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整理采自甘肃膜翅目锤角叶蜂科标本总计64号,经鉴定分为6属16种。其中,细锤角叶蜂属7种,丽锤角叶蜂属2种,丑锤角叶蜂属3种,童锤角叶蜂属2种,唇锤角叶蜂属1种,毛锤角叶蜂属1种;包括1新属:唇锤角叶蜂属,4新种:辛氏细锤角叶蜂、中华童锤角叶蜂、多毛唇锤角叶蜂、甘肃毛锤角叶蜂,1中国新记录种:多环细锤角叶蜂,9甘肃新记录种和2已知种。  相似文献   

2.
记述采自中国浙江天目山危害短梗稠李的丑锤角叶蜂属(膜翅目:锤角叶蜂科)一新种:萌萌丑锤角叶蜂。该种幼虫取食短梗稠李叶片,当幼虫数量较多时,可将寄主植物的叶片蚕食殆尽,严重影响其生长,继而影响果树产量,导致林木经济效益严重下降。萌萌丑锤角叶蜂在中国浙江天目山1年1代发生,以预蛹形态越冬。新种与木通丑锤角叶蜂十分相似,主要区别是:新种后胸背板及腹部第1背板全部黄白色;各足胫节、跗节深褐色;中胸前侧片腹面表面光滑,具稀疏刻点。采用DNA试剂盒法提取新种基因组DNA,测序获得包括新种在内的锤角叶蜂科12条COⅠ基因序列,长度为850 bp。另外,从Gen Bank数据库中下载锤角叶蜂科的丑锤角叶蜂属、丽锤角叶蜂属、东锤角叶蜂属等近缘属的已知种类COⅠ序列23条,与新种序列构成COⅠ序列数据集(共35个样本)。分析丽锤角叶蜂亚科内的遗传距离,结果显示,新种2样本遗传距离为0. 005。基于贝叶斯法构建了COⅠ基因系统发育树,树图结果显示:丑锤角叶蜂属、丽锤角叶蜂属、东锤角叶蜂属的属内种分别形成一支,构成单系群,支持丑锤角叶蜂属与东锤角叶蜂属的有效性。新种分子分析结果与形态鉴定结果一致,均支持新种成立。  相似文献   

3.
锤角叶蜂科两新种(膜翅目:锤角叶蜂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戾述分布于中国的锤角叶蜂科两新种:山楂童锤角叶蜂Agenocimbexcartaegum和人蒙古喜锤角叶蜂Praianeimonggunensis。  相似文献   

4.
童锤角叶蜂属一新种(膜翅目:锤角叶蜂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孟楼  武星煜 《林业科学》2003,39(1):103-104
记述了采自甘肃天水市膜翅目Hymenoptera锤角叶蜂科Cimbicidae童锤角叶蜂属Agenocimbex RohWer的一个新种-榆童锤角叶蜂A.elmina sp.nov.。  相似文献   

5.
为摸清叶蜂的种类及分布,对辽东重点林区的叶蜂种类进行了连续多年的调查。该文报道了辽东地区的主要叶蜂种类,共39种,其中叶蜂科32种,锤角叶蜂科4种,扁蜂科1种,树蜂科1种,项蜂科1种,并介绍了叶蜂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年对叶蜂总科的系统调查和分类研究,发现记录6种中国新记录种:多环细锤角叶蜂Leptocimbex fulvocinctus Malaise,长角黑毛三节叶蜂Arge nyemitawa Rohwer,榆近脉三节叶蜂Aproceros leucopoda Takeuchi,长附齿唇叶蜂Rhogogaster naias Benson,双斑简脉茎蜂Janus japonicus Sato,无刺茎蜂Caenocephus lunulatus (Strob1),甘肃新记录种38种.提供了各种在中国的地理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随着我国的林业得到飞速的发展,对于林业工程而言,做好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我国有害生物的防治还有着一些不足之处,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与蔓延趋势也日趋严重,这不仅威胁着森林资源的生态安全,也对林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内蒙古的林业有害生物主要包括落叶松毛虫、黄褐天幕毛虫、心肝落叶松鞘蛾、油松毛虫、白桦锤角叶蜂、毒蛾类、赤松毛虫、分月扇舟蛾、紫叶甲、大青叶蝉、柠条豆象、怪柳条叶甲、梭梭白粉病、棕背平鼠等等。根据内蒙古有害生物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虫害的发生原因,并制定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两种新森林害虫,其一,海南木莲枝角叶蜂CladiuchamanglietiaeXiao在海南省尖蜂岭危害海南木莲ManglietiahainanensisDandy,另一,厚朴枝角叶蜂CladiuchamagnoliaeXiao在四川省开县危害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Rehd.et.Wils.两种害虫均属膜翅目,叶蜂科,粗角叶蜂亚科,英文稿件于1994年发表于北京林业大学  相似文献   

9.
玫瑰栉角叶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刘岐,张秀丽,张凤兰,单丽华,于明拓(铁岭市林业局112000)(辽宁省林业学校)(开原市林业局)玫瑰林角叶蜂tCladusPectinico。l’s(L.》是玫瑰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属膜翅目、叶蜂科、格角叶蜂属。目前国内尚...  相似文献   

10.
鞭角华扁叶蜂发生期测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鞭角华扁叶蜂发生期测报技术研究牟文彬,唐志强(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试验站)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licornis(F·Smith)]是柏木的一种主要害虫,近年来在长江沿岸的柏木防护林中危害猖撅,造成严重灾害。笔者从1995年起,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两种新森林害虫,其一,海南木莲枝角叶蜂CladiuchamanglietiaeXiao在海南省尖峰岭危害海南木莲ManglietiahainanensisDandy;另一,厚朴枝角叶蜂CladiuchamagnoliaeXiao在四川省开县危害厚朴MagnoliaoficinalisRehd.etWils.。两种害虫均属膜翅目、叶蜂科、粗角叶蜂亚科。英文稿件于1994年发表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英文版)第3卷第1期第15~22页。  相似文献   

12.
丝角叶蜂属一新种(膜翅目:叶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记述叶蜂科、丝角叶蜂亚科一新种——杏丝角叶蜂Nematusprunivorous。本种在浙江省淳安县严重危害杏树。  相似文献   

13.
鞭角华扁叶蜂滞育期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郑永祥崔相富吴道圣杨胜利陈绘画关键词鞭角华扁叶蜂、滞育期幼虫、空间分布、抽样技术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icornis(F.Smith)]属膜翅目(Hymenoptera)、扁叶蜂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云阳县鞭角华扁叶蜂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的分析,详述了鞭角华扁叶蜂发生与危害的现状,探讨了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本地的环境条件提出了综合防治虫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鞭角华扁叶蜂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鞭角华扁叶蜂严重为害柏木林分。在综合防治技术上,总结出以预测预报为依据,结合防治指标划分防治区域,并以化学防治为应急,生物防治、天敌保护为重点,物理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技术,是防治鞭角华扁叶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2014-2016年间,采用踏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盐城市膜翅目广腰亚目昆虫的种类、分布与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鉴定出广腰亚目昆虫3科6种,分别为梨简脉茎蜂、玫瑰三节叶蜂、榆三节叶蜂、柳瘿叶蜂、樟叶蜂、杨扁角叶蜂,填补了盐城市该目昆虫记录的空白,较江苏省历史记录新增4种。6种昆虫均为植食性害虫,其中杨扁角叶蜂、玫瑰三节叶蜂为中度以上危害,特别是杨扁角叶蜂危害最重,其风险性R值为1.65,在盐城市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7.
整理采自甘肃膜翅目三节叶蜂科标本总计168号,经鉴定分为4属37种。其中,三节叶蜂属29种,刺腹三节叶蜂属2种,脊颜三节叶蜂属5种,近脉三节叶蜂属1种;包括15新种:宽带环腹三节叶蜂、玛氏黑头三节叶蜂、秦氏黑头三节叶蜂、黑瓣黄腹三节叶蜂、沈氏黄腹三节叶蜂、辛氏斑跗三节叶蜂、长角斑跗三节叶蜂、范氏斑跗三节叶蜂、密纹斑跗三节叶蜂、纹胸淡毛三节叶蜂、黄足黄钳三节叶蜂、尖鞘刺腹三节叶蜂、黄足刺腹三节叶蜂、短脉脊颜三节叶蜂、斑胸脊颜三节叶蜂,1中国新记录种:长角黑毛三节叶蜂,13甘肃新记录种和8已知种。  相似文献   

18.
整理采自甘肃膜翅目叶蜂科潜叶蜂亚科、粘叶蜂亚科、凹颜叶蜂亚科及平背叶蜂亚科标本总计252号,经鉴定分为22属40种。其中,潜叶蜂亚科3属4种:纹潜叶蜂属2种、枝潜叶蜂属1种、闭潜叶蜂属1种;粘叶蜂亚科3属6种:华波叶蜂属1种、类粘叶蜂属1种、粘叶蜂属4种;凹颜叶蜂亚科1属1种:凹颜叶蜂属1种;平背叶蜂亚科15属29种:原曲叶蜂属1种、斑腹叶蜂属3种、尖唇叶蜂属1种、狭蕨叶蜂属1种、小唇叶蜂属1种、雅叶蜂属1种、曲叶蜂属1种、平背叶蜂属2种、秋叶蜂属1种、大曲叶蜂属1种、亚室叶蜂属1种、金叶蜂属1种、绅元叶蜂属4种、片爪叶蜂属1种、元叶蜂属9种。包括1中国新记录属:纹潜叶蜂属;17科学新种:中华纹潜叶蜂、痕脉纹潜叶蜂、开臀枝潜叶蜂、中华闭潜叶蜂、异类粘叶蜂、长角粘叶蜂、山楂粘叶蜂、长角凹颜叶蜂、李氏斑腹叶蜂、甘肃斑腹叶蜂、李氏狭蕨叶蜂、吕氏平背叶蜂、平唇秋叶蜂、脊盾片爪叶蜂、邹氏元叶蜂、沟顶元叶蜂、丽角元叶蜂;15甘肃新记录种和8已知种。  相似文献   

19.
记述丝角叶蜂亚科Nematinae实叶蜂属Hoplocampa一新种樱桃实叶蜂Hdanfengensis。本种危害樱桃严重。  相似文献   

20.
鞭角华扁叶蜂发生量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地研究柏木鲜叶量,鞭角华扁叶蜂幼虫种群食叶量及各虫态种群数量幼态变动的基础上,利用柏木的失叶量2估计鞭角华扁叶蜂入土老熟幼虫虫口密密,进而预测来年的发生量,结果表明,利用柏木失叶量预测发生量,预测准确达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