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真胃灌注不同水平熟玉米面(淀粉)对肉牛氮代谢、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相关指数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4头杂交肉牛按1.2倍维持能量水平供给羊草,在此基础上真胃注熟玉米淀粉量分别为0g/d、300g/d、600g/d和900g/d.结果表明灌注熟玉米淀粉量300g/d、600g/d、900g/d与对照组(0g/d)相比,沉积氮均有极显著提高(P<0.01),氮的消化率及消化氮转化为沉积氮的效率(RN/DN)有显著的提高(P<0.05),氨基酸表观消化率以灌注淀粉量为300g/d时为最高,且差异显著性各异.血液中总蛋白、尿素氮含量不同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淀粉包被剂对肉牛玉米淀粉保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淀粉包被剂对玉米淀粉保护的效果。试验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 ,4头杂交肉牛均供给 1 2倍维持的羊草 ,结果表明 :淀粉包被剂处理玉米淀粉与未处理玉米淀粉相比 ,瘤胃液TVFA浓度和丙酸摩尔比下降 ,乙酸摩尔比提高 ;DM、OM、NDF和ADF消化率有显著或极显著地增加 (P <0 0 1或P <0 0 5 ) ,HC消化率极显著下降 (P <0 0 1 ) ,沉积N量 (g/d)和RN/DN增加 ,淀粉消化率无差异 ;DE、ME、NEg、Kf、体蛋白和体脂肪沉积量均有极显著的提高 (P <0 0 1 ) ;血糖、血液中生长激素、总蛋白、肌酐和甘油三酯有所提高 ,血液尿素氮浓度有所下降。本研究充分说明了增加小肠中可消化淀粉的数量有利于肉牛N沉积、能量沉积和Kf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盐度差异对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潮汐湿地CH_4和CO_2的产生速率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淡水湿地和微咸水湿地土壤CH_4的产生速率分别为0.03~0.76μg·g~(-1)·d~(-1)和0.01~0.22μg·g~(-1)·d~(-1),平均值分别为(0.27±0.06)μg·g~(-1)·d~(-1)和(0.10±0.03)μg·g~(-1)·d~(-1).土壤CO_2产生速率分别为0.44~6.68μg·g~(-1)·d~(-1)和0.64~6.77μg·g~(-1)·d~(-1),平均值分别为(3.03±0.42)μg·g~(-1)·d~(-1)和(3.47±0.41)μg·g~(-1)·d~(-1).淡水湿地土壤CH_4的产生速率显著高于微咸水湿地(P<0.05),而2个潮汐湿地土壤CO_2的产生速率并无显著差异.微咸水湿地的电导率、pH、总碳(TC)、总磷(TP)均极显著高于淡水湿地(P<0.01),总氮(TN)含量显著高于淡水湿地(P<0.05).相关分析显示,土壤CH_4和CO_2产生速率主要受温度、电导率、pH、TC、TN、TP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饲料博览》2014,(6):10-10
研究旨在评价十二指肠灌注亮氨酸(Leu)和苯丙氨酸(Phe)对山羊小肠内α-淀粉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和淀粉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装有十二指肠导管的1周岁母羊16只,所有羊饲喂相同的饲粮(干物质基础,700 g·d-1),每天两次(08:00,18:00),并将所有羊随机分为4组,十二指肠分别灌注水、Leu 3 g·d-1、Leu 9 g·d-1、Phe 2 g·d-1。在第21天,屠宰所有羊,采集血液和食糜样品。从小肠的幽门远端到回肠-盲肠连接处定义为100%。沿小肠0、20%、40%、60%、80%和100%进行食糜样品采集,并置于-80℃的冰箱中以备使用。在0处灌注Leu 3 g·d-1、在0、20%和80%处灌注Leu 9 g·d-1、在0和80%处灌注Phe 2 g·d-1可以显著提高小肠内α-淀粉酶的活性(P0.05)。Leu 9 g·d-1显著提高0、20%、40%处蛋白酶活性和0、20%处脂肪酶活性。十二指肠灌注Leu和Phe对干物质(P=0.223)和淀粉(P=0.116)的消化率无显著影响。Leu组和Phe 2 g·d-1组使得DW的消化率增加4.3%和6.5%、淀粉的消化率增加6.0%和5.7%。食糜α-淀粉酶活性和DM、淀粉的消化率之间具有线性关系(P0.05)。研究表明,十二指肠灌注Leu和Phe可以增加食糜α-淀粉酶的活性,改善小肠中淀粉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氮水平对鲜食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津市玉米良种场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鲜食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鲜食玉米产量及干物质量,与对照(CK)处理相比较,产量提高1 575 kg·hm~(-2)~3 500 kg·hm~(-2),增幅11.43%~22.43%;干物质量提高1 363.5 kg·hm~(-2)~2 385.1 kg·hm~(-2),增幅21.66%~37.88%;施氮量为195 kg·hm~(-2)时,鲜食玉米产量及干物质量最高,为17 500 kg·hm~(-2),8 680.9 kg·hm~(-2),比对照(CK)处理增产22.43%和37.88%;(2)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鲜食玉米氮吸收量,当施氮量为195 kg·hm~(-2)时,氮素吸收量最高,施氮量为234 kg·hm~(-2)时与其相仿;(3)随施氮量的增加,鲜食玉米氮肥利用率逐渐降低,施氮量为195 kg·hm~(-2)时,鲜食玉米氮肥利用率为20.55%。因此,综合产量、干物质量,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等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95 kg·hm~(-2)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覆膜对伴矿景天生长和吸镉动态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探讨覆膜对伴矿景天生长和吸镉动态影响,以湖南某休耕地试验区为供试农田,研究了镉锌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在垄上覆膜和未覆膜两种栽培条件下,移栽后不同时间的植物生物量、地上部镉浓度变化与吸取修复动态。结果表明:伴矿景天的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在移栽后157~214 d范围内增速最快。覆膜和未覆膜处理的单株鲜质量增速分别为3.92 g·d~(-1)和3.25 g·d~(-1),单株干质量增速则分别为0.23 g·d~(-1)和0.17 g·d~(-1)。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伴矿景天地上部镉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吸镉量则因生物量的增加而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其中在30~63 d范围内的日平均吸镉量较高(覆膜和未覆膜处理分别为3.62 g·hm~(-2)·d~(-1)和3.10 g·hm~(-2)·d~(-1)),最小值为移栽初期的0~30 d(覆膜和未覆膜处理分别为0.90 g·hm~(-2)·d~(-1)和0.26 g·hm-2·d~(-1))和生育后期的214~240 d(覆膜和未覆膜处理分别为0.20 g·hm~(-2)·d~(-1)和0.25 g·hm-2·d~(-1))。覆膜和未覆膜处理下,伴矿景天的镉总吸收量分别为447.00 g·hm~(-2)和329.85 g·hm~(-2);供试田块0~20 cm土层土壤镉去除率分别为16.18%和12.16%。研究表明,相对于未覆膜处理,覆膜能显著提高伴矿景天地上部生物量、镉吸收量及对污染土壤中镉的吸取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7.
外源酶和柠檬酸对奥尼罗非鱼内源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别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外源消化酶、非淀粉多糖酶、植酸酶和柠檬酸对奥尼罗非鱼内源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分别添加15g·kg-1和30g·kg-1的消化酶制剂,胃、肝胰脏、肠道蛋白酶活性分别升高了22.3%、17.7%、12.5%(P<0.05)和42.0%、25.2%、16.5%(P<0.01),肝胰脏、肠道淀粉酶活性分别升高了62.4%、28.8%(P<0.05)和54.0%、27.4%(P<0.05),肠道脂肪酶活性分别升高了23.2%(P<0.05)和43.6%(P<0.01);添加1g·kg-1非淀粉多糖酶和植酸酶,肝胰脏、肠道淀粉酶活性分别上升11.4%、49.5%(P<0.01)和14.0%、24.1%(P<0.05),对胃、肝胰脏、肠道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10g·kg-1柠檬酸使胃蛋白酶活性提高29.6%(P<0.01),肠道蛋白酶活性下降35.1%(P<0.01),肝胰脏和肠道淀粉酶分别上升30.7%和29.4%(P<0.01);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植酸酶和柠檬酸对肠道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系统研究大气/植被界面还原性氮(氨气和铵盐,NHx)的动态变化,选择华北典型玉米农田生态系统,于2016年8月和9月开展了2次综合观测实验,同步采集并测量了植被冠层大气中氨气和铵盐浓度(气溶胶和降水)、玉米叶片和土壤中铵盐含量。结果表明:实验期间(玉米抽穗期和花粒期),植被冠层氨气和铵盐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0.6±6.8μg·m~(-3)和5.9±3.3μg·m~(-3),变化范围分别为21.1~37.6μg·m~(-3)和2.1~8.0μg·m~(-3);降水过程造成植被冠层的气溶胶铵盐浓度下降了75%,这一比例(被降水湿清除的效率)显著高于氨气。玉米叶片中铵盐含量从植株顶端到底部呈现下降趋势,变化范围为0.17~0.25 mg·g~(-1)(抽穗期)和0.74~1.20 mg·g~(-1)(花粒期),且呈现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日变化特征。抽穗期植株氨气补偿点为1.9±1.4μg·m~(-3),远低于大气氨气浓度31.4±4.8μg·m~(-3);花粒期植株氨气补偿点52.0±30.7μg·m~(-3),高于大气氨气浓度29.3±11.7μg·m~(-3)。8月10—13日玉米抽穗期,大气活性氮通过降水、气体和气溶胶3种途径输入到农田的总量约25 mg N·m~(-2)·d~(-1),是农田土壤和作物可利用氮的重要来源。农田氮管理中需要充分考虑植被与冠层大气氨的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9.
饲粮中添加类胡萝卜素、浓缩苜蓿叶蛋白(APC)可提高牛奶中高纯度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稳定性。试验将6头泌乳期荷斯坦奶牛(平均产奶天数224±18 d)分配到变形的3×3拉丁方阵中(试验期为21 d,预试期14 d),饲粮中添加APC或VE,观察其对产奶量、乳成分及牛奶中高纯度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各组试验日粮物重比例不同,CTL组含豆粕9%;VE组含豆粕9%,并添加VE 300 U·kg~(-1);APC组含有APC 9%。奶牛皱胃每天注入亚麻籽油450 g·d~(-1)。试验结果表明,与试验期前相比,试验期牛奶中顺式-9、顺式~(-1)2 18:2脂肪含量从1.08±0.13%增长到3.9±0.40%(X±SD),同时顺式-9、顺式~(-1)2、顺式~(-1)5 18:3脂肪含量从0.40±0.04%增长到14.27±1.81%。APC组牛奶产量为14.7 kg·d~(-1),与CTL组13.4 kg·d~(-1)相比有增高趋势,远高于VE组的13.0 kg·d~(-1)。APC组牛奶中蛋白质含量为518 g·d~(-1),高于VE组的445 g·d~(-1),但与CTL组的483g·d~(-1)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奶牛饲料中添加APC,氮的利用效率更高(牛奶中含氮26.1%),而CTL组为23.0%,VE组为22.9%。APC组牛奶脂肪中叶黄素含量增加到252μg·g~(-1),而CTL组为204μg·g~(-1),VE组为190μg·g~(-1)。APC组牛奶脂肪中的VE含量为34.5μg·g~(-1),高于CTL组的19.0μg·g~(-1),但显著低于VE组的44.9μg·g~(-1)。APC组新鲜牛奶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为152 m V与VE组的144 m V相近,但低于CTL组的189 m V。各组间溶解氧含量之间差异显著(8.1±1.5 mg·L~(-1)),共轭二烯氢过氧化物无显著变化(2.7±0.5 mmol·L~(-1))。APC组挥发性脂质氧化产物浓度(如丙醛、己醛、顺-4-庚烯醛、1-辛烯-3-酮)与CTL组相比,有降低趋势,VE组除己醛降低40%外,其余结果与APC组相似。试验结果表明,泌乳奶牛饲粮中添加APC可提高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改善日粮中N的利用率,可作为采前技术来提高牛奶抗氧化水平来减少氧化。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索日粮中添加瘤胃可降解缬氨酸对产奶量的影响,并与添加重组牛生长激素(rbsT)的奶牛产奶量进行比较。选择8头高产泌乳后期的荷斯坦奶牛(平均泌乳天数为255±26.4 d),随机分配到4组,设计4×4拉丁方阵,试验期21 d(7 d适应期,14 d采样期)。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单次静脉注射组(rbs T组)、饲喂缬氨酸40 g·d~(-1)组(V40组)和饲喂缬氨酸80 g·d~(-1)组(V80组)。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玉米酒糟113.4 g·d~(-1)DM。CON组、rbs T组、V40组和V80组的干物质摄入量分别为21.3、22.0、22.8和21.5 kg·d~(-1),组间差异较小,V40组干物质摄入量高于V80组。牛奶产量分别为22.0、26.1、25.2和24.9 kg·d~(-1),3.5%标准乳量分别为22.1、25.4、24.4和24.3 kg·d~(-1),能量标准乳量分别为22.7、26.1、25.1和24.9 kg·d~(-1),rbs T组、V40组及V80组与CON组相比,各项均增长且幅度相近。乳脂率分别为3.51%、3.36%、3.32%和3.38%。CON组含量高于V40组,其他两组含量适中且相近。乳蛋白率分别为3.20%、3.12%、3.15%和3.13%,CON组含量高于rsb T组、V40组,V80组含量适中。瘤胃丁酸含量分别为1.19、1.24、1.44和1.74 mol·100 mol~(-1),V40组和V80组含量高于CON组和rsb T组,且V80组含量高于V40组。血浆生长激素浓度分别为1.781.99、1.55和1.45 ng·m L~(-1),rsb T组浓度高于V40组和V80组,CON组适中。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浓度分别为60.4、106.1、65.9和58.3 ng·m L~(-1),rsb T组浓度高于其他各组。研究结果表明,与饲喂重组牛生长激素相比,饲喂瘤胃可降解缬氨酸对产奶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掌握综合防治方法,把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达到优质、高产、低成本和农产品无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张小林  张挽澜  酒强 《北京农业》2012,(12):187-188
雪松是常绿的观赏树种,栽植时要选择恰当的栽植季节、苗木和采取正确的挖掘方法,后期管护浇水、施肥,加强高温季节以及越冬的管护。  相似文献   

13.
精甲霜灵与百菌清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莉  来晓丹  贾春虹  余苹中  贺敏  赵尔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26-16628,16647
[目的]研究精甲霜灵与百菌清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状况与残留降解规律,评价精甲霜灵与百菌清在黄瓜上使用的安全性,建立同时测定黄瓜和土壤中精甲霜灵与百菌清残留量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黄瓜和土壤中的精甲霜灵与百菌清采用乙腈溶液振荡提取,使用酸性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液相色谱带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测定,外标法定量;田间试验按照NY/T 788-2004《农药残留试验准则》进行。[结果]在添加量为0.02~2.00 mg/kg时,精甲霜灵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添加平均回收率为84.7%~101.0%,变异系数为2.72%~6.46%;当添加量为0.01~1.00 mg/kg时,百菌清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添加平均回收率为76.9%~95.8%,变异系数为3.36%~4.90%。精甲霜灵的最小检出量为5×10-10 g,百菌清为2×10-10 g;精甲霜灵的最低检出质量分数为0.02 mg/kg,百菌清为0.01 mg/kg。精甲霜灵和百菌清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方程Ct=Coe-kt;精甲霜灵在黄瓜中的半衰期为2.8~3.2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7.8~9.8 d;百菌清在黄瓜中的半衰期为1.3~2.1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3.7~4.0 d。在黄瓜上施用精甲霜灵.百菌清440 g/L悬浮剂,施药剂量为推荐用量990 g a.i/hm2和推荐用量的1.5倍1 485 g a.i./hm2,施药3~4次,末次施药1 d后黄瓜中的精甲霜灵残留量低于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0.5 mg/kg,百菌清残留量低于CAC规定的MRL值5.0mg/kg。[结论]精甲霜灵.百菌清440 g/L悬浮剂按推荐剂量施用,1 d后收获的黄瓜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体现了母子冲突自古有之的文学主题。由于婚姻生活的不幸,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母亲与儿子之间的爱恨缠绵的冲突。畸变的母爱使得儿子在本应属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失去了自主性与独立性,产生了悲剧。  相似文献   

15.
牡蛎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牡蛎的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和产品开发利用的现状,并分析了牡蛎产品开发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发展与高校教学和科研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在论述世界家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特点及其对农业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农业教育应当处理好专与博关系、两络与教师关系、外在知识系统性与内在思维创造性关系,指出了在学校管理中,应当逐步克服传统弊端,哿横向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7.
家畜繁育生物技术包括人工授精、胚胎移植、体外受精、动物性别控制、动物克隆、转基因动物、干细胞等多元化的生殖生物工程技术。繁育生物技术的早期研究开发阶段主要集中在20世纪,到产业化推广应用经历了大约一个世纪的历程。目前,包括动物细胞性别控制、转基因-克隆技和干细胞技术已经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并且在人类疾病治疗方面显示了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绿色富硒不知火的品质优势和价格优势,并根据不知火的生态特性和生长习性,从园地选择、土壤改良、开垦定植、整形修剪、肥水管理、杂草管理、病虫害防治、结果期管理整个栽培流程8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技术获得高产优质的富硒绿色不知火产品。  相似文献   

19.
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隰县河沟流域水土流失形式、分布、危害及其形成原因,并据此提出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基本农田建设,适当发展果树和经济林、建立生物和工程相结合的水土流失综合控制体系,为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供保障,积极发展多种经营,重视庭院经济及聚落周围经济建设的研究,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  相似文献   

20.
高校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互动关系,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向构建优势,提出了构建的对策:教育理念层面实现互相融合、教学内容层面实现丰富升华、实践活动层面实现有机结合和组织管理层面实现系统完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