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对闽西北地区永安和尤溪2个县(市)21年(1980~2000年)中与早稻穗颈瘟相关的气象因子进行筛选,找出影响早稻穗颈瘟的关键气象预测因子,其中永安市的气象预测因子为3月中旬的降雨日数距平(X19)、3月下旬的露日数(X62)和4月下旬的雾日数(X71);尤溪县的气象预测因子为3月中旬的雾日数(X67)和5月上旬的雾日数(X72)。依此建立了两地早稻穗颈瘟预测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2年(2001~2002年)的验证,并对2003年早稻穗颈瘟进行了预测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穗颈瘟是一种由稻梨孢诱发的感染性疾病。水稻在穗期染病后,穗茎节坏死,输送到稻穗的养分通道被阻断,从而形成白穗或瘪粒的稻穗。水稻穗颈瘟流行时会导致水稻减产10%~30%,严重时甚至可导致绝收。8月份是水稻穗颈瘟发病的高发季。目前防治穗颈瘟的方法主要是依靠药剂防治。为提高防效,降低农药使用量,确保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3.
进行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穗期稻瘟病及稻曲病防效研究,结果表明: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穗期稻瘟病、稻曲病有极好的防效,对穗颈瘟和枝梗瘟的防效达91.5%~96.4%,对稻曲病的防效达82.6%~100.0%,可在破口前5~7 d和齐穗期各施药1次,或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药1次,建议每次用药量225 g/hm2,用水量450 kg/hm2,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4.
赵丽  潘克航 《农技服务》2009,26(3):77-78
根据2004~2008年册亨县稻穗颈瘟发生情况调查结果,系统分析了册亨县穗颈瘟的发生特点,提出了有效控制稻穗颈瘟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2013年6月底以来四川省出现多次大范围降雨过程,利于水稻多种病害的发生及两迁害虫的迁入,凉夏、多雨日的天气条件加大了水稻穗期以穗颈瘟、稻曲病为主的病害流行风险。四川省各级农业部门认清形势,高度重视水稻穗期病虫防控工作,早部署、早预警、重落实、重督导,全省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控工作进展顺利。一、早部署为抓好水稻穗期重大病虫害的防控,2013年6月25日,四川省农业厅在巴中市平昌县召开了全省大春作物田间管理现场会,全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是鲁西南滨湖地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连年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主栽品种的抗病性逐渐丧失,稻瘟病(主要是穗颈瘟)已成为当地水稻生产上的重大隐患。在过去的4年中,除2002年稻瘟病发生较轻外,2001、2003和2004年均发生较重,尤其2003年7~9月份阴雨天气多,水稻穗颈瘟在整个鲁西南滨湖稻区大面积流行,是1995年以来发生最为严重的一年。1发病概况近几年鲁西南滨湖稻区水稻穗颈瘟的发生流行呈现以下特点:①发病面积大。2001~2004年水稻穗颈瘟发生面积均在1·36×104hm2以上,尤其大发生的2003年,水稻穗颈瘟发生面积达2·53…  相似文献   

7.
选择7种杀菌剂进行水稻穗颈瘟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75 g/hm~2防效最好,达91.38%,宜推广应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375~450 mL/hm~2、22.5%啶氧菌酯悬浮剂525 mL/hm~2、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hm~2在水稻破口期、齐穗期喷施2次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为80.59%~86.88%,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闽北地区早稻穗颈瘟的气象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搜集闽北地区浦城和建瓯2个县(市)21 a(1980-2000年)中与早稻发生穗颈瘟相关的气象因子,采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对相关的气象因子进行筛选,找出引起早稻穗颈瘟的关键气象预测因子,其中浦城县的气象预测因子为5月上旬的水汽压、3月中旬的日照时数;建瓯市的气象预测因子为3月中旬的相对湿度和4月中旬的露日数。并建立了两地利用气象因子预测早稻穗颈瘟的数学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2 a的预测验证,分别对两地2003年早稻穗颈瘟的发生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穗颈瘟发生情况一致,发生等级均为轻.  相似文献   

9.
1981~1993年的十三年情况表明,安庆早稻穗颈瘟发生程度主要随着当家品种长期大面积种植而加重。据此,提出及时更换和坚持搭配抗耐病品种为根本措施,推广氮磷钾配方施肥和把握破口──齐穗期喷好关键药三大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多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穗颈瘟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有效控制穗颈瘟的发生危害,于2016年进行了几种杀菌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以每667m~2用27%三环·已唑醇SC80g为最好,病穗率防效与病指防效分别达84.54%、90.98%,其次是每667m~2用9%吡唑·醚菌酯CS60mL、20%稻瘟酰胺SC80mL,病指防效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曲阜市 1982~ 1994年棉铃虫系统测报资料为历史原始数据 ,依据多级判别分析准则 ,建立了预测预报模型 ,用其对历史资料进行回报验证 ,符合率达 84%以上 ,对独立样本试报 ,结果与实况相符。为第 2代棉铃虫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统计分辨模型的害虫种群动态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健 《现代农业科技》2011,(15):182+184
应用统计分辨原理,对临沂市1995—2007年棉花苗期棉蚜的系统观测资料进行了数量分析,建立了统计分辨数学模型,经对历史资料的回报验证,其总拟合率92.31%,将2008年观测数据作为独立样本进行试报,其预报结果与实际一致。  相似文献   

13.
BAYES多级判别技术在预测蚕豆赤斑病流行程度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Bayes多级判别技术,以长江流域蚕豆赤斑病流行程度和气象资料为研究对,3个判别方程,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回检及独立样本的预测,为害虫种群动态的中长期预测提供了一种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河源区玛多县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GIS技术,利用3期(1985、1995和2000年)Landsat TM图像解译结果,分阶段分析了玛多县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玛多县土地覆被系统变化具有稳定微动的特征,但其在1985~1995年和1995~2000年两个研究时段的变化特征差异明显,尤其是中、低覆盖草地的变化具有数量巨大且反复多变的特点。1985~1995年,土地利用转移主要发生在疏林地与低覆盖草地、低覆盖草地与未利用地之间以及草地内部的转化,其转移面积占总转移面积的93.03%,其中中覆盖草地-低覆盖草地、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分别占总转移面积的26.14%和18.99%,100%的疏林地向低覆盖草地转移,表明生态环境严重退化;1995~2000年,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间的转移以及草地内部的转移面积占总转移面积的97.26%,其中未利用土地向低覆盖草地净转移面积及低覆盖草地-中覆盖草地面积分别占总转移面积的18.15%和27.46%,表明生态保护初显成效;从空间格局看,玛多县东部和中部,土地覆被系统变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为指标,分别对1990~2000年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状况和2000年江苏农村居民现金收入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0~1995年,基尼系数从0.269 394下降到0.179 993;1995~2000年,基尼系数从0.179 993增大到0.272 386;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区域内部,区域间农村居民收入差异不大;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大小随文化程度提高呈现“倒U”形。  相似文献   

16.
近35年吴桥县夏玉米水分亏缺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自然降雨和有限灌溉条件下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利用1981—2015年吴桥气象数据和SIMETAW模型,分析黑龙港流域夏玉米全生育期及播种-出苗、出苗-拔节期、拔节-吐丝期和吐丝-成熟期4个生育阶段的有效降水量、需水量、降水耦合度和水分亏缺指数(CWDI)的变化趋势,同时分析水分亏缺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35年来夏玉米全生育期水分亏缺指数呈不显著下降趋势;降水耦合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需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生育期延长是夏玉米需水量上升的主导因素,30年来生育期延长20多天;2)夏玉米全生育期干旱程度主要为无旱和轻旱,概率分别为51.43%和45.71%,播种-苗期和吐丝-成熟期水分亏缺指数最高;3)一般年份,夏玉米需水量与降水耦合度高,降水基本能满足夏玉米生产;水分亏缺严重的年份,应在吐丝-成熟期补灌1次。  相似文献   

17.
淮河流域大别桐柏山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波  董召荣  姚孝友  何方  吴楠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137-1138,1202
采用叠加分析法,分析了大别桐柏山区1995~2000年TM遥感影像,获取土壤侵蚀数据。结果表明,大别桐柏山区土壤侵蚀主要以水蚀为主;2000年研究区域土壤中度以上侵蚀较1995年减少,轻度侵蚀明显增加,且98.50%轻度水蚀由1995年微度水蚀转化而来;耕地和林地水土流失是该区域的流失类型,微度和轻度侵蚀占侵蚀面积的95.29%。  相似文献   

18.
我国禽流感文献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闫险峰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10):143-144,166
就时而发生的禽流感疫情,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2005年)的有关禽流感的文献.分析了10年来禽流感的文献量的一些变化,找到了禽流感研究的主要作者、主要期刊和禽流感研究内容上的发展变化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春玉米生育期内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东北地区春玉米生育期内不同生育阶段气候资源的变化规律,基于东北地区40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点的物候期观测记录及相应的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对比分析了1981-1999年、2000-2016年春玉米营养生长期、并进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平均温度、生长度日、降水量、高温度日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①1981-2016年,东北地区春玉米全生育期及不同生育阶段的平均温度、生长度日和高温度日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相同的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的趋势,降雨量呈现自西北向东南增加的趋势。②相比1981-1999年,2000-2016年春玉米全生育期及不同生育阶段的平均温度和生长度日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局部趋势不明显。降雨量在各生育期变化不明显,吉林省和辽宁省在并进期略有下降,黑龙江省在生殖生长期的降雨量减少。在营养生长期高温度日在空间上有增加趋势,特别是西部地区高温风险频率有较大增加。  相似文献   

20.
Increasing mortality in intravenous (IV) drug users not reported to surveillance a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has occurred in New York City coincident with the AIDS epidemic. From 1981 to 1986, narcotics-related deaths increased on average 32% per year from 492 in 1981 to 1996 in 1986. This increase included deaths from AIDS increasing from 0 to 905 and deaths from other causes, many of which were infectious diseases, increasing from 492 to 1091. Investigations of these deaths suggest a causal association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nfection. These deaths may represent a spectrum of HIV-related disease that has not been identified through AIDS surveillance and has resulted in a large underestimation of the impact of AIDS on IV drug users and blacks and Hispan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