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广州市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探讨了广州市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测定了95份土壤样品中铅、镉、铬、砷、汞的含量水平。土壤中铅、镉、铬、砷、汞的含量分别在6.44-153.10mg/kg、0-0.682mg/kg、5.82-101.60mg/kg、0.04-45.36mg/kg、0.01-0.32mg/kg之间。就污染的普遍性而言,铅污染最为普遍,其次是砷污染;就污染的程度而言,镉污染最严重,其次为砷、汞。对比今昔污染变化,广州市土壤污染治理已了得显著成效,但仍需努力。土壤中镉、砷、汞三种元素的变异系数。特别是镉的变异系数较大,这可能预示着点源性污染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对连云港市水稻主产区的土壤、灌溉水和稻米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水稻灌溉水所含重金属污染较轻,没有对稻米品质造成影响,完全符合无公害稻米生产要求。(2)土壤中砷、铅、镉的平均含量超过国家和江苏省背景值,砷、镉、铬、铅和汞的单项污染指数P<1,污染分担率排序为砷(42.56%)>镉(37.00%)>铬(7.78%)>铅(7.22%)>汞(5.54%),土壤主要以砷、镉污染为主;综合污染指数P综=0.59<0.7,属1级,为安全清洁水平,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重金属环境质量要求。(3)稻米中4种重金属污染排序为铅>汞>镉>砷,以铅和汞污染为主;除铅外,稻米中重金属富集效应不明显,徐稻3号累积铅的能力较强,稻米中镉的含量与土壤中pH值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蔬菜中重金属污染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了西安市10种蔬菜80个样品中铜、锌、汞、砷、铅、铬和镉含量。结果表明,蔬菜中铜、锌、汞、砷、铅、铬、镉含量分别为(0.982±0.680)mg/kg,(3.049±1.185)mg/kg,(0.00196±0.00248)mg/kg,(0.045±0.061)mg/kg,(0.409±0.280)mg/kg,(0.092±0.124)mg/kg,(0.00059±0.00109)mg/kg,其中分别有2.5%,75.0%,2.5%的蔬菜样品中汞、铅、铬含量超出了国家卫生标准中的允许量,10种蔬菜总体合格率为86.6%。铅仍为西安市蔬菜中的主要污染元素。进一步摸清了西安市蔬菜中7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及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4.
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为例,应用GIS技术研究了蔬菜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长兴县蔬菜产地平均土壤汞和镉含量明显大于本地背景值,锌平均含量也超过背景值,而砷、铬、铅、铜4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则低于或接近背景值。长兴县大部分蔬菜产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在国家无公害蔬菜基地标准以下,汞、镉超标的样点分别占总样点的10.4%和4.5%,分别有43%和58.0%的样点超过当地汞、镉背景值,土壤汞、镉含量的最大值分别达到945.85 ng/g和478.88 ng/g。蔬菜产区土壤汞、镉污染呈明显的区域空间分布特征,且与乡镇工业区分布相一致,表明工业污染是引起蔬菜产区土壤重金属超标的主要原因。在长兴县部分地区还存在铬、锌、铜区域性积累趋势。  相似文献   

5.
池州市茶叶中重金属元素铅铬镉砷汞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安徽省池州市茶叶主产区的10批次茶叶样品中铅、铬、镉、砷、汞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评估受污染程度,为研究减污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茶叶样品中铅铬镉砷汞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在0.001 8~4.896 0 mg·kg-1;重金属元素铅、铬、镉、砷、汞含量均不超过国家标准,但有2批次样品铅含量处于临界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市售干香菇中农药残留和二氧化硫含量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价,在湖北、福建、山东、上海、北京等地采集了115个干香菇样品,评价干香菇中79种农药残留和二氧化硫含量情况。结果显示,干香菇中农药残留检出种类有11种,多为未登记农药,主要检出的是多菌灵和克螨特,但检出值普遍偏低,参照相关限量值判定均未超标。6个香菇样品中二氧化硫含量超标,超标率为5.2%,检出最大值为53 mg/kg。通过点评估方法对人群食用香菇二氧化硫的膳食暴露量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人群食用香菇二氧化硫的月摄入量处于安全水平内,风险较小,市售干香菇质量安全风险较小。为了保证干香菇的质量安全水平,应加强对香菇种植、加工和贮藏等环节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山西省境内生产基地栽培食用菌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对被测食用菌中重金属进行安全性评价,并分析居民潜在膳食暴露风险,本文采集山西省境内5种种植普遍的食用菌样品158份,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用菌样品中危害较大的两种重金属元素铅和镉的含量,并与国家标准中污染物限量值进行比较;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食用菌中铅和镉的污染状况;采用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模型,通过计算目标危害系数(THQ)的方法预测经食用菌摄入重金属铅和镉产生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所抽检的158份食用菌样品中,总体重金属含量水平都很低,仅有1个香菇样品超标,超标率为0.63%。5种食用菌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香菇0.74,平菇0.31,杏鲍菇0.12,金针菇0.051,双孢菇0.27。食用菌中铅污染、镉污染及铅、镉综合污染的THQ均值都1,表明山西省食用菌中铅、镉重金属对居民不会构成明显的健康危害。结果表明,山西省食用菌生产基地中香菇、平菇、杏鲍菇、金针菇、双孢菇等5种主要栽培的食用菌中重金属铅和镉的总体污染程度较低,食用菌中铅、镉对居民健康暴露危害较小,可放心食用。同时,应加大对栽培基质、栽培环境等的监管,从源头保证食用菌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8.
陕南茶园茶叶品质分析及重金属含量现状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陕南茶园茶叶品质及茶园重金属含量现状,以茶叶主产区为研究对象,采集了8个县区330个茶园土壤样品,测定分析了pH值和铅(Pb)、锌(Zn)、铜(Cu)、铬(Cr)、汞(Hg)、砷(As)、镉(Cd)等7种重金属含量;同时测定分析了33个茶园茶叶品质及茶叶和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茶叶中茶多酚平均含量为25.58%,儿茶素平均总量为20.74%,茶氨酸含量均值为2.45%,游离氨基酸总量均值为4.86%。茶叶中各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Pb为0.04~2.65 mg/kg、Zn为34.82~55.38 mg/kg、Cu为3.18~20.16 mg/kg、Cr为0.09~4.89 mg/kg、Hg为0.02~0.30 mg/kg、As为0.66~1.16mg/kg和Cd为0.02~0.19mg/kg;32茶园茶叶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NY5244—2004)和NY659—2003标准,33个茶园茶叶Cu含量符合有机茶标准。浸出液中仅检测出Zn、Cu和Cr,平均浸出率分别为:32.65%、24.96%和10.50%。土壤中重金属Pb、Zn、Cu、Cr、Hg、As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03、87.61、16.42、12.38、0.20、6.89和0.11 mg/kg,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95.4,潜在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甘肃省6个县(区) 50份核桃样品中铅(Pb)、镉(Cd)含量,并采用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食用核桃摄入重金属Cd进行膳食风险和致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甘肃核桃样品中重金属Pb、 Cd的检出范围分别是未检出~0.023 mg/kg、未检出~0.004 0 mg/kg, Pb含量仅有天水市麦积区1个样品检出, Cd含量平均值为0.002 5 mg/kg,中位值为0.002 3 mg/kg,中位值接近平均值,总体符合正态分布特点。6个产地核桃样品中Cd含量平均值依次为清水(0.003 1 mg/kg)徽县(0.002 7 mg/kg)秦州(0.002 6 mg/kg)成县(0.002 4 mg/kg)康县(0.0020 mg/kg)麦积(0.001 9 mg/kg)。进一步采用GB 2762-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Pb、Cd限量值分别为0.2 mg/kg、 0.5 mg/kg)对甘肃省核桃重金属进行污染判定,所有受检样品中Pb、 Cd含量均未超标,表明甘肃省核桃重金属Pb、 Cd含量处于安全水平;儿童和成人每日因食用核桃摄入的重金属Cd的日均暴露量为2.76×10-7mg/(kg·d)、 4.52×10-8mg/(kg·d),儿童重金属Cd的摄入量是成人摄入量的6倍左右,无论儿童还是成人,重金属Cd的膳食风险和致癌风险值均低于风险阈值,风险尚在可接受水平内。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铅冶炼污染区田块尺度下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异及其对污染农田土壤安全利用的意义,在某冶炼厂附近一面积为4800 m2的农田用网格法采集120个0~20 cm土样,测定样品镉、铅和砷含量。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壤中存在砷、镉和铅的积累。从平均污染指数来看,以镉的积累程度最大,铅次之、砷最小。土壤全镉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10~3.84 mg kg^-1,镉含量处于1.10~2.27 mg kg^-1之间的样品占97.50%。从重金属空间分布上看,镉和铅含量的空间分布有较高的一致性,均是研究区北部和南部含量较高,中间区域含量较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镉和铅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 <0.01)。根据土壤铅含量计算稳定铅时所用普通过磷酸钙的用量范围为0.312~0.419 kg m^-2,平均值为0.367 kg m^-2。根据其他研究者得到的土壤全镉含量与小麦籽粒镉含量的相关方程计算,不同方程得到的小麦籽粒镉含量结果有很大差异,较可信的小麦籽粒镉含量变化范围为0.095~0.814 mg kg^-1。采样区中部为小麦籽粒镉含量较低且铅稳定剂需要量较低区域。以上结果表明,研究区田块尺度下土壤镉含量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且土壤镉含量的空间变异导致小麦籽粒镉含量可能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福建省铁观音茶园土壤中主要污染元素的含量状况及其对茶叶生产的影响,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福建省铁观音茶主产地安溪、华安和永春县150 个茶园土壤中铅、镉、砷、铬、汞、铜、氟的含量, 并进行了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表明, 所有土壤的镉、铅、氟含量, 97%以上土壤的铬、砷、汞含量均低于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853—2004)中相应的限量; 92%以上土壤的镉、铬、砷、汞含量和70%以上土壤的铅含量低于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NY 5199—2002)中相应的限量。变质岩发育的土壤镉和氟含量较高, 砂岩类发育的土壤铬含量较高, 流纹质凝灰岩类发育的土壤铅含量较高, 流纹岩类发育的土壤砷含量较高, 闪长岩类发育的土壤汞和铜含量较高; 水稻土改种的茶园土壤镉、铅和汞含量较高, 铬和砷含量较低; 赤红壤发育的土壤中铅含量较高, 黄壤发育的土壤中铬和砷含量较高, 红壤发育的土壤中铜含量较高。就所研究的元素而言, 大部分供试茶园土壤是清洁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采集30个汾河太原段表层沉积物样品,对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重金属元素砷、镉、铬、汞、铅及铝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对沉积物中营养盐及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分别为0.07~1.93 g/kg,0.05~0.97 g/kg,0.82~9.99g/kg,表现出源头低、太原市区和南郊相对较高的趋势,且主要来源于藻类和水生生物.(2)研究区As、Cd、Cr、Hg、Pb、Al含量分别为8.30~15.60 mg/kg,0.062~0.232 mg/kg,35.20~129.00 mg/kg,0.011~0.131mg/kg,15.90~63.50mg/kg,3.67~8.62mg/kg.多数点位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高于背景值,总体呈现源头低,进入市区后快速升高,然后趋于相对稳定的态势.分析发现,汾河表层沉积物多数点位重金属EFs值大于1,河道重金属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3)除Cd和Hg外,研究区其他重金属和营养盐均具有造成较小生态风险的可能性,且部分点位Cr具有引起较大生态风险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应用原子荧光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建立草莓中汞、砷、镉、铬的快速定量测定方法。将待测样品经石墨消解仪消解赶酸制备成待测液,上机分别测定汞、砷、镉、铬的含量。结果表明,这4种重金属元素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在0.996~1.000的范围内,检出限分别为汞0.028μg/kg、砷0.062μg/kg、镉0.14μg/kg、铬4.76μg/kg;3水平实验的回收率的范围为80.2%~108.3%,变异系数范围为1.58%~26.34%;标准样品的检测结果都在标准值范围内。本实验建立的方法仅需1次前处理即可测定草莓中汞、砷、镉、铬4种重金属元素,线性相关性好,检出限低,准确性好,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可批处理,节约试剂耗材和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不同前处理方式对饲料标准物质中总砷(As)、铅(Pb)、镉(Cd)的提取效果,建立了微波消解-ICP-MS测定饲料中重金属元素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饲料标准物质中总砷、铅、镉的回收率为89.4%~111%, RSD为1.8%~2.7%,准确度、精密度均满足检测需求。同时通过元素含量计算公式,对试验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并对影响试验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计算评定。评定结果显示,饲料标准物质中总砷、铅、镉的测量结果分别表示为As(2.94±0.43) mg/kg, Pb (4.04±0.48) mg/kg, Cd (0.379±0.063) mg/kg,包含因子k=2。  相似文献   

15.
以湖北幕阜山桂花林场3种森林(苦槠、枫香、檫木)为对象,分析林地土壤不同层次(0-15cm,15-30cm,30-45cm和45-60cm)锰、锌、铜、镉、镍、铅、钴7种重金属含量,并以湖北省土壤背景值为参比值,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3种森林土壤的7种重金属含量特征具有相似性,均以锌含量最高,介于20~50mg/kg之间;铜、镍和铅次之,含量在10~20mg/kg之间,镉和钴含量最低,小于10mg/kg。重金属在3种森林土壤不同层次空间分布的特征不同,但在同一林地下重金属含量在不同土层中大致相当。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Ⅰ级标准值,且3种森林的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为轻微生态危害,7种重金属为轻微生态危害程度,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排序为苦槠枫香檫木。结果表明,3种森林的土壤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  相似文献   

16.
清水塘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土地利用设想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芬 《农业环境保护》1998,17(4):162-164
通过对株洲市清水塘地区农田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受汞,镉,铅,砷污染严重根据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差异,提出了调整种植物结构,改变耕作制度等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利用设想。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重点地区猪粪中重金属含量及安全施用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浙江的规模养殖集中度高,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6%以上,通过堆肥和制作有机肥还田是主要的消纳途径,因此粪便中的重金属含量影响土壤安全及作物的生长。饲料是猪粪重金属最主要的来源,因此,本研究检测了浙江省猪饲料和排泄物中的重金属,为作物施用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采集35家不同规模养殖场的仔猪、生长猪和育肥猪3个阶段饲喂的饲料和粪便样本共566个,采用干灰化法、高压消解法消解,用AAS、AFS、ICP-MS法分析了铁、铜、锰、锌、砷、铅、铬、镉和汞9种重金属含量。 【结果】 1) 粪便中8种重金属平均含量趋势为Zn > Cu > Mn > As > Cr > Pb > Cd > Hg,主要残留元素为Zn、Cu、Mn和As,按干物质计其平均值分别为2405、1288、528和28.2 mg/kg,变异系数 ( CV) 分别为83%、34%、6%和15%。猪粪中Cr、Pb、Cd元素含量较低,在0.29~3.52 mg/kg之间,Hg含量仅3.97 μg/kg。猪粪中重金属含量仔猪阶段趋高,育肥猪阶段趋低,各个阶段变异都较大,变异系数CV值介于21%~112%之间,显示各地的生猪饲养中微量元素添加还比较混乱。2) 饲料有机砷的使用存在明显区域差异,萧山地区占72.7%的饲料样本在各阶段猪饲料中均添加有机砷,衢州地区的占33.3%,两个地区各有1家养殖场未使用有机砷。猪粪中54.9%样本砷含量 > 15 mg/kg,16.9%样本砷含量 > 50 mg/kg,2.8%的粪便砷超过70 mg/kg。3) 按畜禽粪便安全使用准则进行判定,69.9%猪粪铜超标,16.9%猪粪砷超标。按有机肥料标准进行判定,猪粪中54.9%样本砷含量超标。按照饲料中金属元素在粪便中的浓缩率:Fe、Zn、Cu为7~10倍,锰约为3倍,当前饲养水平下,Fe、Zn、Cu元素存在过量添加。4) 以浙江全省旱地单位面积承载量估算,当前能消纳猪粪中Zn、Cu的排放,但当每公顷猪粪施用量超过2.27 t (干计) 时,局部地区重金属就有累积风险。 【结论】 应降低猪饲料中微量元素的添加量,禁止饲用有机砷制剂,才能有效降低猪粪施用所导致的重金属污染;按照目前监测猪粪肥重金属元素含量水平,有机肥的施用量用应控制在2.27 t/hm2 (干基) 以内,以防止对土壤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滇西地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以陇川县为例,参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对耕地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营养元素含量及重金属元素铅、镉、汞、砷、铬、铜总量进行测定分析。采用标准对比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介于3.49~7.45之间,均值为5.05,土壤偏酸;各营养元素平均值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为优良,速效钾含量为中等,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有64.17%、59.34%、75.33%、71.66%的耕地面积达到生产绿色食品土壤肥力要求,分别有35.83%、40.66%、24.67%、28.34%的面积土壤肥力不足;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评价,砷、铬、铜处于清洁状态;有20.27%、2.03%、4.73%的样本铅、镉、汞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1,所代表的面积受到铅、镉、汞轻度污染,镉有1.35%样本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2,所代表的面积受到镉中度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评价,4.79%样本达到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我国湖北、广东、河南和黑龙江四省市售淡水鱼肌肉中重金属含量现状,本研究于2021年9月至10月在四省11个市县(区)采集11种淡水鱼,共计133份样本,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检测淡水鱼肌肉中铬(Cr)、铜(Cu)、砷(As)、镉(Cd)、汞(Hg)和铅(Pb)6种元素含量,依据《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测样品中Cr、Cu、Cd、Hg和Pb 5种重金属元素均未超标;淡水鲈鱼和乌鳢中As含量均大于0.1 mg·kg-1,其含量分别为0.182~0.738 mg·kg-1和0.180~0.628 mg·kg-1,且较其他淡水鱼类具有蓄积显著性差异(P<0.05)。对总砷含量高于0.1 mg·kg-1的样品,进一步采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LC-AFS)法对其无机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均为未检出,表明其无机砷含量在总砷含量中占比非常低。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所检淡水鱼中6...  相似文献   

20.
湖北贝母种植土壤和药材中有机农药及重金属残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贝母种植基地土壤及药材中有机农药与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农药的单项污染指数P<1,污染分担率排序为:铅(35.83%)>砷(19.26%)>汞(16.06%)>铬(15.23%)>镉(5.39%)>铜(3.66%)>滴滴涕(2.28%)>六六六(2.10%),综合污染指数P综=0.29<0.7,属安全级,为清洁水平,符合国家标准。湖北贝母药材中重金属和有机农药含量均低于绿色行业标准,有机农药富集能力较强,药材中重金属砷、铅、铬和有机农药残留滴滴涕的含量与土壤中含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4、0.852、0.90和0.8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