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菜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菜黑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病害。主要由芸苔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a?)引起,最早于1836年在甘蓝上发现。1934年开始有为害大白菜的记载。我国最早在1919年于广东省的甘蓝上发现。1937年江苏报道为害大白菜。至40年代,白菜黑斑病在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山东省青岛地区大白菜黑斑病病原菌种类,2019—2020年从青岛市胶州市、莱西市、即墨区采集大白菜黑斑病病样18份,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分类鉴定,并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从青岛地区采集的大白菜黑斑病病样中共分离到21株菌株,分别属于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日本链格孢(A. japonica)、交链格孢(A. alternate),其中交链格孢为优势致病菌,检出率为76.2%;但致病性最强的为芸薹链格孢,病情指数为48.15。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白菜种类多样,包括白菜类(普通白菜、小油菜、乌塌菜、娃娃菜等)和大白菜类(结球大白菜、散叶大白菜、半结球大白菜等)。由链格孢属(Alternairia)真菌引起的白菜黑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也是一种严重的种传病害(肖长坤等,2003),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发生普遍。十字花科黑斑病最早于1836年报道,1934年开始有白菜黑斑病的记载。黑斑病病原菌寄主范围广泛,除侵染十字花科蔬菜外,还可侵染茄科、百合科、葫芦科  相似文献   

4.
白菜类、甘蓝类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凤举  司越 《长江蔬菜》2007,(11):21-22,I0001
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在国内发生普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呈发展趋势.大白菜黑斑病在一些年份曾在云南、贵州、东北及华北造成减产.该病仅为害十字花科蔬菜,以白菜、甘蓝及花椰菜发生较多.除病害严重时造成减产外,叶球、花球外观受污损后品质降低,种株染病不仅影响种子产量,并可使种子带菌,而白菜受害则叶片变苦,影响食用.  相似文献   

5.
黑斑病是大白菜重要病害之一,常对大白菜田间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为明确引起贵州省六盘水地区大白菜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稀释涂布法从六盘水地区4个种植点大白菜黑斑病病样上分离到4个菌株。基于形态学和ITS、Alt-a1、tef-1多基因序列分析,4个菌株的鉴定结果均为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病原菌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和蛋白胨,最适碳源为葡萄糖;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均为25 ℃,菌丝生长最佳pH值为7;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 ℃下处理10 min。  相似文献   

6.
<正>白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叶用蔬菜,包括大白菜和小白菜2个亚种。由芸薹假小尾孢(Pseudocercosporella capsellae)引起的白菜白斑病(White leaf spot)是一类常见世界性病害(PetrieVanterpool,1978),1887年首次在油菜上被报道(EllisEverhart,1887),还可为害十字花科的乌塌菜、菜薹、芜菁、萝卜、芥菜、甘蓝、花椰菜等(Inman et al.,1991)。  相似文献   

7.
关于大白菜苗期抗黑斑病鉴定中几个技术性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tcae(Berk.) Sacc.]是我国秋播大白菜黑斑病的主要病原。由于该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所决定,在利用其进行大白菜苗期抗病性鉴定时,往往因病原分离不准,菌种的退化、产孢的困难、选择压力的不稳定等问题使鉴定失败。近年来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得到一些结果,现发表出来与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行商榷。 病原菌的分离问题 芸薹链格孢是一种兼性寄生菌,个体间生物学差异大。在研究时,一般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由于该菌在PDA上生长得慢,往往先长出的是伴生腐生菌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  相似文献   

8.
西兰花又名青花菜、绿花菜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蛋白质等,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蔬菜,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西兰花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各种病害也日益严重,特别是黑斑病是西兰花产业发展中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1、病原及危害症状西兰花黑斑病的病原菌为甘蓝链格孢菌,属半知菌类真菌。黑斑病在青花菜各生育期都可发生,主要  相似文献   

9.
芹菜尾孢叶斑病、链格孢叶斑病和斑枯病是芹菜叶部常见且发生严重的3 种病害。但是,研究者对芹菜尾孢叶斑病和斑枯病研究较多,对芹菜链格孢叶斑病研究较少。芹菜链格孢叶斑病在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古巴、几内亚、丹麦和意大利均曾报道过。在中国,芹菜链格孢叶斑病最早于《中国真菌总汇》中记载,但至今未见详细报道。近年来,随着芹菜需求量的不断上升,其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由芹菜链格孢引起的叶斑病发生也呈上升趋势,且发病症状易与斑枯病和尾孢叶斑病混淆。2013 年之前,国内由链格孢引起的芹菜叶斑病发生不严重,且未见详细报道。2013~201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菜病综防课题组在对华北地区芹菜调查中发现,该病害在北京大兴区、顺义区,河北石家庄等地发生严重,北京地区2014 年部分田块芹菜病株率达60%。  相似文献   

10.
崔秀荣  张海平 《蔬菜》2005,(9):26-26
细菌性斑点病,包括细菌性角斑病和细菌性叶斑病,是大白菜生产上普遍发生,为害较严重的细菌病害。1988年和1996年北京地区大白菜黑斑病大发生中,混发有50%的细菌性斑点病,严重的地块绝收,一般地块损失30%。发病率达100%,病指在30~50,几年来该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害,对大白菜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黑斑病为采后甜椒贮运期的主要病害之一,由辣椒链格孢菌(Alternaria capsici-annui)引 起。本试验研究了诱抗剂壳寡糖和水杨酸对辣椒链格孢菌离体与活体的抑制作用,并就其对甜椒采后保 鲜的抑菌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壳寡糖和水杨酸处理对辣椒链格孢菌离体无抑菌性,在 活体上能够显著降低采后甜椒黑斑病的发病率,均以75 mg·L-1浓度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正>梨树的黑斑病是梨树上重要的病害之一,在中国主要梨区普遍发生。西洋梨、日本梨、酥梨、雪花梨最易感病,发病严重时会引起早期落叶和嫩梢枯死,致使裂果和早期落果,严重削弱树势,降低树体的生长势和抗病能力。黑斑病主要危害梨树叶片,导致叶枯叶黄,果实很少受害。现将其防治方法简介如下,供参改。1病原感染鸭梨黑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菌,该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链格孢属。  相似文献   

13.
苍南四季柚黑斑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黑斑病又称黑星病、炭腐病,主要为害果实。近五年来,将近1333hm^2的苍南四季柚受黑斑病为害越来越重,发病果园病果率严重的达50%,发病严重会引起落果和腐烂,显著影响柚果品质和外观,降低果实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又称黑霉病,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生产的真菌性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危害白菜、甘蓝及花椰菜,还能危害青菜、芥菜、榨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对十字花科蔬菜的危害仅次于软腐病、霜霉病和病毒病三大病害。该病以春秋两季发生普遍,流行年份可减产20%~50%,对品质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5.
贡柑黑腐病是近年来在贡柑上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该病害可导致嫩梢快速枯死,大量嫩叶脱落,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本研究从病区采集发病枝叶,对贡柑黑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贡柑黑腐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真菌,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芸薹链格孢菌A.brassicae(Berk.)Sacc.和柑桔链格孢菌A.citri Ellis et Everhart的ITS序列的同源性为99%。结合形态学特征,推断该病原菌为柑桔链格孢菌。  相似文献   

16.
刘联友 《浙江柑橘》2001,18(1):25-25
黄斑病是近两年来胡柚上为害较重的病害之一。目前常山县发病面积约2600-3300hm^2,严重为害的有1000hm^2左右,轻者造成胡机落叶,产量锐减;重者全株叶片掉光,树体衰败,胡机果面出现“黄褐色花斑”,严重影响果实外观质量,该病在我县的流行与爆发,已威胁到胡机的正常生产。笔者这两年来对黄斑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与防治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番茄早疫病(Alternaria early blight)是由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引起的一种常发性世界病害,该病在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希腊等地发病率高,严重时可使番茄减产35%~78%。  相似文献   

18.
霜霉病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一类重要病害,大白菜、萝卜、甘蓝等普遍发生且为害严重。在我国,青花菜霜霉病虽普遍发生,但其受害程度不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缺乏花球发病的详细报道,许多人对青花菜花球上的霜霉病症状认识不清,一旦严重发生,往往将它当作一种新病害而惊惶失措。  相似文献   

19.
李明远 《蔬菜》2022,(1):81-84
<正>韭菜灰霉病是一种低温性病害,多发生在冬、春两季。笔者最早于1981年2月在北京四季青镇(原名为四季青公社)发现[1]。由于该镇种植韭菜(Allium tuberosum,Rottler)66.7hm2(1 000亩),面积较大,病害流行得十分严重。此后,在国内相关的报道越来越多。韭菜灰霉病主要由葱鳞葡萄孢引起,除为害韭菜外,还为害小葱、大葱(A.fistulosum L.)、葱头(A. cepa L.)及头(A. chinense G.Don)等,是我国保护地韭菜产区的一种常见病害。在温度极低的情况下,更应注意防治韭菜灰霉病。  相似文献   

20.
大白菜白斑病是苏州地区白菜苗期的主要病害。近几年为害较重,1985年病害流行,许多田块遭为害而毁灭;1987年又是偏重发生年份;1988年虽然发生偏轻,但也有少数田块为害较重以至失收。从1986年起对该病发生和防治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发病条件 一、发病与大白菜品种的关系 不同品种的白菜对白斑病抗性不一样。1987年8月15日播种的83—1、城杂8号、青杂3号、莲丰等4个品种。9月19日调查,莲丰发病率98%,病情指数23.47;城杂8号发病率100%,病情指数25;青杂3号发病率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