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中国海南、云南和广东三大植胶区不同品种、不同割龄橡胶树死皮发生现状及田间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全国橡胶树死皮率高达24.71%,停割率为14.55%;三省国营农场死皮率和三级以上死皮率大小顺序依次均为:云南<海南<广东,死皮率分别为20.77%、28.08%和30.90%;死皮率随割龄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品种死皮率与停割率大小顺序依次为:热研7-33-97<PR107<GT1<RRIM600<南华1号。此外,死皮树存在连株分布的现象,且随着割龄的增加,连株分布的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排胶对橡胶树乳管分化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原来常规割胶的橡胶树改作如下处理:(1)乙烯利刺激针刺采胶,受机械损伤、乙烯利刺激和排胶8个因素的影响。(2)不施乙烯利针刺,排胶量极少,仅受机械损伤的影响。(3)停割施乙烯利,仅受乙烯利刺激的影响。(4)停割,对照。结果表明,乙烯利刺激针刺采胶树形成层在实验期间新产生的韧皮部细胞中乳管的比例明显增大,而不施乙烯利针刺和停割施乙烯利的胶树乳管的比例与对照树比较没有明显差别。这说明排胶促进乳管分化,而单独机械损伤和乙烯利刺激对乳管分化没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现有割胶制度下对巴西橡胶树3个品种(热研8-79、热研7-33-97、PR107)的死皮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这3个品种的幼龄树发病率和停割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热研7-33-97(开割4年)> PR107(开割6年)>热研8-79(开割3年),中龄树发病率和停割率从大到小依次为PR107(开割15年)>热研7-33-97(开割8年)>热研8-79(开割14年)。3个品种的中龄橡胶树比幼龄橡胶树的死皮病发病率、停割率和病情指数都有所上升。总体来看,对于幼龄橡胶树而言,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年干胶株产量高,发病率和停割率低;而中龄树除热研7-33-97表现出幼龄树的趋势外,其它2个品种(热研8-79和PR107)则干胶株产量高,发病率和停割率也高。绝大多数死皮病属割面干涸类型,少部分为褐皮病;褐皮病有一部分是一开始就发生的,多数是由割面干涸发展而来的。在停割至少1年之后,能够恢复排胶的死皮树比例较小,很少超过10%。在3个橡胶树品种中, PR107品种恢复排胶的比例最高,幼龄树和中龄树恢复率分别达8.70%和6.20%。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研制的橡胶树死皮康复营养剂,对死皮停割的‘云研77-4’和‘GT1’进行药剂防控试验。结果表明:施药5个月后,参试的‘云研77-4’死皮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防效为23.1%,且死皮级别在3级以下的橡胶树死皮长度恢复率(45.1%)要好于死皮级别4~5级的橡胶树(17.6%),而参试的‘GT1’处理后效果不明显。对恢复产胶的植株持续割胶后,处理的产胶量与对照相比也较稳定。由此得出,该药剂对‘云研77-4’3级以下死皮的恢复效果较好,对4~5级死皮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气刺微割技术是应用在巴西橡胶树采胶生产上的一项新技术,核心是乙烯气体高效刺激技术,刺激强度为每周期施用30 mL乙烯,每月3个周期,进行高部位树皮短割线采胶。连续10 a的试验结果表明,气刺微割使得割胶效率大大提高,胶乳干胶含量保持正常水平,树皮产胶解剖结构、功能正常。长流胶是气刺微割获得高产的重要保证。气刺微割是一种安全、高效和可持续的橡胶树采胶技术。  相似文献   

6.
报道云南最早进行橡胶树微割采胶试验的结果。结果表明,微割采胶的株产、株次产都高于对照常规割胶,年平均净增产率为5.78%,干胶含量比对照低1~4个百分点;割胶速度为对照的2~3倍;耗皮量为对照的20%~25%;累计死皮率为4.04%,低于对照(5.91%),为常规割胶的68.36%,胶乳生理参数保持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9个GTI品种橡胶树树位11年割胶技术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割胶深度与死皮病发病率、停割率呈极显著的高度正相关(r=0.963:r=0.906),而与干胶产量呈极显著的中度相关;耗皮量与产量、死皮病停割率、发病率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死皮停割橡胶树和在割2-4级死皮树进行不同处理试验的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死皮停割树均无效果;在2-4级死皮树试验中,(NH4)2Mo4O13、Na2[B4O5(OH)4]、ZnSO4组合处理防治有效率最高,为66.7%~83.3%;康丰518和BR的处理有效率分别为50.0%、50.0%~66.7%和33.3%~66.7%,说明在割胶树割胶部位树皮补充微量元素营养和适宜的生物激素对控制死皮病的发生是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壳聚糖良好的成膜防寒作用和茶树油较强的抗菌杀菌作用,研究一种新型的壳聚糖基橡胶树割面喷雾剂以替代传统的橡胶树割面涂封剂。通过对割面喷雾剂的成膜性能、膜的力学性能、表面结构、耐水性、透气性等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割面喷雾剂对条溃疡病主要致病菌柑桔褐腐疫霉的抗菌效果及其对橡胶树割面的防寒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基橡胶树割面喷雾剂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形成的复合膜不溶于水,拉伸强度σ为5.3 MPa;对CO2的透过率为1.99%,对O2的透过率为13.67%;割面喷雾剂对柑桔褐腐疫霉的抗菌率可达到99.8%;经喷雾剂处理后橡胶树割面的爆皮爆胶寒害现象显著下降,死皮恢复率达90.0%。壳聚糖基橡胶树割面喷雾剂具有良好的抗菌防寒效果,并以喷雾方式代替传统涂封方式,使用方便,可为橡胶树割面保护提供新的技术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橡胶树死皮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橡胶树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本文结合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龙江基地分公司割胶生产实践,详细介绍利用割面调整与规划等技术措施,对常规割制、新制度割胶以及老龄橡胶树死皮植株进行处理与复割,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橡胶树死皮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橡胶树无性系热研7-33-97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死皮植株在施用死皮康复营养剂,复割后的产胶情况,以评价死皮康复营养剂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死皮恢复植株在复割后的3 a中,干胶含量变化不大;2014~2016年,死皮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5.33、24.55和33.07,而年平均单株干胶产量则呈下降趋势,分别为55.67、44.22和35.53 g/(株·刀),二者变化趋势相反。从恢复植株和正常树月平均单株干胶产量的比较结果来看,除2015年7月外,其余各月恢复植株平均单株干胶产量均高于正常树,而年平均单株干胶产量二者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恢复植株干胶产量均高于同年份的正常树,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正常树平均单株干胶产量分别为37.71、32.27和26.75 g/(株·刀),分别低于恢复植株约18、12和9 g/(株·刀);恢复植株各月和各年份平均单株干胶含量均高于正常树。这些结果说明,死皮康复营养剂对橡胶树死皮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且具有一定的生产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解决橡胶树品种‘93-114’死皮高发的问题,进一步验证死皮康复组合制剂的防治效果,采用死皮康复组合制剂对其死皮进行防治。设置药剂处理、空白对照2个处理,2次重复试验分别于2015—2016年、2016—2017年进行,观测处理前后死皮植株割线症状、死皮相关指标及其胶乳产量的动态变化。处理植株死皮长度恢复率均值为79.84%,比对照增加45.20%;死皮指数降低68.36,防效可达71.41%,2次重复试验防效均值为59.34%;死皮植株胶乳产量显著增加,2次重复试验处理植株单株单刀鲜胶乳产量分别达204 g和144 g,处理植株胶乳分别比对照增产1.68倍和6.2倍。死皮康复组合制剂及其配套施用技术显著改善了‘93-114’死皮植株的割线症状,防效显著,显著增加植株胶乳产量,是目前相对较理想的橡胶树死皮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橡胶树死皮恢复的生理基础,本研究采用死皮康复营养剂创制死皮不同恢复程度的实验材料,分析了健康、死皮和死皮不同恢复程度植株间胶乳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pH、黄色体破裂指数、硫醇含量、无机磷含量、蔗糖含量和转化酶活性等生理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橡胶树发生死皮后,胶乳产量、无机磷含量、硫醇含量和转化酶活性显著降低,而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pH、黄色体破裂指数和蔗糖含量显著升高。死皮康复营养剂处理能促使死皮橡胶树的恢复,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促使死皮恢复过程中,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黄色体破裂指数和蔗糖含量逐步降低,无机磷含量、硫醇含量和转化酶活性逐渐增加,胶乳产量回升,而pH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胶乳生理参数的异常与死皮发生密切相关,死皮恢复过程中,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黄色体破裂指数、硫醇含量、无机磷含量、蔗糖含量和转化酶活性等胶乳生理参数趋向于正常水平,调节这些胶乳生理参数向正常水平转变将有助于橡胶树死皮的恢复。研究结果为研发高效死皮防治药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乙烯利过度刺激采胶诱导巴西橡胶树割面干涸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乙烯利过度刺激采胶诱导的巴西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 Muell.Arg.)割面干涸病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的变化.实验树为无性系RRIM600,采用S/2 d/2割制每间隔15 d涂质量分数10%乙烯利,并增加割胶深度.结果表明:1.在实施过度刺激采胶的进程中,胶乳原位凝固的乳管开始出现在树皮外层,以后逐渐向树皮内层扩展.2.病树存活乳管中的细胞器加速衰老.很多黄色体破裂或一些黄色体成为残体,髓鞘状的结构出现,橡胶粒子的数量减少,F-W粒子成为电子致密体,核膜破裂,核的内含物最后被降解.3.原位胶乳凝固是病树失去功能乳管的重要特点.4.病树形成层刚分裂的乳管具有正常的结构.5.病树整个割面树皮组织加速衰老.讨论了没有褐斑的割面干涸病与有褐斑的割面干涸病在结构和发育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4年的气刺微割试验结果表明,气刺微割能明显提高产量和割胶劳动生产率,降低干胶含量,而死皮等副作用不明显。采用气刺微割后,必须控制增产幅度,以保持胶树的长期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6.
采用热空气老化箱常规法结合热重分析(TG)法、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及橡胶加工分析(RPA)法研究两种割胶制度对生胶(NR)硫化胶耐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2d/4+ET2.5%割制硫化胶的耐老化性能优于s/2d/3+ET4%割制硫化胶。  相似文献   

17.
试验在18割年的GT1品系上进行。从产量、干胶含量、树皮消耗、割胶速度、死皮率等性状综合分析气刺微割技术在GT1品系应用上的优越性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