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霉变农产品中,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危害,受其污染的农产品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食源性疾病的主要来源,但农产品中真菌毒素检测存在基质复杂、灵敏度要求高等难题。电化学传感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灵敏度高以及分析速度快,在农产品真菌毒素检测中应用广泛,而将比率策略与电化学传感结合发展的比率电化学传感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中的分析准确度和可靠性。该研究主要从直接传感、免疫传感、DNA传感及适配体传感等4个方面综述了近3年来(2018-2021年)比率电化学传感技术的研究进展,系统讨论了它们的信号产生策略、传感机理及其在农产品真菌毒素检测方面的应用,总结了不同传感模式中所用识别元件、传感材料、实际样品及检测真菌毒素的分析性能,并讨论了不同传感模式的优缺点。最后,分析了比率电化学传感技术在农业传感领域的瓶颈问题,如识别元件的开发,多种真菌毒素的同时检测,农产品的现场、实时检测等,指出开发便携式设备实现不同真菌毒素的现场、同时、快速检测是本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以期为农产品中真菌毒素高效检测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真菌毒素污染是玉米产品的主要风险因子。玉米真菌毒素产生存在不可预见性,玉米在生产、收获、贮藏、运输、加工、流通等环节,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极易发生霉变,产生真菌毒素。本文介绍了玉米原料及饲料真菌毒素污染概况及限量标准,阐述了玉米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和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及玉米真菌毒素污染与控制技术等,以期提高人们对玉米真菌毒素污染管控的认知,为确保农作物高产和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粮食中的真菌毒素会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真菌毒素的检测技术正不断进步。基于此,简要介绍了真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综述了真菌毒素的主要分析检测技术,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畜禽饲料中真菌毒素污染有可能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本文介绍了目前在饲料中赭曲霉素A的污染情况,以及现有饲料中赭曲霉素A含量的主要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在实际应用中各种方法的适用情况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生姜在生长、收获、加工、储存等一系列过程中,容易受到霉菌的侵染而发生真菌毒素污染,但目前对生姜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保证生姜质量安全,促进建立高效、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本文总结了有关生姜及其制品中主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污染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目前对生姜及其制品中常见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旨在为生姜中真菌毒素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毒素免疫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的毒性最强的一类真菌毒素,对该毒素的检测技术特别是快速检测方法对发展中国家保障农产品及食品消费安全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特异性抗体及其免疫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绿色免疫分析是黄曲霉毒素等剧毒生物毒素免疫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粮油作物产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重要地位,梳理了真菌毒素污染主要类型、危害,介绍了国内外粮油作物产品风险评估取得的进展和成效,提出了今后我国粮油作物产品真菌毒素风险评估建议。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存在能够威胁植物、动物和人体健康的病原细菌,消减这类土壤生物污染是一体化健康(One Health)的重要任务。因具有宿主细菌专一性强、侵染效率高、环境扰动性小等特性,噬菌体成为生态消减土壤病原细菌生物污染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土壤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复杂性,提升噬菌体消减土壤生物污染的效果和稳定性仍是当前的重大挑战。本文从噬菌体在土壤中的生存以及与病原细菌互作等过程着手,分析总结影响噬菌体阻控土壤生物污染效果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1)噬菌体的宿主细菌谱和种群数量,2)土壤病原细菌的多态性,3)影响噬菌体与土壤病原细菌互作的环境因素。通过构建高效噬菌体鸡尾酒、改善噬菌体产品形式和优化噬菌体施用技术等措施,建立提升阻控土壤生物污染效果和稳定性的策略,为完善土壤生物污染噬菌体疗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
玉米植株及籽粒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极易遭受真菌感染并产生真菌毒素。本文介绍了玉米中几种主要真菌毒素及其限量标准,调查分析了目前我国玉米中真菌毒素污染现状,并提出预防玉米中真菌毒素污染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应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从生长抑素免疫的小鼠脾脏中提取总RNA,用RT-PCR技术反转录成cDNA,通过PCR扩增出抗体重链可变区VH基因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再用编码(G1y4Ser)3的Linker在体外将VH和VL连接成单链抗体(ScFv)基因,克降到噬菌粒载体pCANTAB5E中,电转化至感受态的大肠杆菌TG1,经辅助噬菌体M13K07超感染,形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有效库容为9.3×107。为利用亲和富集筛选技术,获得具有与SS结合活性的完整重组噬菌粒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免疫分析技术的基础——抗原抗体制备技术,进一步论述了主要免疫方法(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等)的发展过程及其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免疫分析的新发展,尤其突出了免疫分析和理化分析联用技术这一痕量分析的新主流。探讨了免疫分析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免疫分析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免疫分析技术在环境激素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介绍了免疫分析技术在环境激素类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它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免疫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摘要:利用PCR技术,扩增去除部分序列、长度为1320 bp、编码440个氨基酸的禽流感病毒(AIV)NP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pR质粒的T4噬菌体SOC基因C末端获得重组质粒pR-NP,以此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E2,用溶菌酶缺陷噬菌体T4-Z1感染重组E2菌,重组载体与缺陷噬菌体T4-Z1基因发生同源重组,将NP基因整合到噬菌体基因组中,用PCR方法筛选重组噬菌体并命名为T4-Z1-NP。经Western blot检测证实,T4-Z1-NP表达的NP融合蛋白具有免疫学活性。成功构建了表达禽流感病毒核蛋白的重组噬菌体。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意在研究一种能够应用于植原体初筛,并且不易污染,易操作耗时短的通用方法.比较了已报道TaqMan实时荧光PCR与目前最常用巢式PCR在植原体通用检测中的应用.利用12种植原体感染植株及9种健康植物DNA测试了实时荧光PCR的特异性及通用性.所有植原体材料均获得强的荧光信号,为阳性结果,而健康植物DNA及空白对照均为阴性结果.实验结果证明该实时荧光PCR应用于植原体通用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相对灵敏度比巢式PCR高10倍,耗时短,操作方便,有效避免了PCR产物污染.实时荧光PCR为植原体病害的口岸检疫、田间监测及大量样品的通用检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是一种可能代替目前最常用巢式PCR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润妍  潘琳  柳家鹏  邢福国 《核农学报》2021,35(8):1883-1892
欧盟是世界第一大经济联合体,也是我国食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本文就 2010—2019年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对我国食品通报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重点分析了真菌毒素污染类食品通报近十年的发展变化趋势,发现真菌毒素污染在所有危害类型中排第一位,是我国食品出口欧盟的最大阻碍;进一步分析了欧盟RASFF对华通报食品真菌毒素污染数量居高不下的原因,并就如何减少相关通报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和建议。研究数据将为我国食品出口提供参考,为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尤其是真菌毒素防控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PCR技术获得3D基因,使用拼接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反应对3D基因内部的EcoRⅠ位点进行定点突变,将突变后的3D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SOC和T4噬菌体的穿梭质粒pR中,通过PCR及质粒酶切鉴定,分别获得阳性重组子pSOC-3D和pR-3D。将含有3D基因的重组质粒pSOC-3D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进行表达,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将含有3D基因的重组质粒pR-3D转化T4噬菌体的宿主菌E2,通过同源重组获得重组噬菌体T4-3D,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证明展示在T4噬菌体表面的3D融合蛋白能与FMDV感染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叶茂  孙明明  黄丹  张忠云  赵远超  胡锋  蒋新 《土壤》2020,52(2):213-222
由致病细菌导致的新型生物污染土壤问题,已给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开展针对性的风险管控和修复技术研究十分必要。噬菌体疗法作为一种可以高效靶向追踪灭活土壤体系中致病细菌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将从噬菌体疗法定义的内涵及外延、噬菌体疗法在土壤系统中灭活致病细菌的应用及对土壤生态功能影响的角度,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噬菌体疗法在土壤环境系统中靶向灭活致病细菌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现有研究不足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噬菌体疗法在我国致病细菌污染土壤的治理应用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农田土壤中残留和滋生多种病原菌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显著的安全隐患,开展针对性的生物修复研究十分迫切。噬菌体疗法靶向灭活土壤中病原菌的技术为修复此类污染土壤提供了全新途径。本研究以南京城郊某奶牛场牛粪堆积池周边,粪肠杆菌和假单胞菌复合污染农田土壤为例,首先筛选和纯化获得两株专一型噬菌体(YSZ1和YSZ5),再人为加速其宿主谱的表达过程,获得对应的多价噬菌体(YSZ1R和YSZ5K),并进行生物学特性(形态、核酸、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等)鉴定,结果表明:在水相和污染土壤中不同噬菌体对于同步灭活病原菌的能力依次为YSZ5KYSZ1RYSZ5YSZ1,并且施用多价噬菌体疗法有助于维护和改善修复后土壤微生物生态功能多样性与稳定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噬菌体疗法靶向灭活土壤中多种病原菌提供切实可行的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9.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包括改进微生物培养法、酶联免疫(ELISA)法、PCR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直接计数法、自动化仪器分析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
免疫捕捉PCR法检测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免疫吸附富集结合经典PCR技术建立了免疫捕捉PCR检测西瓜果斑病菌的检测法,并与直接PCR和生长检测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测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都产生360bp左右的特异性片段,而10个不同属的对照菌株无特异性片段产生。免疫捕捉PCR检测果斑病菌的灵敏度为50-102cfu/ml,而直接PCR则在104cfu/ml,两者的灵敏度相差100倍左右。免疫捕捉PCR法对市售7种瓜种的检测发现,其中1种哈密瓜种子、2种甜瓜种子和2种西瓜种子检出果斑病菌,与人工气候箱内生长检测的发病结果基本吻合。显示了该法准确、灵敏、快速、低成本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