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1974年以来,我市崂山林场先后4次引种不同种源的火炬松(Pinus taedaL.)造林面积达1200亩,均获成功。为了提高火炬松的造林成活率,加速幼树生长,我们于1988年在崂山林场进行了火炬松容器苗造林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选择沉积岩褐土、河滩潮土的砂石山棕壤土进行火炬松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火炬松在3种立地上造林均生长良好,6年生幼树的胸径和树高分别为8.38cm和3.72m、8.60cm和4.20m、6.84cm和3.78m。火炬松的生长表现明显优于黑松,砂石山棕壤土6年生的火炬松单株材积0.00869m3,6年生的黑松只有0.00042m3。在山地栽植火炬松,应用水平阶或条带状整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对火炬松移栽过程中的苗木失水、损伤及移栽后的初期生长规律等进行探讨,以便为合理移栽火炬松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初期生长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永春县高海拔山地9年生柳杉×木荷混交林补植火炬松、马尾松4年后的生长数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4年生火炬松的地径生长与13年生柳杉已无显著差异,树高已显著高于13年生柳杉,远大于木荷,与马尾松相比,同林龄火炬松的树高和地径生长均显著大于马尾松。补植造林后,林分蓄积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可见,在高海拔特殊立地条件下,火炬松可用来作为快速绿化的先锋树种,造林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火炬松截根菌根化育苗及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火炬松菌根化育苗及造林不仅能促进林木生长、降低造林成本,而且还能提高林木对矿物质、有机质等营养万分的有效分解、吸收和循环,增强植物体的抗早、抗病、抗虫害能力。建议在世行贷款造林项目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 火炬松原产美国东南部,1980年引进桐柏山区试种,1985年开始大面积造林,1990年林业部、省林业厅确定为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重点工程造林项目”,到1993年全县已高标准造林17万亩。为探讨火炬松的年生长周期、生长发育规律,我们在火炬松人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火炬松、广西岑溪马尾松和上杭马尾松3个种源进行生长状况和不同整地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火炬松和岑溪马尾松的生长量明显高于上杭马尾松,而且造林费用低。通过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3种模式造林林分生长比较试验,看出了3种整地模式对幼林林分生长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而推行块状整地挖穴造林模式可以明显降低造林成本,提高林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火炬松施肥当年效应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福建省上杭县进行的火炬松施肥试验表明,造林时施肥当年就有明显肥效,单施磷肥高生长增加22%—38%,地径增加28%—41%;单株理想的施肥量为71g过磷酸钙,氮磷配合的肥料效果最佳,高生长增加81%,地径增加80%;火炬松造林当年不必施钾肥。  相似文献   

9.
F2代湿加松和火炬松引种试验林早期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引进湿加松、火炬松家系建立了引种试验林,并以本地马尾松做对照。4 a生调查结果表明:F_2代湿加松和火炬松生长速度明显优于本地马尾松,湿加松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的特点,在闽北地区具有推广造林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火炬松(Pinustaeda)、湿地松(P.eliot-ti)原产于美国南方。我国于30年代引进试种,生长良好。1973年以后逐年引进大量种子育苗,在南方大面积造林。安徽省自80年代初开始用火炬松、湿地松在丘陵地区造林,发展迅速。如青阳县1985年开...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四年我厂进行火炬松、湿地松育苗,当年苗平均高23厘米左右。一九七五年造林,五年来生长良好。生长速度都超过油松,而火炬松又好于湿地松。个别株已经结果。今将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仅供参考。一、育苗地选择与整地:火炬松、湿地松是从国外引进的优良树种。为育出好苗,在低海拔区选择了  相似文献   

12.
火炬松冬季大棚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炬松(Pinus tacda)原产美国东南部,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引种日照以来,以其生长快、树干通直、耐干旱瘠薄、抗性强等特点成为日照市荒山绿化和园林绿化的主要树种。我们从2001年10月起开始探索火炬松冬季大棚容器快速育苗技术,实现了非生长季节育苗,生长季节造林,生长期仅8个月苗高便达到25—30cm,苗径达到0.3—0.4cm,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火炬松,马尾松种源及不同整地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火炬松、广西岑溪马尾松和上杭马尾松3个种种进行生长状况和不同整地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火炬松与岑溪马尾松的1生长量明显高于上杭马尾松,而且要费用低。通过全面整地、带状 和块状整地3种模式造林林分生长比较试验,看出了3种整地模式对幼林林分生长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而推行块状整地挖穴要模式可以明显降低造林成本,提高林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湿地松,火炬松生长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clm)火炬松(Pinus taeda L)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主要引种栽培速生用材树种,湿地松苗期生长快,生长高峰值:径生长在5~6年,在年生长周期内,树高有4次生长高峰,春梢生长量最大;胸径有3次生长高峰。火炬松苗期生长慢,但从造林第1年开始生长量大于湿地松,5年生时,树高,胸径,冠幅生长均出现高峰;年周期内,树高有5次生长高峰,以夏梢生长量最大,胸径有3次生长高峰。经与主要气象因子综合分析:温度是影响湿地松、火炬松生长量的主导因子,湿度是制约湿地松,火炬松发展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5.
火炬松(Pinus taeda L)容器生长实生苗的根部结构影响侧根的发育。在1983年,Ruehle对栽培后的柯克棉和偃麦草进行了接种彩色豆马勃的试验。根据火炬松容器实生苗的生长特性,接种彩色豆马勃比较困难,与阿肯色州的改良土壤上造林的裸根实生苗相类似(Ruehle and others 1981)。在田间试验中的这种变化,侧根和裸根发育的样本之间和两种定植苗接种彩色豆马勃存在着不同的见解。该研究是建立确定裸根的新侧根、火炬松容器实生苗和造林后的森林土壤中新  相似文献   

16.
湿地松、火炬松造林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6年生时,对湿地松、火炬松造林密度试验的树高、胸径、材积等因子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造林的林分平均高影响不大,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湿地松的胸径生长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6年生时的火炬松胸径生长量处理间呈现显著差异;对单株材积生长影响不大,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单株材积生长规律与胸径生长规律是一致的;对单位蓄积量影响极大,处理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对世行造林的火炬松与木荷混交林的生长状况和改良土壤效应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造林密度1995株·hm^-2,以8火2荷行状混交,混交林分生长量明显比纯林高,至9a生时按世行造林抚育间伐规程实施间伐,间伐后混交林(7火:3荷)的生长优越性更加突出,10年生混交林中火炬松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指标分别达10.21m、13.62cm和0.07324m^3,比其纯林提高了7.25%、16.11%和41.07%。混交林分中,火炬松蓄积量与其纯林相当,10年生、14年生的混交林分总蓄积量分别比纯林提高了12.34%和9.56%;此外,混交林明显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尤其是能较大幅度地提高速效氮、磷、钾营养水平。营建火炬松木荷混交林可充分利用营养空间,促进主林木火炬松的生长,提高林分生产力,而且对促进火炬松的整枝、减少结疤、培育良材有明显作用,同时对维护地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火炬松、湿地松生长快,干形通直,抗逆性强,苏南丘陵山区已广为引种栽培。常州市所属三县地处苏南中部,1984年和1985年共造林13,567亩,已成为当地主要造林树种。 常州市火炬松、湿地松1年生苗有25%左右的等外苗春季不能出圃。如留床一年,等外苗2年生时普遍高达60厘米以上,造林难以成活。而遗弃等外苗则严重浪费。3月上、中旬国外松造林季节,苏南地区常有持续几天干燥风,使造林成活率难以达到85%(江苏省农林厅规定的造林合格标准),针对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 我省1947年首次引进湿地松、火炬松(下称国外松),该批种子于1950年播种育苗,1951年造林,现仅长沙市保存湿地松27株,火炬松35株。该批树于1961年后开始结实,1966年春用其种子育苗并造子代对比林。我省对湿地松、火炬松的引种推广工作十分重视。1973—1984年共进口湿地松种子29,524公斤,火炬松种子10,182.5公斤。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5年全省国外松造林面积100余万亩,湿地松占70%,绝大部分营造在低山丘陵中的酸性红壤地区,生长良好。为了探讨湿地松、火炬松在我省的适生环境与造林技术,在省林业厅领导下,由省林科所负责组成了国外松协作组。全省按不同生态区域及研究内容设置了19个重点引种试验点,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火炬松与马尾松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火炬松与马尾松混交造林成效的全面调查,分析不同坡向和坡位对火炬松与马尾松生长量的影响及其树种生长规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质量等级和相同经营措施条件下,坡向以半阳坡的火炬松和马尾松生长量最大,林分总蓄积量达157.521 m3/hm2,阳坡次之,阴坡最小;坡位以下坡的火炬松和马尾松生长量最大,林分总蓄积量达170.795 m3/hm2,中坡次之,上坡最小。火炬松的平均胸径连年生长量达0.97 cm,比马尾松高出6.4%,平均树高连年生长量达0.56 m,低于马尾松10.8%,平均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达0.135 2 m3,略高于马尾松0.6%。因而,火炬松适宜当地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