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福建莆田进行了不同密度皱纹盘鲍和刺参与海带筏式混合养殖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皱纹盘鲍的放养密度为10个/箱时,其养殖平均产量和产值均最高;当刺参的放养密度为3头/箱时,其养殖平均产量和产值也最高。以皱纹盘鲍和刺参的养殖产量为指标,建立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皱纹盘鲍和刺参的最适放养密度分别为11.3个/箱和3.4头/箱。  相似文献   

2.
在福建莆田进行了不同密度皱纹盘鲍和刺参与海带筏式混合养殖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皱纹盘鲍的放养密度为10个/箱时,其养殖平均产量和产值均最高;当刺参的放养密度为3头/箱时,其养殖平均产量和产值也最高。以皱纹盘鲍和刺参的养殖产量为指标,建立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皱纹盘鲍和刺参的最适放养密度分别为11.3个/箱和3.4头/箱。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刺参-海蜇-对虾复合养殖系统颗粒物沉积作用及其对刺参的影响.结果表明,刺参-海蜇-对虾复合养殖系统较单一养殖模式显著提高养殖产量(P<0.05),其中刺参产量较单养模式提高22.6%,海蜇、对虾产量较单一养殖模式无显著差异(P>0.05).在海蜇、对虾养殖期间,复合养殖模式颗粒物沉积量显著高于刺参单养模式,复合养殖模式沉降颗粒TOC及TN含量明显高于刺参单养模式(P<0.05).刺参摄食海蜇、对虾单养来源的沉降颗粒物相对于摄食刺参单养来源沉降颗粒,其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排泄率明显较低(P<0.05),摄食率无显著变化(P>0.05).刺参养殖水体上层养殖海蜇和对虾,能够优化刺参食物结构,刺参-海蜇-对虾复合养殖系统充分利用水体空间,获得更高产出,提高了单位水体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科技商讯     
《农家致富》2005,(13):13-13
江苏刺参首次养殖成功江苏首次引进的海珍品——刺参,在大丰沿海滩涂养殖成功。据悉,鲜活刺参批发价达340元/公斤,市场效益极为可观,专家介绍,大丰刺参平均每只重88克,其中50克以上的占70%,市场价位更高。  相似文献   

5.
江苏紫菜养殖概况和气候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紫菜养殖中减灾与防灾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条斑紫菜为试材,调查江苏省2003年条斑紫菜的养殖概况,利用江苏沿海8个站点的气象资料分析江苏紫菜养殖的气候适宜性。[结果]2003年江苏省条斑紫菜的养殖面积达9640 hm2,产值超过10亿元。南通地区紫菜养殖面积、产量和产值均最高,其次为连云港和盐城。盐城东沙的沙洲具较大发展潜力。南通地区气候最适宜紫菜养殖,连云港次之,盐城最差。如东到启东沿海,尤其吕泗附近对于紫菜养殖最为理想。造成区域间养殖紫菜气候适宜性差异的主要是大风、冻害、雾害、寡照等灾害性天气指标,而温度等常规指标区域间适宜性差异较小。[结论]加强气象条件等级预报,可为紫菜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参位列海产八珍之首,被公认为世界少有的营养保健品,而刺参是海参中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也是目前主要用来开展人工养殖的海参品种。刺参属棘皮动物,在我国山东、辽宁等北方地区已开展养殖多年,但在南方地区引进养殖刚刚起步。由于刺参属偏冷水性水生动物,在南方可以利用冬春两季进行养殖。2010年,莆田市城厢区太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了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科技计划项目"刺参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项目组经过精心组织和有效实施,从山东引进大规格刺参苗与原有池塘对虾、花蛤进行混养,基本探索出刺参在南  相似文献   

7.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又称刺参,主要分布于朝鲜半岛、俄罗斯、日本及我国北方沿海浅海区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野生资源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海洋经济养殖物种。自20世纪80年代,刺参苗种人工培育技术及增养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来,我国刺参大规格苗种及商品成参的产量都呈连年上升的势头,形成了以池塘养殖和底播增殖为主,因地制宜地开展以围堰养殖、海上沉笼养殖、浅海围网养殖、海底网箱养殖、人工控温工厂化养殖以及参虾、参贝、参鱼混养等多种养殖模式为辅的增养殖产业。  相似文献   

8.
鱼礁区与池塘养殖刺参体壁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人工鱼礁区和池塘两种养殖模式下刺参Apostichopus joponicus体壁营养成分及品质的差别,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两种养殖模式的刺参(体质量约为200 g)体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鱼礁组刺参体壁的粗脂肪、胆固醇、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能量均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二者的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鱼礁组刺参体壁的Na和Mg含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Ca、Fe、Cu、Mn含量均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鱼礁组刺参体壁的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而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池塘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苏氨酸外,鱼礁和池塘组刺参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值均小于1,二者的饱和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鱼礁组脂肪酸中仅C16:1和C20:5n3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养殖模式会影响刺参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在人工鱼礁区养殖的刺参,其营养价值优于池塘养殖刺参。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和支持下,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刺参养殖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刺参已经成为海水养殖业的支柱性经济品种之一。分析了刺参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从全国传统主产区、南移养殖区的养殖状况和技术应用水平等方面深入剖析了产业发展的结构与格局,指出了当前刺参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构建良种资源和病害防控体系、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和加快新技术应用等具体发展策略,推动和促进"新常态"下我国刺参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东农业科学》2005,(3):37-37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胡超群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华南沿海海参集约化养殖技术”。2005年4月28日,该成果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在深圳市大鹏镇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该项目首次在我国华南进行了刺参的人工养殖和集约化高产养殖新技术研发,首次将原产于温带的刺参苗种在南亚热带沿海地区养成了商品参,同时建立了海参苗种长途干法运输、全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和集约化饲养管理等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刺参最适生长温度为8-15℃,水温达20-24℃时开始夏眠,在辽西地区刺参夏眠的时间约为7月初至9月中下旬,这段时间内刺参停止摄食。为了充分挖掘刺参池塘本身的生产潜力,彻底改变单一的刺参养殖模式,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刺参池塘养殖海珍品,从而提高刺参池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017年,笔者在凌海市达莲海珍品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180亩(3个池塘每个池塘60亩)刺参与日本对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约1亿吨,而世界水产养殖产量仅1500万吨,其中淡水养殖产量约占一半。世界淡水养殖产量的80%以上集中在亚洲各国,主要是中国,我国淡水养殖产量为400多万吨,约占世界淡水养殖产量的60%。 淡水养殖的经营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粗放养殖和精养。粗放养殖用于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面,亦称大水面增养殖。本文主要介绍国外的精养方式。  相似文献   

13.
《农技服务》2017,(1):37-38
刺参有限的天然资源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市场需求的加大促进了刺参产业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仅十几年时间,养殖地域遍及辽宁、山东、河北,直至福建。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状况良莠不齐,苗种的养成、投放环节对养殖生产过程彰显重要。  相似文献   

14.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我国传统海珍之一,目前国内人工养殖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养殖产业仍旧面临养殖可控性差,病害频发、抗生素滥用等诸多问题。刺参肠道菌群与刺参的营养消化、免疫防御以及肠道再生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养殖过程中,维持刺参肠道微生态健康是保障刺参养殖成活率和营养品质的关键要素之一,刺参自身生长阶段和外部环境因素均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基于此,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刺参肠道菌群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研究现状,列举了影响刺参肠道菌群的主客观因素,以期为刺参的科学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笔者于2006年开始进行泥鳅水泥池微流水养殖,取得了产量3.6千克/平方米,产值54元/平方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3养殖及病害3.1养殖我国黄海、渤海沿海地区利用改造的对虾池塘和新建的潮间带池塘进行海参的养殖。刺参养殖的面积,2003年辽宁、山东已达到  相似文献   

17.
刺参是蓬莱的传统海珍品之一,近年来进行刺参的池塘养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一直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系统的技术操作规范.针对这一现状,详细介绍了刺参池塘养殖的各项技术要点,包括:池塘管理、水质管理、饵料投喂以及病害防治等,对刺参养殖从业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海参又名海鼠,为棘皮动物。一般可分为刺参和光参两大类,刺参表面有肉刺,多为黑色;光参无刺,多为灰白色或白色。海参最长可达1米,最短只有3厘米。据记载,海参在世界各地许多海域均有分布,具有食用价值的约有40多种;我国南北沿海亦有出产,常见的食用海参约有10余种,其中渤海的刺参、灰参,南海海域的梅花参,浙江的瓜参,闽南的光参,皆是著名的参种。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科学》2001,(12):12-13
今年以来,山东省充分发挥沿海滩涂卤虫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卤虫、卤虫卵养殖及加工,已将其培植成为海洋与渔业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今年全省卤虫养殖面积60多万亩,产量可达3000多吨、产值5亿元以上,出口创汇达千万美元。卤虫养殖、加工业已成为地方特色经济和一项重要产业,对振兴沿海渔业经济,增加渔农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刺参是我国主要海水池塘养殖种类,养殖池需要设计人工参礁,高产池塘必须配备底层增氧设施,选择合适的放苗密度,科学管理,调节水质,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剂。针对目前池塘刺参养殖现状,结合刺参池塘养殖的各项技术特点,介绍了刺参池塘高产生态养殖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