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沈阳地区高产水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群体存在穗粒矛盾.穗数与产量间关系呈抛物线形,在辽宁沈阳地区水稻每公顷最适穗数在 3.0× 106~ 3.8× 106之间.每穗颖花数、每穗成粒数、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与产量均呈直线线性相关,但增产效果不同.北方寒地稻区水稻实现高产的有效育种途径是稳穗增粒或穗粒兼顾.  相似文献   

2.
大穗是水稻高产品种选育的主攻方向,揭示大穗形成遗传机制是品种选育的理论基础。综述水稻穗粒数基因/QTL定位和克隆以及与穗粒数有关的穗长、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等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一、产量示范结果寒地水稻覆膜等距穴播节水栽培技术自2001年引进,在饶河镇岭南村试验2亩,1亩为寒地水稻覆膜等距穴播节水栽培,1亩为条播,品种为合江19,经试验,寒地水稻覆膜等距穴播节水栽培m2有效穗数535穗,较ck521穗多14穗。穗粒数69·8粒,较CK多20·8粒,千粒重多0·5g。覆膜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不同水稻品种混栽条件下分蘖成穗规律及其对穗粒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3组同熟期水稻品种进行混栽试验,对高峰苗、有效穗、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等性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混栽能够促进水稻分蘖的发生,增加有效穗,提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茬水稻机插秧播种迟,秧龄短,分蘖多,成穗率低,穗形小。其高产栽培策略是主攻穗数,争取粒数,走穗粒并重的高产途径。笔者采用“武运粳7号”,试验面积100亩。高产穗粒结构为每亩有效穗29.23万穗,每穗总粒数103粒。结实率87%。千粒重24.8g,实收单产651kg。具体栽培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6.
水稻产量是由每亩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四个因素构成,所以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就是要从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特别是抽穗后的光合能力来考虑,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协调好穗、叶、茎、根的关系,使穗部能蓄积淀粉更多的淀粉,才能实现水稻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2009,(22):19-19
宁粳4号属粳型常规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5.6天,比对照豫粳6号晚熟2.6天。株高99.1厘米,穗长16.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1.1万,每穗总粒数144.5粒,结实率82.8%,千粒重25克。  相似文献   

8.
生育期145天左右.需≥10℃积温3000-3100℃。株高100—105厘米.株型紧凑.叶片坚挺上举.每亩有效穗数26万.穗长17.1厘米,直立穗型,主蘖穗整齐.主穗粒数多达270粒左右.平均每穗粒数100多粒.着粒密度稍大.结实率高。千粒重26.8克。  相似文献   

9.
《天津农业科学》2017,(7):94-98
大穗是水稻高产品种选育的主攻方向,介绍了水稻穗粒数及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综述了穗粒数QTL的定位和功能分析,最后指出了穗粒数遗传基础研究中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穗粒数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谈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同江市主栽作物之一,在全市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0年水稻种植面积51万亩,占全市粮豆薯总播种面积的23.2%,但稻谷产量却占全市粮豆总产的50%左右。随着我市临江灌区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全市水稻面积可发展到100多万亩,成为我省重要的水稻生产主产区。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是有效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粒重,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常常盲目地追求密度,导致水稻穗数过多,每穗粒数、结实率、粒重反而下降,造成了减产。在穗数少时,每穗粒数虽多,但因穗数不足,总粒数也相应减少,产量也不高。  相似文献   

11.
<正>水稻主要经济产量构成因素是有效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粒重,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常常盲目地追求密度,导致水稻穗数过多,每穗粒数、结实率、粒重反而下降,造成了减产。在穗数少时,每穗粒数虽多,但因穗数不足,总粒数也相应减少,产量也不高。因此在栽培过程中,要使三个因素得到协调发展才能获得高产。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必须掌握好良种选用、播期安排、合理密植、科学排灌、合理施肥、科学调控有效分蘖以及防治病虫害等生产技术环节,才能使水  相似文献   

12.
水稻要想高产必须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数,而当前我市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有效穗数不足的问题。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直播水稻的播种期与播种量对产量和穗粒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直播水稻播种期、播种量对产量和穗粒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播种期通过影响水稻穗粒数而直接影响产量,并间接通过播种量而产生侧面作用;播种量则对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均有影响,因另有较多其他因素,则对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几个水稻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浩 《油气储运》2005,(4):26-28
秋优998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秋A×广恢998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弱感光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华南作双晚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9.3天,比对照博优998迟熟2.6天.株高106.6厘米,株形、叶形好,群体整齐,分蘖较强,较易落粒,抗倒力较弱,熟期转色好.每667平方米(1亩)有效穗数20.2万穗,穗长22.8厘米,每穗总粒数137.1粒,结实率85.6%,千粒重20.9克.  相似文献   

15.
三年来,在水稻穗粒结构的调查中,我们对机插水稻产量构成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穗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最为密切,对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单季晚稻“3414”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单季晚稻产量,提升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初步建立起全区水稻生产上科学合理的施肥指标体系,2006年笔者分别选择高、中、低三种不同土壤肥力地区,按低、中、高三种不同施肥水平,实施完成了10个水稻“3414”肥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对单季晚稻分蘖、植株生长均有明显的影响。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数量及比例,可有效增加每亩穗数、提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使穗、粒、重三者协调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单季晚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个别产量构成要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水稻产量是由其构成要素的乘积而获得。试验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的穗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220*:穗数与产量也星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0236。多穗型品种穗粒数和穗数与产量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13*和0.7321*。在吉林省气候条件下,多穗型品种以分蘖力与产量关系密切,环境要求较严,易高产;大穗型品种对环境要求较松,易稳产。因此,根据品种特性匹配栽培措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田间微区试验结果,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水稻增施ORS571固氮菌菌剂的有效分蘖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生无比对照有所增加,产量比对照增产1%,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播种期对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3种不同类型的8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期对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直播水稻产量有明显影响,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各品种产量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主要影响结实率和每穗粒数,而千粒重和穗数表现相对稳定.故早播有利于直播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穗粒数的增加可以直接提高水稻的产量,簇生穗能增加穗粒数和着穗密度.为考察簇生稻品种内江P164与对照单粒稻品种9311中OsCl-6等穗发育及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探索通过调控品种中特定基因的表达量来指导水稻生产,为高产水稻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取种植于网室大田的簇生稻品种内江P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