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2015年,在广东省开平市某地发现近百年苏铁树被介壳虫危害近乎摧毁(图1)。经鉴定,该苏铁上共分布有两种介壳虫,分别为苏铁白轮盾介(Aulacaspis yasumatsui Takagi)和矢尖介(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由于此类害虫可隐藏在叶子基部、茎部和根部等隐蔽场所,较难发现,定殖后可快速繁殖,虫体布满整片叶,刺吸为害后造成叶片枯黄。为保护园林绿化景观和花农经济效益,现就这两种介壳虫的主要识别特征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识别特征苏铁白轮盾介,雌介壳白色,有时半透明,介  相似文献   

2.
桂林市沙田柚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桂林市沙田柚产区进行调查,发现危害桂林市沙田柚的主要病虫害有疮痂病、锈蜘蛛以及矢尖介等,总结了主要病虫害发生的症状和规律,并提出了具体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郑霞林  杨永鹏 《果农之友》2009,(10):32-32,45
我国柑橘资源丰富、优良品种繁多,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因其植株寿命长、丰产稳产、经济效益高,是我国主要的果树树种之一。对农民脱贫致富.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柑橘的害虫种类较多,其中潜叶危害的害虫由于危害的隐蔽性,在早期很难发现:并且很多果农经常很难区分潜叶危害的害虫种类。为便于指导果农制定防治措施,将柑橘上两种常见的害虫一柑橘潜叶甲和柑橘潜叶蛾的危害特征进行了比较和描述,并针对其危害的特点提出了相对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柑橘介壳虫是柑橘上普发、多发和重发的最严重害虫之一,没有介壳虫的柑橘园不存在。危害柑橘的介壳虫有80余种,既常见又危害重的有矢尖蚧、吹绵蚧、堆圆蚧、黑点蚧、糠片蚧和褐圆蚧等10多种。柑橘受其危害,轻的树势衰弱、少量落叶落果、产量下降等,严重的枝枯叶落、大量落果和植株衰枯死亡等。  相似文献   

5.
《现代园艺》2006,(8):52-52
柑橘是中国南方最主要的水果之一.食用价植高.经济效益可观,主要栽培于长江以南各省。近几年,由于气候转暖,柑桔物候期长,所以柑橘害虫种类繁多,危害日趋严重。造成损失较大的害虫有危害叶片、新梢、幼果的红蜘蛛、介壳虫、柑橘潜叶蛾等。  相似文献   

6.
张权炳 《果农之友》2009,(12):35-36
柑橘潜叶甲和恶性叶甲过去只在我国少数柑橘栽培区造成一定的危害.属于柑橘的次要害虫.目前在三峡库区,四川、湖北、湖南、浙江和贵州等一些柑橘栽培区部分柑橘园普遍存在.有的危害还很严重.给生产造成巨大损失。降低柑橘生产效益.挫伤果农生产积极性.为了更好的识别和控制其危害,现将其危害症状、诱发严重危害的原因和控制方法等作一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柑橘吹绵蚧是危害柑橘的主要害虫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柑橘吹绵蚧曾在城固县柑橘产区大量发生,危害十分严重。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科技人员的精心指导和广大橘农的加强管理,使该虫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但近2年柑橘吹绵蚧在个  相似文献   

8.
<正>柑橘在生长过程中,有一类危害较大的害虫即介壳虫,其中以矢尖蚧较为常见。它繁殖快、世代重叠危害,因虫体有蜡质,一般农药防治效果不理想,受害柑橘树势衰弱,叶片黄化脱落,新梢容易枯死,坐果率不高,产量下降,果实品质低劣。在大发生的年份,如任其危害,1~2年之内有导致柑橘全园死亡的危险。1矢尖蚧的识别矢尖蚧与其他介壳虫一样,共同特点是雌雄异形,雌虫有发达的口器,无翅,体壁坚韧或柔软,体外  相似文献   

9.
对虫害矢尖盾蚧在驻马店的分布情况、危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总结,以期指导矢尖盾蚧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果农之友》2011,(8):50
柑橘红蜘蛛是柑橘生产中的主要害虫,1年发生代数多,繁殖能力强,危害程度大。柑橘红蜘蛛成虫、若虫、幼虫均危害柑橘叶片、绿色枝梢及果实,但以叶片受害最重,受害叶片正面呈现灰白色小斑点。危害严重时常导致叶片脱落,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  相似文献   

11.
柑橘介壳虫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介壳虫是柑橘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它种类多、繁殖快,世代重叠危害性大。遍布于全国各柑橘产区,尤以吹绵蚧、红蜡蚧、糠片蚧、黑点蚧、褐圆蚧、矢尖蚧、堆蜡粉蚧危害最严重。又因其体被有蜡质,采用单纯的化学农药防治.收效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12.
噻嗪酮与杀扑磷混用对柑橘矢尖蚧控制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矢尖蚧,又名矢坚蚧、箭头蚧、矢根介壳虫,是我省柑橘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以雌成虫和若虫刺吸枝干、叶和果实的汁液,严重者造成叶干枯卷缩,削弱树势甚至死亡,并严重影响柑橘的商品价值.矢尖蚧主要在成年和老龄果园发生较重,幼年果园次之.该虫在我省1年发生3~4代,从4月上旬若虫初见至10月下旬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3.
沈兆敏 《果农之友》2009,(12):31-31
天牛是柑橘的主要枝干害虫,有星天牛、褐天牛、光盾绿天牛、蔗根锯天牛和长。牙土天牛等.以星天牛、褐天牛危害最广、最甚。重庆,三峡库区柑橘产区危害甚重,  相似文献   

14.
<正>柑橘粉虱是柑橘产区一种常见而易忽视的害虫。近些年来因劳力外出打工,很多橘园放松了管理,其发生有逐年加重之势,与潜叶蛾、介壳虫、红蜘蛛等一样,成为危害柑橘的几种主要虫害。柑橘粉虱的发生,尤其是在果实成熟期危害,会造成果面蒙上一层煤污,使其失去商品价值,给橘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发生规律柑橘粉虱在柑橘产区主要有二个危害高峰期:一个在3—6月的春梢期。一个在8—9月的秋梢期。  相似文献   

15.
曹涤环 《果农之友》2014,(11):38-38
柑橘潜叶蛾是危害柑橘新梢的主要害虫,受害最重的是夏秋梢,其危害率一般在75%左右,对柑橘生产威胁很大,切莫忽视秋季的防治。1危害特点以幼虫在柑橘嫩茎、嫩叶表皮下钻蛀危害,呈现白色的蜿蜒隧道,受害叶片卷缩或变硬,易于脱落。春梢受害较轻,夏秋梢受害严重,尤以苗木、幼树上发生更多,影响生长和来年结果。  相似文献   

16.
正柑橘潜叶蛾又称画图虫、鬼画符、潜叶虫等~([1]),是柑橘幼嫩组织的蛀道害虫。1980~1990年代,该虫严重发生,为宜昌柑橘产区主要害虫。进入21世纪初叶,该虫危害受到抑制,成为该产区的次生性害虫。随着2016年伏旱连秋旱的出现,该虫危害呈猖獗之势。为应对"一控两减三基本"~([2])农业战略,  相似文献   

17.
曹涤环 《果农之友》2012,(10):26-26
柑橘潜叶蛾是危害柑橘新梢的主要害虫,受害最重的夏秋梢,其危害率一般在80%左右,对柑橘生产威胁很大,今年柑橘潜叶蛾发生早、危害重。尤以在无干旱情况下,秋梢大量抽发,有利于其发生和危害。据调查,目前秋梢的平均受害率为75.5%。有虫叶率为34.6%,严重影响秋梢生长。近些年来,湖南省沅江市橘农已摸索出了一套防治潜叶蛾的方法,并在全市推广。1危害特点以幼虫在柑橘嫩茎、嫩叶表皮下钻蛀危害,呈现白色的蜿蜒隧道,受害叶片卷缩或变硬,易脱落,一年中春梢受害较轻,在夏、秋梢发生期危  相似文献   

18.
张权柄 《果农之友》2004,(6):35-35,37
矢尖蚧是我国柑橘园的最重要蚧类害虫,几乎我国各柑橘栽培区都有危害,尤以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柑橘区受害最重,成为结果柑橘同中仅次于柑橘红蜘蛛的害虫。因此多数地区每年都需要用药防治1~2次,多的达4~6次,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同时还会污染果实和环境,不利于人民健康。该虫取食柑橘叶片、果实和小枝条,严重时引起枝叶枯焦、树势衰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地防治和控制柑橘矢坚蚧对柑橘的危害,连续4年(2007~2010)对柑橘矢坚蚧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并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柑橘矢坚蚧在柑橘产区普遍发生.一年发生3代,卵产于母体下,初孵化若虫从爬出母壳在1~3 h内分散转移到枝、叶、果上固着寄生,刺吸其汁液,若虫期发生期分别为5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上旬~8月下旬和9月中旬~11月上旬,时期为28~44 d以上;雌成虫介壳黄褐色或棕色,成虫期长达31~180 d,单雌卵量75~295粒;雄蚧体长形,粉白色,棉絮状.以第1代发生最为整齐,以雌雄成虫形态越冬为主,也有少部分以二龄若虫形态越冬,导致植株生长势衰弱、甚至死亡.分析其矢坚蚧暴发的主要原因是管理粗放和防治病虫害不力.防治柑橘矢坚蚧应结合影响该虫的发生因素,采用综合防治技术进行防治和控制.  相似文献   

20.
柑橘红蜘蛛是柑橘生产上重要害虫之一,在广西发生代数多,危害严重,易产生抗药性.为了更好的控制其危害,笔者选用0.3%苦参碱新型植物农药杀螨剂,于2005年11~12月,进行了防治柑橘红蜘蛛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