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不同方法对紫云英蜂蜜和龙眼蜂蜜的花粉粒含量和浓度进行测定分析,根据不同种类蜂蜜中植物花粉形态、含量及浓度均有所差异,可以判断蜂蜜品种和品质,也可以鉴定蜂蜜的真假。本研究采用两种方法对市售的紫云英蜂蜜和龙眼蜂蜜花粉粒进行提取、检测分析,为该品种蜂蜜真伪的鉴别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所购蜂蜜花粉粒含量和浓度均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杜仲花粉的形态、萌发及贮藏特性,以期有效地开展杜仲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工作。【方法】以不同方式收集、不同含水率及不同温度下贮藏的各种杜仲花粉为试材,采用培养基法进行花粉萌发试验,利用电镜扫描技术对花粉萌发过程中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研究了培养基中蔗糖质量浓度、琼脂含量与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因素对杜仲花粉萌发的影响,以及贮藏时间、贮藏温度与花粉含水率等因素对花粉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干燥的杜仲花粉粒呈长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卵形,极面观为三角形,极轴长32~38μm,赤道轴长20~22μm,远极面有3个复合萌发沟,在花粉萌发过程中只有一个萌发沟中生长的花粉管延伸;杜仲花粉萌发的适宜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含100 g/L(新鲜花粉)或200 g/L(干燥贮藏花粉)蔗糖和5 g/L琼脂,于25℃下培养;贮藏期不同的杜仲花粉,其最佳萌发培养时间有差异;树体成熟花粉与室内水培花枝成熟花粉,在贮藏和萌发性方面无明显差异;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杜仲花粉的生活力下降,含水率6%的花粉在4℃下的有效贮藏期限为6个月;4~-20℃的低温有利于杜仲花粉贮藏;杜仲花粉贮藏的适宜含水率为6%。【结论】杜仲花粉最适的贮藏温度是4~-20℃,含水率为6%左右,采集即将成熟花枝水培是获得杜仲花粉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依据花粉形态特征,对八蜂蜜中花粉粒的数量和种类进行鉴定,探讨作为判断蜂蜜产品产地和质量辅助依据的可行性;提取8种市售蜂蜜中的孢粉,醋酸酐处理,光镜观察,描述孢粉形态特征,测量孢粉大小,计算本种孢粉比例;所有蜂蜜中除含有本种花粉外,还含有比例不等的其它多种孢粉(杂质孢粉),不同蜂蜜含有的杂质花粉种类也不相同,各种孢粉在光镜下具有比较鲜明的区分特征;孢粉的特征和比例可以作为判定蜂产品品质的辅助依据,但部分蜂蜜在判断产地方面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4.
紫杏是种间杂种,为探明它与其近缘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以紫杏(Prunus dasycarpa Ehrh.)、樱桃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ar.)和杏(Prunus armeniaca L.)共6份材料的成熟花粉为试材,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大小和表面饰纹。结果表明:成熟花粉均为单粒花粉、等极、辐射对称,有3条萌发沟,属N_3P_4C_5类型,有穿孔和无穿孔2种表面饰纹。其中‘叶城紫杏’的花粉形态、外壁纹饰特征与母本樱桃李的较为相近,而‘阿里瓦拉’的花粉少、畸形多,这2份材料比其近缘种植物花粉的变异幅度大,且均存在畸形花粉。紫杏花粉的亚显微形态特征不支持其传统种级水平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5.
蛇含委陵菜与蔓委陵菜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辽宁省生长的蛇含委陵菜与蔓委陵菜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两种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有较高的一致性,花粉均为单粒花粉,呈长球形,左右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三裂圆形,三孔沟,沟条形,表面条状纹饰。通过花粉及其他性状的比较研究,对两种委陵菜属的植物分类鉴定和系统演化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18种绣线菊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8种(品种)绣线菊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法对其花粉形态进行系统观察比较、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其中8种绣线菊的花粉形态为首次研究报道,以探讨其种间亲缘关系与分类学关系。结果表明:18种绣线菊花粉形状为长球形及近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和近圆形,赤道面观有长圆形、椭圆形和梭形,花粉大小为(12.5~20.7)μm×(10.58~18.3)μm,极轴与赤道轴之比(P/E)在1.01~1.94之间,属于小类型花粉,具三孔沟,部分种的内孔外突;外壁纹饰类型为条纹和条网状纹饰,纹饰特征种间存在差异,具备分类意义。首次发现美丽绣线菊(Spiraea elegansPojark)萌发沟内具有特殊脑纹状结构。绣线菊花粉性状指标重要性依次为条纹走向、赤道面观、孔径、条脊宽、极面观、纹饰类型、极轴和沟长与赤道轴之比(L/E)。18种绣线菊按花粉形态可分为5大类群,与经典形态学分类基本吻合,花粉形态可以做为种间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荣林  王会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54-16155
[目的]观察双荚决明(Cassia bicapsularis Linn.)花粉的超微结构,并首次对双荚决明花粉的形态特征进行系统描述。[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双荚决明正常的花粉形态为椭球形,极面观为钝的凸三角形,赤道面观为钝的截形菱形。花粉大小为21~23μm(极面),13~16μm(赤道面),极轴与赤道轴的比值为1.44~1.54。花粉的萌发器官是其萌发孔,正常的花粉粒有3条萌发沟,属3沟孔的萌发孔类型,萌发沟在极面端不汇合,在赤道面处隆起,是花粉破裂花粉管萌发的位置。花粉具有穿孔状雕纹。[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双荚决明花粉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香花槐与刺槐花粉形态的电镜观察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SEM技术,对香花槐的花粉形态进行电镜扫描观察,根据花粉的形态、大小及外壁纹饰等超微结构,鉴证花粉的类型.发现花粉粒呈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具3条萌发沟,萌发沟附近具萌发孔,外壁纹饰为桔皮状.许多研究资料表明,植物花粉数量大,形态特征具有遗传性.一般认为,同属的植物花粉,其形态特征在许多方面表现同一属的共同点.从花粉资料显示,香花槐和刺槐花粉在形态上有高度的相似性,说明它们可能属于同一个属,这一论断有待于香花槐的细胞学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9.
古银杏雄株花粉超微形态特征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助扫描电镜对采自全国主要银杏分布区的33株银杏Ginkgo biloba古树雄株的花粉外壁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发现银杏花粉外部形态基本一致,赤道面观为橄榄形或梭形,侧面观为长椭圆形,萌发沟与花粉近等长。但在光滑程度、纹饰特征、条纹分布的规律性、微孔情况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结果表明,银杏花粉形态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图1表1参11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17种常见菊科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花粉粒均为辐射对称,大多为近球形-长球形,萌发孔均为三孔沟,极面观为三裂圆形.根据花粉形态特征分析,17种菊科植物花粉类型可分为4大类:①花粉形态以粗大网状纹饰为主要特征,以黄鹤菜、苦荬菜、雷山假福王草、假福王草植物为代表;②花粉形态以刺尖、刺密、刺长为主要特征,以向日葵族的白花鬼针草、牛膝菊、豨莶、狼杷草最为明显;③花粉形态以刺基部大、刺较钝为主要特征,以蒲儿根、千里光、东风草和马兰为代表;④花粉形态以刺稀疏、较短、刺上下均匀为特征,以南川斑鸠菊、鳢肠、野茼蒿、鼠麯草为代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能有这样较好的对应关系,花粉形态相似的植物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族属.  相似文献   

11.
海南中部丘陵区鸭脚木次生林群落种间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海南热带中部丘陵区鸭脚木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各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阐明群落演替与种间关联性的内在规律,为丘陵区鸭脚木天然次生林的保护、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笔者采用2×2列联表,运用方差比率法、χ2校验、jaccard指数计算15个乔木物种、19个灌木物种和15个草本物种的总体关联性。结果表明,鸭脚木群落所有层次总体上呈不显著正联结,其中显著正关联总对数为10对,jaccard指数与χ2检验结果高度一致。海南中部丘陵区鸭脚木群落优势种种间联结松散,优势种的种间关系整体不紧密,处于动态演替的不稳定期。物种之间存在一定的独立性,整体趋向稳定发展,实践中应将正联结较强的树种加以保护,以缩短海南中部丘陵区鸭脚木群落天然次生林演替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Song木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根据花粉形状,Song木属花粉可划分为5个类型:①长圆球形;②近圆球形;③圆球形;④扁圆球形;⑤近扁球形。花粉形态的研究澄清了Song木属一些植物类群的分类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寻找出对鸭脚木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 alstonium)高效、持效、安全的杀虫剂,通过室内毒力试验和林间药效试验研究4种杀虫剂对鸭脚木星室木虱若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高效氟氯氰和阿维菌素对鸭脚木星室木虱若虫的室内杀虫效果较好,阿维啶虫脒和吡虫啉则较差.但林间应用时,阿维啶虫脒和阿维菌素对鸭脚木星室木虱羽化出孔的抑制能力较强,林间施药阿维啶虫脒或阿维菌素250倍液28天后,鸭脚木星室木虱若虫的死亡率均达64%以上.  相似文献   

14.
秦巴山及其毗邻地区8种野生百合孢粉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秦岭及其毗邻地区的8个种和变种的百合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这8种百合花粉均为两侧对称,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心形,萌发孔为远极单沟,表面具网状纹饰;不同百合种类在花粉形态、大小、P?E值及花粉的表面纹饰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性状特征或指标对野生百合种或变种水平上的分类具有较大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蜂蜜孢粉学是研究蜂蜜中花粉的科学,研究方法从整体封片法、醋酸酐分解法发展到追踪孢子法。花粉是天然蜂蜜的重要标志,蜂蜜中的花粉主要来自于蜜蜂采集花蜜时吸入的花粉。因为蜜蜂的前胃能快速有效地过滤掉花蜜中的花粉,蜂蜜中花粉的比例并不总代表其中的花蜜比例。为了测定蜜蜂采集的花蜜中的原始的花粉比例,发展了相应的花粉系数。蜂蜜孢粉学主要应用于鉴定蜂蜜的植物来源和地域来源,也有助于有毒蜜的鉴别和蜜蜂种间竞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花粉形态特征具有为植物正确分类、判断物种间亲缘关系及遗传变异特性提供作证的功能。国内有关研究多集中在种的水平上,很少对苜蓿不同品种间花粉形态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因此,为了有利于今后开展苜蓿不同品种间花粉形态特征的差异性研究,本文作者略述苜蓿花粉的形态特征及观察方法,为相关苜蓿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测广西荔枝资源花粉形态和大小,为进一步研究野生、半野生荔枝及荔枝栽培品种的遗传演化提供参考.[方法]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广西野生荔枝、半野生荔枝及荔枝栽培品种的花粉形态,计算花粉极轴长与赤道轴长比例P/E及内部差异大小(标准差).[结果]广西野生荔枝、半野生荔枝及荔枝栽培品种的共同特征是:花粉粒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或近圆形,极面观为钝三角形,具三孔沟,三沟在极面分离;野生荔枝花粉P/E显著大于半野生荔枝和荔枝栽培品种的花粉P/E(P<0.05),而半野生荔枝和荔枝栽培品种花粉P/E差异不显著(P>0.05);荔枝栽培品种花粉P/E与单果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方程式为y=-74.553x+82.004.[结论]根据荔枝花粉P/E大小推测广西荔枝栽培品种是由野生类群和半野生类群向栽培品种发展而来.花粉形态不宜作为区分广西野生荔枝、半野生荔枝和荔枝栽培品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12种柳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进行电镜扫描并比较分析.柳属植物花粉的极面观均为三裂圆形,赤道面观以多数椭圆形为主,萌发孔类型为三沟,极轴长的范围为(18.80±1.09)~(31.07±1.51)μm,赤道轴的范围为(11.20±1.16)~(16.93±0.47)μm.本研究分析了12种柳属植物的花粉形态,为柳属植物形态鉴定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为揭示柳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几种常见樟科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樟科4属5种植物的花粉表面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樟、浙江楠和月桂的花粉均为近球形,直径约20~32μm,表面遍布刺突纹饰,其中月桂花粉表面可观察到成对的小穿孔;山胡椒和香叶树的花粉极面观为三裂椭圆形,具有3个较深的萌发沟,沟长达两极,花粉大小分别为50×40和55×42μm,花粉表面密布明显的小孔穴。[结论]该研究可为樟科植物花粉的研究提供更多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5种水东哥属(猕猴桃科)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结果表明:5种水东哥的花粉均为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花粉形态小,属小型花粉粒。花粉形态在种间变异较大,可作为属内种间分类的依据,如萌发沟为三孔沟型或三拟孔沟型;矩形内孔有或无;花粉外壁纹饰多样,有细孔、粗网孔或穴状穿孔的皱波状纹饰。水东哥属的花粉形态特征在猕猴桃科中及其近缘类群中较为独特,具有重要的系统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