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南方葡萄产区的鲜食葡萄品种90%以上为巨峰及巨峰系列品种。品种结构单一,采收期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上市期仅1个月左右,特别是在不良的气候条件下,品质下降,种植效益低。20世纪90年代初,大粒丰产型的藤稔葡萄在湖北曾风行一时,但其存在易裂果、易脱落、不耐贮运、着色不良等缺点,故在生产上推而不广。90年代末,欧亚种品种红地球在湖北不少地区有少量引种,但表现抗性差,前期长势弱,因而不宜大面积推广。针对当前葡萄生产对新品种的要求,我们引进了高妻、京亚等10个品种试种,以期筛选出适合鄂西北地区栽培的葡萄品种。  相似文献   

2.
1 巨峰系品种在我国葡萄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巨峰系葡萄品种是指以巨峰(Kyoho)为主以及以其为亲本选育出的一大类欧美杂交种四倍体鲜食葡萄品种,目前国内外已报导的巨峰系品种约180多个,我国栽培面积较大的约十余个品种.近年来,一些地区也将一些欧美杂交种品种如紫珍香、康太、悦香、大宝等品种归入巨峰系品种.严格来讲,巨峰系品种仅是指巨峰和与巨峰有亲缘关系的有关品种,但从栽培角度来讲,欧美杂交种品种都有着一些相似的生长结果习性和栽培特点,因而将这些品种归为一个品种类群有利于生产者进行栽培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浙南地区葡萄主栽品种评析和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南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葡萄,经20多年的稳步发展,已成规模产业,但各地栽培技术参差不齐,产品质量优劣不一,影响了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健康发展。本文就浙南地区的葡萄主栽品种做一评析,并简述栽培技术要点,以期对本地区的葡萄产业有所裨益。1巨峰巨峰是日本大井上康于1937年育成的欧美杂交种,目前为我国南方主栽的中熟品种。该品种树势强健,抗病抗湿,丰产大粒,口味纯正,贮运性好,很受消费者欢迎。其主要缺点是坐果不稳定,负载重时着色差。浙南地区从1985年前后引进,90年代初达到生产高峰,但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经济效益不高。…  相似文献   

4.
若干大粒型葡萄品种南引初报王振翔(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551700)80年代以来,南方各地大量栽培大粒型葡萄巨峰,我们也在1985年引入栽培。试栽多年来发现巨峰葡萄抗病力虽强,但落花落果严重,果粒稀疏,果穗较小,果粒大小不一。为了研究在南方多...  相似文献   

5.
葡萄结果早 ,产量高 ,加之酿酒用量大 ,一直是世界主栽果树之一 ,但是葡萄生产效益受多种因素制约 ,提高葡萄的效益仍是生产中的主要任务。1 优化品种组成葡萄品种日新月异 ,更新换代很快。鲜食品种 ,在 2 0世纪 2 0年代至 80年代巨峰很时兴 ,而在 90年代红提、黑提、黄提的兴  相似文献   

6.
巨峰葡萄是用美洲种品种石原早生与欧亚种品种森田尼杂交育成的四倍体鲜食品种,具有穗大、粒大、适应性、抗病性强的特点,成花易、产量高、综合性状优良.巨峰及巨峰系品种的栽培面积约占葡萄栽培面积的一半,巨峰葡萄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仍是葡萄栽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生产经营中,不少巨峰种植户重产量、轻质量、滥用激素、超前早采,导致巨峰葡萄品质下降,落果、烂果严重,价格低,效益差.近几年来,我们在全市巨峰葡萄产区大力推广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南方巨峰葡萄避雨栽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方巨峰葡萄避雨栽培研究吴力军赖圣聪陈海潮(浙江省泰顺县茶叶特产局325500)巨峰葡萄是80年代以来南方广为栽培的品种,因其粒大、形美、质优,具有“一年种,二年结果,三年丰产”的特点,因此很快成为南方葡萄的主栽品种。但南方多雨地区巨峰葡萄栽后四五年...  相似文献   

8.
巨峰葡萄是用美洲种品种石原早生与欧亚种品种森田尼杂交育成的四倍体鲜食品种,具有穗大、粒大、适应性强、抗病性强的特点,成花易,产量高,综合性状优良。巨峰及巨峰系品种的栽培面积约占葡萄栽培面积的一半,巨峰葡萄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仍是葡萄栽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生产经营中,  相似文献   

9.
南方平原湖区巨峰葡萄大面积丰产稳产试验罗名华(湖北省武汉市林业科技推广站,430022)湖北省武汉市地处长江流域江汉平原。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种巨峰葡萄,由于当地7月下旬气温偏高,巨峰葡萄可比国内其他同纬度地区提早上市,但营养生长旺,易感病害,落花...  相似文献   

10.
葡萄品种的综合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葡萄种植的发展趋势 葡萄品种繁多,营养丰富。酸甜可口。深受人们的喜爱。20世纪80年代以来,葡萄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到1999年,我国的葡萄种植总面积已达334万亩,总产量270万t。但人均葡萄占有量每年仅有O.9~1.1kg,与世界人均葡萄消费量11kg的差距还很大。如果全国人均消费增加1kg,那么全国的生产量就要翻一番。因此,葡萄业发展的潜力很大。 80年代“巨峰热”以来,巨峰及巨峰系列品种因其抗病、丰产、适应性强而得到了大面积  相似文献   

11.
巨峰葡萄品质下降原因及对策贺和初(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长沙410001)80年代以来,我国葡萄栽培面积增加了5倍。其中,巨峰葡萄发展最快,全国种植面积已逾30000hm2(公顷).成为我国栽培的主要鲜食葡萄品种,栽培良好的巨峰葡萄颗粒大,粒重10~1...  相似文献   

12.
巨峰葡萄落花落果原因的研究张文超,胡光1937年,大粒,抗病品种──巨峰的培育成功,引起了世界多国的广泛兴趣,截止目前,许多国家已相继引入栽培。但由于其存在着落花落果严重缺点,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我国巨峰品种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发展缓慢。80年代初,保护地...  相似文献   

13.
巨峰葡萄是福建省主栽品种,由于果粒大,易剥皮,果汁多,甜酸适口,深受消费者青睐.但生产中普遍存在坐果不良,在同一果穗中,有的果粒授粉良好,种子多而发育充实,果粒膨大快;有的授粉不良,种子少或无,果粒膨大慢甚至不膨大,表现出大小粒结实现象,果农们被迫使用果实膨大剂进行处理,常常造成葡萄着色不良、果粉少、果穗轴梗粗硬、果实转色初期遇雨易裂果、采后果实易掉粒等负作用,严重影响葡萄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因此,控制葡萄大小粒结实现象对提高巨峰葡萄外观品质和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红地球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鲜食葡萄品种,以其粒大、晚熟、耐贮运等优良特性,在各葡萄产区得到迅猛发展,成为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巨峰的第二大鲜食葡萄品种。但该品种存在枝条成熟度差、果实和叶片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尤其在我国中东部产区存在果实着色不良问题,已成为困扰当地葡萄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葡萄生产由于结构不佳而导致生产效益下降,主要表现为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以巨峰为主的中熟葡萄面积过大,而早、晚熟葡萄品种占的比例过小,尤其是六七月份成熟的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熟葡萄更少。由于6月底7月初山东大部分地区麦收已结束,促成栽培的葡萄和贮藏的葡萄也已销售完毕,正是葡萄的空缺时期,选育或引进该成熟期的优良品种,已成为葡萄生产之需。我们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了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熟葡萄品种的选育工作,红双星是新选育出的极早熟优良品种。1选育经过1991年6月中旬,我们在1983年扦插建园的葡萄试验园中发现一株山…  相似文献   

16.
山东金乡县80年代大面积栽培的巨峰葡萄,因坐果率低穗形松散和上市集中价格逐年下降。90年代以来先后推广栽培的藤稔葡萄抗病性强,坐果率高,果粒极大,但品质风味不如巨峰,且长途外运脱粒严重;红提、黑提品质优,贮运性极强,但抗病性差,且始果期晚。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于1995年春,分别从韩国新世界育种园和日本植原葡萄研究所引入一批葡萄新  相似文献   

17.
晋南地区位于华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的黄河三角地带,日照充足,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水资源丰富。该地区属纯农业生产区,盛产苹果、梨、桃、大枣、石榴等果品。从8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了一个以巨峰系品种为主的葡萄新生产区,现有葡萄面积2000hm2...  相似文献   

18.
浙江葡萄业应重视发展早熟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2004年,浙江葡萄栽培面积从3333hm^2多发展到1万hm^2多,然而,品种结构未改变,仍以中熟的藤稔和巨峰为主,占75%左右,导致季节性供过于求,价格一跌再跌,经济效益逐年下降。早熟品种成熟期在6月下旬,比中熟品种的7月中旬早10~20天,并使整个葡萄销售期从40多天延长至60多天。近几年各地早熟葡萄的售价明显高于藤稔和巨峰,每667m^2产值增加1000~3000元。  相似文献   

19.
70年代,日本的巨峰葡萄开始在我国栽培,面积逐渐扩大,使大粒品种取代了原有的中小粒品种。但巨峰葡萄有落花落果严重,上色不一致,无香味等缺点。1981年6月上旬在辽宁省农科院园艺所葡萄试验园内以玫瑰香优良芽变系“7601”为母本,巨峰为父本进行杂交,共...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葡萄生产发展很快,但多是巨峰系品种,欧亚种葡萄发展较少,无核品种更少。为了促进无核葡萄生产的发展,丰富市场,我们对本所葡萄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的一些无核葡萄品种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认为以下六个无核葡萄品种综合性状良好,可以在我省适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