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丕森 《广东饲料》2013,(12):40-42
产蛋鸭的饲养管理分为圈养和放牧两种形式。随着养鸭业的迅速发展,加上水域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的要求,在城镇郊区的养鸭多以圈养为主,农村小规模饲养多以放牧为主。  相似文献   

2.
圈养蛋鸭又称关棚养鸭或蛋鸭密集型舍饲。在距离水源较远以及放牧条件较差的地区,都可以在圈舍内饲养蛋鸭。圈养蛋鸭的好处是:提高劳动效率;蛋鸭受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减少;缩小了鸭的活动范围,减少了鸭的运动量和体力消耗;四季均可产蛋,饲料报酬高。圈养蛋鸭还能减少农药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有利于鸭群的防疫,也减少了由放牧带来的伤亡、散失等。  相似文献   

3.
圈养蛋鸭又称关棚养鸭或蛋鸭密集型舍饲。在距离水源较远以及放牧条件较差的地区,都可以在圈舍内饲养蛋鸭。圈养蛋鸭的好处是:提高劳动效率;蛋鸭受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减少;缩小了鸭的活动范围,减少了鸭的运动量和体力消耗;四季均可产蛋,饲料报酬高。圈养蛋鸭还能减少农  相似文献   

4.
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圈养蛋鸭是近来新兴的饲养方式。但圈养蛋鸭低产蛋水平带来经济损失。笔者根据自己几年来实践,介绍保持蛋鸭高产稳产技术措施。回后备鸭选育我国南方圈养蛋鸭多为蛋用型麻鸭。其后备鸭的中维和大雏期,骨胳发育生长迅速,应使雏鸭体格得到充分发展,育成强健的鸭群。在生产实践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两群蛋鸭鸭群大小相似,采用同一饲料,相同饲养条件,但两群的产蛋水平差距甚大,可见蛋鸭自身因素,即后备鸭培育选择十分重要。蛋用麻鸭后备鸭培育一般采用放牧育成的方式,人工育雏至25日龄,为了使雏鸭适应放牧采食,放牧…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农林生产体制的改革,牧地受到限制,蛋鸭圈养数量不断增多。蛋鸭圈养可提高劳动效率,饲养规模大,一般每个劳力可饲养500~1000只,圈养鸭群受季节、气候、野外饲料等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减少;同时蛋鸭圈养能减少农药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有利于鸭群的防疫。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鱼池、水库等水面圈养鸭群,便可综合利用,形成"食物链"的良性循环,使鸭、鱼、蛋同获丰收。但是蛋鸭圈养和放牧的情况不同,饲料和饲养条件都由人为提供,一旦饲养不好,成本高,经济效益低,所以要把圈养蛋鸭养好,必须掌握科学圈养技术,并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满足产蛋的需要,才能提高饲养效果。  相似文献   

6.
绍鸭是我国优秀的蛋用型鸭种之一。为了发挥其良好的产蛋性能,培育好雏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近年来,由于放牧育雏鸭条件受到限制,育雏由放牧为主转变成圈养为主,圈养育雏技术被养鸭场和专业户所重视。笔者就饲养实践中的体会,对育雏中  相似文献   

7.
饲养蛋鸭的经济效益受市场价格、产蛋水平及饲养成本的高低影响。因此,用科学方法,综合的技术措施,从饲养管理上提高蛋鸭的生产性能,是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养鸭专业户徐建华饲养的287羽麻鸭中,采用综合技术,使产蛋率从55%提高到80%以上,显著地提高了圈养蛋鸭的经济效益。1现场调查分析通过鸭场的观察,该鸭群产蛋水平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1日粮营养水平偏低且不稳定。该群蛋鸭自开产后3个月中的日粮都是喂某饲料厂的蛋鸭1号料。该配合料的密度为代谢能2.72兆卡/千克,粗蛋白质13.6%,蛋能比50克/兆卡,蛋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养鸭专业户和工厂化养鸭的发展,产蛋鸭群已由散养发展到鸭群放牧饲养。产蛋鸭群放牧饲养,既可减少精饲料的用量,又能防止母鸭过肥而影响产蛋量,还有益于农业生产,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鸭群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放牧饲养,但放牧时要注意天气和季节的变化,掌握“春鸭要晒,夏鸭避雨,秋鸭要洗,冬鸭避风”的原则。春季气候逐渐变暖,日照渐长,天然饲料逐渐增多,这是蛋鸭产蛋的高峰期,也是育种繁殖的好季节。放牧时要晚出晚归,随着天气变暖而逐渐延长放牧时间。放牧时要掌握“空腹快赶,吃饱慢走,上坡下岭,不能过急”的原则。在有风天…  相似文献   

9.
<正> 我区地处洞庭湖滨,湖沟密布,稻田遍野。自古以来,群众素有野外牧鸭的习惯。但野自牧鸭受天气、食场、天敌、农事变化的制约和影响。致使鸭群常年产不稳定。近几年我区粮食持续大幅度增产,农民利用粮食多的优势,趁利避害,采取放养和圈养两种形式,促进了我区养鸭生产的发展。1984年全区养鸭180万只,产蛋3.6万多担,产蛋和蛋品加工收入4000多万元,现将我区放养、圈养相结合发展养鸭的有关作法介绍如下:一、合理安排好放养、圈养时间。鸭群是放养还是圈养,鸭民一般掌握下面几个原则:以鸭的年龄而定,蛋鸭开产120日龄前以放养为主,开产后一般以圈养为主;以食场而定时,食场广,饲料足,产蛋达八成以上时以放养为主,无食场,鸭  相似文献   

10.
在距离水源较远以及放牧条件较差的地区,蛋鸭可以进行圈养。圈养蛋鸭又称关棚养鸭或蛋鸭密集型舍饲。一、圈养蛋鸭的好处 1.圈养蛋鸭能提高劳动效率,饲养规模大。一般每个劳力可饲养蛋鸭500~1000只。每批鸭可饲养二年,不需每年大批更换母鸭。这样,以同样的人力,圈养鸭数量是放养的几倍。 2.圈养后,母鸭受季节、气候、野外饲料等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减少,活动范围缩小,减少了运动量和体力消耗,四季均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广大农民开拓养鸭致富的门路,实行鱼鸭综合饲养,即鱼塘放鸭、鸭粪养鱼,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养鸭也由小群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转向大群圈养为主的饲养方式,这就需要科学地饲养管理才能获得更大的效益。为此,笔者调查了一些养鸭专业户的饲养情况。现将他们圈养蛋鸭的成功经验综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产蛋鸭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羿静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11):221-224
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饲养产蛋鸭是保证母鸭产蛋率的关键。介绍了产蛋鸭的圈内饲养、放牧饲养、养鱼场放养鸭群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饲养产蛋鸭是保证母鸭产蛋率的关键。介绍了产蛋鸭的圈内饲养、放牧饲养、养鱼场放养鸭群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 蛋鸭圈养近年来发展很快,全县现有蛋鸭56.7万只,比84年25万只增加1倍多。其中敖口区圈养蛋鸭500只以上就有49户,如雁门乡横浦村养鸭专业大户黄世宠,圈养白蓬高产蛋鸭3100只,每天产蛋2240枚,收入308元,除去饲料成本及其它费用,每天净收入38元。我县饲养蛋鸭一般有3种方式,即全期圈养、全期放牧、圈牧结合。由于饲养方式的不同,无论是产蛋率、料蛋比及耗工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为了探讨蛋鸭的最佳饲养方式,对麻步区9群3738只蛋鸭在不同饲养方式下进行经济效益的调查,以全期圈养和圈牧结合经济效益较好,全期放牧为差。  相似文献   

15.
雏鸭(俗称鸭苗)是指出壳到30日龄的小鸭。有经验鸭农的雏鸭成活率可达95%以上,如管理不善的雏鸭成活率不到50%。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在于抓好喂养、放水、放牧等有关事项。 一、选择育苗时间 春鸭在3月初至5月初,最好是在4月份育苗。此时气候适宜,天然动植物饲料丰富,鸭长得快,产蛋早。但阴雨低温多,雏鸭管理难度大。 夏鸭在5月初至7月初,最好是在5月下旬6月中旬育苗。此时气温较高,易于饲养,成活率高。但育苗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山东微山湖区专业化、规模化养鸭生产发展迅速,留庄、昭阳、欢域等养鸭基地利用鱼塘等水面采用半圈养方式饲养。在这种饲养方式中,鸭吃食、饮水可设在舍内,也可设在舍外,饲养管理不如圈养那样严格。其优点是符合蛋鸭的生物学特征,减少疾病的传染源和便于饲养管理,是我国当前养鸭中采用的主要方式之一。一、蛋鸭的分段饲养蛋鸭在产蛋期一般分阶段饲养,根据蛋鸭的周龄、产蛋率及生理特点,大致可分为产蛋前期、产蛋中期、产蛋后期三个阶段。在每一饲养阶段给予不同的营养和相应的管理措施。实行分段饲养,不仅最大限度地满足产…  相似文献   

17.
育成鸭周龄达到19周后就进入成年产蛋鸭,产蛋期的蛋鸭与其他阶段相比,有很大不同,所以应区别对待。加强产蛋鸭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产蛋率和蛋重,减少鸭蛋的破损率,节省饲料和降低死亡率。根据蛋鸭的生理特点、周龄、产蛋率把产蛋鸭的产蛋期分为产蛋初期、前期、产蛋中期、产蛋后期。150~200日龄为初期,200~300日龄为中期,300~400日龄为产蛋中期,400~500日龄为产蛋后期。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各地圈养鸭生产的发展,饲养蛋鸭已成为农民致富的好门路。实现圈养蛋鸭生产的高产高效,通过实践与调查,笔者现将各地圈养蛋鸭产的一些主要经验和措施介绍如下。一、严格控制体重体重变动是蛋鸭产蛋状况的晴雨表,因此观察蛋鸭体重变化,根据其生规律控制体重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一般要求开产日龄体重在1400~500克范围内的应占85%以上(编注:要注意不同品种的标准体重有差),为达到产前蛋鸭体质健壮、发育一致、骨骼硬结、羽毛着生完全,适时开的蛋鸭,从育成鸭开始必须实行限饲。一般在产前鸭子的饲料质量不必…  相似文献   

19.
无论肉鸭还是蛋鸭,也无论是圈养还是放牧饲养,有关节疾患的鸭只都不时会出现在鸭群中,甚至会有大流行的现象。随着快大型肉用鸭业和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关节疾患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总体趋势是:肉鸭和肉种鸭发病率高于轻型蛋鸭,圈养鸭发病率高于放牧饲养,在现代集约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许多地方采用养鸭“圈养”办法,即育雏结束后,仍将青年鸭圈在固定的鸭舍和水围内,不外出放牧,这种方法通称“圈养”。一、圈养的优点1-环境条件可以控制,受自然制约的因素较少,有利于科学养鸭,稳产高产。2-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放牧饲养,一个劳力只能管二三百只鸭子,而且劳动强度大;采用圈养方法,把饲料运到场,一个人可管理1000只,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劳动强度也大大减轻,妇女、老人都可以养。3-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减少中毒等意外事故。圈养和外界接触减少,因而农药中毒和传染病的感染机会都比放牧时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