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植物育种包含两个主要过程:一是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变异,二是按育种目标选择变异,并将其发展成为品种。近二十年来日益增多的报道表明,由组织培养物再生的植株后代中存在着广泛的变异,有时变异的频率可以达到30%~70%,在水稻、小麦、甘蔗等许多作物上,已利用这种变异育成了新品种。因而众多学者认为,除了用杂交方法和诱变途径获得的变异外,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创造的“无性系变异”,可以成为植物育种的新变异源,进而可开拓为植物育种的一项新途径,即细胞突变育种技术。从现有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细胞和组织培养产生的无性系变…  相似文献   

2.
水稻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水稻分子育种的兴起、发展与研究现状。较全面地介绍了分子育种的由来,外源DNA导入的方法,导入后代性状的变异与遗传,外源DNA导入的分子验证,DNA的提取与纯化,育种效果与育种程序等。作者根据多年从事该项研究的实践,对外源DNA导入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及有关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水稻育种的新途径,我们自1986年以来,以花粉管途径为基础,对外源DNA导入水稻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为了提高处理样本的结实率及处理后代的变异频率与变异谱,先试验了“带入法”(选择水稻当日开放花朵直接注射外源DNA的方法),后又对水稻萌动种子与秧苗实行“浸渍法”处理。通过对处理后代各性状的分析,表明“浸渍法”导入外源DNA是一种简便高效的水稻分子育种途径。现将其方法及后代性状变异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豆育种实践证明,无论是以不同基因亲本组合而产生的高产杂交后代的常规育种,还是以创造变异的诱变(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如辐射等)产生理想后代的诱变育种,以及基因导入的基因工程育种,都离不开生理学的帮助和决策。育种亲本和变异后代的选择,都要以生理性状为基础或选择指标来加以评判。近年来发展的高光效育种,是指在原有作物育种的基础上,通过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特别是净光合速率,来选育  相似文献   

5.
外源DNA的直接导入(简称“分子育种”)是利用植物远缘杂种优势的有效途径。作者认为,获得适当的总DNA,采用最有效的DNA导入方法以及对变异株系的选育方法是“分子育种”中的3个基本要素。从总DNA的特性、种细胞的概念以及利用远缘杂种优势的原理、步骤和育种策略等方面谈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6.
化学诱变剂EMS在大豆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化学诱变剂育种,其诱发某一性状突变的效率比X射线高3—5倍。化学诱变剂对诱发植物的某一性状变异比杂交育种更有效、更简便,后代性状稳定也较快。因此,引起了育种工作者的重视。七十年代后,国内外学者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种子、无性繁殖器官、卵、合子或原胚都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而且选育了一批农作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大豆科学》2007,26(1):70-70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GenerationChallenge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稻科学》2007,21(1):102-102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组学与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由The Generation Challenge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8(4):486-486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组学与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 G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远缘杂交的方法,将异源植物的优良基因转移到水稻中,打破不良性状连锁,实现优良性状结合。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后代的性状变异深刻,类型丰富多样,其中农艺性状上的优良变异较多,因而在多抗、高产、优质育种上取得了较显著的进展。就国内水稻远缘杂交研究的供体、杂交方法、后代表现以及在育种上应用情况作了全面阐述。对外源基因导入的过程以及创制新资源和选育新品种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认为远缘杂交技术对引进外源基因,丰富水稻基因库,创造新资源行之有效,且方法简便易行。在转基因方法上,认为复态导入法可以更好地保持供体DNA的完整性,更有利于多基因的转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