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雏不同阶段雏鸡性比例的探讨闫贵龙,张建云,曹志宝(河北省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畜牧会075131)在鸡的孵化过程中,人们对出雏这一环节主要关心的是雏鸡的数量和质量,而对出雏不同阶段雏鸡的性比例却很少有人问津。本试验就是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出雏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2.
1种鸡质量 种鸡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仔鸡的质量,种鸡如发生鸡白痢、呼吸道支原体病、传染性脑脊髓炎,副伤寒等经种蛋可垂直传播的传染性疫病时,这样的鸡苗为带菌(毒)鸡苗,严重影响育雏水平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了使鸡苗出壳后就有均匀一致的高水平的母源抗体,父、母代种鸡在产蛋前期及产蛋期做某些疫苗接种,如新城疫、传染性脑脊髓炎、法氏囊等。有些种鸡场只注重自身利益,提高雏鸡母源抗体水平的疫苗接种不做或不完全做,从而使仔鸡在育雏期易受野毒侵袭而发病,育雏成绩受到影响。种鸡要生产出高质量的种蛋及合格鸡苗,供给全价、优质、平衡的饲料是基础,如果饲料营养不平衡,则会影响雏鸡质量。如种鸡饲料维生素A缺乏时,出雏时破壳无力,初生雏眼肿胀呈半睡状态。核黄素缺乏时,初生雏颈弯曲,脚趾弯曲呈卷足麻痹状。维生素E缺乏时,雏表现突眼、水肿等渗出性素质症。缺锰时,主要表现为雏鸡关节短粗变形。种鸡的遗传、管理因素及种鸡日龄大小也对雏鸡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营养代谢病是由于饲料不全价或者配比不当引起的疾病。从病因看现将我县六农场父母代种鸡场,由于种鸡日粮缺钙引起的雏鸡代谢病介绍如下。1997年1月16日,唐海县六农场种鸡场和往常一样,孵化厅的工人们忙着从出雏器往外捡雏。捡出弱雏700只,占出雏量的10%...  相似文献   

4.
雏鸡从拣出到出场,正常情况下要经过24~36小时。但因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经过48小时或96小时仍不能把雏鸡送至饲养场开水开食,被暂时放在雏鸡存放室里。这个阶段的管理看似不太重要,其实不然。因为雏鸡刚刚经过出壳阶段,耗费了大量体力,纤弱的雏体尚未恢复元气,需要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才能恢复。此时雏鸡对外界各种刺激抵抗力很差,加上存放室与出雏器环境的差异,给雏鸡带来诸多不利。如稍有刺激,初生雏就会遭受伤害,新陈代谢受阻,生长停滞,诱发病症。在以后的饲养过程中,由此阶段管理不慎而引发的疾病颇多。因此,这个阶段的管理直接影响鸡以后的生长发育、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在鸡蛋的孵化过程中,由于孵化机、出雏机内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温差,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往往致使同一时间上孵在同一孵化机内的蛋胚胎发育快慢不一,所以出雏时间不统一,最早出雏与最迟出雏的时间可相差八、九个小时,且后期出壳的雏鸡在本批雏鸡总数中占有很大比例。由此看来,舍弃后者而只取多数早出壳的鸡苗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如等雏鸡完全出壳并于毛后再从出雏机内移至鸡筐,则会使早期出壳的雏鸡因在出雏机内停留时间过长而脱水失重,引起前期生长缓慢。因此,过分拖延出雏时间是不可取的,雏鸡在出雏器内停留时间最多不应超过…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鸡的孵化过程中,可以发现有些品种的鸡出雏时间比较一致,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出雏,如迪卡鸡;然而在邳州市贺元种鸡场在进行固始鸡的孵化中却发现固始鸡的出雏并不象迪卡鸡出雏那么集中,出雏经历时间相对较长。固始鸡的出雏规律究竟如何?出雏时间不一致的雏鸡在性别比例上是否相同?出雏的早迟对早期生产性能,如出生重、增重、饲料消耗、成活率等有何影响?为此做本实验进行探讨,以便更好的为实际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借助目前现有的技术,雏鸡的出雏过程可以由胚胎的生物发育进行调控,因此可以缩短出雏期,获得更多更优质的雏鸡。本文解释了雏鸡在出雏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以及Synchro-Hatch技术如何引导雏鸡顺利出雏。传统上,孵化场经理会根据他们的时间表来控制雏鸡的出雏过程。有经验的孵化场经理能够取得良好的孵化结果,不过这些结果并不总是一致的。由于现代化传感器和软件的应用,出雏过程不再根据时间进行调控了,而是根据  相似文献   

8.
初生雏鸡从出推器拣出到售出,一般要经24-36小时才能送至饲养场饮水开食。这段时间暂时存放雏鸡的房间叫存雏室。雏鸡在存雏室的管理看似不重要,其实,它直接影响以后雏鸡的饮水、开食、长势和成活率。出壳过程耗费了雏鸡大量的水份、体力和精力,因此初生雏鸡身体非常虚弱,需要在舒适的环境中休息。加上出推器和存雏室的环境差异很大,给雏鸡带来了诸多不利,此时稍有刺激就能使之代谢受阻,生长停滞,诱发疾病。一.存雏室的温度存雏室内适当的温度能有效地提高雏鸡品质,给育雏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室温过高时,雏鸡张口呼吸来维持体…  相似文献   

9.
种蛋在整个孵化阶段涉及人工操作的环节有:熏蒸种蛋、接收种蛋、选淘种蛋、码盘上车、入孵、照蛋、落盘、捡雏、雏鸡处理。在为客户服务过程中,笔者发现目前选淘种蛋、码盘上车、照蛋、落盘是人工操作中对9呼化效果影响最多的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雏鸡从拣出到出场,正常情况下要经过24~36小时。但因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经过48小时或96小时仍不能把雏鸡送至饲养场开水开食,被暂时放在雏鸡存放室里。这个阶段的管理看似不太重要,其实不然。因为雏鸡刚刚经过出壳阶段,耗费了大量体力,纤弱的雏体尚未恢复元气,需要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才能恢复。此时雏鸡对外界各种刺激抵抗力很差,加上存放室与出雏器环境的差异,给雏鸡带来诸多不利。如稍有刺激,初生雏就会遭受伤害,新陈代谢受阻,生长停滞,诱发病症。在以后的饲养过程中,由此阶段管理不慎而引发的疾病颇多。因此,这个阶段的管理直接  相似文献   

11.
1提高肉鸡出栏体重均匀度的意义,1.1肉鸡出栏体重均匀度高是鸡健康的重要反映雏鸡均匀度高且均处于健康状态是肉鸡快速生长和出栏时均匀度高的基础,均匀生长是雏鸡均匀且健康的延续,只有均匀健康的雏鸡才可能均匀生长发育,若雏鸡不均匀或有病弱雏存在,随着日龄的增加病弱雏会因食少而生长缓慢、发育滞后和出栏体重低下。1.2肉鸡出栏体重均匀度高是饲料营养平衡且饲喂科学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选择好的饮水剂是防治雏鸡疾病,提高雏鸡成活率、健雏率,促进雏鸡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由于刚出壳的雏鸡免疫功能不健全,加之有些种鸡场的净化不尽人意,难免有些疾病通过胚胎垂直传播给下一代,如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霉形体病等。所以,现在育雏在饮水中增加一些营养液如葡萄糖、电解多维等,还添加些抗菌素以防制细菌性疾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13.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2004年9月,我市一孵化场连续4批种蛋孵化率突然由94%降到73%,弱雏明显增多,但选出的雏鸡精神状态基本正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弱雏则表现瘫痪或站立不稳,跗关节红肿,售出的雏鸡于2日龄出现精神萎靡、喜卧,不采食。有时出现高度神经质,部分雏鸡在奔跑中步态不稳,向前猛冲后跌倒,有的雏鸡被踩踏而死亡,个别雏鸡出现头颈震颤症状,3日龄时死亡率达57%。根据临床症状,初步怀疑是禽脑脊髓炎,并在之后出雏的3批32000只雏鸡中细心观察,仅发现5只雏鸡有典型头颈震颤症状。之后对种鸡场进行了解,种鸡出现场产蛋率由93%下降到63%,但采食、粪便、蛋色及种鸡的精神状态均正常。  相似文献   

14.
兰溪市农村有些养鸡专业户效益不高,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要提高农村肉用鸡的经济效益,必须掌握以下几点:1 严格把好进雏关 雏鸡的质量可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出壳时间,一般孵化正常时,出壳较早的雏鸡生活力强,出壳迟的则较差。二是挑选好健雏,健雏体质结实,反应敏捷,精神活泼,绒毛丰满、整洁,腹内蛋黄吸收良好,泄殖腔附近羽毛干净。2 饲喂优质饲料 饲料成本约占整个养鸡成本的70%,所以在养鸡过程中要精打细算,既要满足鸡的生长需要,又不造成浪费。雏鸡开食后2~3天内可喂碎米或玉米粉,1周龄后…  相似文献   

15.
正鸡在弱雏阶段有着病症表现与体质弱的现象,这会降低鸡苗的质量,并且也对养鸡效益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对鸡弱雏发病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对鸡弱雏的早期饲养观察与疾病诊断进行研究,有一定参考意义。1出现鸡弱雏的原因鸡弱雏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最突显的问题就是孵化雏鸡的鸡蛋较差,同时在孵化时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1.1种蛋质量差种蛋是雏鸡出生的基础,母鸡在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小日龄种蛋(160~200日龄种鸡生产的种蛋)的孵化是困扰孵化场的瓶颈之一,虽然小日龄种蛋孵化的雏鸡表现产蛋率高、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长等优点,但在孵化过程中存在出雏拖延时间长、雏鸡个体差异偏大等问题。因而,在小日龄种蛋的孵化方面,提高雏鸡的出雏整齐度以及雏鸡的成活率是孵化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一、雏鸡的体温调节机能较差,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的机能还不完善;新生雏的绒毛保温性能差;新生雏比成鸡体温低1℃~3℃,约3周后才逐渐达到正常。雏鸡的这一生理特点要求我们在育雏时要给雏鸡提供较适宜的温度环境、维持雏鸡的体温、减少雏鸡为维持体温而消耗的大...  相似文献   

18.
1.开食,饮水不及时,致使雏鸡脱水。 孵化出雏,从第一只鸡破壳到最后出雏结束,约需48小时。根据观察表明,早出壳的雏鸡脱水死亡率高达25%~30%,占雏鸡早期死亡率的8.5%。有些养鸡户,认为刚出壳的雏鸡不能喝水,喝了水会拉稀,因此,错误地采用了断水或限制饮水的做法。这与雏鸡的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需要大量饮水这一生理特点正好相反。其结果是造成雏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鸡的孵化过程中,可以发现有些品种的鸡出雏时间比较一致,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出雏,如迪卡鸡.然而邳州市贺元种鸡场在进行固始鸡的孵化中却发现固始鸡的出雏并不象迪卡鸡出雏那么集中,出雏经历时间相对较长.固始鸡的出雏规律究竟如何?出雏时间不一致的雏鸡在性别比例上是否相同?出雏的早迟对早期生产性能,如出生重、增重、饲料消耗、成活率等有何影响?为此进行了本试验,以便更好的为实际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20.
在养鸡生产的育雏阶段,雏鸡入舍后的第2~3天,同一群雏鸡中,有一部分精神状态、活动行为、采食饮水情况表现不佳.仔细观察,发现雏鸡叫声弱、挣扎无力、机体消瘦、绒毛无光、眼睛呆滞;一些还有腹部膨大、突出、松弛,卵黄吸收不良,脐部有血痕.这种弱雏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日后即使能存活,但其生长状态肯定比不上其他健雏,同时还因加大了生产成本而影响了养鸡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