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亩(1亩=667平方米)产和质量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亩产仅为900公斤左右.而芬兰马铃薯的平均亩产达到3000公斤,英国和美国的马铃薯亩产也在2165~2600公斤之间.如果中国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使马铃薯亩产达到2600公斤以上,就等于使种植马铃薯的产出提高3倍左右.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种植面积占世界的20-25%,总产量占世界18%,占亚洲的70%。黑龙江省是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和商品薯、种薯集散地。马铃薯是黑龙江省的传统优势作物,种植面积40万公顷,占全国的1/10。如何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尤为重要。近几年马铃薯大垄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比常规垄栽培一般可以增产15%--20%以上。常规栽培平均亩产1600公斤,大垄栽培平均亩产2100公斤,平均亩增产马铃薯500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是南安市主栽冬种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在1600公斤左右徘徊。为了提高马铃薯单产,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冬种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促进春粮增产和农民增收,2006年冬至2012年春,南安市种植业管理站积极探索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示范、推广,平均亩产达到2000公斤以上,取得了显著成  相似文献   

4.
在栽培上由于马铃薯退化现象普遍发生而严重地影响了马铃薯的生产和发展,随着组织培养脱毒马铃薯技术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退化问题,马铃薯产量也大幅度得到了提高,中原地区脱毒马铃薯早熟栽培最高亩产达到6000公斤,平均每亩单产也达到2500公斤以上.而一般马铃薯亩产量只有1500-2000公斤.脱毒马铃薯早熟高产种植技术如下: 一、品种选择:中原二作区宜选用早熟、丰产、抗退化、休眠期短的,如津引8号、鲁引1号、荷引7号或豫马铃薯1号、2号等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亩产和质量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亩产仅为900公斤。如果中国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使马铃薯亩产达到2600公斤以上,就等于使种植马铃薯的产出提高3倍左右。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春夏干旱少雨,秋天雨水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6.
<正> 玉米西红柿间作,就是麦收前在麦田内套种玉米,麦收后于麦茬内移栽西红柿的一种高效种植模式。近年来,通过多次试验表明,小麦平均亩产可达400公斤,玉米亩产可达400-500公斤,西红柿亩产达1500公斤以上,粮菜亩产值可达2500元以上,实现高产高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岚皋县第二大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13万亩,产量17万吨,随着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马铃薯单产水平不断提高,为全县马铃薯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2011年全县建立马铃薯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1个,示范方平均亩产2132.9公斤,较前三年同区域平均亩产1338公斤,亩增产794.9公斤,增长37.3%.现将本县马铃薯高产创建栽培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是岚皋县第二大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13万亩,产量17万吨,随着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马铃薯单产水平不断提高,为全县马铃薯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2011年全县建立马铃薯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1个,示范方平均亩产2132.9公斤,较前三年同区域平均亩产1338公斤,亩增产794.9公斤,增长37.3%。现将本县马铃薯高产创建栽培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在达州常年种植面积约90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占四川省马铃薯总面积的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大面积种植的马铃薯品种退化严重,生产水平较低,致使马铃薯平均亩产仅1500公斤左右。为了提高马铃薯单产,增加粮食总产,我们进行了马铃薯栽培模式研究,以深松土、起垄深施肥和合理密植技术为主的马铃薯垄作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据达州市农科所试验,垄作栽培比常规畦作栽培增产15%以上,比沟栽增产4%以上,商品薯率提高20%以上。主要技术要点:一、选用适宜品种海拔600米以上区域适宜推广种植秦芋30号、LK99、鄂薯3号、川芋56、克星1…  相似文献   

10.
内丘县常丰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创建于2007年,并同时完成马铃薯品种的无公害产品认证,经过几年的规模种植,摸索筛选出了适合我县种植的津薯8号、早大白两个品种,在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背景下,2013年常丰村全村种植马铃薯800余亩,平均亩产2500公斤,亩产值在4000元以上,并形成了一整套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现整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1990年滑县县委、县政府组织22个乡镇,对30万亩夏玉米进行高产开发,经县高产开发指挥部验收,平均亩产566公斤。有165块高产田,面积1007.3亩,平均亩产650公斤以上。枣村乡西莹村唐福吾种植的一亩掖单13,亩产达906公斤。在开发方的带动下,全县53.6万亩夏玉米平均亩产370公斤。高产开发田普遍实行麦垄套种,主要抓了四项关键技术措施。一、扩大种植良种,改平展叶型为竖叶型玉米品种。开发方种植竖叶型玉米品种面积占70%以上,竖叶型品种上部叶片上冲,叶相直立,夹角较小,有利于光的投射,植株冠层形成了良好的透光层,提  相似文献   

12.
油菜新品种“601”是浙农大选育而成的一个生长整齐.清秀、角饱、粒大,在耳春低温下结角率较高的早熟,高产甘蓝型新品种,适宜于三熟制等劳力较紧张地区水田种植。瑞安市从1986年引入试种,表现为(1)高产稳产。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100公斤以上。1988年荆谷乡七甲村连片种植108亩,平均亩产104.7公斤。高产田块亩产可达150公斤。如梅头镇良种场一丘1.13亩攻关田,平均亩产154公斤。荆谷七甲村一丘攻关田1.2亩,平均亩产146.7公斤。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高产、高效作物。冬季稻田种植马铃薯指在不影响翌年双季水稻种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闲置地块,提高复种指数,以增加农民收入。2010年,长泰县武安镇冬种马铃薯380亩,平均亩产2053公斤,每亩纯收入超过3000元。现将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蚕豆、马铃薯带状种植技术谭忠芳林瑛蚕豆、马铃薯带状种植技术,是1996年青海省湟源县大华乡在高位水地(海拨2700米)试验成功的一项高产栽培技术,经现场测产验收,带状田平均混合亩产达555公斤,其中蚕豆225公斤,马铃薯330公斤(按5斤折1斤计),...  相似文献   

15.
蓝许祥 《福建农业》2011,(11):10-11
诏安县地处福建最南端,全年基本无霜,冬季极其适合马铃薯的种植。近年来,诏安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增长较快,为了规范生产和管理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诏安县农业局在白洋乡阳山村建立百亩冬种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示范片,实施面积112亩,取得了好收成,经有关部门验收,平均亩产达2238.8公斤,其中最高产的一块面积1.14亩。  相似文献   

16.
冯晓珠 《福建农业》2007,(10):13-13
近年来,长乐市玉田镇秋季种植马铃薯面积不断扩大,现已达500亩,平均亩产1025公斤,亩产值1506元,经济效益显著,市场空间大。根据多年的栽培实践,现将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玉米、马铃薯是蕉城区种植面积较大的旱作。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耕作制度的创新,春玉米-秋马铃薯栽培模式取得较高经济效益,成为我区早作推广的主要模式。经示范片统计,春玉米亩产平均850公斤,亩产值750-800元;秋马铃薯亩产平均1340公斤,亩产值1100-1200元;两季产值计1850-2000元  相似文献   

18.
<正>按照农业部的部署和要求,云南省宣威市以绿色理念为引领,推进科技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探索服务模式,促进产业融合,打造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升级版,带动实现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今年,10万亩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平均亩产758公斤,核心区亩产1108公斤,辐射带动全市玉米亩产提高3%、增效50元以上。1培育新型主体,突出示范带动鼓励支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承办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样板,对集中流转土地面  相似文献   

19.
骆勇  章春娣 《当代农业》2014,(23):30-31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柘塘镇秦淮村发展马铃薯、杭白菊高效种植模式,马铃薯在2月上旬播种,4月底至5月初收获;杭白菊在5月上旬栽植,11月收获。平均亩产马铃薯1500公斤,杭白菊500公斤以上,亩收入近7000元。一、马铃薯栽培技术1.适期播种选择地势高、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砂质土种植,前茬避免为茄科作物,结合深耕25~30厘米,  相似文献   

20.
姜—稻—薯一年三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溪潭镇是福安市农业大镇,近年来创新耕作制度,推广“生姜—晚稻—马铃薯”一年三熟制,采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促进单位面积效益成倍提高。春季种植美观优质适应加工外销的本地竹姜,亩产1800-1900公斤,产值7580-7980元。在生姜收获后种上高产优质杂优稻,亩产446-500公斤,产值628—700元。在晚稻收割后种上马铃薯,亩产鲜薯1600-1800公斤,产值1440-1620元,三熟产值计9648-10300元。其主要的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