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省植保植检站根据2007年云南省小麦、蚕豆、马铃薯、蔬菜、油菜、亚麻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计划,结合历年病虫害发生规律,采用专家评估分析法分析预测,2007年云南省夏收作物病虫草鼠害中等偏重发生,发生总面积将达3000万亩次。其中,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蚕豆根病、蚕豆锈病、蚕豆赤斑病、十字花科根肿病、大蒜叶枯病、蚜虫、地下害虫、农田草害中等偏重发生;农田鼠害、斑潜蝇、小麦粘虫、油菜白锈病、油菜叶蜂、大蒜白腐病、亚麻炭疽病中等发生,局部地区雷发牛。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种植是一项综合性农田栽培措施,地膜覆盖栽植具有提高土壤温度、调节土壤水分、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杂草滋生和病虫危害等作用,不仅能使产品大幅度提高产量,还能提前上市,提高品质,调剂旺、淡季余缺,增加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3.
选用当地常规种植的小麦与蚕豆在不同氮肥水平下间作、单作,进行病害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与单作相比,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蚕豆赤斑病、蚕豆锈病发病较轻,最高相对防效达69.04%;间作后小麦平均亩增产8.19 kg,增长3.36%;与此同时,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白粉病发生加重。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鉴相关科学施肥理论与实践经验,并结合四川江油地区小麦科学施肥的经验,本文认为在农田土壤生态系统中,耕作层中土壤中镉的迁移率比较小,不同肥料的施用方法导致土壤重金融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小麦中镉的形态和镉的吸收,对小麦种植的产量产生重大的影响。通过相关的分析为小麦科学施肥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膜覆盖种植是一项综合性农田栽培措施,地膜覆盖栽植具有提高土壤温度、调节土壤水分、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杂草滋生和病虫危害等作用,不仅能使产品大幅度提高产量,还能提前上市,提高品质,调剂旺、淡季余缺,增加种植效益。近几年,在我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寒凉地区大面积应用推广,在马铃薯、甜菜、西瓜等作物栽培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的种间相互作用及氮转移研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在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通过根系分隔和标记15N的盆栽试验研究表明,小麦相对于蚕豆对土壤氮和肥料氮的依赖更强,蚕豆则更多依赖于空气中的氮。在根系完全分隔、尼龙网分隔和根系不分隔处理中小麦对15N的回收率分别为58%、73%和52%,而蚕豆则分别为30%、20%和3%。小麦对肥料氮的竞争促进了蚕豆的固氮作用,在根系完全分隔、尼龙网分隔和根系不分隔时,蚕豆来源于固氮的百分数(%Ndfa)分别为58%、80%和91%。因此,小麦/蚕豆中存在对氮的互补利用,该体系中氮营养竞争和促进作用同时存在。在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应用土壤标记同位素稀释法表明蚕豆固氮向间作小麦发生了转移,转移的量相当于蚕豆吸氮总量的5%。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试验,在小麦蚕豆间作、蚕豆单作系统中,研究小麦缺铁诱导产生的根分泌物——麦根酸对红壤中难溶性磷的活化效果。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施用麦根酸可以显著增加单作蚕豆对红壤中难溶性磷的吸收;小麦蚕豆间作时,麦根酸施用对小麦吸收土壤中的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蚕豆磷的吸收影响不大,小麦蚕豆间作在作物磷吸收方面是具有极大优势的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8.
张雪飞 《农业知识》2023,(10):24-25
<正>小麦是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常年种植面积在21.8万亩。为配合农业农村部开展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测算和发布工作,更好地完成农业推广项目,提高小麦养分综合管理技术,岱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常规施肥方式下小麦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6年云南省秋冬季小麦、蚕豆、马铃薯、蔬菜、油菜、亚麻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计划,结合历年病虫害发生规律,采用专家评估分析法综合分析:2006年云南省秋冬季作物病虫草鼠害中等偏重发生,发生总面积1500万亩次。其中,蚕豆根病、蚕豆锈病、蚕豆赤斑病、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十字花科根肿病、大蒜叶枯病、蚜虫、农田草害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地区农田鼠害、斑潜蝇、小麦粘虫、地下害虫、油菜白锈病、油菜叶蜂、大蒜白腐病、亚麻炭疽病重发生。  相似文献   

10.
蚕豆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又叫罗汉豆、胡豆等,是一种介于粮食、饲料之间的作物,成熟后表皮变成黑色,荚果肥厚。蚕豆的果实可以作为蔬菜食用,表皮可以作为饲料肥料,因此蚕豆具有很大的种植价值。现阶段我国对蚕豆的种植一般都比较粗放,缺乏对蚕豆种植技术的系统性规划。  相似文献   

11.
小麦蚕豆间作中作物对氮的吸收利用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两种作物对氮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在小麦蚕豆间作的整个生育期内,作物的氮吸收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小麦、蚕豆对氮的最大需求高峰分别在开花期和拔节期。与单作相比,小麦蚕豆间作具有明显的氮养分吸收优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开展蚕豆田间试验,设置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区、测土配方施肥缺氮区、测土配方施肥缺磷区、测土配方施肥缺钾区四个试验处理,研究氮、磷、钾三种元素的施用对蚕豆植株长势、籽粒产量、养分吸收量等指标的影响,计算蚕豆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乐都区山旱地覆膜种植蚕豆的氮肥利用率为42.75%、磷肥利用率为16.14%,钾肥利用率为46.16%。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水稻/辣椒轮作、水稻田埂间作大豆、辣椒棚边间作蚕豆等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阐述了通过合理搭配品种、科学安排茬口、加强田间管理等技术措施实现一年四熟,达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病虫危害、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省肥。腐植酸涂层肥料有效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与一般复合肥比较,利用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在推广示范中,减少肥料用量20%,仍不减产。以尿素为例,一般尿素的氮素利用率为36%,涂层处理之后,肥料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氮素利用率就能达到46%。也就是,一般尿素施用100公斤,作物能够吸收利用的只有36公斤,涂层肥料能够吸收的量就能达到46公斤,我们只需施用78.3公斤的肥料就能达到100公斤的效果,节约肥料20%以上。省水。腐植酸特有的抗旱功能以及涂层材料具有的保水、缓释功能,使腐植酸涂层肥料具有显著的抗旱节水效果。近几年,在石家庄地区推广小麦抗旱品种与涂层肥料集成的节水增产技术,取得了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一肥一水过千斤"的新突破。主要做法是"适时晚播、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农田小麦NPK肥料的利用率.[方法]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个处理:NPK、NP、PK、NK和缓释肥料,比较NPK平衡施肥和施用缓释肥2种施肥方式的差异.[结果]土壤中残存速效养分、小麦产量及生物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NPK平衡施用有助于小麦增产,较NP、PK、NK处理分别提高了9.6%、11.3%、33.8%.同时NPK处理中N、P、K肥料利用率较缓释肥处理均有所增加.[结论]选择适宜的施肥模式是该地区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虉草是冬春季农田的恶性杂草,对小麦、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危害极大.近年来,在玉溪市一些麦类主产区虉草发生越来越严重,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2014年2-3月对玉溪市小春农田虉草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虉草在玉溪市除华宁县和元江县未发现外,其余7个县(区)均有发生,分布乡(镇)29个,分布率为38.67%,小麦、大麦、油菜、蚕豆4种作物的种植田块均有发生,田块发生频率为15.93%,面积发生率17.38%,综合危害指数4.53%.  相似文献   

17.
正在小麦产量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水和肥起着关键的作用。适宜的灌水可以促进肥料的转化和作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提高化肥利用率。而适宜的施肥也可以调节水分利用过程,提高水分利用率。本文通过小麦氮肥田间肥效试验,摸清灌溉条件下高产小麦氮肥的最佳施用量,氮、磷、钾用量及比例,构建小麦施肥模式,为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确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提高小麦生产科技水平和肥料利用率。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揭示在不同施氮水平下,间作小麦蚕豆各生育期磷养分吸收累积规律。【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水平(N/2、N、3N/2)对间作小麦、蚕豆的磷养分动态累积吸收变化和养分竞争规律的影响。【结果】推荐施氮水平下(N),小麦、蚕豆生物量最高;相同施氮水平下,与单作相比,间作提高了小麦、蚕豆生物量。随施氮量增加,小麦、蚕豆磷养分吸收量增加。与单作相比,间作小麦提高了磷养分吸收量,间作小麦灌浆期至成熟期磷养分吸收量分别提高了20%~72.8%和20%~28.12%,蚕豆差异不明显。同时,随施氮量增加,小麦磷养分吸收速率增加,蚕豆磷吸收速率减少。与单作相比,间作提高了小麦磷吸收速率,3个施氮水平下,间作小麦抽穗至成熟期磷养分吸收速率分别提高了0.1~5.3倍、21.9%~90%和2%~242%;常规施氮和高氮水平下,间作蚕豆分枝期至鼓粒期磷养分吸收速率分别增加了38.4%~89.8%和8.7%~48.6%。【结论】氮肥施用量和间作种植方式同时改变了小麦、蚕豆生物量和磷素吸收累积。  相似文献   

19.
不同前作对磷肥后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麦、毛苕、豌豆施用磷肥的土壤上,接连种植玉米和小麦,研究前3种作物施磷的后效。结果表明,不同前作施磷均有明显后效,其大小既和前作增产效果、由肥料中吸收的磷素多少有关,也和磷肥用量有关。前作增产效果大,吸磷多,肥料利用率高,后效减少;磷肥用量低而前作利用率较高时,后作利用率显著下降,反之亦然。尽管第二、三料作物的吸磷量和肥料的利用率因前作而异,但三料作物的总利用率却大致接近,以亩施4.5kg P_2O_5者最高。经过三料作物吸收,磷肥用量高者仍有明显后效,但用Olsen法测定,不同处理有效磷含量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经过3年吨粮田的实验研究,本文对农田种植系统的能量转化、物质平衡、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当前吨粮田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论,并对经济效益尚待提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