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择适宜锦州地区栽培的耐密品种,通过对其开展秋季深开沟秸秆直接还田、一次性深施肥、大垄双行2比空、双株紧靠等栽培试验,筛选出最适宜该地区的耐密玉米品种栽培模式,为耐密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适宜方法,开展了玉米耐密品种栽培模式试验,用以筛选耐密玉米品种的最佳栽培模式以及最适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3.
2012年7月17日,中国农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等单位的玉米栽培、育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湖南开发的高产耐密玉米新品种"吉湘2188"百亩示范片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测产结果亩产突破700公斤,专家建议加大在中国南方推广该品种的力度。据了解,从2000年到现在,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1.5亿亩,达5.03亿亩,成为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播种面积逐年增大。但南方玉米播种面积增长较慢,四川、贵州、云南、重庆、广西、湖南、湖北等7省南方玉米主产省,近10年来,播种面积增加仅1000万亩左右,远低于全国同期平均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是把工程节水和覆膜栽培2项技术进行集成组装的一项农业节水综合栽培技术。五分地镇推广的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为:"一增、五推、两配套、两提早"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1."一增":合理增加密度,亩保苗4500株左右;2.五推:推广高产优质耐密品种;推广地膜覆盖;推广大小垄种植(大垄80厘米,  相似文献   

5.
玉米耐密品种由于栽培密度高,因此通风透光条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玉米的产量,为了改善玉米生长环境,增加田间通透性和采光度合理调整玉米栽培密度,增加玉米产量,辽宁省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不同栽培模式试验,以验证产量影响。  相似文献   

6.
耐密型玉米品种一般比平展型品种增产20%以上.耐密型玉米品种的问世是八十年代我国玉米育种工作的重大突破,促进了玉米栽培研究的发展,也展示出我国玉米有很大的增产潜力,为玉米再上一个新台阶指出了努力的方向.选育和推广高光效耐密型玉米杂交种是今后玉米高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选取新选育的2个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的表现,对小区产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利用玉米单株产量耐密系数分析了品种的耐密性,并对2个品种不同密度下其他一些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中,新玉38的耐密系数高于伊单14号,随着密度的增加,新玉38的耐密系数高于伊单14号越明显,说明新玉38的耐密性要明显高于伊单14号,在较高密度下比伊单14号易获得高产,其产量性状与单株产量耐密系数相关性较显著,同时这2个品种的最佳栽培密度均为7.5万株/hm2,易获得较高的产量,密度最多不能超过9.0万株/hm2,超过9.0万株/hm2时,产量明显下降,耐密系数初步为品种的高产栽培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选取新选育的2个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的表现,对小区产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利用玉米单株产量耐密系数分析了品种的耐密性,并对2个品种不同密度下其他一些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中,新玉38的耐密系数高于伊单14号,随着密度的增加,新玉38的耐密系数高于伊单14号越明显,说明新玉38的耐密性要明显高于伊单14号,在较高密度下比伊单14号易获得高产,其产量性状与单株产量耐密系数相关性较显著,同时这2个品种的最佳栽培密度均为7.5万株/hm2,易获得较高的产量,密度最多不能超过9.0万株/hm2,超过9.0万株/hm2时,产量明显下降,耐密系数初步为品种的高产栽培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影响耐密型玉米高产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获得了耐密型玉米产量形成的函数模型及高产农艺措施组合方案。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耐密型玉米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氮肥和钾肥。亩产700公斤以上的栽培措施为:市施纯 N15.4~17.0kg、P_2O_58.1~8.8kg、K_2O_3.5~4.0kg、亩保苗4265~4347株。  相似文献   

10.
耐密玉米二比空栽培新技术值得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业》2015,(13)
<正>作物的比空栽培是指种植几垄行留出1个空垄行的一种栽培形式,其中种2垄玉米空1垄即二比空玉米栽培形式。耐密玉米二比空栽培是在选择耐密品种、增加种植密度的前提下采用的种植形式。从2008年开始,凌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沈阳农业大学协作开始推广这项技术,至今已被多数农民广泛接受和运用,并快速影响辐射到周边地区。现就这种栽培形式的优点及技术规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是建昌县主栽作物之一,每年播种面积70万亩左右,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0%左右。建昌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是辽宁省优质玉米产区之一。2010年,建昌县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亩产达到900公斤。1选地整地选地选择耕层深厚、土壤疏松保水保肥靠近水源的地块。做到耕翻和深松有机结合,打破犁底层,提高整地质量。2选用优良耐密高产品种我县近几年主推耐密品种有:沈玉系列、良玉66、郑单958、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作为甘南县的主要栽培作物之一,平均年播种面积15万公顷,对种植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09年黑龙江省玉米开展高产创建以来,结合甘南县生产实际,玉米直播创建产量达9吨/公顷,地膜覆盖玉米产量达吨/公顷。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选用高产优质杂交新品种:应选择通过黑龙江省或国家审定推广(含黑龙江省区域)的品种,尽量选择近几年稳产、抗病抗逆、耐密性好的品  相似文献   

13.
浅谈玉米生产的限制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快玉米生产的主要任务是"一增四改","一增"就是增加种植密度.根据各地推广的品种特性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将现有品种的密度普遍增加500~1000株/667㎡."四改"一是改种耐密品种,力争到2010年耐密品种的推广面积由目前的666.7万h㎡达到1333.4万h㎡.  相似文献   

14.
耐密型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刚 《吉林农业》2011,(4):176-176
玉米是黑山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9.3万hm2,占现有耕地面积的70%。年产玉米80万吨以上,有高油玉米、高蛋白玉米、青贮玉米等种类,主要品种有东单系列、丹玉系列、海禾系列等200多个优良品种。为了加快玉米生产发展,农业部提出了“一增四改”方案,主要措施是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型高产品种。为此,黑山县加大了耐密型玉米品种的推广,现种植面积已占全县玉米总面积的60%以上。在近年来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种植耐密型玉米的技术要点,供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加快辽宁省建平县玉米种质资源创新改良,筛选出在同等栽培模式及管理水平条件下适宜建平县机播机收的高产、优质、高效、抗逆性强的耐密玉米新品种,2021年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了27个耐密玉米品种作为试验品种,开展耐密玉米新品种筛选鉴定试验。试验采用大区对比,不设重复,试验面积为5 500 m2。通过试验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玉米品种有辽单109、祥禾605、辽单519、辽单1209、辽单505等,为下一步耐密玉米新品种在建平县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经过一年的试验可以看出,在110厘米垄上双行栽培,四个耐密品种不同密度试验,一是两种密度对比,A密度公顷保苗6万株与B密度公顷保苗7.5万株相比,经济性状和产量因子前者均好于后者;二是四个品种对比,处理1、2、比对照分别增产1.3~0.4%和12.4~14.5%,处理3减产6.1~9.8%,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公顷保苗6万株处理2,亩产822.9公斤,比对照亩增产91.7公斤,增产幅度12.4%。通过试验数据表明,上述四品种,处理2、处理1和对照,适合通透密植栽培,密度范围公顷保苗在5.5~6.5万株。  相似文献   

17.
<正> 玉米地膜栽培(简称地膜玉米),自1987年引进毕节地区试验、示范以来,发展很快,从1990年起,每年稳定在50~60万亩。大面积亩产平均为350~430公斤,亩增产为120~150公斤。地膜玉米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经济效益明显的栽培技术。通过改进栽培技术,玉米产量的提高还有较大的潜力。为此,自1990年开始,我们以农业系统工程的原理  相似文献   

18.
郝德林 《新农业》2007,(4):22-24
三樱椒又名朝天椒,在辽西地区栽培有十几年,因其耐热耐旱易管理,适应旱地栽培而迅速成为该地区种植结构调整的首选经济作物品种。我们经过5年的栽培实践和研究,摸索出了三樱椒与玉米套种的裁培模式,实现一地双收。三樱椒与玉米套种,田间共生期110~120天,可1次性收获三樱椒250~300公斤,玉米350~450公斤;每亩产值比单种三樱椒增收240元,增幅11.4%;比单种玉米增收1500元,增幅178.5%,是一种理想的种植模式,适宜在辽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洛单6号是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最新选育的高产、稳产、耐密、早熟、多抗优良玉米新品种。2004~2006年参加河南省夏玉米区试、生产试验,全省三年多点试验汇总比对照种郑单958增产3.2%~5.3%。2005年申请了品种权保护,2007年3月26日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耐密型玉米品种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根据玉米种子市埸调查,2010年耐密型玉米种植面积预计可达到80万公顷左右。在种植的玉米耐密品种中多为先玉3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