线上升,当钾肥用量达到一定水平,产量维持在一个最高水平,再增加钾肥产量不再增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迅速增加直至达最高水平,继续增加氮肥用量,马铃薯产量有所下降;过多的施用钾肥使植株体内钾素含量增加,超过最高产量后吸收的钾素属于奢侈吸收。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新品系需肥规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在贵州省马铃薯区域试验中排名前3位的马铃薯新品系S01-335、S01-85和S01-295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马铃薯不同品系氮、磷、钾素的吸收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个马铃薯新品系氮、磷、钾素的吸收变化趋势相同.在整个生育进程中马铃薯植株中氮积累量表现为M型变化趋势,磷积累量表现为A型变化趋势,钾积累量呈单峰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马铃薯在中国种植面积广泛,尤其是在河北地域范围内的种植产量高、种植优势显著。通过长时间的马铃薯栽种经验总结发现,马铃薯在生长发育过程当中有很大的喜钾倾向,而收获一茬之后,土壤中所含钾素便会伴随马铃薯块茎、茎叶的失去而流失,久而久之表现出土壤中钾素投入与输出之间的严重差异。又及河北地区平均气温较高,受到天气所致,土壤中的钾素溶解严重,容易造成土壤中钾素的亏缺,不利于马铃薯的质量与产量获得。  相似文献   

6.
为马铃薯育种及丰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以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施钾量对马铃薯块茎钾素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块茎钾素的含量,东农308全生育期各处理为13.25~16.88mg/g,依次为T5T4T3T2T1;东农310全生育期各处理钾素含量为12.56~16.80mg/g,T1、T2和T4全生育期呈W形曲线变化;东农311全生育期各处理钾素含量为11.88~16.38mg/g,依次为T5T4T3T2T1。全株块茎钾素积累量,东农310,8月17日前各处理无明显差异,收获期全株块茎钾素积累量依次为T4T3T2T5T1;东农311,8月24日后各处理钾素积累量较多,收获期全株块茎钾素积累量依次为T5T4T3T2T1;东农308,8月10日至8月24日各处理钾素积累量较多,各处理全株块茎钾素积累量依次为T4T5T3T2T1。块茎平均吸钾量和吸钾速率,东农311全生育期T5平均吸钾量和吸钾速率最高,分别为441.57mg/株和49.55mg/(株·d);东农310全生育期钾素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均呈升高→降低→升高的S形曲线变化;东农308全生育期钾素的吸收和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施用钾肥有利于马铃薯块茎钾素的吸收积累,且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块茎钾素的吸收积累优于氮磷配施。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属于喜钾作物之一,其体内氮钾比通常在1:1.4~2:2之间,为维持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充足的钾素供应是最根本的条件。为此提出了马铃薯应用不同钾肥品种的生理差异性研究,为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方法。1不同钾肥品种与用量对马铃薯经济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马铃薯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设置7个钾肥处理(0、30、60、90、120、150、180 kg/hm2),测定分析不同施钾量对马铃薯干物质、养分含量、氮磷钾素积累、钾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可以提高马铃薯的干物质量,施钾量为90 kg/hm2时,马铃薯地上部干物质量、总产量达到最高,分别比不施钾处理高11.38%、10.80%。施钾使马铃薯地上部养分含量和养分累积量显著提高,对马铃薯块茎养分含量和养分累积量有着积极作用。合适的施钾量有效提高了农学利用效率、钾肥吸收利用率、钾肥生理利用率,促进马铃薯对钾肥的吸收和利用。在宁夏干旱地区,90 kg/hm2的施钾量可以促进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与积累,从而提高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  相似文献   

9.
豫南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马铃薯需肥规律马铃薯对三要素的要求以钾最多,氮次之,磷较少。此外,马铃薯对硼素需求较高。在氮、磷、钾三要素中,缺钾对马铃薯的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氮肥,磷肥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最小。偏施氮肥或偏施钾肥对马铃薯产量影响均较大,尤其偏施氮肥往往造成大幅度减产。因此,在马铃薯生产上应注重氮、磷、钾合理施用,体现中氮、低磷、高钾的配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组培苗为材料,分析不同浓度钾素对其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确定其生长发育的最适施钾量,为马铃薯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青薯9号组培苗在MS培养基中培养25 d后,对部分组培苗进行不同浓度的硫酸钾处理(10、20、40、80、100 mmol/L),并以MS培养基上生长的组培苗为对照,研究外源钾素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相关指标、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和电导率以及植株钾含量的影响.【结果】适宜浓度钾素处理利于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其生长,以40 mmol/L钾素浓度处理最佳;与对照相比,40 mmol/L钾素处理下马铃薯植株株高增长了119.88%,新叶数和根数分别增加了52.72%和33.33%,地上部与地下部鲜质量分别增加了49.45%和37.57%,植株生长健壮;同时,马铃薯组培苗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增加了63.82%;SOD、CAT、POD 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达到最高,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5.3%、70.87%和14.99%;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最低,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3.6%、26.63%和58.32%.40 mmol/L钾素处理下,植株钾素含量最高,比对照增加了291.49%.【结论】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的最适钾素浓度为40 mmol/L,此条件下,植株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和钾含量最高,而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最低,生长状况最优.  相似文献   

11.
不同组分及低磷钾胁迫的马铃薯试管苗快繁培养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养出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马铃薯脱毒试管苗,以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克新13为试验材料,以MS为基础培养基,研究不同组分的快繁培养基对马铃薯试管苗农艺性状、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添加有机物的培养基,可保证试管苗健康生长;不添加微量元素和铁盐的培养基不利于试管苗的生长。不添加有机物且大量元素中添加磷、钾素减半的低磷、钾胁迫的培养基没有对试管苗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多数指标与在CK培养基上生长的试管苗水平较接近,而且在活叶数、有效茎节数、生物量、平均根长以及平均根条数方面优于全量添加的CK培养基。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不添加有机物且大量元素中磷素和钾素减半的MS培养基可以应用于马铃薯试管苗的生产中。  相似文献   

12.
邢恩荣 《新农业》2004,(9):36-37
马铃薯是喜钾作物,对钾需求量大。但目前不少种植马铃薯的农民,偏重对氮磷肥施用,钾肥用量少甚至不施钾肥。在同一地块多年种植马铃薯,因土壤中钾素大量消耗,使供肥比例失调,是限制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此外,钾肥品种、用量及施用时期对产量与品质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构建喀什地区马铃薯施肥指标体系,本试验采用平衡施肥设计,研究了不同因素施肥组合对马铃薯养分吸收、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喀什地区马铃薯茎叶部位N∶P2O5∶K2O比例为1∶0.09∶2.51,块茎部位N∶P2O5∶K2O比例为1∶0.19∶1.86;马铃薯氮素、磷素、钾素百公斤马铃薯块茎养分吸收量为N 1.87 kg、P2O50.75 kg、K2O 4.80 kg,氮素、磷素、钾素三要素之比为1∶0.40∶2.57;最佳施N量15.88 kg/亩、P2O57.97 kg/亩、K2O 7.94 kg/亩,最佳经济产量为1 126 kg/亩。平衡施肥可显著增加马铃薯产量和施肥效益。  相似文献   

14.
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马铃薯适宜的灌溉制度及施钾方案。于2021年03—06月在山东省日照市进行灌水定额和施钾量对膜下滴灌马铃薯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影响的试验,设置3个灌水定额W1(5 mm)、W2(10 mm)、W3(块茎膨大期前5 mm,膨大期后20 mm)和4个施钾(K2O)水平K1(180 kg/hm2)、K2(260 kg/hm2)、K3(340 kg/hm2)、K4(420 kg/hm2),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1)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大,耗水量增加,W3处理比W1和W2显著增加23.66%和16.05%。同一灌水定额下,增施钾肥有增加耗水量的趋势(除W3K2外)。2)生育期内马铃薯钾素累积量呈“S”型变化,块茎膨大期前滴灌灌水定额小于10 mm、适量增施钾肥均有利于马铃薯钾素累积。在K4施钾量下,W3处理马铃薯钾素累积最多,与W1和W2相比,钾素利用效率提高17.74%和19.48%,钾素吸收效率没有显著差异,均接近40%。3)同一灌水定额下,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在K3处理下获得最大值,K3处理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32 983.2 kg/hm2和110.3 kg/(hm2·mm),比K1、K2、K4处理分别提高9.53%、5.88%、13.16%和5.91%、3.15%、15.90%。4)同一施钾量下,马铃薯产量和钾肥偏生产力均在W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除W1K1外),W3处理下平均产量和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32 294.0和118.1 kg/kg,比W1和W2处理分别提高5.84%、4.02%和8.58%、8.70%。综合考虑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马铃薯较为适宜的灌水定额为块茎膨大期前5 mm,膨大期后20 mm,钾肥施用量为340 kg/hm2。  相似文献   

15.
钾是植物生长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影响着植物的各种生理机能。本文从钾对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含水量的影响机制、钾对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机制、钾对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机制和钾对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幼苗叶片光合生理的影响机制四个方面研究了钾对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幼苗抗旱性的影响机制,为钾对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幼苗抗旱性的影响机制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正甘肃省民乐县地处祁连山北麓,平均海拔1800~2800m,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层富含钾素,病虫害少,适宜马铃薯生产。经过不断地发展,已建立起马铃薯生产基地3.02万t·hm-2。但由于长期连作种植马铃薯,导致土壤养分失衡,马铃薯植株长势变弱、产量和品质下降,出现连作障碍。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通过测定当地连作马铃薯的土壤养分,将马铃薯专用肥、酵母肥、阿维菌肥按比例配制出连作障碍调控肥,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型作物,产量较高,营养丰富。富含低热量淀粉、钾素、维生素及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对人体有润肠保健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把2008年作为马铃薯活动消费年。马铃薯对土壤质地和灌溉等条件要求不高,利用莆田市一部分抛荒的冬闲田发展冬季马铃薯生产,既能充分利用本市冬季农业温光条件和土壤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摸清马铃薯生产中的土壤供肥力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探索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进行氮、磷、钾不同用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基础肥力差,尤其缺N、P素。  相似文献   

19.
脱毒马铃薯叶面喷施钾肥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脱毒马铃薯由于产量高,需肥量大,对钾肥的需求量也相应较大,但由于钾肥价格高,马铃薯对钾素的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为了探索叶面喷施钾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增产机理,在满足脱毒马铃薯对氮、磷元素生长需求的前提下,于2005年马铃薯现蕾前10 d和现蕾期喷施2次0.3%磷酸二氢钾溶液试验  相似文献   

20.
在冀西北坝上高原对马铃薯聚垄集肥进行覆膜试验,研究了起垄、不同施肥处理、覆膜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加强了土壤速效钾的活化和释放,促进了马铃薯对钾的吸收,单施化肥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和马铃薯产量效果不明显,有机与无机肥料配施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和马铃薯产量效果十分显著。经相关分析,土壤速效钾含量与马铃薯产量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