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安徽财经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数据为基础,结合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结果 ,分析概括地方财经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最后根据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些促进地方财经类高校就业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3257名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的实证分析,发现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就业地区流向总体趋于稳定;就业城市的选择仍以沿海发达城市为主,但对大城市的热度有所减弱;就业单位选择以企业为主;私企和民企接收毕业生的比例在逐步提高。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毕业生就业流向出现新特点的原因,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无论从其自身发展还是其与外部因素的相互关系来看,它都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人才培养最终去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基于地方政府、地方高校、企事业单位和毕业生四者在理想状态下的资源循环体分析,校地合作既有利益共赢也有彼此在博弈中的最佳选择,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主体,应通过资源共享、与企事业合作构建实践体系、加强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和建立社会反馈机制等措施,尽可能实现四者利益共赢,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问题屡屡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对社会、高校、企业及毕业生本人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招聘单位对图书馆学本科毕业生的需求,有利于高校培养高素质的图书馆学本科毕业生,提高图书馆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研究方法]笔者共采用两种研究方法:文献阅读法和网络调查法。首先,笔者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文献检索、阅读、分析与总结。其次,通过收集招聘单位发布的雇佣信息,比较不同招聘单位的招聘要求。[研究结论]通过对获取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图书馆发布的招聘岗位类型主要有技术类、行政综合管理类、业务类3种;企业发布的招聘岗位类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情报研究、数据挖掘等领域,二是行政类职务;国考、省考、企事业单位的招聘岗位主要集中在行政类管理岗领域;科研院所以及情报机构的招聘岗位主要以信息深层次加工处理为主。[创新]笔者从招聘单位的角度出发,搜集整理不同招聘单位对图书馆学本科毕业生的需求,从专业能力、学历、工作经验、生源地等多个角度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总结不同招聘单位对图书馆学本科毕业生的需求差异。  相似文献   

6.
林萌  潇寒 《农家顾问》2012,(7):23-24
又到学生毕业时节,每当这个时候,针对毕业生求职者的"黑中介"就多了起来,他们甜言蜜语、巧设圈套、招摇撞骗、忽悠骗取求职者钱财,致使不少求职者上当受骗,这种现象应引起大家的关注。下面几种情况要特别警惕。一是无牌、无证、无固定地点中介。一些中介公司随便租一个办公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进行招聘诈骗。最近,女大学毕业生王某,在上海一家中介所求职,一进门,该中介所  相似文献   

7.
以云南某农业高校工科2014届毕业生为例,在问卷调查、近三年毕业生走访和调查、用人单位回访基础上,分析地方农业院校就业困难群体具有学业困难、更多关注社会关系在就业中的作用、重视职业稳定性和规范性、就业信息来源重视现代工具、积极主动性弱等特征,综合考虑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和毕业生个人五方面,构建“五位一体”的地方农业院校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体系,旨在对就业帮扶提供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以此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随着创新创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当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创新创业理念落后、投资帮扶不到位等等。由于不同学校办学目标和层次的不同,促使了地方高校主要服务于地方社会发展,因此在高校创新创业的研究中,更需要注重与地方发展战略保持一致。本文就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李元洪 《河南农业》2019,(22):11-11
植桑养蚕是一项周期短、见效快的好项目。随着河南省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许多地方政府都在发展植桑养蚕产业。虽然全省桑园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少,蚕桑生产季节服务缺乏,致使一些地方单位面积桑园产叶量不高、叶质较差,单位面积饲养量不高、蚕茧质量不好、蚕农经济效益低,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蚕农植桑养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创业不同于大学毕业生创业的特点,以及立足于地方区域经济创业不同于城市创业的一些特点。着重阐明了如何提高农村劳动力创业思想,激发他们的创业灵感,提高他们创业能力的具体意见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学毕业生在"村官"岗位选择过程中出现的选择缺乏理性和适应缺少主动的现状,从地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视角全面分析大学生"村官"的选择与适应现状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并结合湖南农业大学畅通基层就业之路的实践经验指出:在毕业生选择面向基层就业时,高校要做到科学引导,筑牢毕业生扎根基层的思想意识;要让毕业生理性选择,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要使毕业生主动适应,帮助毕业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在刚刚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化实践教学被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醒目位置,并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人事财务配合等多个方面对其加以保障,以确保实践教学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落实,使其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突出的作用. 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同欧美一些优秀大学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对实践教学的不同认识造成的.国内一些大学往往乐于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理工科仅有的一些实验课程也往往是走个过场.结果有些用人单位就在抱怨,刚刚步入职场的大学生还都需要单位的再回炉.学师范的毕业生不懂得怎样组织课堂教学、学果树栽培的毕业生不懂得怎样修剪果树、学法律的毕业生不懂得证据的采集方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农林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他们一方面感叹“生不逢时”,面对政府机构精简、企事业单位减员增效、毕业生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状况,找工作确实不容易;另一方面又仅仅把眼光盯着城市、大单位、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紧缺、适合自身发展的广阔农村空间又不屑一顾。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14.
王繁 《现代农业科学》2008,(10):193-195
以就业为导向成为了地方高等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时,结合院校自身特点和办学特色,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做出了正确分析,并找出毕业生就业中的误区和盲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加强教育管理,这不仅对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对促进地方高等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天津农学院2003—2006届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生源地区、就业流向及专业与就业对口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毕业生专业结构日趋合理、外地生源比例增加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率和考研率逐年增加,其中工科类及特色专业就业率较高;天津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地,就业单位以企业为主,而且专业对口率逐年降低。同时,通过探讨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提出进一步改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生是铁路企业专业人才队伍的主要来源,其素质与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铁路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分析了南宁铁路局部分单位在大学毕业生早期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在拓展人才培育工作思路、搭建人才培育平台、健全人才培育长效机制方面提高铁路企业毕业生早期培养质量的措施及办法,以促进大学毕业生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  相似文献   

17.
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素养是大学生信息素养在求职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通向实现知识价值、避免"知识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重视就业信息素养的培育,是时代发展、地情以及毕业生自身状况决定的;也是促进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地方高校招生继续面向应用型人才,工商管理学院都致力于专业人士。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本地应用程序-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矛盾,一方面是企业和大型企业,其中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用人单位的需求,另一方面本地应用程序大学工商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人才,很多工商管理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直接导致较低的地方高校就业核心竞争力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毕业生。因此,地方高校和应用工商管理毕业生的高校就业状况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缺乏相应的对策在当前形势下存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地方本科高校园艺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涉农企事业单位对园艺本科人才能力素质基本要求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提出了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园艺产业发展新形势的园艺本科人才专业能力的4个主要的递进式构成要素,依次为园艺专业基础能力、园艺专业核心能力、农业行业通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并详尽阐述了专业能力构成要素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一、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一)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分析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为 101. 1万人。其中研究生 5. 8万人,本科生 43.8万人,专科生 51.5万人。因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影响, 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需求近年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社会对部委高校和地方院校毕业生的需求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地方院校本专科毕业生需求量平均下降 10%~ 15%,其中专科生下降幅度更大些,许多省份的供需比仅为 1∶ 0.5~ 0.7,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各级政府、教育行政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