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拥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越条件,但海南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进一步提高茶文化旅游产品意识,开发多样性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注重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加强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张祥永  于鲸 《福建茶叶》2016,(4):161-162
乡村旅游是海南悄然兴起的热门游,结合海南地域文化、茶历史文化等优势资源,营造乡村特色茶庄景观,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区,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研究从海南茶历史文化阐述,分析乡村茶庄规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主题定位、功能设置和景观环境提升三个方面规划策略及方法,将茶文化、乡村环境改善与旅游结合,促进海南茶文化的推广,促进人居环境改善与旅游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3.
海南热带地区体育探险旅游与茶旅的结合,是我国旅游事业创新发展,也是海南地区旅游资源深入开发利用的必然结果。充分利用茶文化旅游的魅力与影响力,提升海南地区体育探险旅游的文化内涵与体验效果,是促进海南地区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就以此文内容进行几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4.
海南有着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因此便有利于实现海南茶文化与旅游文化的结合。海南乡村茶庄景观正是两种文化的集合,对于二者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海南乡村茶庄景观依托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有着丰富的艺术魅力。它不仅有着景色宜人的自然景观、物产丰富的茶品水果,还有古朴典雅的设计风格及地方特色的场景布局,同时还具备历史底蕴丰厚的文化传统。这种景观艺术不仅有利于海南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海南旅游业的长久繁荣。  相似文献   

5.
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开始,到现代"一带一路"的进行,茶叶都是这些话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旅游作为茶文化发展以及茶叶发展的重要载体,一直都是人们追求的方向。产业聚集在经济发展的很多方面都具有产业优势,对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一带一路"的背景之下,形成茶文化旅游的产业聚集优势,是海南茶文化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经了近五千年的时间,其中文化源远流长,最具有代表性的"茶文化"影响着世世代代人,它由具体的思想、文化组成,在不断传播中和应用中,并激发了茶产业的壮大和贸易。在这一过程中,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可以借此为契机,在"茶文化"视域下开展活动,并打造出特色,为持续长远发展打下基础。由此可见,茶文化与旅游贸易服务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之间应做好管理。本文将通过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不足,论述茶文化与此之间的具体发展路径,希望为旅游行业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茶文化是我国独特的文化形式之一,而这些文化形式能够应用到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当中,发挥良好的指导和实践作用。从茶文化的角度来看,茶文化与海南和越南国际旅游的融合具备较高的可行性,不仅能够带来共赢,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交流。本文主要从茶文化的视角下研究了海南和越南国际旅游合作的方向和方式,并提出了合理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传承中国的茶文化,可以继承与发扬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海南的传统茶文化,自身不但具有平等富足的理念与朴素的思想,还可以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而早日实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目标,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继承与发扬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正是对海南传统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深入开展,海南作为国家对外贸易窗口开展国际旅游贸易岛、自贸区和贸易港开发建设,急需具有丰富传统茶文化专业知识的英语人才,国际人才成为国际茶市场贸易发展潜在动力。中英茶文化的特点和跨文化教学,说明了茶文化教学能拓宽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知识面。通过收集中国与英国茶文化历史文献,总结茶文化帮助学习者了解茶文化背景知识和底蕴,归纳中英两国茶文化起源与发展,提出开发茶文化英语读本与建立教师国外文化研修机制的必要性,给英语跨文化教学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茶文化旅游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新旅游形态,学界至今没有形成茶文化旅游的标准定义。湖南茶文化底蕴深厚,茶叶资源丰富且知名度高,具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湖南发展茶文化旅游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扩大对湖南的宣传范围。在新时代背景下,湖南发展茶文化旅游应当从加大茶旅融合力度、创新茶文化旅游的形式、凸显茶文化旅游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1.
王玉 《福建茶叶》2016,(5):152-153
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茶文化的兴盛和旅游行业的发展,茶文化与旅游自然结合到一起,形成独具民族韵味的茶文化旅游。本文以安溪茶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安溪茶文化旅游存在茶文化含量低、产品功能单一两个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深度挖掘安溪茶文化内涵、树立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打造体验式的茶文化旅游产品等方面提出优化对策,旨在进一步开发安溪特色茶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品牌。  相似文献   

12.
杜萍  王素君 《福建茶叶》2016,(1):118-119
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现如今,旅游与茶文化相互作用,促进旅游业不断发展。茶文化能使旅游资源更丰富、使旅游品位更高,旅游除了促使茶产业不断发展,推动茶文化充分继承与传播。所以,茶文化与旅游业的有效结合,促使茶文化旅游得以不断发展,推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郑青 《福建茶叶》2016,(11):146-147
我国茶的历史悠久,始于神农,兴于唐宋,随着数千年的流传发展,逐步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而结合茶文化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挖掘茶文化的旅游价值是目前旅游开发中的亮点项目,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走向。浙江省是中华茶文化的起源地之一,且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生态景观资源极其丰富,极其利于开展茶文化旅游项目。借此可提高茶文化影响力,带动旅游、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文化、经济、生态三者的和谐统一。本文通过对浙江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必要性、浙江发展茶文化的优势、以及现今浙江茶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呈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探讨了新时期浙江茶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及其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4.
作为传统茶文化和旅游产业密切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茶文化旅游对于传承茶文化,推进茶产业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河南省作为旅游大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具备了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先天条件。河南各茶产地应该树立茶文化旅游意识,整合开发当地茶文化与旅游资源,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当地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孟彩英  张灿 《福建茶叶》2016,(3):186-187
本文针对休闲视角下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展开论述,首先分析了茶文化与茶文化旅游之间的关联,然后明确了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的意义,再次分析了当前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最后,明确了未来我国茶文化旅游在休闲视角下的发展对策,希望能够对促进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起到有效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鹏 《福建茶叶》2023,(4):70-72
茶文化旅游产业是茶业经济中的重要形态,茶业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发展动能的提升,能够为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本文认为,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紧密关系。在当前的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系统发展中,仍旧存在着一系列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和优化的问题,例如,茶文化旅游产品创新较少、茶文化旅游管理工作有待完善以及茶文化旅游宣传力度不足等。在未来发展中,有必要在明确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以创新为驱动,强化管理、提升宣传水平,为二者协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7.
李贺 《福建茶叶》2016,(1):100-101
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符合现在旅游发展形势,能更好促进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本文对茶文化旅游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也介绍了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一些思路,最后以信阳和安溪两个地方的茶文化旅游为例,分析了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8.
王瑀 《福建茶叶》2016,(7):151-152
新兴的文化旅游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经济增长点。茶文化旅游的开发,有利于对茶文化旅游进行规划。在旅游发展中弘杨传统茶文化,合理利用茶文化旅游资源,有助于茶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共同发展。本文以安徽祁门为例,调研了安徽祁门旅游资源,重点对开发安徽祁门茶文化旅游业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茶文化旅游带来的经济价值。在市场指导下,对开发安徽祁门茶文化旅游资源模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琳洁 《茶叶》2007,33(3):183-186
本文以我国近年来的茶文化旅游现象为研究对象,试图将茶文化旅游的概念做出阐述,并结合当前茶文化发展现状,将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形式划分为自然景观型、茶乡特色型、农业生态型和人文考古型四种模式。对这四种模式的茶文化旅游描述其发展背景、发展成因以及现实例证。对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所存在的缺陷做出分析并预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对茶文化的研究,不但可以提升茶叶发展经济,还可以促进中国茶叶旅游发展。茶文化是茶旅游的主要旅游资源,可以让人们系统了解茶的文化背景、生产、艺术等特点,其已经成为茶叶产业链发展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从茶文化旅游背景、内容等方面对茶文化旅游和茶产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带动茶文化旅游和茶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