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农垦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整体发展态势良好。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1358.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粮食总产量为1858.99万吨,比上年增产192.76万吨,增长11.6%。今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国家对农垦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十一五”时期,农垦改革发展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和加强示范带动能力建设,大力推进产业化、集团化和股份化,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11,(11):15-15
近年来,广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年输出蔬菜1000万吨以上,特别是秋冬菜多数销往北方市场,成为我国“南菜北运”重要基地。2010年广西蔬菜种植面积1751万亩(含食用菌、果菜类),产量2427万吨,其中秋冬菜944.7万亩,总产量1655.9.75-吨。2011年,广西全力推进产地集配中心、北方主销区交易配送专区、产销流通链条、农产品流通可追溯体系以及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的建设,疏通“南菜北运”的产品流通“经脉”,尽可能减少农产品“卖难”问题。预计到2015年,广西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1800万亩,蔬菜产业总产值达500亿元。  相似文献   

3.
<正> 1999年上半年农资市场总体态势为资源充足,价格持续走低,市场运行平稳,产品结构矛盾突出,企业资金紧张,秩序亟需巩固。 一、市场情况 1.生产 上半年全国化肥生产保持平稳增长,每个月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幅度都在11%以上。1~6月份累计生产化肥1508.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3.9%,其中尿素产量1450.5万吨,同比增长14.8%;磷铵产量124.2万吨,同比增长28.8%;钾肥生产10.3万吨,同比增长14.5%。1~6月全国累计生产农药40.3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7.1%。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发展较快。2003年全省播种面积达到106万亩,比“九五”增长了45%,鲜薯总产达150万吨,平均667 m^2可达到1700千克,最高667 m^2达4000千克,比“九五”末增长了30%。  相似文献   

5.
已经过去的2006年,市场普遍反映化肥难销。 据调查,其主要原因如下。化肥产量猛增。据统计,2006年1-9月,全国化肥产量3880万吨,同比增长12.1%。其中,氮肥增长11.2%,尿素增长12.5%,磷肥增长10.9%。从春季开始,化肥市场就已出现销售压力,尿素价格迅速下滑,当时有人希望以扩大出VI来消化压力,但实际上仍远远比不上产能的增加。据氮肥协会统计,到2006年6月底全国尿素产能达4600万吨,下半年还将新增产能325万吨。预计2007年尿素产能还将新增303万吨。2002年全国出口尿素41万吨,2004年达到394万吨,去年回落到157万吨,2006年1-9月份出口66万吨。磷肥协会估计,2006年全国磷肥产量将达1200万吨,增长6.7%,而新建项目又有几百万吨能力。化肥生产不断上台阶,而农业需求则在缓缓爬坡,因此市场低迷是产能过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食用菌产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1997年年产仅为015万吨,到2008年年产达到15万吨,十年增长了100倍,尤其是近几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大兴区作为首都南菜园,在食用菌产业方面发展较为缓慢,1997年总产量只有6吨,仅占全市0.4%,到2008年总产1.5万吨,仅占全市10%,远远落后于房山区和通州区。 笔者通过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与农民座谈、查阅资料等形式,广泛收集大兴地区有关食用菌第一手资料。采取统计分析与典型调查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和研究。分析取得主要研究成果:1.调查了大兴区食用菌生产现状:增长速度较慢;从业人员本地人少外地人多;农民有积极性,但缺乏技术:温室等设施较多可用于食用菌种植等。2.指出了存在的问题: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组织管理;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基础薄弱;菌棒制作各自为战;农民对食用菌栽培技术掌握甚少等。3.提出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相应策略:强化组织管理,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实施科教兴菇战略:建立区级菌种繁育基地:建立高标准食用菌试验示范基地对农民进行实地培训等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7.
《福建农业科技》2006,(1):39-39
古田县是“中国食用菌之乡”。近年来,古田县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植发展,全面实施“基地化,工厂化,品牌化”科技兴菌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了食用菌产业化进程,加快了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在全国率先掀起了银耳、香菇、竹荪生产“三次浪潮”,使古田食用菌产业从小到大,蓬勃发展,成为全国食用菌生产大县,2005年食用菌鲜品产量达36万t,增长22%,产值8.8亿元。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名列前茅的农药制造和销售大国,并且已经由农药进口大国,发展成为农药的出口大国,国际农药舞台不能缺少中国农药的参与。 一、我国农药生产和出口情况 近10年来,中国农药工业发展迅速:年产量从23.3万吨增加到86.3万吨,增长近3倍;年用量从22.6万吨增加到25.9万吨,增长14.6%;年出口量连续保持强劲增势,从4.77万吨增加到39.1万吨,增长8倍,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153个。据ARN市场和咨询公司分析显示,未来4年,中国农药市场需求量有望以年均7%-9%的速度增长,到2009年销售额可达27亿美元;中国农药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有望以年均0.7%的速度增长,将从2004年的5.8%增长到2009年的8%。目前,中国是继美国、法国、日本和巴西之后的世界第五大农药市场,10年后中国有望排在全球农药市场的第三或第四位。  相似文献   

9.
加快热作产业发展推进热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十五”时期热作产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十五”时期,热作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十五”未期与“九五”末期相比,热带作物面积由730万公顷增加到859万公顷,增长18%。总产量由1.1亿吨增加到1.6亿吨,增长45%。总产值由902亿元增加到1344亿元,增长49%。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245元增加到3009元,增长34%。主要热带作物及其制成品出口总量由47万吨增加到108万吨,增长129%。出口总金额由21亿元增加到50亿元,增长139%。具体来讲,“十五”时期热作产业发展主要在以下七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饲料业取得了辉煌成就。20多年来,特别近10年来,饲料工业年平均以10%左右速度增长,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实现了饲料产量、产值、利税和就业人数的同步增长。初步统计,2005全国饲料加工工业产值达到2639亿元,工业饲料总产量将达1.03亿吨。根据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测算,2010年我国饲料产品的需求量将超过1.5亿吨。另外,我国饲料原料供应潜力大、非常规饲料资源丰富以及良好的现实基础,这些都将为饲料工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1.
声音     
《中国农资》2007,(1):8-8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全国农垦粮食产量创下了历史新高。2006年农垦粮食总产达2047万吨,首次突破2000万吨大关,比2005年增长10.1%;粮食亩产达到384公斤,比2005年增长4.6%。  相似文献   

12.
马娜 《河南农业》2010,(4):16-17
一、近几年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发展迅速,成效显著。2009年。全省食用菌产量连续五年突破200万t.产值连续三年突破100亿元,产量较2000年增长儿7.3%,产值较2000年增长183.4%.全省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营销和科研、教学、推广的人员达470多万人,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畜牧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些年来,畜牧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类畜禽全面增长,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据统计,全市肉类总产19.08万吨、蛋类总产9.03万吨、奶类总产1.5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6%、4.1%、35.7%;畜牧业产值3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2%;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618元,约占农民人均纯收的23%。  相似文献   

14.
《福建农业科技》2011,(6):51-51
为稳步推进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宁化县不断探索食用菌发展新模式,确保产值、产量全面增长。预计2011年全县实现种植规模3950万袋,鲜品产量16980t、产值1025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1%和8.7%。一方面主推广循环利用栽培模式,发展“平菇-金针菇”、“草菇-双孢蘑菇”、“姬松茸-双孢蘑菇”等周年栽培。另一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70年代初开始人工栽培食用菌,到1978年全国产量只有5万多吨,80年代进入了发展阶段,1990年突破100万吨,到2001年达到781万吨,产值达314亿元,而且每年都是以30~40%的速度增长。我国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黑木耳产量达42.4万吨,据介绍,目前我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5%,  相似文献   

16.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2):42-42
全省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加快生猪发展,突出发展肉牛、肉羊和奶牛,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业”战略,努力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增加农民收入。2004年末,全省畜牧业产值达152亿元,同比增加12.72亿元,增长9.1%,畜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3年的29.90%提高到31.2%,增加1.3个百分点。完成肉类总产量171万吨、蛋类总产量9.61万吨、奶类总产量3.5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92%、5.37%、3.84%。畜牧业对农民的贡献率增至39.62%,畜牧业生产能力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已成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7.
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河南省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增”为目标,突出抓好市场信息、质量安全和农资打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5年,全省粮食生产保持较大幅度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首次突破4500万吨,达到4582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2870.58元,同比实际增长7.5%;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843亿元,比上年增长7.5%。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樟树市牢牢抓住“市场”这根指挥棒,把发展农村民间流通组织作为加快农业市场化、产业化,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打通了农副产品通向市场的这条“脉搏”,有效地缓解了农副产品“卖难”的问题。我市各级各类农协平均每年销售粮食3.5万吨、油料1.8万吨、蔬菜21.3万吨、水产品1.2万吨、生猪45万头、家禽580万羽,极大地提高了全市的农副产品的商品率。据统计,全市75%以上的农副产品通过农村民间流通组织进行外销,农产品商品率达到80%以上。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78元,仅…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产业在现代农业中的战略地位及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概述 在我国,食用菌产业是现代农业中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6年全国食用菌产量(鲜量)达1474.1万t,比2000年的663.8万t增长122.1%.占全球总量70%以上;产值达585.5亿元,在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  相似文献   

20.
优势农产品形势看好 1、蔬菜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蔬菜出口增长势头良好,主体市场得到巩固发展。2002年我国蔬菜出口量达465.74万吨,比2001年增长18.3%;出口额26.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2003年骨干出口市场显著扩大,从我国进口10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增至12个。我省蔬菜出口形势也不错,尤其2003年出口势头迅猛,1~10月主要出口品种大蒜(占出口额的80%)和脱水蔬菜的出口额分别为4072万美元和564万美元,比上年有很大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